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道德与法治易错题汇编(全国通用)(含解析)
【备考2023】中考道德与法治易错题汇编(全国通用)——03 八年级上册易错集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3】中考道德与法治易错题汇编(全国通用)——03 八年级上册易错集,共12页。
使用网络一定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此说法是错误的。正确表述为:网络是把双刃剑。使用网络不一定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网络改变世界,可以丰富日常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但网络也会侵害人们,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如果长期沉溺于网络,就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工作事项和具体安排。防止沉迷网络游戏,我们中学生应该( )A.拒绝使用网络,避免受到伤害 B.合理利用网络,提高自控能力C.常玩网络游戏,缓解学习压力 D.加强网络监督,完善监管体系【答案】B【解析】考查点:网路。网络有利有弊,要理性对待网络,A说法错误;C常玩网络游戏,说法错误;D是国家要做的,而材料问的是中学生。故选B。 网络有界,自由无限 该观点是错误的。正确表述如下: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1.互联网最大、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搭建了一个无形的交流平台,增加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渠道,人们可以互动沟通任何有价值或无价值的信息。我们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要有网络自律精神 ②体验网络有界,自由无限 ③要有担当,传播网络文化 ④信息浏览要适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考查点:网路。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排除②;网络信息(文化)有优劣之分,我们要传播优秀文化;故选B。2.今年春节期间,小张同学被朋友拉进一个微信群,他发现群里时不时会有人发些谣言、诈骗、传销等信息。对此,他应该 ( )①知法守法,远离网络生活 ②及时举报,检举不法行为③增强法治观念,少发不良信息 ④提高辨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考查点:网路。①“远离网络”说法错误,应合理利用网络;③坚决不发不良信息;故选C。 社会规则限制了自由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因此,社会规则不是限制自由,而是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基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责范围作出重大修改,年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将承担刑事责任。这一修改说明( ) ①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 ②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他律③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考查点:规则。①规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由;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排除;故选D。 要讲诚信就不能说谎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为:在与人交往中,有时在特定情境下,需要我们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并不违背诚信的道德原则。 1.做人要讲诚信,但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又是复杂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事情不能说谎,小事情可以说谎 B.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做人的基本准则C.为了表明自己的诚实,可以泄露朋友的隐私 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学生都不能对老师说出实情【答案】B【解析】考查点:诚信。①有时在特定情境下,需要我们说些“善意的谎言”,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排除①④;③泄露他人隐私是不道德且违法的,说法错误;故选B。2.“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不侃空、不瞎允,说话算话”……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2021年9月《文明宿迁“诚10条”》正式发布。加强诚信建设,能够( )①增进社会互信 ②杜绝个人失信行为③提高城市形象 ④降低社会交往成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考查点:诚信。①有时在特定情境下,需要我们说些“善意的谎言”,②说法太绝对;故选C。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比较一般违法犯罪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区分社会危害程度相对轻微相对轻微严重触犯法律民事法律规范(如: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行政法律规范(如: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等)刑事法律规范(如:刑法)区分 承担的责任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或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刑罚处罚(主刑、附加刑) 区分 处罚机关人民法院行政机关人民法院区分 典型表现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拦路抢劫、殴打他人致人重伤甚至死亡 相同点①都触犯了法律,都属于违法行为。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联系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虽然有着严格的界限,但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注: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 1.我们青少年要了解违法行为及其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考查点:违法行为。①拦路抢劫、殴打他人致人重伤甚至死亡,属于犯罪,说法错误;故选C。 2.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类别,说法正确的是( )①雯雯:“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这是刑事违法行为”②小强:“郭某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这是行政违法行为”③小王:“张某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这是民事违法行为”④安安:“某公司因擅用王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这是行政违法行为”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解析】考查点:违法行为。③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④某公司因擅用王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属于民是违法行为;故选A。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就不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此观点错误。正确的表述为: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许多犯罪行为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滑入犯罪的深渊。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出调整,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公民,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此,未成年人应该( )A.小错不怕,大错不犯 B.只靠他律,杜绝违法行为C. 严格执法,惩处犯罪 D.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答案】D【解析】考查点:预防违法与犯罪。①小错与大错,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应及时改正。②预防犯罪需要自律与他律,说法错误,排除;是国家机构的职责,排除;故选D。 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是丢脸的事,不应该打官司 此观点错误。正确的表述为:这是一种封建落后思想,是没有法律意识的表现。打官司指的是诉讼。它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不仅有利于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而且有利于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打官司也不是唯一的手段。在生活中,从道德角度互谅互让,同样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甲:“到法院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乙:“到法院打官司的人,都是违法的,赌博的、抢劫杀人的,哪一个是好人。”