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A卷)试题含解析
展开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A卷)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组织液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跑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占2/3
【答案】D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 通过名个哭宣 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正确;
B、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组织液, B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内液占 2/3 ,D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内环境说法错误的是( )
A.人花粉过敏时,由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加
B.人剧烈运动后会产生大量乳酸,但血浆中的 pH 不会明显改变
C.静脉注射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D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 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Cl-。
【详解】A、人花粉过敏,是因为毛细皿官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吸收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加,A正确;
B、人剧烈活动后,因为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仍保持在7.35-7.45,B正确;
C、静脉注射时,药液直接进入血浆,因此药物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正确;
D、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些气体分子(如CO2)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B.在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中不存在反馈调节
C.人体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时浆细胞全部由记忆细胞产生
D.HIV破坏B细胞,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A
【分析】本题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注意识记及理解反馈调节的概念及意义.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除激素以外还有其它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可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A正确;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当胰岛素分泌增多,会使血液中血糖浓度降低,从而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说明在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B错误;人体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时浆细胞大多数由记忆细胞产生,C错误;HIV破坏免疫系统,但机体仍存在部分体液免疫应答,因此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
4.抽动症足一种慢性精神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其病因之一是多巴胺过度分泌。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其分泌过多会引起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多巴胺在释放前位于突触小泡中 B.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
C.多巴胺可以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 D.多巴胺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不需要能量
【答案】D
【分析】1、神经递质的受体可存在于神经细胞、肌细胞、腺体细胞等细胞膜上。
2、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
3、甲状腺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详解】A、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A正确;
B、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B正确;
C、多巴胺可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为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则多巴胺可以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C正确;
D、多巴胺合成和分泌的过程需要能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
5.在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下列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不参与这个过程
B.这些过程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动
C.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D.球员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答案】A
【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下丘脑和脑干都参与这个过程的神经调节,A错误;
B、这些过程有“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等动作,故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动,B正确;
C、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完成各项动作,C正确;
D、该过程中涉及奔跑、抢断等动作,球员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正确。
故选A。
6.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发应
【答案】C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是由免疫系统功能不足或缺乏造成的,如艾滋病等;过敏反应是由免疫系统功能过强造成的,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自身免疫病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分辨“自己”和“异己”成分造成的,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详解】A、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不是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不具有传染性,A错误;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无传染性,B错误;
C、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的组织和器官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一般不会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严重伤害,而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故选C。
【点睛】
7.人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的神经中枢,使大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人大脑皮层语言中枢H区受损,则其看不懂文字
B.感觉性记忆经过反复运用、强化才可能转化为第一记忆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D.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C
【分析】大脑皮层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等中枢。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A、若人大脑皮层语言中枢H区受损,则其听不懂话,大脑皮层语言中枢V区受损,则其看不懂文字,A错误;
B、若对感觉性记忆加以注意,则可以将这个瞬时记忆转化为第一记忆,B错误;
C、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C正确;
D、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的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
故选C。
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Na+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C.神经递质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D.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答案】B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维持静息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详解】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K+通道打开,K+外流,维持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电位,A错误;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B正确;
C、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
D、在神经-肌肉突触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D错误;
故选B。
9.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共同点不包括( )
A.它们都有特异性
B.受刺激后,都可以经历活化、增殖过程
C.它们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里成熟
D.它们的细胞表面都含有受体,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
