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江苏专用)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重难点01 声-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江苏专用)
展开这是一份重难点01 声-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江苏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1声解析版docx、重难点01声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一 声与光
重难点01 声
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二、 声音的三个特性:
1.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3. 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音色是不同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
三、 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1. 噪声:
① 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
②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的控制: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四、 超声波与次声波
1.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它具有穿透力强、方向性好等特点。利用它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作金属无损探伤、测距、B超等;作为能量形式,可用于碎石、清洗等。
2.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它具有能量大、传播远的特点,可用来监测台风、地震、海啸等。
3. 声与信息: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声呐探测海深、鱼群。
4. 声与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探究重点】
1.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
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真题精讲】
1. (2022·山西·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A
【解析】A.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带动水振动使“水花四溅”,故A正确;
B.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巩固训练】
2. (2021通辽)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
C.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解析】A.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即改变声音的响度,A错。
B.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B错。
C.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时,由于没有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所以不能直接对话,需要借助于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C错。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正确。选D。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探究重点】
影响因素
关系
描述词语
生活中的描述
音调
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高低
尖、细、粗哑
响度
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强弱
大小、高低
与声源的距离
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音色
发声体材料、结构
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好、好听、难听
注意:音调的高低与响度大小无必然联系,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与音调、音色无关。
【真题精讲】
3. (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某校“五四”青年节举行合唱比赛,在乐队的伴奏下,同学们满怀深情地放声高歌,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由空气传播而来,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响度不同
D.“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较高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歌声是同学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态、液态、固态中传播,故B错误;
C.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
D.“放声高歌”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音调高一般用尖、细来形容,故D错误。
故选A。
【巩固训练】
4. (2021广东)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 a瓶的音调最低 D. d瓶的音调最低
【答案】B
【解析】AB.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A错,B正确。
CD.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增多,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慢(即振动频率越来越低),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低,即a瓶的音调最高,h瓶的音调最低,CD错。选B。
考点三:超声波与次声波
【探究重点】
1. 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 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真题精讲】
5. (2022·四川达州)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
C. 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
D. 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A.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减弱噪声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巩固训练】
6. (2021·山东枣庄市·中考真题)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答案】B
【解析】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B符合题意;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四:噪声与噪声的防治
【探究重点】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真题精讲】
7. (2022·江苏苏州)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 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答案】A。
【解析】A.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只能起监测作用,不能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巩固训练】
8. (2021天津)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防止噪声产生 B. 阻断噪声传播
C.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D. 通过监测减弱噪声
【答案】 A
【解析】禁止鸣笛是禁止声源振动发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防止噪声产生,A正确,选A。
考点五:声音的利用
【探究重点】
1. 声与信息: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声呐探测海深、鱼群。
2. 声与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真题精讲】
9. (2022·湖北黄冈、孝感、咸宁)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___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______ (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①振动;②能量。
【解析】[1]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老师能发出声音是由于他的声带在振动。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酒杯被声音震碎说明声音在传递能量。
【巩固训练】
10. (2021成都)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
B.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C.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消除噪声
D.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答案】B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是由于罩内仍有少量空气,A错。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正确。
C.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错。
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D错。选B。
考点六:声速计算及实验探究
【探究重点】
熟练掌握声音产生的原理及声音特性,掌握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
【真题精讲】
11. (2022·全国·八年级期末)船上的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以1500m/s的速度从海面射向海底,海底再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经6s声呐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这种方法叫回声测距。
(1)海底的深度为多少?
(2)利用这种方法能不能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吗?为什么?
