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8讲 盐和化肥(提高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8讲 盐和化肥(提高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8讲盐和化肥提高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8讲盐和化肥提高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盐和化肥》
一、常见的盐 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 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粗盐提纯 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 实验仪器
三、盐的化学性质
1、 盐(可溶)+ 金属 1 → 金属 2 + 新盐(金属 1 比金属 2 活泼,K、Ca、Na 除外)
2、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28
3、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 盐 + 盐 →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 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 H2SiO3 不溶)
2、 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 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氯化物除 AgCl 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
硫酸盐除 BaSO4 难溶,Ag2SO4、CaSO4 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
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注:BaSO4、
、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五、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 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 缺氮:叶黄
a、常用氮肥 尿素 CO(NH2)2: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46.7%
b、NH4+的检验
试剂:碱(NaOH、Ca(OH)2 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 + NaOH=NaNO3 +NH3 ↑+H2O
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2)钾肥 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 常用钾肥 KCl
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 K2CO3), 呈碱性
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磷肥 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 磷矿粉 Ca3(PO4)2
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
过磷酸钙 Ca(H2PO4)2 和 CaS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重过磷酸钙 Ca(H2PO4) 2 如草木灰、熟石灰
4、复合肥:含 N、P、K 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
NH4H2PO4
(NH4)2HP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三、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2、大气污染:N2O、 NH3 、 H2S
3、引起水体污染 :N、P 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
四、合理使用化肥
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
五、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
二、粗盐提纯 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 实验仪器
三、盐的化学性质
1、 盐(可溶)+ 金属 1 → 金属 2 + 新盐(金属 1 比金属 2 活泼,K、Ca、Na 除外)
2、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28
3、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 盐 + 盐 →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 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 H2SiO3 不溶)
2、 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 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氯化物除 AgCl 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
硫酸盐除 BaSO4 难溶,Ag2SO4、CaSO4 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
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注:BaSO4、
、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五、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 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 缺氮:叶黄
a、常用氮肥 尿素 CO(NH2)2: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46.7%
b、NH4+的检验
试剂:碱(NaOH、Ca(OH)2 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 + NaOH=NaNO3 +NH3 ↑+H2O
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29
(2)钾肥 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
常用钾肥 KCl
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 K2CO3), 呈碱性
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磷肥 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 磷矿粉 Ca3(PO4)2
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
过磷酸钙 Ca(H2PO4)2 和 CaS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重过磷酸钙 Ca(H2PO4) 2 如草木灰、熟石灰
4、复合肥:含 N、P、K 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
NH4H2PO4
(NH4)2HP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三、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2、大气污染:N20、 NH3 、 H2S
3、引起水体污染 :N、P 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
四、合理使用化肥
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
五、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
【随堂练习】
考点一:物质的鉴别、除杂与共存
1.实验室里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分别是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能将无色溶液只需要一次性鉴别开来的是( )
A.碳酸钠溶液 B.稀硫酸 C.氢氧化钡溶液 D.无色酚酞溶液
