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_苏教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41749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_苏教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41749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_苏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_苏教版,共4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2.能根据实际情境,联系生活经验,合理地选择精算或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看屏幕,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会吗?(会)谁能证明自己会?比如说,举个例子。(40+50=90……) 师:我估计大家都是会的。那今天我们学什么?(复习) 师:说复习也可以。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节课就在已经会的知识中体会还能学到什么新的知识。先做个游戏好吗?这是一个美国的游戏,要求:从起点走到终点,所走路线加到一起是150。 (指名回答,师通过课件演示路线,其他学生帮着算。) 师:这是个简单的游戏,是整十加整十。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这组题你会口算吗?(出示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4题) 比一比,算一算。 60+7050+9080+40 600+700500+900800+400 (指名学生口算:130、1300……) 师:你有没有发现第一组题…… 生:下面的得数比上面的多加个0。 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60、70是整十数,600、700是整百数。 (设计意图:由于是借班上课,课前的师生交流就很重要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发言习惯、课堂学习常态等信息都需要通过短暂的交流来获取。同时,快速地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也是必需的。因此,设计与本课教学有联系的数学游戏,既有趣味性,又能快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建立起师生共同学习的场,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内容上去。) 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材料 师:你们在超市买过东西吗?买过的举手。生活中买很多东西时都是准确地算出结果吗?比如一种商品价格是29元,就可以看成?(把29看成30) 课件出示: 师:两种玩具各买一个,可能付多少元?(50元)有可能是51元、52元吗?(有可能)有可能是六十多元吗? 为什么?(有可能,如果个位相加进位就是六十多) 师:能举个例子吗?(28+39)那什么时候是六十多呢? 生:当个位相加出现进位时,结果就是六十多。 师:有可能结果是七十多吗? 生:不可能,因为十位2加3等于5,个位就算是9加9,最多只能向十位进一,也才是68。 师:那什么时候是五十多呢? 生:个位相加不进位。 师:看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可以分成个位进位和不进位两种情况。像二十几加三十几的和就可能是五十多,也可能是六十多。 师:顾客买东西可以估算,但是谁是不能估算的?(营业员)所以生活中的口算会根据数量的多少或者是不同的职业特点,有可能是估算,也可能是精确计算。如果要精算出结果,必须知道商品的价钱。你能说说两种商品可能的价格吗? 生:玩具汽车的价钱可以从20元到29元,玩具火车的价钱可以从30元到39元。 师:能说个和是五十几的例子吗?(21+31)和是六十几的?(25+36)想一个难些的。(29+39) (设计意图:认真研读教材,可以较好地把握教学的“度”。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分不进位和进位两种情况。在此基础上,教者就可以考虑学习材料的呈现如何与教学目标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对2□+3□的总和范围进行讨论,学生可以自然地想到进位与不进位这两种情况。同样,为培养口算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对接近整十的两位数在口算时可以先看作整十数进行口算,学生通过举例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材料。) 二、探究算法,自我优化 1.教学“21+31”。 师:不进位的口算好算吗?像21+31怎么口算? 生:个位上1加1等于2,十位2加3等于5,和是52。 师:有没有先算十位的? 生:没有,万一有进位就不行了。 师:看来不进位的口算,大家的方法都是个位的数相加,十位的数相加。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数位对齐相加。 口算练习: 32+4545+1423+1251+3461+1270+19 2.教学“25+36”。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情况大家都会算了,那进位加呢? 生:先算5+6=11,十位上2+3=5,再进1变成6,是61。 师:有不一样的算法吗? 生:先算十位,2+3=5,再算个位,5+6=11,最后5+1=6,是61。 师:他是从个位加起的吗? 生:不是。 师:先把十位的数相加,再把个位的数相加,最后进位。这种算法也是可以的。 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生:把它变成不进位的加法,25+36=25+34+2=59+2。 师:能不能拆成其他的情况? 