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高发且易复发的慢性疾病,常伴腹泻、腹痛等症状,其常规治疗方法主要用高剂量类固醇,但副作用明显。目前经研究发现灭活的乳双歧杆菌U9(灭活U9)对预防小鼠UC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UC患者需适量补充生理盐水和葡萄糖
B.乳双歧杆菌与蓝细菌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
C.UC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时,上述药物可以直接口服
D.高温灭活U9后,其染色体上的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
2.图一表示某种大分子的单体,图二表示某种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所示物质的组成元素的种类一定比图二所示物质的多
B.若图一中的③是U,则图一所示物质是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C.若用15N标记上图所示两种物质,则标记位置分别是图一中的①和图二中的①
D.若图一中的②是核糖,则图一可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3.下列有关细胞中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反应形成的
B.磷脂可水解为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其他衍生物
C.固醇具有构成生物膜、运输和储存能量等生物学功能
D.过多摄入糖类后,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肥胖
4.下列选项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破伤风芽孢杆菌细胞呼吸过程中[H]的消耗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B.为了降低呼吸速率,水果的保存条件是零下低温、低氧、干燥
C.以脂肪为原料时,人组织细胞消耗的O2与产生的CO2的比值小于1
D.向培养酵母菌的培养液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黄
5.生长于热带干旱地区的景天类植物白天气孔开放程度小,夜晚开放程度大,经过长期适应和进化形成独特的固定CO2的方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景天类植物白天气孔开放程度小,防止过度蒸腾作用
B.景天类植物夜间CO2净吸收速率可能大于0
C.景天类植物光期pH小于暗期,利于暗反应进行
D.景天类植物在暗期不能将CO2转化为糖类等光合产物
6.科学家毕希纳将酵母菌细胞中引起酒精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下图表示一定体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葡萄糖浓度和酒精浓度随培养时间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统计酵母菌数量常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B.T1时刻前,酿酶的催化活性可能受到了抑制
C.酵母菌裂解死亡后释放到细胞外的酿酶仍有催化功能
D.在T3时刻取样检测酒精,是因为此时酒精浓度最高
7.下图是显微镜下的洋葱根尖细胞的显微图像,其中分生区的细胞具有旺盛的增殖、增生能力,分生区细胞小部分向前方发展,形成根冠细胞,补偿根冠因受损伤而脱落的细胞,大部分向后方发展,经过细胞的生长、分化,形成伸长区、成熟区,逐渐形成根的各种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要进一步观察分生区细胞内的染色体,应向上移动玻片标本
B.根冠细胞因受损伤而脱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细胞分化是指子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D.根尖分生区细胞分化形成根冠及根的各种结构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8.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d—深紫色、Pm—中紫色、Pl—浅紫色、Pn—很浅紫色(近于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Pd>Pm>Pl>Pn(前者对后者完全显性)。若有浅紫色企鹅(PlPn) 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是( )
A.1 中紫色:1 浅紫色
B.2 深紫色:1 中紫色:1 浅紫色
C.1 深紫色:1 中紫色
D.1 深紫色:1 中紫色:1 浅紫色:1 很浅紫色
9.红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等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的抗菌机制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推测,错误的是( )
抗菌药物
抗菌机制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伸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的复制
利福平
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
A.红霉素影响细菌细胞中的翻译过程,使相关蛋白质无法正常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
B.环丙沙星影响细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进而抑制细菌的增殖
C.利福平影响细菌内的转录过程,可能使mRNA、tRNA和rRNA无法合成
D.三种抗生素都是通过抑止遗传信息的传递或表达,进而影响细菌的生长
10.表观遗传是指不依赖于DNA序列的基因表达状态与表型的改变。其形成途径之一是DNA分子内部碱基胞嘧啶发生甲基化,胞嘧啶和甲基化胞嘧啶虽然都可以与鸟嘌呤正常配对,但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DNA分子甲基化发生在基因的部分碱基上,可能会使终止密码提前出现而终止翻译过程
B.若DNA分子甲基化发生在基因间的连接序列,则可能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没有影响
C.若DNA分子甲基化发生在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可能影响RNA聚合酶的识别与结合
D.若DNA分子胞嘧啶占所有碱基的比例为30%,则一条链中腺嘌呤最大比例为40%
11.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即Ca²⁺由蛋白A协助,逆浓度梯度进入内质网中,再进入线粒体中,促进丙酮酸逐渐转化成脂肪。脂肪储存于膜包被的脂滴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a²⁺进入内质网腔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细胞内包裹脂肪的脂滴膜可能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
C.Ca²⁺在线粒体内膜上调控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进而影响脂肪的合成
D.若控制蛋白A的基因突变,导致蛋白A不能合成,则Ca2+运输会受到影响
12.脊椎动物的前肢各不相同,如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翼。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产生了形态上的差异,但它们却有着相似的骨骼排列。为了探究它们的亲缘关系,科学家研究了它们的某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前肢结构的相似性提供了判断不同生物亲缘关系的最直接证据
C.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相似度高的生物亲缘关系更近
D.变异都是进化的原材料,多样的环境会促使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
