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8 生物与环境-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8 生物与环境-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页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8 生物与环境-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2页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8 生物与环境-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3页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8 生物与环境-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4页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8 生物与环境-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5页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8 生物与环境-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6页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8 生物与环境-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7页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8 生物与环境-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8 生物与环境-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8 生物与环境-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分解者,生命系统的信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考点1:生态系统的范围
    考点2: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3: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在种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即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如一个池塘、一片草地、一块农田、一片森林、一条河流等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
    森林、草原、荒漠、冻原生态系统等。
    农田、人工林、果园、城市生态系统等。
    2、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
    动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
    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较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受人工控制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举例
    考点2:生态系统的结构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水、空气、 无机盐等。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某些细菌。
    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动物和寄生生物。
    异养生物,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及动物。
    物质和能量的源泉,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
    分解生物遗体和排遗物,对物质循环必不可少。
    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
    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肉食性动物。
    加快物质循环,对传粉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系统最活跃的生物成分。
    包括细菌和真菌等腐生生活的生物及小型动物如屎壳郎 、蚯蚓,甚至大型动物如秃鹫(基本不捕食活的动物 ,是腐生,即以现成的食物为食)等。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1、生产者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为消费者提供食物以及栖息场所。
    2、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对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
    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是不可缺少的成分。
    例如 : 渡渡鸟和卡伐利亚树
    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可用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表示。
    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关系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 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
    (1)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
    (2)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在自然界,一种生物不可能只吃一样食物,同样,一种生物不会只被另一种生物所捕食,这样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网状,称其为食物网 。
    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会由其它生物来取代,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一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中间有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2、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3、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4、同种生物所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总是差一级。            5、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6、各生物之间必须具有正常的捕食关系。 7、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8、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9、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其结果不同,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判断的依据。如:“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中的猫头鹰减少时,直接造成影响的生物是鼠和兔,而不是虫、鸟、蛙、蛇等。
    10、食物链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生物的数量。 11、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这间是相互制约的,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这种制约可能来自种间,也可能来自种内。 12、高中生物中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它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分解者只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不能与动物之间形成捕食关系,所以它不参与食物链,不占任何营养级。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考点1:能量流动的概念
    考点2:能量流动的过程
    考点3:能量流动的特点
    考点4: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在生物群落内沿食物链的方向进行传递,单向逐级递减。
    三大类有机物间的转化。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太阳每天输送到地球的能量大约为1×1019kj,大约只有1%以可见光的形式初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
    能量的源头:起点: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渠道:能量散失的形式: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去路:1、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 2、未被利用(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储存在自身体内有机物中); 3、分解者所利用; 4、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同化。
    每个营养级同化能量=呼吸消耗能量+未被利用能量+分解者释放能量+下一个营养级同化能量
    粪便(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林德曼对塞达伯格湖进行能量流动研究结果图示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464.6(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96.3(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293(自身未利用的量,即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量—储存在自身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62.8(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量)+12.5(被分解者利用的量)=122.6+327.3+(12.5+2.1+0.1)
    能量传递效率:即62.8/464.6和12.6/62.8。
    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
    2、各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沿食物链方向一直向前(不循环,不可逆)。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渐减少。
    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考点1:物质循环的概念
    考点2: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考点3:物质循环的各种形式
    考点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化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
    (5)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的驱动。
    生物圈(全球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并伴随有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碳在无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形式即以CO2和碳酸盐(石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存在。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碳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进行循环的。
    碳元素的输入: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碳元素的输出:各营养级生物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等。
    (1)循环形式:CO2。
    (4)与循环有 关的活动
    (5)循环具有全球性。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生产者的化能合成作用。
    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通过食物链(网)进行。
    1)温室气体及温室效应:
    CO2过多,大气变暖。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开发新能源。增大绿化面积。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
    考点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考点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考点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考点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细胞内部信息流例:DNA→mRNA→蛋白质
    例:神经调节中的电信号、化学信号。
    1)个体从获取环境信息以保证自己的生存活动的需要。(定位、方向、感光、测温、化学感受、磁场感应等)。2)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进行合作或竞争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求偶、繁殖、觅食、抵抗侵略、社会行为等)。3)不同种群个体之间竞争或捕捉与反侵害所进行的信息传递。(警戒、驱逐、识别等)。
    考点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包括来自无机环境或生物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
    能感知该信息的器官:眼、耳、皮肤,植物的叶、芽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光敏色素)等。
    化学信息: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有机酸及动物的外激素(信息素)。
    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特别丰富多彩)。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鸟迁徙行为中对方向的判断(太阳)
