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历史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课件PPT,共13页。
1.[天津一中2021高二期中]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所产生的影响是( )A.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B.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C.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 D.使赫梯人掌握了马拉战车技术【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人口迁徙。据所学可知,匈奴人西迁促进了欧洲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为日耳曼诸国的建立提供了机会,B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主要是由于日耳曼人的入侵,故A项错误;封建制度瓦解是在14世纪前后,故C项错误;赫梯人掌握马拉战车技术是在公元前2千纪,故D项错误。B2.[北京西城2021期中]《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没能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B.匈奴对西汉物产有较大需求C.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D.经济交流符合汉匈两族人民的利益【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民族关系。材料不能体现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故C项符合题意;从材料的信息可以得出,战争没能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匈奴对西汉物产需求较大和经济交流符合汉匈两族人民的利益,A、B、D三项不符合题意。C3.下图是西罗马帝国衰亡图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西罗马衰亡的重要原因是( )A.国家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 B.日耳曼人等民族的迁徙C.罗马法效力的消失 D.中国火药的传入【解析】本题考查西罗马的衰亡。从图片中的“攻陷罗马城”“蛮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耳曼人各支利用西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西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从而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故选B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无法从图片中得出,排除。B4.[山东德州2021高二月考]1518年底,天花首次在美洲出现,并在其后两百年中多次发作。在17世纪的前3/4的时间里,新英格兰土著人口的数量从73万人下降到1.2万人。由此导致( )A.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B.大量黑人被贩卖到美洲C.许多欧洲人移民美洲 D.众多中国人向美洲移民【解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影响。由材料“新英格兰土著人口的数量从73万人下降到1.2万人”可知,人口锐减导致殖民者需大量补充美洲的劳动力,故选B项;“被屠杀”与材料中“天花首次在美洲出现,并在其后两百年中多次发作”的疫病死亡不符,排除A项;“在17世纪的前3/4的时间里”,欧洲人移民美洲数量上远不及黑人,排除C项;中国人不是移民美洲的主流,排除D项。B5.[山东滨州2021高二期中]下表是某大洲15—19世纪居民人种变化的估计数值,通过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你认为该大洲最有可能是(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随着早期殖民扩张,大量的欧洲人来到美洲,通过黑奴贸易,非洲的黑人被掳掠到美洲;同时,由于屠杀、奴役以及疾病,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故D项正确。D6.[安徽六安2021月考]19世纪60年代以前,清廷认为迁居海外无异于“弃绝王化”,不仅禁止移民,而且对回国者严加制裁。1877年,清廷任命当地华侨领袖为新加坡首任领事,并于1893年正式解除了“华侨海禁”。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清廷( )A.对地方控制能力不断下降 B.受制于列强政治裹挟C.对华侨经济实力有所考量 D.不堪巨额赔款之重负【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移民政策。清廷由禁止移民海外到任命华侨领袖为领事,并解除“华侨海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清政府意识到了海外华侨的经济实力,故C项正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和材料没有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解除“华侨海禁”和列强政治裹挟无关,故B项错误;“不堪巨额赔款之重负”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C7.欧洲难民危机是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峻挑战,规模为二战后所罕见,西亚、北非成为难民来源的重灾区。应该说,在这场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纣为虐。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是因为西方国家推行( )①霸权主义 ②强权政治 ③人权优先论 ④冷战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难民问题。欧洲难民问题是近年来的时政问题,冷战政策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伴随苏联解体,冷战政策已经结束,所以④不正确;欧洲难民危机是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人权优先论的结果,①②③正确,故选A项。A8.“每年7月21日为新加坡种族和谐日,也是新加坡非常重视的节日之一。各种族的朋友们,会在这一天里,学着了解和尊重其他种族的文化和习俗。”这最能说明新加坡( )A.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B.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国家C.是世界上种族最多的国家D.是移民文化融合最好的国家【解析】本题考查新加坡文化。注意题干中的“种族和谐日”“学着了解和尊重其他种族的文化和习俗”,从中可以看出新加坡移民社会特征非常明显,故选B项。题干材料仅涉及新加坡一国,没有与其他国家对比,且A、C、D三项说法过于绝对,皆排除。B9.[辽宁营口2021高二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6分)【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比较。(1)背景:欧洲的背景依据材料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的信息可知,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依据材料一中“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的信息可知,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再结合所学从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交通工具革新等角度回答。中国的背景依据材料二“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的信息可知,是列强侵略以及自然经济的解体;依据材料二“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的信息可知,是工商业的发展;依据材料二“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的信息可知,东南沿海人口压力。(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的信息可知,欧洲先进生产方式对外扩张的需要;依据材料二“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可知,中国移民是迫于生存的压力;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生产方式、人口结构、文化交融以及各地联系等角度回答。【答案】(1)背景: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市场的形成;殖民扩张的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中国:列强侵略;社会动荡;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东南沿海人口压力。(6分)(2)不同之处:欧洲:先进生产方式对外扩张的需要。中国:迫于生存的压力。作用:改进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口结构,扩大生存空间;促进文化交融,增强各地联系。(6分)