1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某些患者的发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原酶)—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动有关,其致病机理如下图所示。沙坦类降压药通过阻断动脉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降低。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B.结构甲为下丘脑,结构乙为垂体
C.图中A代表Na+,结构丙代表肾小管和集合管
D.沙坦类降压药可能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
14.下图为人体体液组成及其各成分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B.②③④分别表示组织液、淋巴液、血液
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②中
D.②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15.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含有2条X染色体的细胞一定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B.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2个AB、2个ab的配子,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稳定
二、多选题
16.如为男性体内一个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致病基因位于Ⅱ区段,该致病基因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
B.X染色体上Ⅱ区段的某基因,在Y染色体上可能有该基因是等位基因
C.设X染色体上某基因在Y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该基因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而来
D.如果控制某性状的一对基因位于Ⅱ区段上,则此人的基因型有两种
17.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中O2的产生和利用都发生在膜结构上
B.植物细胞中CO2的产生和利用都发生在基质中
C.动物细胞中代谢过程能产生H2O的细胞器都具有膜结构
D.动物细胞的代谢过程中既生成H2O又消耗H2O的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
18.生物学知识中的“比值”是一种数学模型,可较为准确的表示生命过程中两种(个)密切相关的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各种“比值”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运动员在百米冲刺时,细胞呼吸CO2释放量/O2吸收量的值变大
B.降低环境中CO2浓度时,短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C3/C5的值变小
C.细胞内发生吸能反应时,细胞中ATP数目/ADP数目的值变大
D.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的值变大
19.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相符的是( )
A.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格里菲斯——证明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C.萨顿——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沃森和克里克——首次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0.人类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导致的。显性纯合子的血红蛋白正常,个体不患病:杂合子既有正常的血红蛋白又有异常的血红蛋白,个体不患病;隐性纯合子血红蛋白异常,个体患病。在疟疾流行的某地区,人群中杂合子的比例是最高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异的有害或有利可能是相对的
B.在疟疾流行地区杂合子的性状为最有利性状
C.该地区相关基因频率与其他地区不同,说明存在地理隔离
D.如果消灭该地区的疟疾,则该地区人群中相关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三、综合题
21.研究表明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ATPase)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H+—ATPase被蓝光诱导激活后,导致ATP水解,会将H+分泌到细胞外,导致细胞膜外H+浓度升高而建立电化学梯度,K+、Cl-等依赖于H+电化学梯度通过离子通道大量进入保卫细胞,从而使气孔张开。气孔张开运动的相关机理如图所示:
(1)依据题意推测质子泵(H+—ATPase)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蓝光可激活保卫细胞中质子泵,而诱导气孔张开,依据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理,推测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有时为防止水分过度散失气孔会关闭,此时叶肉细胞仍可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CO2可来自细胞间隙和______,但光合速率会明显减慢;气孔开启的瞬间植物叶肉细胞消耗C5的速率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
B.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③后的观察视野中
C.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
D.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③>①>②
22.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物质,甲、乙表示光合作用的反应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③所表示的物质___________。
(2)甲为___________阶段,在___________进行。
(3)若CO2浓度保持不变,其他条件不变,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细胞中的⑥含量将___________。
(4)为提高冬季蔬菜大棚的蔬菜产量,菜农常向大棚内施加有机肥以增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供应。
23.黄精具有提高免疫力、降低血糖和血脂、抗肿瘤、消炎等功效,被收录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研究表明,黄精怕强光直射。为探究遮阴对泰山黄精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团队设置5个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R1程度(不遮阴全光照,CK)、R2程度(遮阴20%,1层遮阳网)、R3程度(遮阴40%,2层遮阳网)、R4程度(遮阴60%,3层遮阳网)、R5程度(遮阴80%,4层遮阳网),在黄精盛花期对不同处理进行光合作用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黄精叶肉细胞中,与净光合作用速率大小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和________。
(2)据图分析,______程度的遮阴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相对最大。该条件下,黄精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主要来源于叶细胞______(生理过程)的释放和外界______的提供。