【答案】C
【分析】B细胞和T细胞都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T细胞又包括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详解】A、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不符合题意;
B、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受刺激后,都经历活化、增殖过程,B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辅助性T细胞能活化、增殖成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能增殖分化为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B不符合题意;
C、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C符合题意;
D、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表面都含有受体,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答案】B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如果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浓度增加,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过度传递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如果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减弱,会缓解兴奋过度传递引起的肌肉痉挛,可达到治疗目的,B符合题意;
C、如果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能有效降解,导致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持续结合,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C不符合题意;
D、如果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在b、c两点之间连接有一个电流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a点,电流计的指针可发生2次偏转
B.在c点的神经纤维上给一个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
C.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D.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适宜刺激Ⅰ、Ⅱ时,均不发生信号转换
【答案】D
【解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2、分析题图:①是感受器、a是传入神经、②是神经中枢、c是传出神经、③是效应器。
【详解】A、刺激a点,该部位钠离子内流,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兴奋先到达b点,后到达c点,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偏转,A正确;
B、在c点的右侧神经纤维上给一适宜的刺激,兴奋只能到达c点,不能到达b点,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B正确;
C、②处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调控着低级中枢的活动,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正确;
D、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Ⅰ会引起神经递质释放,该处会发生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刺激Ⅱ时,该处会产生局部电流,D错误。
故选D。
【点睛】
12.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下列与该病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相当于抗原
B.细胞因子和抗体没有参与攻击肝细胞
C.在该疾病中所发生的肝损伤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
D.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只有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答案】A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结合,说明肝细胞表面的该结构相当于抗原,A正确;
B、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因此细胞因子和抗体参与了攻击肝细胞,B错误;
C、由题意可知该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反应,C错误;
D、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A。
【点睛】
13.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由于严重脱水,血钾含量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降低
B.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醛固酮浓度降低
【答案】C
【分析】水盐平衡的调节: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严重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其血钾升高会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和对钾的分泌,C正确。
故选C。
14.环抱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那么,环抱素A可用于 ( )
A.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B.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C.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 D.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
【答案】C
【分析】1、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2、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免疫排斥,而免疫排斥是由辅助性T细胞引起的。
【详解】A、环孢素A它能选择性地抑制复制性T细胞的增殖,降低人的免疫力,因此不能预防和治疗艾滋病,A错误;
B、环孢素A的作用相当于免疫抑制剂,不能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B错误;
C、环孢素A的作用相当于免疫抑制剂,因此可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C正确;
D、环孢素A能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不利于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D错误。
故选C。
15.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不自主颤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B.面色苍白与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有关
C.在大脑皮层的调控下人体不自主颤抖以增加产热
D.该过程垂体通过下丘脑促使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增强
【答案】A
【详解】由于饥饿导致血糖含量降低,此时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A正确;面色苍白是为了减少散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的,B错误;不自主颤抖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部位,C错误;该过程下丘脑通过垂体促使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增强,D错误。
16.下列有关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出神经
B.根据脊髓灰质内容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C.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前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狭窄部分(后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D.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答案】D
【详解】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A项错误;图示中“”为轴突末端,与之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B项错误;与膨大部分(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C项错误;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说明外周段不与效应器相连;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说明兴奋可传至中枢,并经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D项正确。
17.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该溶液,一段时间后小鼠体内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下降
B.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减少
C.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多
D.钠离子浓度降低,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
【答案】D
【分析】医用5%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是等渗溶液,但葡萄糖浓度高于人体血糖浓度,故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该溶液会导致血糖高于正常水平,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使血糖降低,随着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并生成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多。
