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8综合应用题(酸和碱)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8综合应用题(酸和碱),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8综合应用题(酸和碱)
一、综合应用题
1.(2022·江苏扬州·模拟预测)铜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广泛的金属。
(一)对古代铜制品认识
(1)出土的古代青铜器能保存至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铜的活泼性弱,不易生锈 b.深埋于地下,隔绝空气
(2)《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铜合金的硬度比纯铜___________(填“大”或“小”)。
(二)铜的化合物制备
用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还含有少量Fe2O3、SiO2杂质)制备铜绿流程如图:(已知: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3)反应池中发生的有关反应:、___________。滤渣的成分一定有___________。
(4)部分金属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表所示。调节pH,使Fe3+完全沉淀而Cu2+不沉淀,则pH的范围应控制在__________。
氢氧化物
Mn (OH)2
Fe (OH)3
Cu (OH)2
开始沉淀的pH
8.3
2.7
4.4
完全沉淀的pH
9.8
3.7
6.4
(5)结晶池中温度须控制在70℃-80℃,如果出现_________(填写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过高。
(二)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实验
(6)探究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某碱式碳酸铜成分可表示为Cua(OH)b(CO3)c,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使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称好的3.46g的碱式碳酸铜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再分别称量装置C和装置D的质量。
③先打开活塞K1、K2,关闭活塞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④再打开活塞_________,关闭活塞___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至B中固体全部变黑。
⑤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称量洗气瓶C和U形管D的质量如下表:
C装置
D装置
反应前
87.7g
74.7g
反应后
87.88g
75.58g
计算a:b:c=_________。若缺少E装置,b:c的比值会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将上述实验所得黑色固体继续加强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又变成了红色。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资料: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 。
【猜想】红色固体可能是:猜想I:Cu: 猜想Ⅱ:Cu2O: 猜想Ⅲ:_________。
【实验】
①称量B中得到红色剩余固体质量为2.16g。
②再向红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_________(填现象),则猜想I错误。请结合以上数据,计算红色固体的成分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2022·江苏扬州·统考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器材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一】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AE装置组合制取某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从__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2)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含有少量杂质气体会干扰F实验的目的。为排除干扰,除去该杂质并检验是否除净,将产生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上述装置___________(在B至E中选择,填序号,装置不重复),再进入F装置:F装置内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逐滴注入烧瓶内。
(3)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对应图3中___________点温度最高。
(5)能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①溶液的颜色从红色变为无色;②溶液的pH___________。
【实验三】探究NaOH和CO2的反应。
(6)从压强变化的角度探究。
①利用图4装置进行实验,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原因是烧瓶内压强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②利用图5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盛有等体积CO2的玻璃容器中。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7)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利用图6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装置内压强变化如图7所示,a点时推入NaOH溶液,b点时推入稀盐酸。
①ab段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bc段压强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3.(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实现CO2“零排放”。
(1)“碳”排放:化石燃料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是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室温下,充分燃烧1g天然气和1g煤,产生的CO2及热量的对比如图-1所示。据下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_。
(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绿色植物通过______吸收CO2。风化的岩石如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碳”捕捉:利用NaOH捕捉C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碳”利用: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CO2和H2在一定条件反应生成C2H5OH和H2O,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______。
(5)“碳”制取:用图-2装置探究石灰石制取较为纯净CO2的实验。
①仪器名称:a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A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
