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学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
地理3月份月考试卷卷b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在相应位置填涂。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为监测小麦生长状况,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数字地球 B. 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系统 D. 北斗导航系统
【答案】C
【解析】
【详解】不同健康状况的农作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情况不同,因此利用遥感系统可以监测小麦的生长状况,C正确;数字地球是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不能监测小麦的生长状况,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B错误;北斗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D错误。故选C。
2. 随着互联网餐饮外卖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部分时段的外卖配送常发生“爆单”现象。某外卖配送平台根据订单地点及时调整配送运力,合理安排配送线路。该功能的实现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RS②GNSS③GIS④GPRS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某外卖配送平台根据订单地点及时调整配送运力,确认订单地点需要借助GNSS技术,②符合题意;合理安排配送线路,需要借助GIS技术,③符合题意;RS为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图像信息,①不符合题意;GPRS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与题意无关,④不符合题意。因此B正确,排除ACD。故选B。
3.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能够直接应用于( )
A. 测量山峰海拔高度 B. 判定植物生长状况
C. 寻找地下矿藏 D. 追踪台风中心位置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给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等服务,能够测量三维坐标,可直接应用于测量山峰海拔高度,A符合题意。用RS技术可以判定植物生长状况与寻找地下矿藏;台风中心位置无法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进行追踪,因为台风中心没有卫星信号接收仪,而追踪台风中心位置可以用RS技术获取卫星云图,通过卫星云图清晰地观看台风的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4.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集居、栖息地之一,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能准确、高效划定该保护区范围的技术手段是( )
A. 地理信息系统 B.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遥感技术 D. 数据传输技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理信息系统又称GIS系统,具有对地理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和存储等功能。故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A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导航和定位,无法划定某地区的范围,B错误。遥感系统主要是利用飞机或卫星向地面发射无线电波,根据返回的电波来感知地面情况,无法划定某地区的范围,C错误。数据传输仅传输数据,也无法划定某区域范围,D错误。故本题选A。
【点睛】地理信息系统又称为GIS系统,能够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导航和定位功能,例如北斗(BD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一般用于实时探测监测,例如监测森林火灾。
5. 为了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我国各地充分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化、精准化管理。下列情况主要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得的是( )
①获取新增病例的精准位置
②制作定点医疗机构和确诊病例数量的“疫情地图”
③统计某小区病毒感染人数
④分析疫情波及范围并制定防控方案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地理信息技术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获取新增病例的精准位置和统计某小区病毒感染人数不属于空间数据,①③错误;制作定点医疗机构和确诊病例数量的“疫情地图”,属于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的应用,②正确;地理信息技术通过采集确证病例空间分布,分析制作疫情波及范围并制定防控方案,④正确。所以选B。
6. 2018年4月,“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推出兰州—天水、兰州—敦煌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将景点、游客、旅行社融合起来,中国铁路正式进入“火车服务+”的新时代。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开通“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可以
①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加强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
②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增强乘火车出行的吸引力
③进一步挖掘陕、甘两省区境内的旅游资源潜力
④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跨区域相关行业互利共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开通“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可以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增强乘火车出行的吸引力,②正确;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跨区域相关行业互利共赢,④正确;并不能提高列车运行速度,①错;据图分析主要是进一步挖掘甘两境内的旅游资源潜力,③错;故选C。
7. 有的渔民已经利用GPS新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在渔民中广泛推广应用这一新的捕鱼技术,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是( )