【详解】A、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5%的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所以血浆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升高,A错误;
B、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5%的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因此肾小球过滤下去形成的原尿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值,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B错误;
C、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5%的葡萄糖溶液后,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逐渐减低,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逐渐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C错误;
D、根据C项分析可知,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5%的葡萄糖溶液后,一段时间后排尿量增加,同时使机体内的钠盐减少,因此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18.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方式的特点有( )
A.微量和高效 B.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C.反应速度较缓慢 D.作用时间比较长
【答案】CD
【分析】体液调节是指细胞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激素、组织胺、CO2、H+等),通过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功能进行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作用一般比较缓慢,广泛而持久。
【详解】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A错误;
B、两者都作用于对应的细胞或器官,B错误;
C、神经调节的基础是反射弧,作用较快,体液调节随着体液的运输,反应速度较慢,C正确;
D、由于调节的物质存在于体液中,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D正确。
故选CD。
19.当膀胱内尿量达400-500mL时,膀胱充盈、扩张,使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传导膀胱充胀感觉的盆神经传入冲动增多,冲动达到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同时也上传至大脑皮层高级中枢,产生尿意。在环境条件允许时,便发动排尿反射,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大脑接受信息后,控制排尿,这属于一个反射活动
B.大脑可以控制骶髓初级中枢,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除神经调节外,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还会受到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D.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初级中枢控制能力较弱,易发生夜向遗尿现象
【答案】BCD
【分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膀胱壁存在牵张感受器,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概反射活动可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详解】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大脑接受信息后,控制排尿,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一个反射活动,A错误;
B、骶髓的初级中枢受大脑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在环境条件允许时,发动排尿反射,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正确;
C、除神经调节外,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还会受到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C正确;
D、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骶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故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D正确。
故选BCD。
20.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EV71侵入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细胞毒性T细胞能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患儿感染EV71后,通常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
【答案】ABC
【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并呈递给T细胞,体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记忆细胞的作用是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机体时进行二次免疫应答。.2.细胞免疫过程: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并呈递给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被病毒侵入的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病原体,记忆细胞的作用是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机体时进行二次免疫应答。
【详解】A、EV71侵入人体后经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A错误;
B、细胞因子主要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且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但不会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B错误;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B细胞会迅速分化产生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毒,同时记忆T细胞会迅速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C错误;
D、患儿感染EV71后,通常需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D正确。
故选ABC。
三、综合题
21.如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的_____________组成(填序号);D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填序号)。
(2)②与①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④的流动受到阻碍,人体将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现象。
(4)若图中C为肌细胞,则它所利用的O2直接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中获得。
(5)①②③④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①②④ ②④ 蛋白质 组织水肿 ②组织液 ③
【详解】(1)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①②③④组成体液,①②④组成内环境。D是毛细淋巴管壁,D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2)①血浆和②组织液的成分相似,只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④淋巴的流动受到阻碍,会造成淋巴循环受阻,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人体将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4)肌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所利用的氧气直接从②组织液中获得.
(6)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其产生部位——组织细胞内,即③细胞内液含量最高。
【点睛】
22.下图甲为神经调节的局部示意图,当刺激图甲中的伸肌时,会在a处记录到电位变化,变化过程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包含__________个神经细胞的胞体,a处的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__________形成的,在正常体内,兴奋在a点的传递是__________(填“单向的”或“双向的”)。b神经元是否受大脑皮层控制?__________(填“是”或“否”)。
(2)图乙中A处所示为神经纤维的__________电位,B处所示膜电位为0,此时膜上_____________离子通道是打开的,该离子内流是否消耗能量?__________(填“是”或“否”)。如果适当降低a处膜外该离子的浓度,则C处的电位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 4 树突 单向的 是
(2) 静息 钠 否 变小
【分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中间神经即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减弱或消失。
【详解】(1)据图可知,图甲中包含4个神经细胞的胞体,a所在的神经元包含一个,中间神经元包含一个,传出神经元包含两个;a处的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的,在正常体内,兴奋在a点的传递是 单向的。b神经元在神经中枢脊髓处,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
(2)图乙中A处所示为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离子通道打开,大量钠离子内流使膜内外电位发生偏转,在乙图中显示出膜电位由A经B到C,由于膜外钠离子浓度大于膜内,所以钠离子的内流是不消耗能量的。如果适当降低a处膜外该离子的浓度,由于内流量减少,则C处的电位将变小。
23.下图是人体免疫反应过程的模式图,I—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a—h表示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表示_____________,Ⅱ表示____________,Ⅲ表示___________,Ⅳ表示____________,Ⅴ表示_________。
