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 B.
C. D.
2、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藏着大量的能量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为热能、电能为人类所利用
D.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
3、下面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氢氟酸在玻璃上雕刻花纹
B.玻璃、陶瓷、水泥都属于传统的硅酸盐产品
C.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硅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可以游离态形式存在
4、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氨气可以完成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5、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化学烟雾是因为向大气中排放了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或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HClO具有酸性,可用于漂白色素
B.铝制品密度小,可用于贮运浓硝酸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除铁锈
D.具有弱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7、根据下列反应事实:①由X、Y电极组成的原电池,X电极增重;②由X、Z电极组成的原电池,X电极质量减少;③由Y、W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为、,可知X、Y、Z、W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Z>Y>W B.W>Z>X>Y C.Z>Y>X>W D.W>Y>X>Z
8、对于反应,下列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B.
C. D.
9、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
B.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C.某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
D.检测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先加稀盐酸除去,再加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
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物质间的转化均能一步完成的是( )
A. B.
C. D.
11、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是( )
A.灼热的碳与的反应 B.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D.与的反应
12、下列图象能准确表示氢气燃烧的热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13、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含有共价键 B.上述过程表示CO和O生成
C.上述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D.从状态Ⅰ到状态Ⅲ,有能量放出
14、相同状况下,在体积相同的三个烧瓶中分别盛、HCl和气体,并分别倒立在水槽里,充分溶解后烧瓶内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设烧瓶内液体未扩散到水槽里)( )
A.1∶1∶1 B.2∶2∶3 C.3∶3∶2 D.2∶2∶1
15、将43.8g Al、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产生6.72L气体(标准状况)。另取等质量的该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13.44L 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 )
A.39.2g B.58.8g C.44.8g D.66.4g
二、实验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反应后,装置B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的______(填选项字母);装置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的______。(同上)
A、漂白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酸性
(4)装置E的目的是探究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利用氧化铜与氨气反应,探究的某些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1)A装置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其中所装固体X应选用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无水氯化钙 B、无水 C、碱石灰 D、浓硫酸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D中白色固体变蓝,说明C中反应的生成物有______和水;E中集气瓶内收集到的气体无色无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综合分析,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么检验某溶液中是否有铵根离子,请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完成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在空格内填入系数或化合物的分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8、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为电流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乙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E.乙溶液中向锌片方向移动
(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甲为_____(填写选项字母);乙为_____(同前)
A、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B、将电能转化成为化学能
C、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3)若反应过程中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溶液质量增加________g。
(4)原电池在工作时,下列反应可以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的是:_____。
A.
B.
C.
D.
19、某温度下,在2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均为气态)间进行反应,其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据图回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起始至t min(设t=5),X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
(3)在t min时,该反应达到了_________状态,下列可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2∶3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生成1mol Z的同时生成2mol X
(4)从开始到t秒末X的转化率__________(写成百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5)用一定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有________。
A.其他条件不变,及时分离出产物
B.适当降低温度
C.其他条件不变,增大X的浓度
D.保持体积不变,充入Ar气使容器内压强增大
(6)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下列叙述中表明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③B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⑤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3;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氮单质化合形成氮的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A符合题意;
B.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B不符题意;
C.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C不符题意;
D.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D不符题意;
本题选A。
2、答案:D
解析: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含的最初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具有大量能量,A项正确;
B.植物光合作用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B项正确;
C.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因此物质的化学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等,C项正确;
D.任何反应都有其存在价值,吸热反应可以降低周围的温度,如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来降温,D项错误;
故选D。
3、答案:D
解析:A.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易和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所以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故A正确;
B.玻璃、陶瓷、水泥都属于传统的硅酸盐产品,正确;
C.硅胶具有吸水性,无毒,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C正确;
D.硅为亲氧元素,硅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A正确;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光照易分解,B正确;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二者发生钝化,但钝化是化学变化,C错误;
D.氨气可以完成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D正确;
答案选C。
5、答案:D
解析:A、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氮氧化合物及碳氢化合物有关,不是因为向大气中排放了,A错误;
B、正常雨水的pH值为5.6,pH值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B错误;
C、或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但不会,C错误;
D、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A.HClO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色素,A项错误;
B.铝在常温下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可用于贮运浓硝酸,B项错误;
C.浓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铁锈,C项错误;
D.具有弱碱性,可以中和胃酸,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项正确;
答案选D。
7、答案:D
解析:①由X、Y电极组成的原电池,X电极增重,说明X是正极,则还原性Y>X;②由X、Z电极组成的原电池,X电极质量减少,说明X是负极,则还原性X>Z;③由Y、W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为、,说明还原性W>Y,可知X、Y、Z、W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W>Y>X>Z,故选D。
8、答案:D
解析:A.;
B.物质是固体,不能计算反应速率;
C.转化为A物质表示的速率为;
D.转化为A物质表示的速率为;
故反应速率最快的是D,答案选D。
9、答案:B
解析: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盐等,故A错误;
B.碱性使酚酞试液显红色,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则溶液一定显碱性,故B正确;
C.某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和,故C错误;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先加稀盐酸除去,会引入,再加硝酸银溶液,必定有白色沉淀出现,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故D错误。