对于以上两种观点,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①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 ②到法院打官司,是公民(法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③到法院打官司的人,都是违法的人 ④积极诉讼并通过应诉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C【解析】考查点:官司。①打官司指的是诉讼。它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不仅有利于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而且有利于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排除①;③打官司可能是民事违法、行政违法,也可能是犯罪,排除③;故选C。 承担责任,只有代价 此说法是错误的。正确表述为:承担责任,既有代价,也有回报。承担责任,不是只会付出代价,也不可能只想获得回报。一般来说,承担责任,都是代价与回报并存。但代价与回报并不是正比关系。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合理的选择。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责任。回报与代价往往是相随的,承担责任会有回报,同时也意味着付出代价。下面同学关于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薛飞: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李丽:承担责任付出的代价越大,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孟星:很多回报往往不能用金钱衡量 张伟: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A.薛飞、李丽、孟星 B.李丽、孟星、张伟 C.薛飞、孟星、张伟 D.薛飞、李丽、张伟【答案】C【解析】考查点:承担责任。一般来说,承担责任,都是代价与回报并存,但并不是成正比;故选C。 关爱他人只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就行 此说法是错误的。正确表述为:关爱他人既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也要讲究策略。这具体表现为: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如果不考虑具体的生活情境,不顾及他人的内心感受,盲目地做事情,反而容易伤害他人。 一位父亲带着女儿在饭店吃面,看见门外一位捡破烂的老人往里观望,父亲又拿了一只碗,把自己碗里的面拨出一大半。女儿问,爸爸,你是要分给那位捡破烂的老爷爷吗?爸爸轻声制止了女儿的疑问,说爸爸今天胃口不好。父女餐后离去,老人进来吃了那碗面,高兴地走了。这期间,老板埋头算账、食客低头用餐、服务员悄悄收拾,好像老人没有来过。有个新来的服务员抓起几根油条,想送给老人,却被老板拉住,说这样他会不安的,以后就不会再来了。这个故事启发我们( )①帮助别人要讲原则、有底线 ②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③帮助别人应该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④关爱他人要适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考查点: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既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也要讲究策略。排除③,①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相互对立的 此说法是错误的。正确表述为: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捍卫好国家利益,实则就是在维护人民利益。具体展开来说,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氢弹之父”于敏在研究原子核理论即将取得重大突破时,组织根据需要给他安排氢弹探索的新任务。面对新任务,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他的抉择说明( )A.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B.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完全对立C.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完全一致 D.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集体利益【答案】D【解析】考查点:个人利于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排除A;B、C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 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的事,跟青少年没有直接的关系 此说法是错误的。正确表述为: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好的生活和未来。没有国家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1.2022年4月15日是我国第7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某市通过电视媒体向广大民众宣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以及保守国家秘密的相关知识。下列对此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责任意识 B.让民众知道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工作的中心C.维护国家安全只是成年人的事,与青少年无关 D.维护国家安全是民众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答案】A【解析】考查点:国家安全。我国工作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B;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排除C;D说法太绝对,排除。故选A。2.2020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意见纲要》,提出“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之所以要对大中小学生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因为( )①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 ②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③学生必须了解国家安全形势发生的新变化 ④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教育部的中心工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考查点:国家安全。我国工作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排除②;故选B。 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 此说法是错误的。正确表述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踏实劳动、兢兢业业,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我们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关于劳动,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 ②劳动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③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些劳动没有意义 ④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考查点:劳动。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踏实劳动、兢兢业业,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排除③。受教育权与劳动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义务之一。故选B。3.国家安全涉及国家和全体国民的根本利益,这不仅是国家安全部门的事情,也与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这是因为( )①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②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安全③我国的国家安全主要是国土安全 ④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考查点: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安全,排除③。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3 八年级上册易混易错考点梳理-备战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如何正确认识网上交友?,网络如何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如何认识网络生活的利与弊?或,什么是犯罪?,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中考道德与法治易错题汇编(全国通用)——07 易错评析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亮明观点,结合题目主语写做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中考道德与法治易错题汇编(全国通用)——06 九年级下册易错集,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