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五首,附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五首,附参考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御行秋日怀旧劳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违通(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5分)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6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春怀示邻里①陈师道断墙著雨蜗成字②,老屋无僧③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案趁两衙④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注]①此诗写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1094年,陈师道被朝廷视为苏余党罢职回家。②蜗成字:蜗牛爬过之处留下的粘液,如同篆文,称为蜗篆。③僧:作者自指,自嘲自己像个游方和尚,经常浪迹在外。④两衙:众蜂簇拥蜂王,如朝拜时两旁站着的侍卫,称为蜂衙。1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全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度浮桥①至南台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①浮桥:今福州闽江旧大桥,宋时由船只连成的浮桥。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意指浮桥桥面宽广。1.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5分) 2.颈联和尾联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6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有人说“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相融)。请作简要赏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太常引·暮行李齐贤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注】明星:启明星。1.从这首词的上阕可看出作者的心理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 附:参考答案一、(1)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秋寒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现了白已孤寒外境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秘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交融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之境。二、1.断裂的墙被雨淋湿,蜗牛爬行留下歪斜的“字迹”。老屋久无人住,任凭燕子飞来做巢。(3分)描绘了萧条破败、凄凉冷清的居住环境。(2分)2.首联虽写生活清苦,但诗人苦中作乐“蜗成字”“燕作家”写出了诗人闲适乐观的心境领联写自己也想外出追寻点儿欢声笑语,但又怕归来后鬓角会更染上尘沙。显示出诗人星处于贫困之中,仍然保持着傲然的情操,不愿在尘世中追名逐利。颈联即景抒怀:先写区翻蛛网,却是网开三面,昆虫仍好有个避开的去处:次写雷动蜂衙,那些蜂儿也仍然有主有秩序地拥簇在一起。而人在尘网之中,却是纷扰不断,屡屡触壁,难有回旋的余地,表达了他对人生坎坷、世路崎岖的慨叹。尾联写自己屡屡失约,没能与“南邻”赏春,充满了伤春伤时的遗憾之情。(每种情感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答满2种情感得满6分。)三、1.特点:雄伟壮观。(1分)作者运用衬托(1分)夸张手法(1分)写出了浮桥的特点:以“怒涛”衬托其稳固(1分);用“九轨”“千艘”极力夸张,写出桥面的宽阔及其雄伟的气势(1分)。(5分)2.颈联的感情基调是感伤(1分),而尾联的感情基调是豪迈(1分)颈联中除意象叠加组合成美丽画面外,动词运用得也很好:“催”字带有光阴在钟鼓声中流逝、年华虚度、壮志无成的感慨(1分),“自”字写出了作者对世事变幻的深深感慨(1分)尾联转感慨为豪迈。豪气犹在,醉吹横笛,写出了作者乐观豪迈、壮心未已的感情(2分)(6分)这首诗表现了浮桥的壮丽,寄寓着作者对中兴景象的憧憬。诗作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的语言中显示了豪壮瑰玮的风格。首联说客中多病,闻南台之名而试作一次探访,是出游缘起。颔联写浮桥,表现其壮观,笔锋转为雄壮。颈联写至南台的所见所感,对钟鼓和云烟的描写中,“催”“自”两字透露出深深的感慨。尾联转为豪迈,“白发未除”,但“豪气在”,显示乐观、豪迈的心境;接下来的一句,于榕树下醉吹横笛,是对乐观、豪迈心境的形象化描述。四、:(1)此句当着眼于一个“恨”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以及无法解脱而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2)示例:这一句描写的是深夜的风平浪静,此时的作者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所陶醉。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寄情自然,实现精神解放(心灵自由)的遐想。眼前之景其实暗含作者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境界。(意思相近即可诗歌鉴赏: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全词风格飘逸,记叙了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表现了作者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这首词上阕叙事,极富生活情趣。“醒五、1.①迫切心理:“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写出了暮色推移的时间变化,体现了作者急于找到宿处的迫切心理;(1分)②安慰和希望:“灯火小于萤”一句写出一星灯火使行人感到莫大的安慰和希望;(2分)③失望心理:“人不见,苔扉半扃”通过住宿处的破败写出了作者的失望心理。(2分)解析:由“题目”推知,诗人傍晚行走于林中,想找到一住宿处,结合诗中关键词逐层进行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2.①衬托。以“栖鸦”衬托旅途孤寂。(2分)②想象。“又何处、长亭短亭”想象次日即将踏上的漫漫征程。(2分)③借景抒情。以“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的宿处简陋之景抒发了作者难以入眠时的凄凉酸楚之情。(2分)(如答其他手法且有合理分析亦可酌情给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概括诗歌内容专项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创新题型练习(共九题,附参考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连用地名叙写行程的艺术效果,截然不同画面色调的艺术效果,多方位刻画人物形象,构思精巧别致,选材剪裁颇具匠心,赏析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分析诗词的盛唐诗风,分析幽默诙谐特点,分析诗词曲笔的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七大题,附参考答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