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A卷 基础夯实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B卷 能力提升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B卷 能力提升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A卷 基础夯实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B卷 能力提升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试卷 0 次下载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A卷 基础夯实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展开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A卷 基础夯实—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民族迁徙改变了农耕世界政治格局
B.民族迁徙打破了相对封闭并促进了发展
C.民族迁徙破坏了农耕地区经济发展
D.民族迁徙激化了游牧和农耕世界的矛盾
2.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
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 B.气候条件变化
C.西北少数民族崛起 D.南方经济发达
3.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 )
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
B.各区域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
C.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
D.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
4.“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肥沃的大河流域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 )
A.人类文明在冲突中发展 B.古代战争的目的
C.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 D.历史形成的残酷性
5.“古印欧人的大迁徙所带来的文明冲击,使整个欧亚大陆在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为以后人类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演化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说明( )
A.古印欧人是欧亚大陆的解放者 B.文明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进步
C.迁徙是文明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D.没有古印欧人就没有现代文明
6.19世纪中叶以后,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形成了劳动力输出的“苦力贸易”,使华工广布于美洲和大洋洲。由此可见,“苦力贸易”( )
A.使华工成为各国建设的主要劳力 B.为中国带来了巨额外汇收入
C.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社会影响力 D.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播与保留
7.读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 1400年 | 1500年 | 1600年 | 1700年 | 1750年 |
欧洲 | 45 | 69 | 89 | 115 | 140 |
亚洲 | 224 | 254 | 292 | 402 | 508 |
非洲 | 74 | 82 | 90 | 90 | 90 |
美洲 | 30 | 41 | 15 | 9 | 10 |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人口稳步增长
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
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
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
8.“及1870年,中国工人于建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后,又接受低工资担任开垦三角洲地区的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堤防,逐渐全部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被开拓了。”材料说明了( )
A.华工赴美得益于清政府的鼓励 B.华工解决了美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C.华工跨地域转移对美国的影响 D.战争促使美国人力资源出现了短缺
9.《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记载:1889年的福州,“工匠不能替他的工人谋得职业,这些工人在过去茶叶上市时,总是忙于装修茶箱和茶盒的……现在只有一半人是运茶所必要的。这些人成为目前可能发生的骚乱的根源。”这一现象( )
A.促使传统经济模式开始解体 B.反映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下降
C.说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D.推动中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0.1880年后,西欧和北欧移民美国的人数开始减少,由来自东欧和南欧的移民取代。新来的移民使本地人及较早来的移民处于不利的地位,从他们手里拿走了大量的工作,成为当时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反映了这些新移民( )
A.拒绝承受比其他人待遇差的工作 B.为美国提供了大量高科技人才
C.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D.挑拨美国政府与早期移民的矛盾
11.从1819年新加坡开埠起,就有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印度等邻近国家的移民进入,新加坡多种族社会开始逐渐形成。这表明新加坡( )
A.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 B.缺乏自身特色的主流文化
C.地处马六甲海峡位置优越 D.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
1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一年只有几千人出国留学,且大部分是公费留学生。到2011年底,中国共送出约224.5万名留学生,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且自费留学的比例高达90%。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恢复高考促进了出国留学普及
B.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得以满足
C.已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人才培养机制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13.太平洋邮船公司于1866年从美国邮政总局拿到了与中国和日本通邮的长期合约,开始了茶叶和丝绸等交易。1867—1877年间,中美建立了正常的通航服务,从旧金山经日本横滨到香港,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劳动力,也给邮船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这表明( )
A.华人移民给太平洋铁路建设带来转机
B.中美正常通航服务的建立启动了茶叶和丝绸交易
C.华人移民带动美国航运和邮政的发展
D.华人移民推动了中日通邮的长期合约
14.下图为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由此可推知( )
A.移民推动美国多元化文化格局形成 B.白人移民占主导地位状况日益改变
C.移民解决了美国主流文化内在矛盾 D.移民解决了美国以往种族歧视问题
15.下面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6.在美国的民意测验中,1965年希望减少移民的美国民众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20世纪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超过60%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
C.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矛盾增多
D.受到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计52分。
17.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移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矛盾,爆发为暴力的形式。自古代起,直到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我认为,可以总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第二次冲击后约四、五个世纪,到了十三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这是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投入冲击成为主力的还有大量的突厥人。冲击的范围包括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在第一、第二次冲击中作为主力的印欧人和闪人已经变成了受冲击的客体,成为农耕世界的防御者。……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材料二: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材料三: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古代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史实。以游牧世界第三次冲击为例,扼要说明其“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8分)
(2)阅读材料二,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华人移民对美国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8分)
(3)阅读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的变化趋势。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结合所学,请你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看法。(10分)
18.自古以来,人们在不断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逐渐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印欧人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部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约有30万人、500个左右的部落,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通过群体的家族集团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澳洲土著民族的历史与现状》
材料三: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格兰迪警告说,自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全球流离失所人数已突破1亿大关,若不能找到有效措施阻止全球粮食危机因战争急速恶化,还会有更多的人逃离家园。联合国难民署的数据显示,目前欧盟已接待560万乌克兰难民,仅波兰一国就接待了120万。若以人口比例计算,捷克则是接待难民(近40万人)比例最高的欧盟国家。