A. 可能会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日趋枯竭
B. 可能会使渔民的鱼获量日益持续增长,获得长久的高经济效益
C. 可能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使渔民获利更少
D. 可能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GPS具有导航和精确定位的功能,故利用GPS来寻找鱼群可增加渔获量,但可能导致过度捕捞,而不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GPS的主要功能。
8.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圈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下题。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 为商业网点选址 B. 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9. 下表为1987﹣2015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87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地球生态超载日
12月19日
11月21日
11月1日
10月20日
8月21日
8月13日
注: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经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的总量。
A. 酸雨增多 B. 人口增加 C. 技术发展 D. 经济下滑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表格信息可知,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表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加快,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增加,对资源的消耗量和消耗速度加快,B正确。与酸雨增多、经济下滑关系不大,AD错误。技术发展使得对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不会使得生态超载日提前,C错误。故选B。
10. 2011年5月7日7时,我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部发射场成功发射。这一试验的成功为中国自主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子午工程”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利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地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子午工程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是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主要利用了遥感技术的监测功能,①正确。要进行准确定位,需要全球定位系统,②正确。分析、处理信息需要用地理信息系统,③正确,A正确。 在空间环境中,不需要地图,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11. 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牛轭湖形成的过程为( )
A. ②④③①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①③④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牛轭湖形成过程中,河道逐渐弯曲最后自然截弯取直,图②河道最为平直是开始,然后图④变得弯曲,其次图③变得更加弯曲,最后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是图①,所以,牛扼湖形成的过程为②④③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 湿地被称之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湿地能( )
A. 保护生物多样性 B. 调蓄洪水
C. 涵养水源 D. 净化水中污染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湿地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净化水,所以被称为“地球的肾”。湿地的一般功能: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ABC选项均属于湿地的功能,但和题干体现的信息不符合,排除。故选D。
13. 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且较长,地下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下渗,地表水不易通过地下径流的形式排泄,因此地表容易积水形成沼泽,①符合题意;如果降水较少,地表水就会不丰富,从而不易形成沼泽,②不符合题意;东北地区平原广阔,地势低平,夏季降水集中,雨水较多,地表容易积水,水洼连串,从而形成大片沼泽,③符合题意;荒地多,人为影响小,与沼泽面积广关系不大,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4. 黄土地貌中各种形态中受外力侵蚀最强烈的是
A. 黄土峁 B. 黄土塬 C. 黄土沟 D. 黄土梁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由于水土流失越重,形成干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表现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地貌中,黄土塬是面积广阔、地形平坦的台地,其边缘陡峭;黄土梁是呈长条形的黄土高低,两侧陡峭;黄土峁是孤立的黄土丘,其形成的过程是:黄土塬受流水侵蚀形成黄土梁;黄土梁两侧的为黄土沟;黄土梁再继续受侵蚀断开形成黄土峁。所以黄土地貌中各种形态中受外力侵蚀最强烈的是黄土峁。故选A。
15.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
A. 流水搬运作用 B. 风力沉积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 流水沉积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由于黄土疏松,且植被覆盖少,而在暴雨冲刷下形成,故属于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C对。流水搬运作用是指流水侵蚀后的产物往往会被水携带至其它地方,这一作用过程称为流水搬运作用,A错;风力沉积作用一般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B错;流水沉积作用一般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D错。故本题选择C。
【点睛】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黄土高原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的外力作用即可,注意区别黄土高原的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成因的差异。