【答案】A
【解析】
A、Na2CO3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分别滴加Na2CO3溶液,产生气泡的是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A正确;
B、稀硫酸与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钠和水,均无明显变化;与稀盐酸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B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C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碱性、碱性、酸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红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A。
2.某钠盐中含有 Cl-、OH-、CO32- 三种阴离子,仅取一次样品溶液,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①滴加过量的Mg(NO3)2 溶液
②滴加过量的BaCl2 溶液
③滴加过量的AgNO3 溶液
④滴加过量的Ba(NO3)2 溶液
⑤过滤
A.②⑤①⑤③ B.①⑤④⑤③ C.④⑤①⑤③ D.③⑤④⑤①
【答案】C
【解析】
对阴离子进行检验,只取一次样品时,添加的试剂不能对后面的离子鉴别产生干扰。
需要鉴别Cl-、OH-、CO32- 三种阴离子,根据提供的试剂,鉴别用溶液,鉴别用溶液,鉴别用溶液或溶液,会带入,故选用溶液,因为溶液与反应生成沉淀, 故需先除去,再检验,又因为溶液与反应生成极不稳定物质,检验需先除去,故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⑤①⑤③。
故选C。
3.下列各组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滴加酚酞,观察试液变红,无法判断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选项错误;
B、NaOH溶液不仅能与HCl气体反应,也能与CO2气体反应,会将欲保留的物质反应掉,选项错误;
C、Ca(OH)2固体能与NH4NO3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与KNO3不反应,现象不同,能够鉴别两种物质,选项正确;
D、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会引入新杂质BaCl2,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故选C。
4.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气体,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不一定是HCl气体,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中加入稀硫酸,仍然有固体存在,是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物,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发生,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向石灰水中加入醋酸,没有明显变化,不是因为两者不反应,而是因为两者反应没有明显现象,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把盐酸滴加到大理石板上,放出气体,说明盐酸与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了气体,而碳酸钙是碳酸盐,因此可说明盐酸酸性比碳酸强,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填D。
5.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A、根据甲烷、一氧化碳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钠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A、甲烷、一氧化碳燃烧都产生蓝色火焰,区别不明显,故A错误;
B、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碳酸钠溶液与CaCl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且碳酸钠溶液反应完,再滴加酚酞试液,酚酞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能检验,故B正确;
C、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碳酸氢钠,故C正确;
D、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经过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的操作,可以将二氧化锰、氯化钾分离,故D正确。
故选:A。
6.在A、B、C、D四支试管中分别盛有NaHSO4、Na2CO3、BaCl2、BaCO3固体,某同学在只有蒸馏水和若干试管的条件下,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1)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SO42﹣.NaHSO4属于_____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最先检验出来的固体物质是_____,利用它又可直接检验出的固体物质是_____;
(3)剩余两种固体被检验出来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
【答案】C BaCO3 NaHSO4 2NaHSO4+Na2CO3═2Na2SO4+CO2↑+H2O BaCl2+NaHSO4═BaSO4↓+NaCl+HCl
【解析】
(1)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SO42﹣,其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所以属于盐,故填C;
(2)NaHSO4、Na2CO3、BaCl2、BaCO3固体四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钡是白色沉淀,所以加入蒸馏水后最先检验出来的固体物质是碳酸钡沉淀,故填BaCO3;
由于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SO42﹣,其中的H+与部分SO42﹣能组合成硫酸,硫酸能与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有气体放出的是硫酸氢钠,故填NaHSO4。
(3)NaHSO4与Na2CO3在溶液中反应生成Na2SO4、CO2和H2O,产生气泡,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HSO4+Na2CO3═2Na2SO4+CO2↑+H2O;
BaCl2与NaHSO4反应生成物是BaSO4、NaCl和HCl,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BaCl2+NaHSO4═BaSO4↓+NaCl+HCl。
7.为了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进行如下操作:
①a 计算产率,b 过滤,c 溶解,d 蒸发,e 称量粗盐,f 称量精盐。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a(填编号)。
②称量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校正,b 去皮,c 放称量纸,d 放食盐,e 读数
③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两次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___________。
④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⑤已知:产率= ×100%。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 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 第2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C 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 第4组: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
【答案】e c b d f a c b d e 漏斗 引流 滤纸破损;过滤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滤纸高于漏斗 混合物 AC