(2)图中Ⅵ表示_____________,Ⅶ表示_____________,Ⅸ表示_____________。
(3)图中a、b表示_____________,d、e、f表示_____________,g表示_____________。
【答案】(1)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2)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3) 抗原 细胞因子 抗体
【分析】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抗原,其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和B细胞结合,发挥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作用,同时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
【详解】(1)分析图可知,I把病毒吞噬进去,把病毒抗原呈递给Ⅱ,I表示吞噬细胞;Ⅱ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抗原,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Ⅱ表示辅助性T细胞;III分裂分化产生细胞IV和细胞V,细胞V能产生抗体,则V表示浆细胞,III表示B细胞;Ⅳ表示记忆B细胞,可以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V表示浆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2)据图,细胞Ⅶ识别细胞Ⅵ后,分裂分化为Ⅶ和Ⅸ,Ⅸ和Ⅵ密切接触,可推知此时发生了细胞免疫,细胞Ⅶ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Ⅵ是靶细胞;Ⅸ为记忆T细胞。
(3)据图,图中a、b是病毒携带的抗原;d、e、f表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g表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和靶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24.冬春季是感冒高发季节,小明最近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持续高达39C。经医生诊断小明患了病毒感染所致的单纯性流感。医生建议卧床休息,多饮水,监测体温,症状加重时给予抗感染治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体温持续在39℃,该时段内产热量________散热量(填“>”或“=”或“<”)。若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_______,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2)通常,病毒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突破的身体屏障是________,该屏障属于________性免疫。
(3)外周血检测显示免疫细胞增高,说明机体在发生免疫反应。下图所示为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发生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图中①细胞依靠溶酶体处理病原体后,会暴露出________,将其传递给②细胞,剌激②细胞产生________(物质)。
(4)当为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会产生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等。此后当该种流感病毒再次侵入机体,机体将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记忆B细胞能够迅速________,形成________,大量分泌抗体;另一方面记忆T细胞立即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________循环,它们可以________。
【答案】(1) = 失调##遭到破坏##紊乱
(2) 皮肤、黏膜 非特异
(3) 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细胞因子##淋巴因子
(4) 迅速增殖分化 浆细胞 体液中 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详解】(1)人体体温调节过程中,产热量>散热量则体温升高,若产热量<散热量则体温降低,若产热量=散热量则体温相对恒定;小明体温持续在39℃相对恒定,则该时段内产热量=散热量。若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遭到破坏、紊乱),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2)通常病毒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突破的身体的第一道屏障,即皮肤和黏膜;该屏障没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外周血检测显示免疫细胞增高,说明机体在发生免疫反应;分析图形可知,图中①属于吞噬细胞,能依靠溶酶体处理病原体,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抗原决定簇),并将其传递给②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淋巴因子)。
(4)当为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会产生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等。此后当该种流感病毒再次侵入机体,机体将启动特异性免疫(即二次免疫),一方面记忆B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大量分泌抗体;另一方面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通常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25.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下图所示为“下丘脑—垂体系统”。请回答:
(1)下丘脑中相邻神经元之间通过________结构完成兴奋的传递,兴奋通过该结构时,发生的信号形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人因感冒而大量饮水,会导致体内的_____________下降,感受这一变化的部位是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将信号传送至垂体使ADH的释放量________,尿量增多。图中ADH的名称是________。
(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A、B的分泌量均会增加,以调节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其中激素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B作用的靶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激素B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
(4)下丘脑也可调节血糖平衡,结合图示分析。
下丘脑对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
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________,促进脂肪细胞和肝细胞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血糖。
【答案】(1) 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 细胞外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下丘脑 减少 抗利尿激素
(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甲状腺细胞 被灭活##降解
(4) 神经和体液调节 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高血糖素 氧化分解 合成糖原 转变为甘油三酯等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这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到达一定的量,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
【详解】(1)相邻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完成兴奋的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通过该结构时,促使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发生的信号形式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量饮水,会导致体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中存在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渗透压的变化;渗透压下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抗利尿激素简称ADH。
(3)激素A是下丘脑分泌的,且受到寒冷刺激,因此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激素B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对象即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激素发挥作用后便被灭活(或降解)。
(4)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刺激其分泌胰岛素,这是体液调,血糖通过作用于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下丘脑发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这是神经调节,因此下丘脑对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葡萄糖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释放的,也可以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胰高血糖素也可以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合成肌糖原、肝糖原,促进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A卷)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A卷)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A卷)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A卷)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A卷PDF版pdf、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AWord版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能够引起机体组织水肿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