    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超声波)
    蛇的热感受器与导弹(红外线感受器)
    动物的眼、耳、皮肤,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光敏色素)等,都可以感受到多样化的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蚊触须上的化学探测器(二氧化碳和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 )
    凤眼莲根部的分泌物可以明显地抑制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繁殖的藻类的生长。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例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信息素)等,称为化学信息。
    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会分泌出一些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性引诱剂等,这些物质经外分泌腺分泌或挥发作用发出来,传给其它生物,这种具有信自作用的化学物质大都是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和植食性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表现为威慑作用、诱引作用。
    公鸡“大红冠子”来引诱母鸡交配
    蜜源,跳“8”字摆尾舞
    两只雄羚羊为了一只雌羚羊而争斗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体现为行为信息。
    行为信息是动物为了表识别、威吓、挑战和传递情况,采用特有的动作行为表达信息。
    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
    植物:有机酸,生物碱动物:性外激素等信息素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蝙蝠通过自身发出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
    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环境是生态系统的信息源。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2、通过信息传递,植物能开花,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
    3、通过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1、可应用于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例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来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来帮助果树传粉,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的效率和结实率。
    利用光照提高鸡的产蛋量
    利用温度和湿度延长蔬菜的种植期
    在苹果园里放置一个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或摆尾舞相同的频率或声音。当蜜蜂感受到电子仪器发出的信息后,就会受到诱惑,飞到苹果园去采蜜。这就有助于苹果更好的传粉,从而提高产量。
    您见过这种诱鱼剂吗?如果把它撒在石头上,鱼会去“咬”石头,而对旁边香喷喷的饵料不屑一顾…
    诱鱼原理:鱼类的嗅觉是远距离侦察器,它们对淡、海水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物循环”过程所释放出的营养物质极为敏感。本产品“投其所好”,入水即散,从而达到“召之即来,来此咬钩”的目的。
    信息素是直接作用于鱼儿的大脑,启动鱼儿进食的欲望,这与鱼儿喜欢什么食物没有任何关系。
    昆虫性信息素 防治病虫害
    播放集群信号录音引来鸟类
    2、可用于对有害动物的控制
    例如用不同的声信号来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利用昆虫信息素来进行虫情预测或干扰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从而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危害。
    释放过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挂在大棚上的就是性信息素诱捕器
    和许多其他的昆虫一样,当雌性蟑螂想要交配的时候,它会放射出一种信息素吸引异性,雄性蟑螂很快就会追随这种信息素所带有的香味而来。科研人员将信息素从蟑螂的标本中净化提炼出来,根据化学分析结果生产出一种人工合成的蟑螂信息素来引诱雄性蟑螂,然后将它们一起杀灭。有了这种蟑螂专用香水,无论蟑螂躲在那个犄角旮旯,都要心甘情愿地跑出来接受命运。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考点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考点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
    考点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地球上亚马逊森林,欧亚大陆草原,以及极地附近苔原,都已经存在至少上千万年了,这些自然生态系统尽管经常受到洪涝、火烧、虫害,也受到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是现在依然基本保持着正常的森林、草原与苔原景观、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此图是美国科学家于1984年开始兴建的“生物圈Ⅱ号”实验室,1993年1月建成后8位科学家入住里面,想通过自己生产各种生存所需,计划在里面生活两年。结果才过了一年多一点就因里面氧气减少、粮食减产不得不撤出。
    说明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要在生物圈之外建一个适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是非常困难的。生物圈Ⅱ号不具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稳的重要特点是趋向于达到一种稳定或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中生物既有出生也有死亡,既有迁入也有迁出;阳光、温度、水分等无机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地改变。因而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但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系统中的各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
      适度捕捉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鱼类,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灭绝。
    例1: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后,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来消除污染,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受到明显的影响。
    例2:森林生态系统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随之增加,从而使树木不会受到大的损害。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自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物群落中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抑制食草动物的增加)。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反馈来实现的。其中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这种负反馈调节。例3:森林火灾之后,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但于阳光充沛、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的植株(抑制植株的减少)。
    在生态系统中关于正反馈的例子不多。例4,有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的死亡(促进鱼类的减少)。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自身的营养结构成正相关。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2)对异种生物种群之间数量的调控,其常见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3)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这样,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
    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来源:  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3)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造成的不利影响。
    考点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a、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
    b、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多。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整个生态系统就会越稳定。
    概念: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来源:  a、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产生后代多,能迅速恢复原有的数量。  b、物种变异能力强,能迅速出现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c、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受到的制约小。
    核心: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a、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较小。
    b、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成正相关,与恢复力稳定性成反相关。
    考点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理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抗污染)和营养结构(抗干扰)。
    1、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其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常常会造成森林毁灭、水土流失和草原退化。2)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也常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的排放,使水生生物因缺氧或中毒而死亡,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针对各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使人和自然协调发展。
    1)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
    2)人类的活动正在改变着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
    3)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资、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如对农田不断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人工建造防护林等“生态屏障”。
      保持与提高生物的数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保护草本、苔藓、地衣等耐性强,繁殖快的小植物和各种小型动物,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保护和建设多种不同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生态。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稳定性。
    种群 具有___________、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具有丰富度、种间关系、___________等特征
    发生在_________,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发生在________,物质可循环运动, 反复利用
    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_______之间
    ______稳定性
    同时_____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个体 具有出生、死亡、年龄、______等特征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__________、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相关课件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6 植物生物活动调节-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6 植物生物活动调节-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基础知识梳理,向光性,单侧光,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弯向光源,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不长也不弯,向光性与尖端有关,感光部位在尖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3 生物的进化-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3 生物的进化-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纲展示,知识网络,考点解析,要点探究,特别提醒,命题设计,易错警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9 实验专题-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9 实验专题-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共4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