【答案】(1)4500m;(2)利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由得该处海底的深度
s=vt=1500m/s×3s=4500m
(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巩固训练】
12. (2022·湖南长沙·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1)交流讨论:
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
②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声音在______中不能传播。
【答案】 变小 介质 真空
【解析】(1)②[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传声介质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就越来越小。
(2)[2][3]由实验可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时声音无法传播,即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 (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速等于光速
【答案】A
【解析】A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故A正确,B错误;
C.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2. (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地面指挥中心顿时掌声雷鸣。“掌声雷鸣”是指声音的(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美 D.传播速度快
【答案】B
【解析】“掌声雷鸣”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很大,即声音的响度大。与音调音色和声音传播的速度无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灌阳县今年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城活动中,除了规范城区市容,绿化美化市貌,我们作为公民还应该控制噪声,下列不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做法是( )
A.不高声喧哗 B.在学校周围植树
C.在公路上不鸣笛 D.调低跳舞音响设备的音量
【答案】B
【解析】A.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高声喧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学校周围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在公路上不鸣笛,属于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学校周围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2021攀枝花)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响度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B.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C
【解析】A.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分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利用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A错。
B.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即改变响度,B错。
C.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正确。
D.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人耳不一定能够听到,如超声波、次声波,D错。选C。
5. 如图所示是声波的四种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乙、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甲、丁的响度和音色相同
【答案】B
【解析】A.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的响度。甲和乙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均不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故A错误;
B.乙、丙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不同,但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故B正确;
C.不同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乙、丁的波形不相同,说明它们的音色不相同,故C错误;
D.甲、丁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但波形不相同,故音色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6. (2021云南)音乐课上,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 声源
【解析】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7. (2020乐山)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_____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_____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答案】水(或液体) 510
【解析】
[1]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2]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
由得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
8. (2020西宁)我们以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分贝 传播过程中
【解析】
[1]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
[2]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关闭门窗,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 (2021·重庆中考真题)中国的高铁已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我们听见列车鸣笛声是通过______传播的;列车减速进站时动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空气 减小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见列车鸣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列车减速进站时速度减小,质量不变,则动能减小。
10. (2020娄底)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_____,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
【答案】振动 音调
【解析】
[1][2]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11. 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___________,这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这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3)图丙是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__。(均填写丙图中的数字序号)
【答案】 振动 转换法 真空不能传声 科学推理法 ①② ②③
【解析】(1)[1][2]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音叉的振动带动水的振动,产生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看不见的音叉振动,转换为看得见的水花振动,称为转换法。
(2)[3][4]空气慢慢变少,声音慢慢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没有介质,处于真空时,将听不到声音,故可以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由于本实验慢慢抽空气,不可能全部抽空,形成真空环境,根据空气慢慢变少,声音慢慢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此时为接近真空环境,从而推测出真空环境下,是听不到声音的,故运用的科学推理法。
(3)[5][6]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在波形图中,指的是波的密集程度,从图可知看出,波的密集程度相同的是①②;响度在波形图中指的波的高度,故相同的是②③。
12. (2020·陕西·西安市中铁中学八年级期中)小芳同学骑自行车出游,发现前方远处有山崖,她想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估测山崖的距离,便对山崖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小芳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若她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1.6km/h,那么小芳到达山崖正下方大约需要多少秒?
【答案】255m,42.5s
【解析】解:(1)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即
由可知,小芳距山崖的距离为
(2)自行车的速度21.6km/h=6m/s,由可知,小芳到达山崖正下方需要的时间为
答:小芳距山崖大约是255m,小芳到达山崖正下方大约需要42.5s。
1. (2021·山东济宁市·中考真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C.超声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D.增大琴弦拨动力度会增大振动频率
【答案】C
【解析】
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各不相同,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物体振动能够发声,若没有满足声音传播的介质,人耳是听不到声音的,故B错误;
C.超声波的频率比较高,因此波长比较短,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故C正确;