(3)R4、R5与R3相比,胞间CO2浓度升高,某同学认为原因是在R3、R4、R5条件下,随着遮阴程度的加强,除了净光合作用的数值逐渐减少的原因外,还可能是由于________逐渐减小,间接影响到胞间体积。
(4)为了确定不同遮阴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团队进一步实施了如下实验:在五种遮阴条件实验进行一段相同的时间后,选取各组等质量黄精叶片,将它们中的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通过观察______,比较植株各种色素含量有无显著差异;若无显著差异,则推测遮阴条件可能通过影响______阶段来改变光合速率,若有显著差异,则推测遮阴条件可能通过影响改变_______的色素含量来影响光合速率。
24.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1)长颈鹿群体中不同个体间脖子长度存在差异,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脖子长的长颈鹿由于能够食用到高处的植物,因此能够在食物缺少的条件下与环境相适应而在________________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长颈鹿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
(2)某长颈鹿种群中某性状的基因型频率:BB、Bb、bb分别为20%、50%、30%,因为感染了细菌,一年后基因型BB、Bb的个体数量分别增加了35%、8%,bb的个体数量减少了10%,这一年,该种群b的基因频率下降了_______。
25.图1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甲病、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甲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病基因用B或b表示),4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对家系中个别成员进行关于甲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相关基因的DNA片段用限制酶切割后电泳分离,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图2中长度为______________kb的DNA片段来源于甲病致病基因。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x电泳结果的标签丢失,推测x可能为图1中的______________号。
(3)若11号为女孩,其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若11号为男孩,其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不考虑基因突变,若11号患乙病且染色体组成为XXY,其形成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原核细胞体积小,无核膜、核仁,DNA上无蛋白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核仁,DNA 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染色体),细胞器的种类多,结构复杂。
【详解】A、由题意可知,UC患者常伴随腹泻,腹泻会排出一部分无机盐和葡萄糖,因此患者需要适量补充一部分无机盐和葡萄糖,A正确;
B、乳双歧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拟核、核糖体等,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B正确;
C、类固醇药物可以直接口服,蛋白质、多肽类药物不能口服,会被蛋白酶消化分解,所以UC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时,上述药物可以直接口服,C正确;
D、乳双歧杆菌U9(灭活U9)是细菌,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结构,D错误。
故选D。
2.D
【分析】1、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的核苷酸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五碳糖、一分子的含氮碱基组成。
2、DNA与RNA不同:DNA独有脱氧核糖和T,RNA独有核糖和U。
3、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详解】A、图一所示物质为核苷酸,元素组成为C、H、O、N、P,图二所示物质为二肽,元素组成有C、H、O、N等,不同的R基携带不同的元素,因此图一所示物质的组成元素的种类不一定比图二所示物质的多,A错误;
B、③为含氮碱基,如果含氮碱基为U,则图一所示物质一定是RNA基本单位,则②一定是核糖,故图一所示物质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B错误;
C、图一核苷酸中含氮碱基③含有N元素,图二的二肽中,①肽键中含有N元素,若用15N标记上图所示两种物质,则标记位置分别是图一中的③和图二中的①肽键,C错误;
D、如果图一中的②是核糖,则含氮碱基③一定是A、G、C、U,则图一所示物质可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正确。
故选D。
3.C
【分析】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细胞中常见的脂质有:
(1)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作用: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
(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①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③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甘油三酯,A正确;
B、磷脂可水解为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其他衍生物,B正确;
C、固醇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脂肪能储存能量,但不属于固醇,C错误;
D、过多摄入糖类后,多余的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就会造成肥胖,D正确。
故选C。
4.D
【分析】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原核生物,是一种厌氧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影响细胞呼吸的主要外界环境因素是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分,温度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O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CO2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水作为有氧呼吸的原料和环境因素影响细胞呼吸的速率;葡萄糖和脂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O,但葡萄糖中H和O比例与脂肪不同,故以等质量的二者为底物进行氧化分解时,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比值不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进行鉴定。
【详解】A、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A错误;
B、为了降低呼吸速率,水果的保存条件是低温、低氧和较湿润的环境,B错误;
C、与葡萄糖相比,脂肪的组成元素中,H的比例较高,O的比例较低,因此以脂肪为原料,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CO2的比值大于1,C错误;
D、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可以产生CO2,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
