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改错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共30分)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A. 石铲 B. 骨耜 C. 骨针、骨锥、纺轮 D. 渔叉、渔钩、渔网2. 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3. 小明正在研究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铜如何开采和冶炼的课题,下列考古发现能够更加直接为研究此课题提供可靠依据的是( )A. 商王武丁妻子妇好墓中出土的铜刀 B.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
C.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鼓风炼铜竖炉 D. 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4.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5.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A. 背景 B. 内容 C. 过程 D. 影响6. “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和“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分别体现了哪两个学术流派的思想( )A. 法家道家 B. 道家儒家 C. 儒家墨家 D. 墨家法家7. 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 )A. 四面楚歌 B. 破釜沉舟 C. 围魏救赵 D. 退避三舍8. 如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36年公元前129年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8年公元前87年即皇帝位置五经博士派卫青等北击匈奴颁布“推恩令”下令铸造五铢钱崩,葬于茂陵 A. 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 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 该帝王在位35年 D.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9. 在我国新疆地区,考古发掘了许多来自古代中原的丝织品。下列与之有关的选项最有可能是( )A. 秦的统一 B.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10. 1884年,清政府在西北边疆设新疆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故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史实是( )A. 设置安西都护府 B. 设置伊犁将军 C.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 设置西域都护11.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勤奋好学,饱读书籍,爱憎分明,记事公正,写下了不朽的历史巨著( )A. 《论语》 B. 《史记》 C. 《齐民要术》 D. 《资治通鉴》12. 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东汉时,宦官蔡伦的贡献是( )A. 改进造纸术 B. 写成《伤寒杂病论》
C. 发明“麻沸散” D. 撰写《齐民要术》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 )A. 吴国 B. 西晋 C. 东晋 D. 南朝14. 他进一步推进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文中的他是( )A. 冯太后 B. 汉武帝 C. 光武帝 D. 孝文帝15.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 《齐民要术》 B. 《农政全书》 C. 《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二、判断改错题(本题共4小题,共8分)16. 牧野之战,周文王率军打败商军,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判断: 。
改正: 。17. 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悠久历史,东汉名医华佗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18. 南朝时期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判断对错)A. 正确 B. 错误 19. 赤壁之战曹操打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判断: 。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秦、楚两国的兵力达到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1) 材料一中,大诸侯国的兵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样的变化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材料出处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资治通鉴》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汉书•百官公卿表》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给材料二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的目的是什么?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正是由于在历代王朝末期,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加速土地兼并等缘由,农民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逐步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新王朝建立伊始,较为有意识地汲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适当地照顾到社会底层民众的利益诉求……提倡轻徭薄赋,王朝之间进入兴盛时期。
问题: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王朝兴盛与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各举一例说明。22. 图1、图2分别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历史事件和水利工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1、图2展现的信息,判断图1、图2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和水利工程,并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以及陶制和石制的纺轮,由此可知,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技术,故选C;石铲、骨耜均是农业生产工具,故排除AB;渔叉、渔钩、渔网均是捕鱼工具,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半坡人,知道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骨针、骨锥、纺轮。
本题考查半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解析】根据时间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可知,图①对应的朝代是西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周幽王时,国势衰败,又逢连年天灾,人民流离失所。幽王听信谗言,废王后和太子,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西周的建立与灭亡。
重点掌握西周的建立与灭亡时间,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C【解析】据题干“铜如何开采和冶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够更加直接为研究此课题提供可靠依据的考古发现是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鼓风炼铜竖炉。
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能够更加直接为研究此课题提供可靠依据的考古发现是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鼓风炼铜竖炉。
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B。
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本题以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5.【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故选:D。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知道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解析】道家主张无为思想。“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体现出道家思想;“施仁政”体现出儒家思想。故B符合题意;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思想。排除A、C和D。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相关知识,重点掌握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
重点掌握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A【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楚汉之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四面楚歌”源于楚汉相争,与刘邦、项羽有关;刘邦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四面楚歌使得项羽军心涣散,故A正确。
B.“破釜沉舟”源于项羽和秦军巨鹿之战,与项羽有关;巨鹿之战中,项羽渡河后将渡船沉于水中,捣毁做饭用的锅灶,每个士兵仅带三日口粮,表示与秦军血战到底,义无反顾,故B错误。
C.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著名战例,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宣王采纳孙膑建议,攻打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兵回援,从而解了赵国之围。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无关,故C错误。
D.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时,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了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采取多种措施,使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故选D;材料中年谱不是用年号纪年,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武帝在位54年,C错误。