D.增大琴弦拨动力度会增大琴弦的振幅,响度会变大,频率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2. (2021·江苏中考真题)小明和小华读出a、b、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b
115.4Hz
279.0Hz
c
120.5Hz
282.8Hz
A.小明声音音调低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D.小华声音响度大
【答案】A
【解析】
表中单位是Hz,所以测的是频率,反映了音调,小华声音频率高,音调高,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 (2020烟台)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B C D
A.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B.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
C.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
D.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
【答案】A
【解析】
A.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
B.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说明声音的产生需要介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的振动频率变低,音调变低,故C不符合题意;
D.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声音的响度相同 B.两声音的音调相同
C.两声音都不可能属于噪声 D.两声音的音色不相同
【答案】C
【解析】两个声音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则声音的音调相同;两种声音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两种声音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物体做有规律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也属于噪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ABD正确,不符合题意。
5. (2020长沙)端午节赛龙舟时,划龙舟的队员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动船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不能通过水传播
B.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
C.鼓手敲鼓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D.鼓手通过鼓声指挥队员划桨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
A、液体能够传声,所以鼓声可以通过水传播,故A错误;
B、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敲鼓的力越大,其振幅越大,故其响度越大,即鼓声越大,故C错误;
D、通过鼓声指挥参赛队员们说明鼓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6.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B.大雪后噪声减小,是在声源处减弱了噪声
C.从气温角度来说,冬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较夏季慢一些
D.噪声也具有频率、响度、音色三特性
【答案】B
【解析】AB.大雪蓬松且多孔,声音传播到雪上时,难以被反射出去,对噪声有吸收作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错误,B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从气温角度来说,冬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较夏季慢一些,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噪声也是声音的一种,所以噪声也具有频率(音调)、响度、音色三特性,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2022·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一模)“抖音”App 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 APP软件以 3 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 3 倍。则“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______,声波传播速度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抖音”,人耳听到的声音相比正常播放时要少,这是因为_______。(已知人的声音频率范围 60—2500Hz)。
【答案】 高 不变 有部分声音变为超声波
【解析】
[1]当音频和视频通过 APP软件以 3 倍的速度快速播放,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 3 倍,因为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大音调就高,所以“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高。
[2]由声波传播速度与频率的大小无关,当频率改变只会影响声音的音调,不会影响声波的传播速度,因此声波传播速度不变。
[3]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抖音”,人耳听到的声音相比正常播放时要少,是因为人的声音频率范围 60—2500Hz,当频率变为原来的10倍时,会有一部分声音变为超声波,人耳就接受不到了。
8. (2021菏泽)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v光______v声;声音和光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其中______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 (大于) 声音
【解析】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340m/s,所以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9. (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不同。大象的语言可以用人耳听不到的 ___________波交流,蝙蝠可以利用 ___________波进行捕食。
【答案】次声 超声
【解析】
[1][2]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大象用次声波交流,蝙蝠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捕食。
10. (2021达州)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小明周末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打扰邻居他将电视机声音调得很小,这是在______ 处减弱噪声;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2.5s才听到雷声,响雷处距离小明大约有______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答案】声源 850
【解析】小明周末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打扰邻居他将电视机声音调得很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速远大于声速,闪电与雷声同时同地发生,但闪电传播到观察者位置的时间远短于声音传播的时间,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由v=得,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s=vt=340m/s×2.5s=850m。
11. 校园文艺演出时,小华发现坐在观众席前排听到的声音比后排响。运动会上远处看台上的同学为她加油,把双手合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比平时响。那么人听到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针对以上两个情景小华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猜想二: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是否集中传播有关。
(1)小华准备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她从实验室借来了音叉和机械闹钟。为了使声音能集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小华用硬卡纸做了一个喇叭状的号筒。用小槌敲击音叉,叉股振动发声。拨动闹铃按钮,机械闹钟的小锤不断敲打铃碗发声。小华应选择_____(音叉/机械闹钟)做声源。
(2)小华分别进行了甲、乙、丙三次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组合完成实验。
甲:使声源响起,在3米处听声音大小。
乙:使声源响起,在6米处听声音大小。
丙:将号筒放在声源前,使声源响起,在6米处听声音大小。
探究响度大小和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应选择操作______和_______。
探究响度大小和声音集中传播的关系,应选择操作______和______。
(3)小华通过多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距离声源近,听到的响度大;
结论二:声音集中传播时,听到的响度大。
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清晰听到心脏搏动的声音,这是结论______(一/二)的应用。
【答案】 机械闹钟 甲 乙 乙 丙 二
【解析】(1)[1]因机械闹钟的发声是连续的且响度大小恒定,不随时间变化,所以应选择机械闹钟。
(2)[2][3]探究响度大小和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应控制除距离外其它因素保持不变,所以应选择甲和乙进行实验。
[4][5]探究响度大小和声音集中传播的关系,应控制距离不变,比较声音集中传播和发散传播时的响度变化情况,所以应选择乙和丙进行实验。
(3)[6]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清晰听到心脏搏动的声音,是将心脏搏动的声音通过听诊器集中传输到医生耳朵,使声音不向外扩散,所以属于结论二的应用。
12. 备受隆回人民关注的怀邵衡高铁于2018年正式开通运营,为隆回人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如果CRH3A型动车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m?