故选D。
5.C
【分析】据图分析:景天类植物的气孔白天开放程度小,其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来源于和细胞呼吸,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合成苹果酸,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因此这些植物适宜生存在干旱环境中。
【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采用苹果酸代谢途径,景天类植物白天气孔开放程度小,可减少水分的流失,防止景天类植物在白天过度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分,A正确;
B、景天类植物白天气孔开放程度小,夜晚开放程度大,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合成苹果酸,故景天类植物夜间CO2净吸收速率可能大于0,B正确;
C、景天类植物CO2固定后能够在暗期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而光期苹果酸分解形成二氧化碳用于暗反应,故景天类植物光期pH大于暗期,C错误;
D、由于暗期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所以不能将CO2转化为糖类等光合产物,D正确。
故选C。
6.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DNA的结构、免疫、DNA聚合酶与DNA连接酶的差异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采用抽样检测法来对酵母菌进行计数。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其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采用抽样检测法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A正确;
B、由题干可知酿酶是酿酶是引起酒精发酵的物质,在T1时刻前,培养液中无酒精生成,推测酿酶的催化活性可能受到了抑制,B正确;
C、酵母菌存活时或裂解死亡后释放到细胞外的酿酶都具有催化功能,C正确;
D、葡萄糖会与酸性重铬酸钾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T3时刻葡萄糖并未完全耗尽,不能排除葡萄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不能在T3时刻取样检测酒精,D错误。
故选D。
7.C
【分析】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
【详解】A、分生区细胞位于视野的下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要进一步观察分生区细胞内的染色体,应向下移动玻片标本,A错误;
B、根冠细胞因受损伤而脱落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B错误;
C、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C正确;
D、根尖分生区细胞分化形成根冠及根的各种结构体现了细胞分化,D错误。
故选C。
8.C
【分析】题干分析:由于其显隐性关系是:Pd>Pm>Pl>Pn(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因此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可能为PdP-(-可以为d、m、l、n),浅紫色企鹅基因型为PlPn,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即可推测其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详解】根据题意,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为:PdP_(可能为PdPd、PdPm、PdPl、PdPn),所以浅紫色企鹅(PlPn)与深紫色企鹅(PdP_)交配,有以下四种情况:
浅紫色企鹅(PlPn)与深紫色企鹅(PdPd)交配,后代小企鹅均为深紫色;
浅紫色企鹅(PlPn)与深紫色企鹅(PdPm)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深紫色(PdP-)∶中紫色(PmP-)=1∶1;
浅紫色企鹅(PlPn)与深紫色企鹅(PdPl)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深紫色(PdP-)∶浅紫色(PlP-)=1∶1;
浅紫色企鹅(PlPn)与深紫色企鹅(PdPn)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深紫色(PdP-)∶浅紫色(PlPn)∶很浅紫色(PnPn)=2∶1∶1。
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出深紫色企鹅的四种基因型,能写出每种基因型与浅紫色企鹅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可正确答题。
9.B
【分析】题干分析: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翻译过程;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利福平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转录过程。
【详解】A、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伸,说明红霉素会抑制细菌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A正确;
B、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进而抑制细菌的二分裂而不是有丝分裂,B错误;
C、利福平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进而抑制细菌的转录过程,C正确;
D、红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分别抑制翻译、DNA复制、转录过程,三者都是通过抑制遗传信息的传递或表达,进而影响细菌的生长,D正确。
故选B。
10.A
【分析】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像这样,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详解】A、由题意可知,DNA分子甲基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因此有可能在翻译过程中提前终止翻译,最终影响蛋白质合成,但终止密码是位于mRNA上,而非位于基因的编码区,A错误;
B、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若DNA分子甲基化发生在基因间的连接序列,即处于非编码区,则可能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没有影响,B正确;
C、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上,因此若DNA分子甲基化发生在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可能影响RNA聚合酶的识别与结合,C正确;
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若DNA分子胞嘧啶占所有碱基的比例为30%,则腺嘌呤占所有碱基的比例为20%,因此则一条链中腺嘌呤最大比例为40%,D正确。
故选A。
11.C
【分析】Ca2+由蛋白A协助,逆浓度梯度进入内质网中,该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说明为主动运输。
【详解】A、Ca2+由蛋白A协助,逆浓度梯度进入内质网中,因此是主动运输过程,A正确;
B、磷脂分子具有疏水的尾部和亲水的头部,包裹脂肪的脂滴膜上的磷脂分子的亲脂(疏水)一端与脂肪相近,因此是单层磷脂分子围成的单层膜结构,B正确;
C、Ca2+进入线粒体中发挥作用,促进丙酮酸逐渐转化成脂肪,应该是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时无丙酮酸参与的反应,C错误;
D、Ca2+由蛋白A协助,逆浓度梯度进入内质网,若控制蛋白A的基因突变,钙离子进入内质网减少,细胞中脂肪的合成也会随之减少,D正确。
故选C。