③装置B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
4.(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氮化铝(A1N)是一种新型的电子绝缘基片材料,用于大型和超大型集成电路中。
I.AIN的制备
(1)NH4C1作为添加剂,受热分解产生NH3和HCI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反应前先通N2,目的是_________。
(3)如图1,_________℃时,产物中A1N纯度最高。如图2可以推断最佳保温时长为3小时而不是4小时的理由是_________。
II.A1N的质量分数测定
在生产过程中,氮化铝样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氧化铝杂质。某小组同学用图11和图12装置组合来进行相关实验,实验前称量1.0g样品,根据反应中所生成氨气的体积来测定样品中的氮化铝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已知:①
②
(4)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A1N样品:b、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c、检验装置气密性:d、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操作的先后顺序是:c→________(填“a→b”或“b→a”)→d
(5)装置B中试剂X必须具备条件有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6)虚线框中装置适宜选用图4中的装置_________(填“C”或“D”)。
5.(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钢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
(1)“手撕钢”是厚度必须控制在0.025毫米以下的钢,它在军事、电子产品、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应用。
①“手撕钢”是一种铁合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手撕钢”的性能比生铁优越
b.“手撕钢”能完全溶解在稀盐酸中
c.“手撕钢”的含碳量比生铁高
②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已广泛利用铁矿石与木炭生产生铁,并加入“黑土”以降低生铁的熔化温度;“黑土”含有磷酸铁(Fe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据估计,世界每年生产的钢铁大约有1/4被锈“吃”掉了。
①锈能“吃”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为防止发生锈“吃”铁的现象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写一条)
(3)草酸(H2C2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O↑+CO2↑+H2O。某化学小组为测定生锈铁片的组成(假设只含有铁和Fe2O3·xH2O),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主要操作为:取生锈铁片样品12.6g置于装置C的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8.4g,装置D增重6.6g。
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
②通过计算求m(Fe)∶m(Fe2O3·xH2O)的比值______。
6.(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钢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
(1)“手撕钢”是厚度必须控制在0.025毫米以下的钢,它在军事、电子产品、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应用。
①“手撕钢”是一种铁合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手撕钢”的性能比生铁优越
b.“手撕钢”能完全溶解在稀盐酸中
c.“手撕钢”的含碳量比生铁高
②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已广泛利用铁矿石与木炭生产生铁,并加入“黑土”以降低生铁的熔化温度;“黑土”含有磷酸铁(Fe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2)据估计,世界每年生产的钢铁大约有1/4被锈“吃”掉了。
①锈能“吃”铁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为防止发生锈“吃”铁的现象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写一条)
(3)草酸(H2C2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O↑+CO2↑+H2O。某化学小组为测定生锈铁片的组成(假设只含有铁和Fe2O3·xH2O),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主要操作为:取生锈铁片样品12.6g置于装置C的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8.4g,装置D增重6.6g。
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通过计算求m(Fe):m(Fe2O3·xH2O)的比值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7.(2022·江苏扬州·统考模拟预测)过氧化钙(CaO2)为白色粉末,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优良供氧剂。工业上可用碳酸钙作原料制备过氧化钙,某校活动小组同学模拟工业制备过氧化钙样品并测定其纯度。
[实验一]提纯碳酸钙
已知:“转化”步骤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1)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
(2)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___________。
[实验二]过氧化钙的制备:
已知:①
② CaO2•8H2O 在 0℃时稳定,加热至 130℃会完全脱水变为 CaO2.
③ CaO2在 350℃开始时分解,生成氧化钙及氧气。完全分解的温度为 425℃。
(3)沉淀流程中为控制温度为 0℃左右,在实验室宜采取的方法为___________ 。
(4)操作 A 在实验室常用的步骤有___________、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此操作中洗涤晶体时不可选用的洗涤剂为___________ (填字母)。
A 冰水 B 40℃热水 C饱和NH4Cl溶液
(5)最后烘干得到过氧化钙时,适宜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___ 。
[实验三]过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已知:① 过氧化钙在湿空气、遇水反应缓慢地释放出氧气。
② 过氧化钙易和酸反应生成 H2O2,
③ 过氧化钙样品中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该小组取样品 1.5g,设计下列装置,通过测 O2体积,计算样品中 CaO2的质量分数。
(6)实验中 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
(7)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能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填“装置 A”或“装置 B”)。实验步骤如下:
a连接装置并___________ ;
b称量样品的质量 1.5g;
c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刻度为 10mL;
d向广口瓶内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