【解析】
①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称量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称量精盐、计算产率,故正确顺序是 e c b d f。
②称量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校正、放称量纸、去皮、放食盐、读数,故正确的操作次序是a c b d e。
③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两次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过滤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滤纸高于漏斗。
④最后得到的精盐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
⑤A、烧杯中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使精盐质量减小,产率偏低,故A正确;
B、没有蒸发干,精盐中含有水分,使精盐质量增大,产率偏高,故B不正确;
C、滤液浑浊,使杂质混入了滤液中,致使精盐质量偏大,结果应偏高,故C正确;
D、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使杂质混入了滤液中,致使精盐质量偏大,结果应偏高,故D不正确。故选AC。
8.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下图。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
(3)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 kg,要将其变成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 。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答案】(1)①漏斗 ②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
(2)①BaCl2 + Na2CO3 = BaCO3↓+ 2NaCl ②Na2CO3、NaCl 、NaOH
(3)加入22.4kg氯化钠固体
【解析】
(1)①操作Ⅰ是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化学方程式为:BaCl2 + Na2CO3 = BaCO3↓+ 2NaCl
②因为加入NaOH是除去杂质MgCl2,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加入BaCl2是除去杂质Na2SO4,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加入Na2CO3是除去杂质CaCl2外,还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 + Na2CO3 = BaCO3↓+ 2NaCl ,故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Na2CO3、NaCl 、NaOH
(3)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 kg,溶质氯化钠质量为10kg,溶剂为90kg,故设需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x,列式为:(10kg+x):90kg=36g:100g,x=22.4kg,故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加入22.4kg氯化钠固体
考点二:常见的盐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与分类均正确的是()
A.Na2CO3 纯碱 碱 B.CaO 生石灰 氧化物
C.O2 臭氧 单质 D.NaHCO3 苏打 盐
【答案】B
【解析】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错误;
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臭氧的化学式为:O3,属于单质,故C错误;
D.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由金属离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D错误;故答案为B。
2.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答案】B
【解析】
A、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故从组成上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碳酸氢钠是盐,故A错误;
B、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遇氢氧根离子变红色,故B正确;
C、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及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C错误;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D错误。故选B。
3.甲、乙、内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见下面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以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面选项中不能按图示转化关系实现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硫酸(甲)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乙),和金属氧化物或者碱等反应生成水(丙);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乙)和水(丙)可以相互转化。可以实现,故A正确;
B、氢氧化钠(甲)可以和盐酸或者某些可溶性金属氯化物如氯化铁、氯化铜等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乙),和硝酸或者某些可溶性金属硝酸盐如硝酸铁、硝酸铜等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丙);氯化钠(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丙)和氯化银,硝酸钠与酸、碱、盐混合时,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和水,硝酸钠不能转化为氯化钠。不可以实现,故B错误;
C、氧化钠(甲)可以和水生成氢氧化钠(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丙);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乙)和碳酸钠(丙)可以相互转化。可以实现,故C正确;
D、氢氧化钙(甲)可以和盐酸或者可溶性金属氯化物如氯化铁、氯化铜等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乙),和二氧化碳或者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或者碳酸钾溶液等生成碳酸钙(丙)。氯化钙和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或者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丙),碳酸钙(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乙)。可以实现,故D正确。故选B。
4.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O+CuOCO2+Cu B.CuSO4+2NaOH→Cu(OH)2↓+NA2SO4
C.CH4+2O2CO2+2H2O D.2Na+2H2O→2NaOH+H2↑
【答案】B
【解析】
A、该反应中,生成物中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反应物中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
5.既能与锌发生置换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溶液是( )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答案】A
【解析】
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四种盐溶液中只有能与锌发生反应.根据盐与碱反应的规律,四种盐溢液中只有能与烧碱发生反应,故A选项正确.