12.C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存(结果)。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详解】A、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A错误;
B、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B错误;
C、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揭示出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相似度高的生物亲缘关系更近,C正确;
D、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多样的环境会促使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D错误。
故选C。
13.B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或体外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
【详解】A、过程①是指血浆中的血管凝集素原转变形成血管紧张素Ⅰ,血浆属于内环境,因此①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
B、结构甲能产生渴觉,为大脑皮层,结构乙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为下丘脑,B错误;
C、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重吸收,因此图中A代表Na+,结构丙代表肾小管和集合管,C正确;
D、由图可知,血管紧张素Ⅱ能促进血管收缩、促进循环血量增加,使血压升高,沙坦类降压药通过阻断动脉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降低。因此沙坦类降压药可能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D正确。
故选B。
14.D
【分析】由图可知,①是细胞外液,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液,④是血浆。
【详解】A、①是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可以与细胞外液相互交换成分,因此,细胞内液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A错误;
B、血浆和组织液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渗透入淋巴液,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单向汇入血浆,因此②③④分别表示组织液、淋巴液、血浆,B错误;
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即发生在①中,C错误;
D、②表示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无机盐,无机盐中主要是Na+和Cl-,D正确。
故选D。
15.D
【分析】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3、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在男性中,这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X表示;在女性中,这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含有2条X染色体的细胞可以出现在雄性个体中,比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含有X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就含有2条X染色体,A错误;
B、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经过减数分裂之后产生的四个配子中两两相同,有可能是2个AB和2个ab的配子,也可能是2个Ab和2个aB的配子,B错误;
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大多数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少量位于细胞质中,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是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C错误;
D、减数分裂使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又可以使染色体数目恢复正常,所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稳定,D正确。
故选D。
16.AB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区段(图中Ⅱ区段),该部分存在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I、 III区段),该部分不存在等位基因,其中I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病,而III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伴Y染色体遗传。
【详解】A、某致病基因位于Ⅱ区段,则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该病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
B、X染色体上Ⅱ区段的某基因,在Y染色体Ⅱ区段上可能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B正确;
C、Y染色体上的基因,是由父本遗传下来,而不是X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C错误;
D、如果控制某性状的一对基因位于Ⅱ区段上,则此人的基因型有四种,即XAYA、XaYa、XAYa 、XaYA,D错误。
故选AB。
17.ABD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详解】A、植物细胞中O2在类囊体膜上产生,在线粒体内膜利用,所以都发生在膜结构上,A正确;
B、植物细胞中CO2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利用,B正确;
C、核糖体中发生氨基酸脱水缩合可产生水,但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
D、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H2O,第三阶段生成H2O,均发生在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线粒体,D正确。
故选ABD。
【点睛】
18.AC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
【详解】A、人体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量和释放二氧化碳量相同,而无氧呼吸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人在在百米冲刺时,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比值不变,均为1,A错误;
B、降低环境中CO2浓度时,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减慢,因此C3生成减少,同时C5消耗减少,而短时间内C5的生成,即C3的还原还在正常进行,因此C3减少,C5增多,即短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C3/C5的值变小,B正确;
C、细胞内发生吸能反应时,需要ATP水解供能,短时间内细胞中ATP数目/ADP数目的值变小,C错误;
D、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增多,核DNA数不变,因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的比值变大,即由1/2变成1,D正确。
故选AC。
