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习题10-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1331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4课《孙权劝学》习题10-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1331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孙权劝学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孙权劝学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孙权劝学》的原因是,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2、司马光, (朝代) 家、 家。“资治通鉴”的意思是 3、(填原句)《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4、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5、文中与“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 6、与“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相照应的成语: 二、给括号前面的字注音卿( ) 涉( )猎 孰( ) 遂( ) 即更( )三、注释1、当涂掌事 当涂: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4、但当涉猎 涉猎: 5、见往事耳 见: 6、蒙乃使就学 乃: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当: 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益: 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往事: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 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五、(一)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1.蒙辞以军中多务( ) 以: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 ) 即: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 ) 乃: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 ) 而: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二)古今异义孤 古义: 今义: 治 古义: 今义: 博士 古义: 今义: 但 古义: 今义: 往事 古义: 今义: 六、翻译句子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七、问答题1、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2、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3、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4、句子品味(分析能说明什么)(1)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卿言多务,孰若孤:(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6、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7、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8、结合文中语句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9、本文的主旨是什么?10、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11、请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作比较分析:(1)内容比较(2)写法比较一、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该书是 宋(朝代) 司马光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62 年间的史事。2、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的意思是帮助治理朝政的历史借鉴。3、《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4、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 ;文末的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5、文中与“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6、与“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相照应的成语:开卷有益二、略三、解释加点词。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辞 3、治:研究 4、涉猎:粗略地阅读5、见:了解 6、乃:于是,就 7、才略:才干和谋略 8、刮:擦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D )。A.{但当涉猎 ( 应当 ) {门当户对 ( 相当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好处 ) {多多益善 ( 更加 ) C.{见往事耳 ( 历史 ) {往事不堪回首 ( 过去的事 )D.{卿今者才略 ( 您 ) {卿今当涂掌事 ( 您 )五、(一)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1.蒙辞以军中多务( C ) 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 A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 A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 C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二)1)孤(古)古时王侯的自称(今)单独;独特的;幼年失去父母的(2)治(古)研究(今)整治;社会安定;处罚;治疗;消灭(3)博士(古)指专管经学传授的官员(今)现一般指学位的最高级别(4)但(古)只是(今)表转折(5)往事(古)历史(今)以往的事情六、翻译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八、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答:以对话描写揭示人物性格 2、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1)孙权:对部下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2)吕蒙:知错能改,虚心肯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3)鲁肃:敬才爱才3、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蒙乃始就学”前划开。第一层写孙权劝学,第二层写吕蒙治学并学有所成(鲁肃赞学)4、句子品味(分析能说明什么)(1)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指出“学”的必要性;(2)卿言多务,孰若孤:指出“学”的可能性;(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情不自禁的赞叹,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短;刮目,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吕蒙以当之无愧的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增长之快之大。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二人情投意合。6、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表现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情投意合,也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7、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人的成才和天赋没有很大关系,先天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不管天赋怎样,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学有所成。8、结合文中语句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孙权:“孤”字表明孙权是三国时吴国国君,“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明孙权对部下关心爱护且要求严格,“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 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表明孙权对下属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吕蒙:“当涂掌事”表明吕蒙是吴国名将。“蒙乃始就学”表明吕蒙能知错能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明吕蒙有军人的坦诚豪爽。鲁肃:“与蒙论议”表明鲁肃是吴国谋士,“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明鲁肃对朋友进步十分欣喜。“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表明鲁肃非常懂礼貌。9、主旨:本文描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10、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11、请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作比较分析:(1)内容比较: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了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和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2)写法比较: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粗字注音,解释加粗词,判断下列各句翻译的正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后测评,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随堂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划分朗读的节奏,重点字词解释,一词多义,翻译下列句子,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