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通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10章 5 章末热点集训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10章 5 章末热点集训,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0章5章末热点集训pptx、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0章5章末过关检测十doc、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0章5章末热点集训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1、精练习题。复习时不要搞“题海战术”,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一些源于课本的变式题,或体现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本题,通过解题来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在解题时,要独立思考,一题多思,一题多解,反复玩味,悟出道理。2、揣摩例题。课本上和老师讲解的例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认真研究,深刻理解,要透过“样板”,学会通过逻辑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总结出解题的规律。3、重视错题。“错误是最好的老师”,但更重要的是寻找错因,及时进行总结,三五个字,一两句话都行,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以利于吸取教训,力求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4、加强审题的规范性。每每大考过后,总有同学抱怨没考好,纠其原因是考试时没有注意审题。审题决定了成功与否,不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到高考的成败。那么怎么审题呢? 应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认真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 。 章末热点集训[学生用书P230]热点1 楞次定律的应用(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平行金属导轨之间存在一匀强磁场,导轨电阻不计,导轨上放两根导线ab和cd,导轨跟大线圈A相连,A内有一小闭合线圈B,磁感线垂直导轨所在的平面向上(俯视).小线圈B中能产生感应电流,且使得ab和cd之间的距离减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导线ab加速向右运动,B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电流,cd所受安培力水平向右B.导线ab匀速向左运动,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电流,cd所受安培力水平向左C.导线cd匀速向右运动,B中不产生感应电流,ab不受安培力D.导线cd加速向左运动,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电流,ab所受安培力水平向左[解析] 在ab和cd只有一个运动且ab向右运动或cd向左运动时,ab和cd间的距离才会减小;导线ab向右运动时,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可知,回路abdca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逆时针的,即cd中的感应电流由d→c,由左手定则可知,cd所受安培力水平向右,而ab和大线圈A构成的回路中的感应电流则是顺时针方向的,若ab加速运动,则感应电流穿过小线圈的向下磁通量增加,由楞次定律可知,小线圈B中的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同理可得,当导线cd向左加速运动时,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ab所受安培力水平向左,所以叙述正确的是A、D.[答案] AD 如图所示,在一固定水平放置的闭合导体圆环上方,有一条形磁铁,从离地面高h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磁铁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方向,并从圆环中心穿过圆环,而不与圆环接触.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磁铁下落的整个过程中,圆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先逆时针后顺时针(从上向下看圆环)B.磁铁在整个下落过程中,受圆环对它的作用力先竖直向上后竖直向下C.磁铁在整个下落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不变D.磁铁落地时的速率一定等于解析:选A.当条形磁铁靠近圆环时,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判断圆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从上向下看圆环),当条形磁铁远离圆环时,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判断圆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从上向下看圆环),A正确;根据楞次定律的推论“来拒去留”原则,可判断磁铁在整个下落过程中,受圆环对它的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B错误;磁铁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由于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机械能不守恒,C错误;若磁铁从高度h处做自由落体运动,其落地时的速度v=,但磁铁穿过圆环的过程中要产生一部分电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其落地速度一定小于,D错误.热点2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多选)如图所示,CAD是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用一硬导线折成的V形框架,∠A=θ.在该空间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框架上的EF是用同样的硬导线制成的导体棒,它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从A点开始沿垂直EF方向以速度v水平向右匀速平移.已知导体棒和框架始终接触良好且构成等腰三角形回路,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R,框架和导体棒均足够长.则下列描述回路中的电流I和消耗的电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解析] 由几何知识可知,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为L=2vttan,回路的总电阻R总=(+1)·LR,感应电动势E=BLv,则回路中的电流I=,回路消耗的电功率P=EI=t,故A、D正确,B、C错误.[答案] AD (多选)如图甲所示,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M、P之间接一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阻值为r的金属棒bc垂直导轨放置,其他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t=0时对棒施加一平行于导轨向上的外力F,棒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上运动,通过R的感应电荷量q随t2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金属棒bc的加速度a、通过棒的电流I、金属棒受到的外力F、穿过回路cbPM的磁通量Φ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BC.由题意可得q=It=t=t2,结合题图乙可知金属棒的加速度a恒定,A错误,B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sin θ-BIl=ma,故有F=at+m(gsin θ+a),C正确;由Φ=Bl可知D错误.热点3 三大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足够长的平行金属轨道M、N,相距L=0.5 m,且水平放置;M、N左端与半径R=0.4 m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相连,金属棒b和c可在轨道上无摩擦地滑动,两金属棒的质量mb=mc=0.1 kg,电阻Rb=Rc=1 Ω,轨道的电阻不计.平行水平金属轨道M、N处于磁感应强度B=1 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轨道平面垂直,光滑竖直半圆轨道在磁场外,如图所示,若使b棒以初速度v0=10 m/s开始向左运动.g取10 m/s2.求:(1)c棒的最大速度;(2)c棒中产生的焦耳热;(3)若c棒达最大速度后沿半圆轨道上滑,金属棒c到达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的大小.[解析] (1)在磁场力作用下,b棒做减速运动,c棒做加速运动,当两棒速度相等时,c棒达最大速度.选两棒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bv0=(mb+mc)v解得c棒的最大速度为v=v0=v0=5 m/s.(2)从b棒开始运动到两棒速度相等的过程中,系统减少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两棒中产生的总热量为Q=mbv-(mb+mc)v2=2.5 J.因为Rb=Rc,所以c棒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c==1.25 J.(3)设c棒沿半圆轨道滑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可得:mcv2-mcv′2=mcg·2R解得v′=3 m/s在最高点,设轨道对c棒的弹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cg+F=mc解得F=1.25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在最高点c棒对轨道的压力为1.25 N.[答案] (1)5 m/s (2)1.25 J (3)1.25 N 电磁轨道炮利用电流和磁场的作用使炮弹获得超高速度,其原理可用来研制新武器和航天运载器.电磁轨道炮示意图如图,图中直流电源电动势为E,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根固定于水平面内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炮弹可视为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MN,垂直放在两导轨间处于静止状态,并与导轨良好接触.首先开关S接1,使电容器完全充电.然后将S接至2,导轨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MN开始向右加速运动.当MN上的感应电动势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相等时,回路中电流为零,MN达到最大速度,之后离开导轨.求:(1)磁场的方向;(2)MN刚开始运动时加速度a的大小;(3)MN离开导轨后电容器上剩余的电荷量Q是多少.解析:(1)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2)电容器完全充电后,两极板间电压为E,当开关S接2时,电容器放电,设刚放电时流经MN的电流为I,有I= ①设MN受到的安培力为F,有F=IlB 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a ③联立①②③式得a=. ④(3)当电容器充电完毕时,设电容器上电量为Q0,有Q0=CE ⑤开关S接2后,MN开始向右加速运动,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时,设MN上的感应电动势为E′,有E′=Blvmax ⑥依题意有E′= ⑦设在此过程中MN的平均电流为,MN上受到的平均安培力为,有=lB⑧由动量定理,有Δt=mvmax-0 ⑨又Δt=Q0-Q ⑩联立⑤⑥⑦⑧⑨⑩式得Q=.答案:见解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14章 5 章末热点集训,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4章5章末热点集训pptx、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4章5章末热点集训doc、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4章5章末过关检测十四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9章 5 章末热点集训,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5章末热点集训pptx、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5章末热点集训doc、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5章末过关检测九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6章 5 章末热点集训,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5章末热点集训pptx、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5章末过关检测六doc、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5章末热点集训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