19.AD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进行实验,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格里菲斯进行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在S型细菌内存在着转化因子,但是并没有证明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萨顿观察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后来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D正确。
故选AD。
20.ABD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变异的有害或有利可能是相对的,这取决于环境条件,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在疟疾流行地区,人群中杂合子的比例是最高的,说明杂合子的性状为适应环境,是最有利性状,B正确;
C、该地区相关基因频率与其他地区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地区与其他地区依然可以交流,不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
D、如果消灭该地区的疟疾,则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该地区人群中相关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因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D正确。
故选ABD。
21.(1)运输与催化
(2)K+、Cl-等大量进入保卫细胞,使保卫细胞的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水使气孔张开
(3) 线粒体 增大
(4)ABD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H+-ATPase是一种位于保卫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其可以将氢离子运出保卫细胞,且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该载体蛋白还具有酶的催化作用,可以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供给氢离子的跨膜运输等生命活动。
2、分析图示:滴加蔗糖溶液①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张开一定程度,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①中吸收一定水分,说明蔗糖溶液①小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滴加蔗糖溶液 ②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关闭,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 ②中失去一定水分,说明蔗糖溶液②大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滴加蔗糖溶液③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张开程度较大,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③中吸收水分多,说明蔗糖溶液 ③小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且多于蔗糖溶液 ①,表明蔗糖溶液③小于蔗糖溶液①,由此推断三种蔗糖溶液浓度大小为:②>①>③。
(1)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H+-ATPase是一种位于保卫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其可以将氢离子运出保卫细胞,且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该载体蛋白还具有酶的催化作用,可以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供给氢离子的跨膜运输等生命活动,故具有运输和催化作用。
(2)
蓝光诱导激活后就会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分泌到细胞外,此时内向K+离子通道开启,K+和Cl-等进入保卫细胞,使保卫细胞内的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水使气孔张开。
(3)
气孔关闭时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CO2可来自细胞间隙储存的CO2和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气孔开启瞬间,CO2浓度增大,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加快,故植物叶肉细胞消耗C5的速率会增大。
(4)
A、通过分析可知,①处理后细胞处吸水量少于③处理后的细胞,说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①处理后>③处理后,A错误;
B、②处理后细胞失水,故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B错误;
C、滴加③后,保卫细胞吸水,C正确;
D、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D错误。
故选A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能够通过载体蛋白、能量等条件判断氢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同时注意该载体蛋白还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还需掌握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条件才能判断外界溶液浓度大小。
22.(1)NADPH
(2) 光反应 类囊体的薄膜
(3)降低
(4) CO2 矿质元素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氧气,②是ADP和Pi,③是NADPH,④是NADP+,⑤是C3,⑥是C5,甲为光反应阶段,乙为暗反应阶段。
(1)
据以上分析可知,③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参与暗反应的物质且不是ATP,为NADPH。
(2)
甲阶段需要光的参与,为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其产物可以为乙阶段(暗反应) 提供还原剂NADPH和能量 ATP。
(3)
若CO2浓度保持不变,其他条件不变,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参与暗反应C3还原的NADPH和ATP不再产生,C3还原减弱,C5的生成减少,此外C5固定CO2的消耗不变,故短时间内细胞中⑥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降低。
(4)
为提高冬季蔬菜大棚的蔬菜产量,菜农常向大棚内施加有机肥以增加CO2和矿质元素的供应。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暗反应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3.(1) 叶绿体 线粒体
(2) R3 呼吸释放(或有氧呼吸) 空气
(3)气孔导度
(4) 色素带宽度 暗反应 捕获光能
【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1)
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速率一呼吸速率,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所以与黄精叶肉细胞净光合作用速率大小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2)
R3条件下,黄精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主要来源于叶肉细胞呼吸(或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以及外界空气提供的CO2.