本题考查汉武帝的统治。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掌握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和影响。
9.【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故新疆地区使用中原丝织品,最早可能是汉朝丝绸之路开辟。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知道新疆地区使用中原丝织品,最早可能是汉朝。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现在的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故选项D符合题意;设置安西都护府、设置伊犁将军、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均在西域都护之后,故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西域都护设立的相关史实。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现在的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域都护设立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解析】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司马迁与《史记》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司马迁与《史记》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A【解析】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造纸术发展。故A符合题意;写成《伤寒杂病论》的是张仲景;发明“麻沸散”的是华佗;撰写《齐民要术》的是贾思勰。
本题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知道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造纸术发展。
本题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9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A正确;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都城在洛阳。B错误;317年东晋建立,定都于建康,今南京。晚于吴国。C错误;420-589年的170年间,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晚于吴国。D错误。
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更替,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吴国。
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是由少数名族鲜卑族拓跋氏建立起来的政权。为巩固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题干信息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故D正确;ABC错误。
主要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等知识,明确改革应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等知识。
15.【答案】A【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齐民要术》。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选:A。
本题考查《齐民要术》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齐民要术》的相关知识。
16.【答案】×,“周文王”改为“周武王”【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牧野之战,周武王率军打败商军,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因此题干表述错误,应该将“周文王”改为“周武王”。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周文王”改为“周武王”。
本题主要考查了商朝灭亡和西周的建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商朝灭亡和西周的建立等知识。
17.【答案】×,改“华佗”为“张仲景”【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改“华佗”为“张仲景”。
本题考查东汉名医张仲景的成就。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河南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东汉名医张仲景的相关知识。
18.【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当时东晋都城建康人口达到百万,是当时商业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南朝时期的建康。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南朝时期建康的相关知识。
19.【答案】错误,官渡【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因此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故题干表述错误,应该将“赤壁”改为“官渡”。
故答案为:
错误,“赤壁”改为“官渡”。
本题考查官渡之战,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拓展官渡之战发生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和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0.【答案】【小题1】兵力大幅度增加。各诸侯国争战不断;战争规模大,参战人数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人员伤亡众,对社会生产造成一定破坏;各诸侯国力量此消彼长,有利于以后秦国的统一。(任2点,其他言之成理即可)【小题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或秦始皇建立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其他言之成理即可)汲取春秋战国的历史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或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其他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大诸侯国的兵力发生的变化以及产生的影响、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朝地方郡置守、尉、监的目的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诸侯国的兵力发生的变化以及产生的影响、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朝地方郡置守、尉、监的目的等知识。
21.【答案】根据材料“正是由于在历代王朝末期,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加速土地兼并等缘由,农民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逐步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可知,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王朝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者横征暴敛,激起民众的反抗,王朝灭亡。根据材料“……新王朝建立伊始,较为有意识地汲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适当地照顾到社会底层民众的利益诉求……提倡轻徭薄赋,王朝之间进入兴盛时期。”可知,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王朝兴盛的原因是统治者吸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提倡轻徭薄赋,王朝兴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和劳役,开创“文景之治”;秦二世滥用民力,导致农民起义爆发,使秦朝统治面临瓦解;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黄巾起义爆发,东汉从此一蹶不振。
故答案为:
统治者吸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提倡轻徭薄赋,王朝兴盛;统治者横征暴敛,激起民众的反抗,王朝灭亡。汉文帝、汉景帝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和劳役,开创“文景之治”;秦二世滥用民力,导致农民起义爆发,使秦朝统治面临瓦解。(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黄巾起义爆发,东汉从此一蹶不振)(其他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王朝兴盛与灭亡的原因以及启示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王朝兴盛与灭亡的原因以及启示等知识。
22.【答案】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西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图,依据图一中信息:匈奴、鲜卑、羌、氐、羯、西晋以及图例等,结合所学知识,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结合所学可知,图二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理由为:图中工程在岷江上;工程由内江和外江两部分;主体工程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故答案为:
图1为西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或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理由:图中有西晋时期;有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箭头显示的迁移方向为内地(任2点,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图2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理由:图中工程在岷江上;工程由内江和外江两部分;主体工程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任2点,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和都江堰,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记忆基础知识并树立空间意识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东汉魏晋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和都江堰修筑时间、修筑者、构成、作用,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历史: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历史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