生:25+36=25+30+6。 生:25+36=25+35+1。 生:25+36=25+3+33。 师:拆成25+3+33,这样算起来简便吗?(没有) 小结:先把数进行分拆,然后再相加,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拆数法。用拆数法时,要选择使计算更简便的拆法。 3.教学"29+39"。 师:你能介绍自己口算29+39的方法吗? 生:9+9:18,20+30=50,18+50=68。 生:30+40-2。 师:接近整十数可以看成整十数再计算。谁还有其他的方法? 生:30+39-1。 生:29+31+8。 生:29+1+38。 师;从本质上讲和拆数法是相同的,这样拆数可以先凑成整十再口算。 小结:把接近整十的数看成整十数相加比较简单, 但这种方法只有在加数接近整十数的时候才方便使用,所以这是口算加法的一种特殊方法。 师:前面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口算? 生:第一种,数位对齐。 (设计意图:学生的口算方法是多样化的,该环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口算方法,认真聆听他人的算法,并能自觉地进行算法比较。于是有同学发现从十位加起也是可以的,有同学发现还有先拆数再相加的方法,还有同学发现可以先将29看作30。这样就达到了鼓励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等学生做完后校对答案。 生:25+44,十位上算成2乘4得8。 师:这是口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所以口算不只是追求速度快,要又对又快。谁还愿意介绍自己的错误? 生:25+49=64。 师:没有进位,进位加时容易把进的1忘加。怎样避免这样的错误呢?老师介绍一种方法,可以先估一估,再口算。 2.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想想做做第5题) 35+3245+1437+5526+29 35+3849+1421+7844+17 3.出示情景图:小船可乘28人,大船可乘44人,学生有92人。 师:这条船能带92个小朋友吗? 生:不能,28+44=72。 师:这位同学精算出结果是72,不精算能判断出来吗? 生:二十几加四十几最多是七十几。 师:是啊,在解决问题时,有时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下面的问题请大家选择合适的方法。 4.出示情景图。 师:笑笑两次一共套中多少分?(59分)淘气第二次要套中多少才能超过笑笑? 生:比40大,23加四十几是六十多。 师:如果淘气第二次套中41分,一共套中?(64分)如果套中44分,一共套中?(67分)套中47分呢?(70分) 师:小丽也来参加了,她一共套了70分。她可能套中哪两个分数? 生:23和47。 师:还有没有其他可能? 生:29和41。 师:找这两种情况,有窍门吗? 生:看哪两个数个位加起来是10就好找了。 5.出示情景图:3位小朋友在进行跳绳比赛。 师:小聪一共跳了多少下?(54)小明呢?(58)怎么算的?(把29看成30,30+30=60,再用60-2=58) 师:小亮也参加了比赛,他最后获得第二名,他一共跳了多少下,有几种可能? 生:3种,55、56、57。 师:如果一共跳了56下,他第二次跳多少下?(30下)如果一共跳了55下呢? 生:第二次跳29下,55比56小1,用30减1就行了。 师:如果一共跳了57下呢? 生:第二次跳31下,57比56大1,30加1等于31。 6.出示情景图:超市货架上有4种食品,其中鸡25元,鸭29元,牛肉18元,羊肉23元。3个小朋友每人带50元钱。 师:用50元买两样不一样的东西,你可能买什么?可以选自己喜欢吃的。 生:买鸡和羊肉,25+23=48,钱够了。 生:买牛肉和鸡,牛肉18元,鸡25元,估算要四十多元。 生:十位2+1=3,个位怎么进位,十位也不可能进到5的。 师:你喜欢吃什么? 生:鸭和牛肉,29+18,要47元。 师:你能一下看出买哪两样东西钱不够? 生:鸭和羊肉,29+23五十几,不够;鸡和鸭,25+29也是五十几,不够。 (设计意图:口算教学的练习设计不能囿于口算技能的熟练程度上。根据曹才翰、章建跃先生的研究,学生的计算技能需要经过有理有据、熟练计算、灵活选择方法进行计算三个阶段。联系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计算教学的精神,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鉴于以上思考,将本课的练习设计分为:第一是基础部分,用于理解算理,巩固算法;第二是技能训练部分,学会通过估算促进精算;第三是应用部分,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景,选择估算或精算解决问题,在应用中体会口算的价值,感悟不同算法的作用。) 四、全课总结 师:课前同学们就说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已经会了,上完这节课你有新的收获吗? 生:我学到了很多算法。 师:你习惯了哪一种算法? 生:第一种,数位对齐。 生:我会了估算和拆数法。 师:是啊,学会估算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在口算时习惯精算,在生活中我们用口算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或精算的方法。估算对精算也有好处,课后同学们可以就估算再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统计_苏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数一数,小结,分析统计图,比较笑脸图和方块统计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可能性_苏教版,共2页。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周长_人教版新课标,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感知周长,操作活动,自主探究求周长的策略,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