- 第三章 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因素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测评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 本章整合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四章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测试题
展开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达标练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城市之间交通联系日益便捷。右图示意某段城际快速轨道。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其他运输落后 B.科学技术进步
C.经济快速发展 D.外来人口增加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际快速轨道多采用高架桥的形式,遵循的交通运输布局原则主要是( )
A.少占土地 B.节约投资
C.因地制宜 D.适度超前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间经济交流和人员流动更加频繁,运输需求更加旺盛,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迅速发展,C项正确。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高架桥可少占土地,A项正确。
右图是某国环形特色公路,这条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垂直高度45米,限速为30千米/时。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特色公路最可能出现在( )
A.沙特阿拉伯 B.日本
C.荷兰 D.孟加拉国
4.该环形公路的设计遵循的原则有( )
①节省土地资源,保护沿线植被 ②使环形公路与周边连接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③增加驾驶人员开车的趣味性和刺激性 ④减小线路坡度,保障行车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采用双螺旋设计,目的是降低坡度,说明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沙特阿拉伯、荷兰和孟加拉国地势起伏小,且沙特阿拉伯境内沙漠广布。第4题,该环形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可降低线路坡度,增加通车的安全性;采用架高的设计,可节约土地资源,保护沿线植被。
2021年1月22日,京哈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其中北京—沈阳段桥隧众多。车站站名中多带“东、西、南、北”这些方向性词语,表明高铁站建设在城市外围某个方向处,且多为新建车站。下图为京哈高铁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京哈高铁线路北京—沈阳段桥隧众多的原因是( )
A.地形起伏较大
B.河流密布
C.耕地比重大
D.减小对地面生产生活的干扰
6.带有方向性词语的高铁站有利于( )
A.改善该地区大气环境质量
B.带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
C.缓解城市该方向的货运压力
D.使城市地域空间向该方向拓展
7.与北京—沈阳既有铁路相比,京沈高铁站点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技术因素 B.自然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政策因素
答案5.A 6.D 7.C
解析第5题,京哈高铁线路北京—沈阳段穿越燕山山脉,为避免起伏过大,减少自然条件的干扰,保持车速平稳,所以桥隧众多,A项正确。第6题,高铁可以使城市地域空间向该方向拓展,D项正确。第7题,与既有铁路相比,高铁连接了更多的城市,因此站点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C项正确。
8.下图为广东省河源市某区域地形与交通线布局示意图,图中G205是一条很早就修成的公路,铁路则是后来才修成通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试分析图中交通线布局与地形的关系。
(2)在山区,通常优先修建公路,其次才是铁路,为什么?
(3)试分析图中的G205绕经曾田、灯塔两地的原因。
答案(1)交通线主要沿河谷平原地带和山谷分布,这里地势较平缓,筑路难度较小,成本较低。
(2)山区修路难度大、成本高,人们通常优先建造受地形坡度影响较小、难度较小、成本较低的公路。
(3)山区地形复杂,居民点分散,为了尽可能多地照顾人口集中地;沿线城镇间可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或已有一定规模的公路;东江河谷地带易发生洪水,淹没公路。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交通线路主要沿地势比较平缓的河谷平原地带和山谷分布。第(2)题,与铁路相比,公路受地形坡度的影响相对较小,难度较小,成本也较低,因此,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首选的是公路。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G205绕经曾田、灯塔后线路长度增长,但是经过的居民点增多,既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又提高了交通线路的利用率。同时,东江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易发生洪水淹没公路。
等级考提升练
共享单车已成为我国部分地铁站接驳的主要交通工具。某地铁站客流主要集中在周边2千米以内,受客流变化影响,站口共享单车供需矛盾突出。下图示意该地铁站某工作日进出客流差值(进站人数-出站人数)累计变化。据此完成9~10题。
9.该地铁站周边地区为( )
A.工业园区 B.中心商务区
C.大型住宅区 D.仓储物流区
10.与步行相比,地铁乘客使用共享单车接驳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出行范围 B.促进节能环保
C.增加地铁运力 D.降低时间成本
答案9.C 10.D