16.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下图是黄土高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措施是( )
A. 植树种草 B. 陡坡地建梯田 C. 全部发展耕作业 D. 全部发展畜牧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采用生物措施,植树种草进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是可行的,A选项正确;在陡峭的山坡建立梯田是不可取的,水土流失加剧,B选项错误;全部发展耕作业,全部发展畜牧业也是不可取的,会进一步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C、D选项错误,所以选择A选项。
【点睛】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治坡工程、治沟工程、小型水利工程
2、生物工程:提升植被覆盖率,植树种草
3、蓄水保土:提升土壤抗侵蚀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等等
17. 近年来,建设防护林提倡多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
A. 追求森林产品的多样化 B. 美化林区环境的需要
C. 降低植树造林的成本 D. 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考查区域生态建设。
【详解】防护林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其主要目的不是产品和美化作用,A、B错误;而“多树种搭配”一般来说会增加植树成本,C错误;防护林建设提倡多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使林区生产者多样化、生态系统复杂化,从而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8. 热带雨林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导致该绿色沙漠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A. 雨林光合作用强 B. 雨林地区土壤贫瘠 C. 枯枝落叶比较少 D. 微生物分解比较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热带雨林由于全年高温多雨,微生物活跃,生物残体易于被微生物分解,并且降水较多,雨水淋溶作用强,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热带雨林地区植被生长迅速,表层积累的营养物质很快会被植物根系吸收,所以土壤较为贫瘠,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所以B正确。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不是其被称为绿色沙漠的原因,A错误。热带雨林枯枝落叶比较多,微生物分解比较强,CD错误。故选B。
19. 下列保护雨林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保护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没有发展何谈保护;没有保护,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是导致热带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所以,设立国际基金,通过国际援助的形式,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考点:该题考查森林保护。
20. 下列有关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湿地类型多样,面积居世界第一位
B. 鄱阳湖、洞庭湖面积广,为长江径流的调节系统
C. 崇明东滩地处土地紧缺的上海,为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D. 湛江红树林,可成为当地木材的供应地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且分布广泛,我国的湿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位居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之后,A错误。湖泊具有调蓄洪水的作用,鄱阳湖、洞庭湖位于长江流域,对长江径流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B正确。滩涂为湿地,不能作为扩建城区的用地,C错误。红树林是海防林,对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海浪侵袭具有重要作用,要注意保护,不应成为当地木材的供应地。D错误。故选B。
21.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正确的是
A.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历史较早,16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
B. 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18世纪下半叶流域内土地退化、植被破坏严重
C.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混合农业区,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造成生态退化
D. 田纳西河流域内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断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详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历史较早,19世纪下半叶,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断砍伐森林,流域内土地退化、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D正确。故选D。
22. 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有
①水能
②风能
③生物能
④煤炭
⑤石油
⑥天然气
⑦核能
⑧太阳能
⑨潮汐能
A. ①②③⑧⑨ B. ④⑤⑥⑦⑧ C. ①②⑦⑧⑨ D. ②③⑥⑦⑧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自然界短时间就能得到补充的是可再生能源;不能及时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综上所述,可知A项正确。
23. 读X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该表表明1980~2010年X河流域( )
耕地
草地
荒地
林地
其他
1980年
55.0%
4.9%
15.4%
19.8%
4.9%
2010年
40.2%
6.2%
1.3%
44.1%
8.2%