6.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能发生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A.该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
C.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答案】C
【解析】
由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了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3,故错误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故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故错误;故选C。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因此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酸与碱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以是混合物,例如:红磷和白磷,故不符合题意;
B、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硫酸铜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因此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铵盐中不含金属元素,故不符题意;
D、酸与碱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8.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赤铁矿高炉炼铁:Fe2O3+3CO2Fe+ 3CO2 置换反应
B.用NaOH检测溶液中的FeCl3:3NaOH+ FeCl3== Fe(OH)3↓+3NaCl 复分解反应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 化合反应
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O2CO2 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A、用赤铁矿高炉炼铁:Fe2O3+3CO2Fe+ 3CO2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正确;
B、用NaOH检测溶液中的FeCl3:3NaOH+ FeCl3=Fe(OH)3↓+3NaCl,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O2CO2 ,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
9.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项研究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关于甲乙反应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该反应甲乙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
C.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3H2CH3OH+H2O
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 A不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甲乙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B不正确;
C、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C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有单质,不是复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
10.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水
C.生成丁的质量8g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2
【答案】B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甲+乙 丁。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类型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B、丙可能是水,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故B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题中信息知,生成丁的质量是8g-1g=7g,故C错误;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6g-1g﹚∶﹙4g-2g﹚=5:2,故D正确。
11.下图中的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常用调味品,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
结合上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写出B、E的化学式:B ________,E ________。
(3)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氧化物 NaCl Ca(OH)2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1)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则A是,与盐酸反应生成、和 。
(2)B是常用调味品,则B是,D属于氧化物,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则C是,与反应生成,则,E是反应。
(3)与反应生成, ;
(4)④是与反应生成与,。
考点三:化学肥料
1.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
A.NaOH B.NaHCO3 C.H2SO4 D.K2SO4
【答案】C
【解析】
A、氢氧化钠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
B、NaHCO3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
C、H2SO4与纯碱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D、硫酸钾与纯碱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2.某农技站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NH4NO3、NH4H2PO4、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答案】C
【解析】
化肥一般包括:化合物中含氮元素的氮肥,含磷元素的磷肥,含钾元素的钾肥和含氮、磷、钾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肥
A、由分析可知,NH4NO3中含有氮元素,为氮肥为,NH4H2PO4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为复合肥,CO(NH2)2中含有氮元素,为氮肥,题中没有涉及钾元素,故缺少的肥料品种是钾肥,C选项符合题意。
3.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硝酸钾、磷酸二氢铵(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
B.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施用,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C.应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和气候特点等,合理使用农药
D.钾肥能使植物茎秆粗壮,故追施K2SO4能防止农作物倒伏
【答案】B
【解析】
硝酸钾、磷酸二氢铵(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以内都同时含有两种营养元素;铵态氮肥和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二者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应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和气候特点等,合理使用农药;钾肥能使植物茎秆粗壮,故追施K2SO4能防止农作物倒伏。故选B.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含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可用水来鉴定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四种白色固体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实验步骤是:先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答案】C
【解析】
A.含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分别加入水中,能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的是无水硫酸铜,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氯化钠,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但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能出现四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集气瓶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实验步骤是:先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将煤、石油综合利用减少大气污染
B.增施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答案】B
【解析】
A、将煤、石油综合利用减少大气污染,可以保护环境,故A正确;
B、增施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不正确;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故C正确;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D正确。故选B。
6.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氯化铵、碳酸铵、硫酸钾三种化肥的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1)步骤一:在装有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_____.
(2)步骤二:再分别取少量未区分出的另外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_____.由此可知,在使用该类化肥时,要避免与_____(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
(3)为了证明产生的气体为氨气,也可以分别取少量未区分出的另外两种化肥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_____试纸放在试管口处,若试纸变_____,则可证明产生的气体为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4)有同学提出,氯化铵、硫酸钾也可用下列某种物质进行区分,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
A 硝酸钡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C 酚酞溶液 D 稀盐酸
【答案】碳酸铵 氯化铵 碱 红色石蕊 蓝 NH4Cl+NaOHNaCl+H2O+NH3↑ A
【解析】
(1)碳酸盐和稀盐酸反应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在装有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碳酸铵;
(2)根据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可知,再分别取少量未区分出的另外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氯化铵,由此可知,在使用该类化肥时,要避免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
(3)氨气溶于水显碱性,遇到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取少量未区分出的 另外两种化肥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处,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产生的气体为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NH4Cl+NaOHNaCl+H2O+NH3↑;
(4)A、氯化铵与硝酸钡不反应,硝酸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可以去分开;
B、氯化钠与氯化铵和硫酸钾均不反应,不能区分开;
C、氯化铵与硫酸钾遇酚酞均无明显颜色变化,不能区分开;
D、稀盐酸与氯化铵和硫酸钾均不反应,不能区分开;
故选:A。
相关试卷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8讲 盐和化肥(强化版):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8讲 盐和化肥(强化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8讲盐和化肥强化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8讲盐和化肥强化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8讲 盐和化肥(基础版):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8讲 盐和化肥(基础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8讲盐和化肥基础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8讲盐和化肥基础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6讲 酸碱盐(提高版):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6讲 酸碱盐(提高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6讲酸碱盐提高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6讲酸碱盐提高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