1.[天津一中2021高二期中]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所产生的影响是( )A.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B.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C.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 D.使赫梯人掌握了马拉战车技术【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人口迁徙。据所学可知,匈奴人西迁促进了欧洲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为日耳曼诸国的建立提供了机会,B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主要是由于日耳曼人的入侵,故A项错误;封建制度瓦解是在14世纪前后,故C项错误;赫梯人掌握马拉战车技术是在公元前2千纪,故D项错误。B2.[北京西城2021期中]《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没能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B.匈奴对西汉物产有较大需求C.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D.经济交流符合汉匈两族人民的利益【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民族关系。材料不能体现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故C项符合题意;从材料的信息可以得出,战争没能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匈奴对西汉物产需求较大和经济交流符合汉匈两族人民的利益,A、B、D三项不符合题意。C3.下图是西罗马帝国衰亡图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西罗马衰亡的重要原因是( )A.国家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 B.日耳曼人等民族的迁徙C.罗马法效力的消失 D.中国火药的传入【解析】本题考查西罗马的衰亡。从图片中的“攻陷罗马城”“蛮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耳曼人各支利用西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西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从而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故选B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无法从图片中得出,排除。B4.[山东德州2021高二月考]1518年底,天花首次在美洲出现,并在其后两百年中多次发作。在17世纪的前3/4的时间里,新英格兰土著人口的数量从73万人下降到1.2万人。由此导致( )A.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B.大量黑人被贩卖到美洲C.许多欧洲人移民美洲 D.众多中国人向美洲移民【解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影响。由材料“新英格兰土著人口的数量从73万人下降到1.2万人”可知,人口锐减导致殖民者需大量补充美洲的劳动力,故选B项;“被屠杀”与材料中“天花首次在美洲出现,并在其后两百年中多次发作”的疫病死亡不符,排除A项;“在17世纪的前3/4的时间里”,欧洲人移民美洲数量上远不及黑人,排除C项;中国人不是移民美洲的主流,排除D项。B5.[山东滨州2021高二期中]下表是某大洲15—19世纪居民人种变化的估计数值,通过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你认为该大洲最有可能是(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随着早期殖民扩张,大量的欧洲人来到美洲,通过黑奴贸易,非洲的黑人被掳掠到美洲;同时,由于屠杀、奴役以及疾病,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故D项正确。D6.[安徽六安2021月考]19世纪60年代以前,清廷认为迁居海外无异于“弃绝王化”,不仅禁止移民,而且对回国者严加制裁。1877年,清廷任命当地华侨领袖为新加坡首任领事,并于1893年正式解除了“华侨海禁”。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清廷( )A.对地方控制能力不断下降 B.受制于列强政治裹挟C.对华侨经济实力有所考量 D.不堪巨额赔款之重负【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移民政策。清廷由禁止移民海外到任命华侨领袖为领事,并解除“华侨海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清政府意识到了海外华侨的经济实力,故C项正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和材料没有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解除“华侨海禁”和列强政治裹挟无关,故B项错误;“不堪巨额赔款之重负”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C7.欧洲难民危机是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峻挑战,规模为二战后所罕见,西亚、北非成为难民来源的重灾区。应该说,在这场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纣为虐。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是因为西方国家推行( )①霸权主义 ②强权政治 ③人权优先论 ④冷战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难民问题。欧洲难民问题是近年来的时政问题,冷战政策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伴随苏联解体,冷战政策已经结束,所以④不正确;欧洲难民危机是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人权优先论的结果,①②③正确,故选A项。A8.“每年7月21日为新加坡种族和谐日,也是新加坡非常重视的节日之一。各种族的朋友们,会在这一天里,学着了解和尊重其他种族的文化和习俗。”这最能说明新加坡( )A.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B.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国家C.是世界上种族最多的国家D.是移民文化融合最好的国家【解析】本题考查新加坡文化。注意题干中的“种族和谐日”“学着了解和尊重其他种族的文化和习俗”,从中可以看出新加坡移民社会特征非常明显,故选B项。题干材料仅涉及新加坡一国,没有与其他国家对比,且A、C、D三项说法过于绝对,皆排除。B9.[辽宁营口2021高二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6分)【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比较。(1)背景:欧洲的背景依据材料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的信息可知,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依据材料一中“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的信息可知,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再结合所学从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交通工具革新等角度回答。中国的背景依据材料二“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的信息可知,是列强侵略以及自然经济的解体;依据材料二“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的信息可知,是工商业的发展;依据材料二“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的信息可知,东南沿海人口压力。(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的信息可知,欧洲先进生产方式对外扩张的需要;依据材料二“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可知,中国移民是迫于生存的压力;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生产方式、人口结构、文化交融以及各地联系等角度回答。【答案】(1)背景: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市场的形成;殖民扩张的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中国:列强侵略;社会动荡;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东南沿海人口压力。(6分)(2)不同之处:欧洲:先进生产方式对外扩张的需要。中国:迫于生存的压力。作用:改进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口结构,扩大生存空间;促进文化交融,增强各地联系。(6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