A. 下游泥沙淤积严重 B. 径流季节变化变小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土层变薄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表格中数据,此流域草地和林地增加,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提高,河流的含沙量减少,下游泥沙淤积减少。流域内水土受到植被的保护,土层逐渐变厚,径流的季节变化变小,生物的多样性增加。B正确,ACD错误。因此,本题应选B。
【点睛】水土流失的危害。1.冲毁土地,破坏良田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2.土壤剥蚀,肥力减退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此外,水土流失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也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它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表层结皮,抑制了微生物活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有效供水,降低了作物产量和质量。3.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且愈演愈烈。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泥,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4.淤积水库,堵塞河道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河道和渠道,导致水库被迫报废,成了大型淤地坝。
24. 下列诗句描述的都是长江,其中描绘长江中下游的是:
A.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长征》)
B.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C.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王守仁《登大伾山诗》)
D.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案】D
【解析】
【详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述横断山区高山耸立、山高水深的特色,属于长江上游,A与题意不符;“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述三峡一带巨大的落差,属于长江上游,B与题意不符;“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描述黄河流域,C与题意不符;“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描述长江下游,形容江阔水深、江海相连的壮观景致,D符合题意。故选D。
25. 黄河小浪底水库于2017年7月29号6点左右开始拉闸放水。调水调沙是一项复杂的科学调度工程,受汛情、天气和黄河整体水情等诸多因素影响,小浪底调沙放水需要有大量的水量(即汛期)冲走淤积在水库的沙,库区淤积现象得到改善。三门峡水库与小浪底是黄河中游的两个著名的水库,但目前三门峡水库淤积严重,小浪底水利工程比三门峡水库工程( )
①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②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
③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 ④更能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浪底水利工程比三门峡水库工程,库区淤积现象得到改善。说明小浪底水利工程更注重环境效益,①错,②对。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③对。更能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④对。B对。
26. 如图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图中反映该河流域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A. 农业现代化 B. 养殖 C. 冶金工业 D. 梯级开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图中不难看出,防洪、灌溉、水电、养殖、航运都与梯级开发直接有关,正是因为梯级开发带来上述综合效益,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梯级开发是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D正确;农业现代化、养殖、冶金工业都不是核心环节,ABC错误。所以选D。
27. 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长江上游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下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三峡工程的兴建,长江上游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①正确;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②正确;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③错;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④错。选A正确。
【点睛】
28. “几何”一词出自明代《几何原本》,由geometria音、意并译。Geometria则来源于希腊语“γεωμετρα”,由“γα”(土地)和“μετρε ν”(测量)两词合成,指土地的测量。每年雨季尼罗河水泛滥,淹没两岸耕地。洪水退去后,为恢复各人田产的界线,需要重新丈量土地,使几何学逐渐发达。造成尼罗河下游定期泛滥的原因是
A. 阿斯旺水库定期放水 B. 支流众多导致泛滥
C. 上游热带草原区有旱雨两季 D. 流域面积广,汇水量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尼罗河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主要的特点是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6-9月为热带草原的雨季,当每年的雨季来临时,尼罗河流域洪水猛涨,泛滥成灾,故C正确;水库能够调节径流,减少洪涝灾害,故A错误;尼罗河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支流较少,流域面积小,汇水量小,故BD错误,所以该题选C。
29. 惠州剑潭水利枢纽已顺利地拦截东江,并发挥着效益。这一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A. 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 B. 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
C. 降低坝址上游两岸的地下水位 D. 稳定坝址下游河流径流季节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惠州剑潭水利枢纽是修建大坝,对河流的径流量基本没有影响,主要调节河流径流量,使下游水量平稳,A错误,D正确;水利工程可以使上游泥沙在库区淤积,减少河流泥沙的下泄量,B错误;水利工程一旦蓄水,必然会抬高上游两岸水位,地下水位也随之上升,C错误。故选D。
30. 下列河流河段,枯水期出现在夏季的是
A. 珠江中下游 B. 长江中下游