e___________;
f再次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刻度为 234mL。
(8)请将上述实验步骤 a、e 补充完整;
(9)若标准状况下,每 32g 氧气的体积为 22.4L。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 CaO2的质量分 数___________ ;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 0.1%)
反思: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测定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A 广口瓶中残留少量 O2 B 烘干时温度过高,生成了部分 CaO
C 稀盐酸的用量不足 D 步骤 f 中没有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直接读数
8.(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精密电子陶瓷、医药等的生产,某兴趣小组按图所示实验步骤,模拟工业流程制备高纯碳酸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过程中,将一定浓度的盐酸缓慢加入粉碎后的优质石灰石中,同时搅拌。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操作1”的名称_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如下图是“操作2”得到的“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溶解度曲线,在同一温度下,结晶出的物质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5)为了测定高纯碳酸钙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与所得的数据如下表:(每次取用的石灰石样品的质量相同,稀盐酸质量分数也相同)。
实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取用石灰石样品的质量/g
m
m
m
取用稀盐酸的质量/g
30
60
90
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的质量(已干燥)/g
6
2
1
①计算上述表格中的m值______。
②实验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③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结果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9.(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和不与酸反应的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图如下。
(1)酸溶时,需将菱镁矿磨成粉末状,目的是________。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2)氧化时,反应的方程式为2FeSO4+H2O2+________=Fe2(SO4)3+2H2O,KMnO4溶液也能将Fe2+氧化成Fe3+,并生成可溶性的锰盐,选择H2O2的优点是________。
(3)沉淀时,需严格控制NH3•H2O的用量,其目的是使Fe3+完全沉淀,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不沉淀。
(4)过滤2中,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以及________(填图1中字母序号),所得滤液的溶质主要有________(填化学式)。
(5)流程中“一系列操作”主要过程为:蒸发浓缩,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
(6)煅烧过程中发生的主反应是,副反应是,,且硫酸镁与炭的配比对硫酸镁转化率的影响如图2。
①硫酸镁转化率最高时m(MgSO4)∶m(C)=________。
②依据图2回答,当配炭比12∶1时,硫酸镁转化率低的原因是________。
③煅烧后还得到硫磺固体,将其隔绝空气加热至500℃,就会变成蒸气,其中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7)欲通过该方法生产MgO 8.0 t,至少需要含MgCO3 84%的菱镁矿________t。(写出计算过程)
10.(2021·江苏扬州·统考一模)某班级同学分组进行碳的性质实验并回收实验后的固体制取胆矾。
(1)按图进行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观察到试管中出现红色固体、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生成的红色固体全是铜,请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上述实验结束后,回收试管内的固体残渣用以制取胆矾(CuSO4•5H2O)。为将其中的铜元素全部转化到硫酸铜中,有关实验设计如图。
①请以化学用语表示CuSO4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②回收得到的固体残渣中可能含有铜、碳、氧化铜。请根据①中的实验,写出固体残渣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的一个原因_______。
③图2溶液中溶质主要是CuSO4请将“固体残渣”转化为“溶液”所需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在各步骤中须写明所用试剂及进行的操作)_____。
④图2流程中由CuSO4溶液制得胆矾晶体的系列操作主要是蒸发浓缩和____结晶(填“蒸发”或“降温”)
⑤实验开始时称得氧化铜粉末得质量为4g,求理论上可制得胆矾的质量。___(请写出解题过程)
11.(2021·江苏扬州·统考一模)过氧化镁(Mg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Ⅰ.MgO2的性质
(1)过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MgO2+2HCl = MgCl2+H2O2,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Ⅱ. MgO2的制备
(2)煅烧Mg2(OH)2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检测煅烧过程Mg2(OH)2CO3完全分解的方法是:取少量煅烧后的固体,滴入稀盐酸,___________(填现象),则说明Mg2(OH)2CO3完全反应。
(3)转化反应为:MgO+H2O2 = MgO2+H2O,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Ⅲ. MgO2的质量分数测定
在生产过程中,过氧化镁中常常含有少量的氧化镁杂质。以下是甲、乙两小组同学分别设计的两种方案进行过氧化镁质量分数的检测。
【甲组】 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4)判断NaOH溶液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_,无沉淀产生,说明已过量。
(5)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___________(填字母),观察现象。
A 氯化镁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硝酸银溶液
(6)该方案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出MgO2的质量分数。
【乙组】设计了如下图实验方案(已知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
a 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10 g产品和2 g二氧化锰于仪器M中。
b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
c关闭弹簧夹,加热铜网至红热后。
d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盐酸,直至仪器M中样品完全反应。
e关闭分液漏斗活塞,___________。