(2)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km/h?
(3)假设有一人不小心闯进了一高铁隧道中,当动车据隧道口只有600m时,该人在隧道中某处马上往前后两个方向跑恰好都能安全跑出隧道。如果该人跑动的速度恒为6m/s,动车以第(2)问的速度行驶,试求该隧道的长度多少米(计算结果只保留到整数)。
【答案】(1)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是560m;(2)动车行驶的速度是216km/h;
(3)该隧道的长度为133m。
【解析】
依题画出动车运行的示意图:
鸣笛后,动车继续向前行驶,假设在距离隧道s'处听到回声,根据速度公式,结合示意图,进而可得声音传播的距离:s'
整理求得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560m
(2)由(1)中动车运行的示意图可知,动车从鸣笛到听到行驶的距离:s'=560m
且知间隔时间为t=4s,根据速度公式,可得动车行驶的速度:v车=S车/t=240/4=60m/s
(3)依题画出在该情况下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当隧道内的人朝着动车行驶方向相向而跑,刚跑出隧道口,动车此时也刚行驶到隧道口,这是相遇问题。设该人最初距离动车方向的隧道口L_1,说明车和人同时运动所用时间相同,根据速度公式有:,整理可得L1=60m
同理,当隧道内的人顺着动车行驶方向同向而跑,刚跑出另一侧隧道口时,动车此时也到达该隧道口,这是追击问题。结合图示,人距另一隧道口距离为L-60m,跑了这段距离所用时间与动车从隧道外行驶至另一隧道口所用时间相同,根据速度公式有:
整理解得隧道的长度:L≈133m
1.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请你选出正确的选项( )
A.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来识别障碍
B.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往往会伴随超声波的产生
C.蝙蝠利用超声波导航
D.远处传来的闷雷声震的玻璃好像要碎了,这是声能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识别障碍物的,故A错误;
B.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往往会伴随次声波的产生,故B错误;
C.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故C正确;
D.远处传来的闷雷声震的玻璃好像要碎了,这是声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2. (2020济宁)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②符合题意;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笛子里面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④符合题意。
3. (2020鄂尔多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
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
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故A不题意;
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故B不题意;
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故C不题意;
D.传播过程中响度随着距离的变大,越来越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噪声,为了控制这种噪声,有些汽车使用了“以声消声”的方法,如图所示,车内喇叭发出反相抑制声波与原噪声的振动进行抵消,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是一种超声波,对司机的驾驶起干扰作用
B.噪声越强,反相抑制声波的频率要相应加强
C.车内喇叭发出反相抑制声波时,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汽车行驶时,风产生的噪声与轮胎产生的噪声不同,主要是两种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C
【解析】A.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人耳听不到,噪声人耳能听到。故A错误;
B.噪声源声音越强,说明声源响度大,反相抑制声波的频率要相应加强,只能提高抑制声波的音调,故B错误;
C.车内喇叭发出反相抑制声波时,是在空气传播过程中,与原噪声的振动进行抵消,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因此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故C正确;
D.汽车行驶时,风产生的噪声与轮胎产生的噪声不同,主要是两种物质的音色不同,振动产生的声音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5. (2021·湖南衡阳市·中考真题)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学校在多功能报告厅开展了党史知识抢答赛活动,关于其中使用的多媒体设备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响中的扬声器是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
B.调节音响上的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C.话筒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D.使用的投影仪,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BC
【解析】
A.音响中的扬声器通入音频电流后纸盆振动发声,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故A错误;
B.调节音响上的音量按钮,是调节声音的大小,即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
C.使用话筒时,声音引起话筒中膜片振动,膜片带动磁场中的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所以,话筒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C正确;
D.投影仪的成像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C。
6. 如图甲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 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如图乙“抖音”是一款社交类软件,它能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 ___________比正常声音的高,声波传播速度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丙所示为超声驱狗器,对着狗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从而避免了遛狗伤人事故,如果要使人也听到此声音,可以将 ___________(选填“音量调大”或“音调调低”)。
【答案】 声源 音调 不变 音调调低
【解析】[1]声音可以由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这是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声音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由题意可知,声波的频率是正常声音的3倍,则其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高。
[3]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与音调无关,因此抖音传播速度不变。
[4]超声驱狗器发出的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人耳听不到,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如果要使人也听到此声音,可以将音调调低。
7. (2021贵港)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________。“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来辨别的。
【答案】 振动 音色
【解析】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是因为音叉在振动,带动乒乓球振动,此实验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不同,各具特色,即音色,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8. (2022·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二模)在艺术素质测试的考场中,从扬声器传出优美的乐曲是通过______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的,考场关闭门窗是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的,监考老师尽量减少走动,这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