C. 北非尼罗河下游 D. 南美亚马孙河河口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北非尼罗河下游处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夏季时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干燥少雨,河流河段处于枯水期。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海南万泉河出海口的玉带滩,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列入吉尼斯之最,为亚洲独有。该滩(基底为岩石)位于万泉河与龙滚河和九曲江汇流入海处附近,南北狭长,为世界上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万泉河主河道属于典型的游荡型河流,历史上曾频繁改道。沙美内海是由玉带滩分隔近海形成的渴湖(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其底质(主要有砾质、砂质等类型)分布具有季节变化,空间形状受河流、洋流和气候影响。由于万泉河的注入,沙美内海的盐度低于外海,水面高于外海。下图为该地参考地图。
(1)简析玉带滩呈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2)推测沙美内海砾质底质分布面积最大的月份并说明理由。
(3)指出万泉河下游有利于河道游荡的水文条件。
(4)分析沙美内海湖水盐度变化趋势,并简析原因。
【答案】(1)原因:①海岸线大体呈南北向延展,位于三条河流的入海口,受海水顶托作用,泥沙沉积;②基底为岩石,不易被侵蚀;③河口附近海域以南北向风浪为主(涌浪和风暴潮主要来自东南方向),输沙方向表现为向南、向北的周期性变化。
(2)9月份。理由:①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半年降水多,9月份降水最多;②河流水量最大,流水搬运能力强,挟带的沉积物颗粒大,砾质底质分布面积达到最大。
(3)水文条件:①含沙量大,入海口处沙洲数量多;②水道多且狭窄,水流分散,流速减慢;③受气候类型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径流量不稳定。
(4)变小。原因:①玉带滩的阻隔使沙美内海与外海失去了直接的水体交换;②湖面高于海平面,水从瀉湖出口处流出,海水不易侵入;③再加上来自岛上的河水不断注入,玉带滩盐度会持续降低。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海南万泉河出海口的玉带滩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岸地貌,河流地貌和海水盐度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图中所示海岸线大体为南北向,有三条河流在此入海,受海水顶托作用,大量泥沙沉积;基底为岩石,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河口附近海域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以南北向风浪为主(涌浪和风暴潮主要来自东南方向),输沙方向表现为南北向,堆积也是南北向,形成南北狭长分布的玉带滩。
【小问2详解】
结合气候特点分析可知,9月份降水最多,此时期河流入海水量大,中上游侵蚀搬运能力强,挟带的沉积物颗粒大,到达入海口,流速减慢加上海水顶托,大颗粒的砾质物堆积,会使沙美内海砾质底质分布面积最大。
【小问3详解】
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岛屿中部山地地区,流速快,上游含沙量大,河流从出山口流出后,地形展宽,地势变平坦,河流水流变得分散,流速变慢,泥沙淤积,沙洲众多;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量不稳定,径流量大时容易对河岸产生强烈侧蚀,使河流形成游荡型河道。
【小问4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可知,湖面高于海面,水从潟湖出口处流出,外海咸水不易侵入;内有河流不断输入淡水,盐度会持续降低;且沙美内海是由玉带滩分隔近海形成的,与外界咸水交流少,维持其低盐度。
3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贝努埃河,非洲西部河流和尼日尔河最长支流。发源于喀麦隆北部海拔1,340米的高原地区。上游241千米河段落差大,多瀑布和急流,以下河段大部畅通无阻。喀麦隆拉格都水电站是中国援助喀麦隆共和国建设的水电工程。水电站建在喀麦隆境内尼日尔河支流贝努埃河上,位于北方省首府加鲁阿市上游40km的拉格都峡谷。1978年8月正式开工,1982年12月首台机组发电,1984年竣工。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汛期该水电站需要大量泄洪防止水库泥沙淤积。
材料二:目前约有10万座大坝调控着美国的河流,有四分之一的大坝至少有50年的历史,但是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资料,洪水依然是本国最具破坏性和代价最高的自然灾害,自1951年以来,洪水造成的财产损失仍然增加了近两倍。
(1)简述水电站选址的条件。
(2)拉格都水电站建成后,下游尼日利亚洪泛平原面积增加的原因。
(3)水电站建成后,会为喀麦隆带来哪些环境效益。
(4)美国大坝的修建后洪水造成的财产损失增加的原因;你认为对于美国大坝是建还是拆,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纬度较低,受赤道低压的影响大,汛期水量足;上游地区,(峡谷地貌)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2)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库汛期泄洪大量泥沙被流水搬运到下游,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变慢泥沙沉积;河床淤积抬升易泛滥。
(3)减缓上游流速,减轻水土流失;调蓄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4)原因:美国经济的发展。建:水库大坝的修建能够起到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作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或者答拆:大坝的建设影响水循环,减少了生物多样性;改变库区的地质环境易诱发地质灾害;淹没低地农田;大坝使用年限较长安全风险大;美国经济发达替代能源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贝努埃河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水电站选址的条件、拉格都水电站建成后,下游尼日利亚的洪泛平原面积增加的原因、水电站建成后,会为喀麦隆带来哪些环境效益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从水电站选址的条件再结合当地条件来作答。水电站选址的条件主要包括:地势落差大;水量充沛;周围环山,口袋地形;地质条件好,基岩坚硬,远离断层;距离用电地区近,便于电力输送。而该地位于10°N附近,多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富,汛期水量充足,材料“上游241千米河段落差大,多瀑布和急流”说明河流落差大,则该地水能资源丰富,满足水电站选址条件。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拉格都水电站建成后,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使得河流含沙量大;每年汛期该水电站需要大量泄洪防止水库泥沙淤积,故大量泥沙被带到下游地区;下游地区地势平缓,泥沙容易在此沉积,使河床抬高,河道容积减小,容易泛滥形成洪泛平原。