答案为B。
10、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A不符题意;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生成氯化铁,B不符题意;
C.硫燃烧一步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C不符题意;
D.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两个反应都可一步完成,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1、答案:A
解析:A.灼热的碳与反应产生CO,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由于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该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
B.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反应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则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该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该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与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2、答案:C
解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态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为放热过程,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则图C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属于极性共价键,A项正确;
B.从状态Ⅰ到状态Ⅲ表示CO和O生成,B项正确;
C.上述过程中没有体现CO断键的过程,C项错误;
D.状态I的能量高于状态III的能量,则状态Ⅰ到状态Ⅲ属于放热的过程,D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4、答案:A
解析: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氨气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则盛有等体积氯化氢、氨气的烧瓶分别倒立在水槽中时,水会充满整个烧瓶;
二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根据方程式知,水会充入烧瓶容积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其物质的量是物质的量的。
假设烧瓶的体积是1L,则,
三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三种溶液的体积分别是,,
根据知,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所以其浓度之比为1:1:1,故合理选项是A。
15、答案:B
解析: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气体氢气6.72L,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以知道,故金属铝的质量为,金属铝提供电子的量是0.6mol,将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离子,根据电子守恒,金属共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为故Cu共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为1.8-0.6=1.2mo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铝离子全部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不会出现沉淀,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铜,由电荷守恒可以知道,反应中金属铜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碱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所以反应后沉淀的质量等于;B正确;
故答案选B。
16、答案:(1)分液漏斗
(2)溶液的黄绿色褪去(或溶液褪色);
(3)溶液的紫红色褪去(或溶液褪色);C;有黄色沉淀生成;B
(4)将试管E在酒精灯上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解析:(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和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分别是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氯气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与氯气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反应后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是溶液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使C中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装置C中的现象是溶液紫红色褪去,表现了的还原性,选C;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装置D中硫化氢生成硫单质,现象为生成黄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表现了的氧化性,选B;
(4)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装置E中品红溶液褪色,但是加热后溶液会恢复颜色;装置E的目的是探究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实验操作及现象将试管E在酒精灯上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17、答案:(1)
(2)检验氨气,干燥氨气;C
(3)铜;
(4)取适量溶液于试管,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溶液中含铵根离子
(5)
18、答案:(1)CE
(2)A;C
(3)22.4L;63
(4)AD
解析:(1)A.甲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
B.铜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元素之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甲烧杯中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
C.两烧杯中硫酸都参加反应,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均增大,故C正确;
D.乙能形成原电池反应,Zn为负极,Cu为正极,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故D错误;
E.原电池中电解质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乙形成原电池,Zn为负极,Cu为正极,则溶液中向锌片方向移动,故E正确。
故答案为:CE;
(2)甲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反应放热,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乙形成闭合回路,形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答案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选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C;
(3)反应的关系式为,则,故答案为:22.4L;溶液质量变化
(4)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之一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A.、D均为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能形成原电池,但B、C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B、C不能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故答案为:AD。
19、答案:(1)或
(2)
(3)化学平衡;D
(4)33.3%
(5)C
(6)①③⑥⑦
解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X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X为反应物,Y、Z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作为Y、Z为生成物,当反应到达t min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则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等于这段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故X的平均反应速率;
(3)t min时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已经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A选项中由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等,则X、Y、Z的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选项中由于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但没有明确物质的生成速率还是反应速率,当X为消耗速率Y为生成速率时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X、Y的反应速率比都为2:3,故B错误;
C选项中由于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变,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选项中生成1mol Z的同时生成2mol X,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答案选D;
(4)转化率等于这段时间内反应掉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物质的总物质的量的比值,故物质X的转化率;
(5)A选项,其他条件不变,及时分离出产物,由于反应物的浓度不发生变化,故不会增大反应速率,A错误;
B选项,适当降低温度,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降低,降低反应速率,B错误;
C选项,增大X的浓度可以增大单位体积内X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C正确;
D选项,体积不变充入Ar气,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
故选择C;
(6)①同一物质的分解速率与生成速率相同,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可以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①正确;
②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单位时间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②错误;
③反应达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可以说明反达平衡状态,③正确;
④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都不变,④错误;
⑤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取决于起始配料比以及转化的程度,各组分物质的量的比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⑤错误;
⑥A为固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化,说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⑥正确;
⑦A为固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化,说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择①③⑥⑦。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N-1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第二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南省邵阳市第二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湖南省邵阳市第二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