(3)
影响胞间CO2浓度的直接因素,除了净光合作用的数值外,还有胞间体积,R3、R4、R5条件下,气孔导度在逐渐减小,可能会影响胞间体积。
(4)
绿叶中色素的含量不同,含量越高,色素宽度越大,故可通过观察色素带宽度比较植物各种色素含量有无显著差异;色素主要参与光反应阶段,故若色素无显著差异,则推测遮阴条件可能通过影响暗反应阶段来改变光合速率;色素的作用是捕获光能。
24. 不定向 生存斗争 选择 定向 方向 5%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自然选择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3、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4、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详解】(1)长颈鹿群中不同个体间脖子长度存在差异,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不定向的,是随机产生的,脖子长的长颈鹿由于能够食用到高处的植物,因此能够在食物缺少的条件下与环境相适应而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长颈鹿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2)BB、Bb、bb分别为20%、50%、30%,该种群b的基因频率为30%+1/2×50%=55%。一年后基因型BB的个体数量为20%×(1+35%)=27%,Bb的个体数量为50%×(1+8%)=54%,bb的个体数量为30%×(1-10%)=27%,BB∶Bb∶bb=1∶2∶1,该种群b的基因频率为(2+1×2)÷(1×2+2×2+1×2)=50%,所以该种群b的基因频率下降了55%-50%=5%。
【点睛】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基因频率的计算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
25.(1) 伴X隐性遗传 AAXBY 或 AaXBY
(2) 7.0kb和2.7 5、7、8、9、11(答不全不给分)
(3) 1/12 1/48 8号的生殖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基因型为XbXb的雌配子
【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详解】(1)4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3和4号正常,生下9号患乙病,因此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1和2正常,生下了6号患甲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基因型为aa,1和2号的基因型为Aa,7号未患乙病,因此7号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
(2)图2中6号含有两条带,6号的基因型为aa,结合图2可确定甲病致病基因被切割成两个DNA片段,长度分别力7.0kb 和2.7 kb; 由于4 号不携帯致病基因,故其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 AA,由电泳结果可知,x的基因型为 AA,10号的基因型为 Aa,根据亲子代关系,推测3号的基因型为 Aa,则8号、9号的基因型 AA 或 Aa。 由1号、2号基因型力 Aa 可知,5号、7号的基因型力 AA 或 Aa, 11 号的基因型地可能力 AA,所以x 可能5、7、8、9、11号。
(3)7号的基因型力1/3AAXBY 或2/3AaXBY,8 号的基因型为 AA、Aa 的概率分别为 1/2、1/2,为XBXB、XBXb的概率分别是 1/2、1/2。若11 号为女孩,则患甲病的概率是2/3×1/2×1/4=1/12。 若11号男孩,患甲病的概率是2/3×1/2×1/4=1/12,患乙病的概率是1/2×1/2 = 1/4,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1/12×1/4=1/48。若11号患乙病且染色体成力 XXY,则11号的基因型力 XbXbY,其形成原因可能是8号的生殖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基因型为XbXb的雌配子,该配子与正常雄配子Y结合形成XbXbY。
2024鹤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10月)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鹤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10月)生物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月考)考试(月考)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月考)考试(月考)生物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