【小问3详解】
水电站建成后,喀麦隆可以利用水电这一清洁能源,优化当地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喀麦隆地区的环境污染;水电站建成后,可以减缓河道上游流速,进而减轻上游水土流失状况;还可以调节河道径流量,减轻当地水旱灾害。
【小问4详解】
大坝修建多年,利用效能下降,调节水量的作用减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社会基础建设更加完善,财产损失会增加。建大坝的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可以调节水量,起到防洪的作用;可以蓄水发电,为用电区供电;可以发展航运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拆大坝的理由可以从不需要这方面回答:可以保护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改善河流水质;美国经济发达替代能源多;)
33. 《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近期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跟踪电站在厦门(24N,118E)正式投入使用。光伏电站的“追日”型太阳能板可以实时跟踪太阳,通过水平和竖直旋转,确保太阳光线总是垂直照射其表面,令发电效率最大化。与传统火电相比,可减少碳排放578吨。图为可旋转的太阳能板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厦门的“追日”型太阳能板在冬至日和夏至日旋转的差异。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生物资源量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其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福建沿海是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区之一,曾经由于海岸开发等因素的影响,红树林一度出现大面积减少的现象。
(2)分析红树林面积的减少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夏至日水平旋转和竖直旋转的角度大,冬至日水平旋转和竖直旋转的角度小。
(2)海水侵蚀作用增强,海岸线后退;土壤盐渍化加剧;抵抗台风能力减弱,台风灾害加剧;净化海水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固“碳”能力减弱,加速气候变暖。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与冬至日相比,夏至日昼长更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而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所以夏至日太阳能板水平转动的角度更大。夏至日和冬至日日出和日落的太阳高度角差别不大,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冬至日更大,由于太阳光线总是垂直照射太阳能板表面,所以夏至日太阳能板竖直旋转的角度大。
【小问2详解】
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是海防林。主要作用是防风消浪,减少风浪侵蚀,固岸护堤。红树林面积减少,海水侵蚀作用增强,海岸线后退,河口三角洲萎缩,土壤盐渍化加剧,抵抗台风能力减弱,台风灾害造成的影响加剧。红树林能够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红树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红树林湿地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海水的功能,红树林面积缩小,净化海水能力减弱。红树林能够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红树林面积萎缩,其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固“碳”能力减弱,加速气候变暖。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赞比亚的谦比希铜矿储量大,品位高。矿区于20世纪60年代投产,由于开采难度加大与经营不善,1987年闭矿停产,矿区小镇经济陷入萧条。1998年,某中国企业通过参加国际竞标获得谦比希铜矿的经营权。通过对矿山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员工在地面的生产控制中心就能遥控操作千米深井下的设备进行开采运输,先进的数字化系统能提前对出现的问题作出预警。2021年,谦比希铜矿的铜产品年产量达到了25.01万吨。本地工程师凯尔文见证了矿区的发展历程,与他有相似经历的5300名当地人在矿区工作,平均一个人的收入能够养活一家6口人。
(1)说明数字化开采能提高谦比希铜矿产品竞争力的原因。
(2)论述中赞合作开发铜矿对赞比亚区域发展和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答案】(1)减少劳动力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随时监控生产过程,减少采矿风险;优化采矿过程,提高采矿效率。
(2)对于赞比亚区域发展:有利于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投资环境;提升矿业自动化水平,促进采矿工业技术升级等。
对于中国国家安全:中国经济发展快,对铜矿需求量大﹔赞比亚铜矿资源丰富﹔可弥补中国国内铜矿资源不足,保障国家矿产资源供应安全﹔扩大铜矿资源供给渠道,防范市场风险。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赞比亚的谦比希铜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工业(区)发展对区域的影响、资源供给方面的措施、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数字化开采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智能化,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和生产调度的快速响应,因此实施数字化开采在提高产品竞争力中的作用可从采矿成本、防控风险、采矿效率等角度分析。
【小问2详解】
本题对于赞比亚区域发展的意义可从增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促进采矿技术升级与经济发展等角度说明。谦比希铜矿开发、利用,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带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开发力度,增加国家财政税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矿业自动化水平,促进采矿工业技术升级等。对于中国国家安全,中国经济发展快,工业发展势头正好,对铜矿需求量大﹔赞比亚铜矿资源丰富,可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可弥补中国国内铜矿资源不足,保障国家矿产资源供应安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扩大铜矿资源供给渠道,较少对部分地区能源依赖性,防范市场风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