解析第9题,材料信息表明,该地铁站客流主要集中在周边2千米以内,图中显示,该地铁站在8时左右(上班期间)进出客流差值累计上升,即进站人数远大于出站人数,18时左右(下班期间)进出客流差值累计下降,表明进站人数少于出站人数,由此判断该地铁站周边地区可能为大型的住宅区,C项正确。第10题,与步行相比,地铁乘客使用共享单车接驳可以加快到达地铁站的速度,故主要目的为降低时间成本,D项正确。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如图所示),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每千米造价约为1.2亿元,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继规划建设,但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据此完成11~13题。
11.导致日本东京修建管廊的费用比我国北京高很多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地势
C.地质灾害 D.人口和城市建筑
12.设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自然灾害对管线的破坏
B.减少管线管理和维修成本
C.解决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问题
D.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13.我国特大城市城区推广地下综合管廊较难的主要原因最不可能是( )
A.建设技术不成熟 B.管理协调难度大
C.路面开挖影响大 D.建设成本过高
答案11.C 12.D 13.A
解析第11题,东京和北京都是经济发达的超大都市,二者人口密度相当,对管廊的修建影响极小,故排除D项;东京和北京地形都是以平原为主,气候都为季风气候,故排除A、B两项;管廊修建过程中需要做到防水、防震、防塌陷等,而东京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地震多发,防震要求高,建设成本高,故选C项。第12题,现代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管线众多,占用空间大;为了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设计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地下隧道空间,故D项符合题意。第13题,在北京等大城市已经铺设,说明不是技术瓶颈的问题;管廊每千米造价约1.2亿元,我国特大城市城区面积大,管廊建设成本高;路面的开挖对生产、生活、交通等影响大;由于管廊布线及修建涉及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所以很难操作。故A项符合题意。
下图为某城市主城与卫星城之间的地铁线路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地铁建设对城市空间扩散的影响为( )
A.城市沿地铁向卫星城扩展
B.第二、三产业向卫星城转移
C.有利于抑制城镇化的发展
D.城市将向四周均匀扩展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四个地铁站点中,②站点附近房价最高
B.地铁促进了郊区与城区大宗物品交换
C.地铁使得城区和郊区间人口流动变少
D.影响地铁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分布
答案14.A 15.D
解析第14题,地铁建设有利于城市沿地铁向卫星城扩展,A项正确。利于第二产业向卫星城转移,B项错误。地铁建设不会抑制城镇化的发展,C项错误。地铁建设后,城市将沿着地铁走向向外扩展,D项错误。第15题,①②③④四个地铁站点中,①站点附近房价最高,A项错误。地铁主要是运输乘客,不是运输货物,B项错误。地铁使得城区和郊区间人口流动增加,C项错误。地铁一般经过人流量大的地区,影响地铁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分布,D项正确。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本格拉铁路是安哥拉最重要的铁路之一,西起洛比托,经本格拉,东至卢奥,如下图所示。该铁路最初为葡萄牙所建,后遭内战炸毁。21世纪初,安哥拉内战结束,政府决定在原线路上恢复本格拉铁路,承建方为中国,2015年该铁路正式修复通车。下图为安哥拉示意图。
(1)说明安哥拉铁路线的特点。
(2)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征,简析铁路工人在筑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健康、生命威胁。
(3)本格拉铁路的设计时速仅为90千米,试推测理由。
(4)专家建议向北延长本格拉铁路至罗安达,你是否赞成?试说明理由。
答案(1)以东西向铁路为主(缺少南北向铁路),未交织成网;线路较少(短或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
(2)地处热带,易晒伤、中暑;穿越热带原始森林,易受毒虫叮咬、动物侵袭等威胁;局部地形复杂,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铁路曾遭战争破坏,施工沿线易残留未爆地雷、炸弹等,威胁生命安全。
(3)沿线地势起伏大;线路弯道较多,车速较低可以保证行车安全;安哥拉经济欠发达,运输需求较小;车速较低能够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经济效益好。
(4)赞成。连接了北部与中部铁路(或连接洛比托和罗安达港口),激活了交通网;利于沿线经济发展,促进安哥拉国内就业;沿海多平原,利于铁路施工。
(或不赞成。该国近海,海上航运便利,沿海地区无建设铁路的必要;线路经过河流、沼泽等自然障碍,建设成本高;穿越浅海、沼泽等湿地,对生态破坏大。)
解析第(1)题,铁路线特点可以从长度、密度、走向、连接地区等方面考虑。第(2)题,铁路工人在筑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健康、生命威胁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回答,包括自然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第(3)题,对列车速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从地形、线路曲直、安全性、经济效益、运输需求等方面考虑。第(4)题,为开放性题目,赞成、不赞成均可。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同步训练题,共8页。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0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含解析中图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0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含解析中图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