【答案】空气 传播过程中 声源处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优美的乐曲是通过空气传到学们耳中的。
[2]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考场关闭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种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 如图1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几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图是 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___________(选填“一”或“二”)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________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___________有关;
(4)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像如图丁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 ___________改变;
(5)如图2所示,有4支材料和厚度均相同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所示。某同学根据对着筒口吹气时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气柱的长短、量筒的粗细、水柱的长度有关;
①若探究发声的音调与气柱长度的关系,应选量筒 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②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所发出的声音音调 ___________(选填“c高”、“d高”或“一样高”)。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a和b使它们发声,___________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
③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 ___________(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 ___________(填“高”或“低”)。
【答案】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空气能传声 乙 一 高 频率 音色 a、b 一样高 b 快 高
【解析】(1)[1][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乒乓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显示音叉的振动,把不容易看到的音叉的振动转换成便于观察的乒乓球的弹跳。
[3]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增大,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4]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空气把振动传递给左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开始振动,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传声。
[5]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若把乙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3)[6]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第一次伸出桌边短时,振动物体的体积小、质量小,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7][8]第二次伸出桌边长时,振动物体的体积大、质量大,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实验结论:音调与频率有关,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4)[9]比较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可知,波形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可见结构不同时,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变。
(5)①[10]若探究“发声的音调与气柱长度的关系”应选粗细相同,空气柱长度不同的量筒,量筒a、b符合题意。
②[11]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空气柱的长度、粗细有关,而c、d中空气柱的长度、粗细都相同,因此吹c、d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一样高。
[12]用敲击的办法也能使量筒发声,声音主要是量筒和水柱振动发出的,量筒中盛水越多,量筒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故b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
③[13][14]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频率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高低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
10. (2021·广东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就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则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人耳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_______等特点;
(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m;
(3)通过计算,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测速仪对该跑车发射的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t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m,跑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答案】不能 反射能力强 68 51 60
【解析】
(1)[1]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2]根据文中,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
(2)[3]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3)[4][5]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跑车遇到信号时,距离测速仪
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跑车遇到信号时,距离测速仪
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
因此测速仪对该跑车发射的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如图所示:
跑车遇第一次信号,到测速仪接到信号,时间是接收用时的一半,即0.3s,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因此跑车再走0.4s,才发出第二次信号,到跑车与第二次信号相遇,时间要接收用时的一半,即0.15s,因此跑车二次与信号相遇的间隔时间为
跑车速度为
相关试卷
重难点14 电路与电阻-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14 电路与电阻-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江苏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4电路与电阻解析版docx、重难点14电路与电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11 浮力-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11 浮力-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江苏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1浮力解析版docx、重难点11浮力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10 压强-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10 压强-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江苏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0压强解析版docx、重难点10压强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