——据2022年7月20日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中①②当时生活的人群。结合所学,以②为例说明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12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全球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简述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所作出的努力。(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并结合汉代少数民族的史实可知,西汉末期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崛起,影响了向西北方向的移民,故C项正确;汉代政治中心发生仍然在北方,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气候条件变化不足以影响移民方向的变化,故B项错误;“汉代南方经济发达”表述不符合史实,南宋时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故D项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在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文明因交流而丰富,B正确;A“摧毁了”错误;从题干信息“保存并继承”“融合”可知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C错误;文明是平等,不存在优劣之分,D错误。
4.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实际上是关于大河流域肥沃土地的争夺的历史。相较南北地区而言,这里地理环境优越,适合人类繁衍生息。故这一观点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本题选C项。A、B、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5.答案:B
解析:依据“古印欧人的大迁徙所带来的文明冲击,使整个欧亚大陆在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可知古印欧人的人口迁徙推动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从而有利于欧亚大陆的进步和发展,据此得出文明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进步,B正确;题干的主旨说明古印欧人的大迁徙所带来的文明交流与融合,并不是说明他们是欧亚大陆的解放者,A排除;文明发展有多种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因素,而非人口迁徙,C排除;“没有古印欧人就没有现代文明”显然过于夸大了古印欧人对文明的影响,D排除故选:B。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苦力贸易”使华工广布于世界其他国家,有助于传播与保留中华文化,D项正确;华工为各国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没有体现“使华工成为各国建设的主要劳力”,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苦力贸易”并没有为中国带来巨额外汇收入,排除B项;“苦力贸易”发生于19世纪中叶以后,此时中国深受列强欺凌,中国在世界的社会影响力并没有提升,排除C项。故选:D。
7.答案:D
解析: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亚洲近代化状况并不符合史实,排除B;奴隶贸易导致非洲而非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排除C;材料“15世纪以来”,显然相关的大事是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进世界人口的迁移,故选D。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华工对美国西部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1870年,中国工人在建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后,又接受低工资担任开垦三角洲地区的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堤防,开拓了大面积的沼泽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由此可知,材料说明了华工跨地域转移对美国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华工赴美得益于清政府的鼓励”,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华工解决了美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与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C。
9.答案:B
解析:从事茶叶包装的工人数目减少,说明茶叶的出口数量减少,由此可从侧面说明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下降,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经济模式就已经开始解体,排除A项;这一现象体现的是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下降,不能体现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和推动中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排除C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解析:材料“新来的移民使本地人及较早来的移民处于不利的地位,从他们手里拿走了大量的工作”体现的是这些新移民通过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使本地人就业处于不利地位,反映的是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C正确;AD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的人属于低廉的劳动力,并非是高科技人才,B排除。故选:C。
11.答案:A
解析:从题干表述来看,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并且移民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判断,新加坡应当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故A项正确。
12.答案:D
13.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华人移民的到来给美国带来了劳动力,推动了美国航运和邮政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太平洋铁路建设,排除A项;从材料所提供的时间信息来看,茶叶和丝绸等交易早于中美建立正常的通航服务,排除B项;D项所述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故选:C。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看出,美国的移民来源较广,来自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这种移民格局推动美国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通过材料无法看出白人主导的地位被改变,移民并未解决美国主流文化内在矛盾,美国种族问题依然很突出,故选A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①是移民的最高峰,处于20世纪初,美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吸引很多移民。②是移民的最低谷,处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银行关闭,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其他地区人们很少移民到美国。B项正确;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民众希望减少移民数量的原因。材料显示,希望减少移民的美国民众不断增多,究其原因,可知主要是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矛盾增多,C项正确。A、B、D项缺乏史实依据,排除。
17.答案:(1)史实:印欧人的迁移;亚欧游牧民族大迁移;蒙古西征。影响: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
(2)特点: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几乎没受过学校教育;多从事劳工;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贡献: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发展。
(3)变化趋势:欧洲移民比重下降;亚洲和拉丁美洲移民比重上升;20世纪80年代亚洲和拉美移民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欧洲移民;看法: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解析:(1)史实:据材料一“在第一、第二次冲击中作为主力的印欧人和闪人已经变成了受冲击的客体,成为农耕世界的防御者”“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可知印欧人的迁移;亚欧游牧民族大迁移;蒙古西征。影响:据材料一“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并结合古代文明交流相关知识可知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2)特点:据材料二“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可知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几乎没受过学校教育;据材料二“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可知多从事劳工;据材料二“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可知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贡献:结合所学移民的文化传播作用可知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发展。
18.答案:(1)人群:①赫梯人、②雅利安人。
影响:兴起一系列国家,进入列国时代;创立种姓制度和佛教;对周边地区文化产生影响。
(2)特点:持续时间长;规模不断扩大;种族灭绝;经济掠夺;殖民同化等。
影响:人口替代性变化(或答“给澳洲土著带来深重灾难”);文化重构(或答“欧洲文化成为主流”)。
(3)原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种族迫害。
努力:成立难民署;制定《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设立“世界难民日”。
解析:(1)人群:依据材料“印欧人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林梯人,②雅利安人。
影响:从对地区发展分析,得出兴起一系列国家,进入列国时代;从对南亚的制度和宗教分析,得出创立种姓制度和佛教;从对周边文化产生的影响分析,得出对周边地区文化产生影响。(2)特点:依据材料“18世纪中后期……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得出持续时间长;依据材料“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建立牧场……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得出规模不断扩大;依据材料“居住在澳洲的土著约有30万人……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得出种族灭绝;依据材料“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得出经济掠夺;依据材料“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得出殖民同化。影响:依据材料“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约有30万人……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得出人口替代性变化;依据材料“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得出文化重构。(3)原因:依据材料“自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全球流离失所人数已突破1亿大关”,得出战争和地区冲突;从宗教矛盾分析,得出宗教或部族矛盾;从自然灾害分析,得出自然灾害;从经济角度分析,得出经济恶化;从种族矛盾分析,得出种族迫害。努力:依据材料“联合国难民署的数据显示”,得出成立难民署;从法律条文角度分析,得出制定《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从世界性节日角度分析,得出设立“世界难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