f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对仪器M中的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2 g。
(7)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_____。
(8)请完善实验中所缺步骤:___________。
(9)装置B的作用___________(填字母)。
A除去气体中水蒸气 B便于观察气流速度
(10)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6 g,该产品中过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写过程)
12.(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铝及化合物有极其重要的用途。
(一)铝的广泛应用
(1)铝是很活泼的金属,但用铝制作的炊具却耐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使用铝制炊具会使人体摄入过量的“铝”,导致记忆力减退等许多不良症状。这里的“铝”是指_____________。
A 单质 B 元素 C 原子 D 分子
(2)氢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铝镓合金”它属于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 金属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合成材料 D 复合材料
(3)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还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化学式为 NaAlO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硫酸铝铵晶体制取的探究
硫酸铝铵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含铝化合物。以某铝土矿(主要成分 Al2O3,含少量 SiO2、Fe2O3杂质)为原料制硫酸铝铵晶体((NH4)aAlb(SO4)c·xH2O)的流程如下:
(4)有关上述流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 “有序除杂、提纯”中有先加过量稀盐酸再过滤,该做法的目的是除去 SiO2
b 稀硫酸过量的目的只是保证 Al2O3溶解完全
(三)硫酸铝铵晶体分解的定性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铝铵热分解可得到超细氧化铝。
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硫酸铝铵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
(5)甲组同学设计了如图 1所示实验装置:
① 实验中,装置 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装置 D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色,由此可知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6)乙组同学认为硫酸铝铵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中还有 SO2、SO3和 N2。为进行验证,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 A和上图 2所示装置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装置 E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了有 SO3生成;而 F装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最终没有胀大,表明没有SO2和N2生成。
(四)硫酸铝铵晶体成分的定量探究
(7)为确定硫酸铝铵晶体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1)称取 45.3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46.6g。
(实验 2)称取 45.3g样品在空气中持续加热,测定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固体 H是 T1℃刚好完全失去结晶水的产物,则结晶水的个数 x=________。
②T3℃时固体 M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③请写出 T2℃→T4℃段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ab##ba
(2)大
(3) SiO2和S
(4)3.7≤pH<4.4
(5)黑色沉淀
(6) K3 K1、K2 3:2:2 偏小
(7) Cu2O和Cu 溶液变蓝色 Cu2O和Cu
碱式碳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装置B中铜元素质量为1.92g<2.16g,则红色固体成分是Cu2O和Cu。
【详解】(1)出土的古代青铜器能保存至今的原因可能是可能是铜的活泼性弱,不易生锈、深埋于地下,隔绝空气。故选:ab。
(2)“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铜合金的硬度比纯铜大。
(3)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则滤渣中有二氧化硅和硫。
(4)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调节pH,使Fe3+完全沉淀而Cu2+不沉淀,三价铁离子完全沉淀是在pH3.7时,而铜离子开始沉淀的pH为4.4,则pH的范围应控制在3.7≤pH<4.4;
(5)结晶池中温度须控制在70℃-80℃,如果出现黑色沉淀,说明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即碱式碳酸铜分解,说明温度过高。
(6)实验步骤:④再打开活塞K3,关闭活塞K1、K2,点燃酒精灯加热至B中固体全部变黑。
⑤装置C增加的质量为生成水的质量=87.88-87.7g=0.18g,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75.58g-74.7g=0.8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碱式碳酸铜中碳元素质量为:,故碳酸根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
故氢氧根的质量为:;则b:c=;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有:,则有a:b:c=3:2:2;若缺少E装置,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二氧化碳质量偏大,水的质量不变,故b:c的比值会偏小;
(7)猜想:红色固体可能是:猜想Ⅰ:Cu;猜想Ⅱ:Cu2O;猜想Ⅲ:Cu和Cu2O;
实验:猜想Ⅰ错误,说明有氧化亚铜,由于Cu2O,由于氧化亚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则向红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溶液变成蓝色;
见答案。
2.(1) (或Zn+H2SO4=ZnSO4+H2↑) b
(2) DB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NaCl
(4)b
(5)≤7(=7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8实验题,共7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6综合应用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综合应用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9综合应用题(综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应用题,过碳酸钠的工业制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