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理科综合(全国乙卷B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全国乙卷)
理科综合B卷·全解全析
物理部分
14.D
【详解】A.青蛙与荷叶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竖直方向动量不守恒,则总动量不守恒,选项A错误;
B.起跳时,荷叶对青蛙不做功,青蛙本身对自己做功,青蛙的动能增加,选项B错误;
CD.全过程中青蛙本身对自己做功,则青蛙与荷叶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一定增加,选项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D
【详解】野外高压输电线受到雷击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在三条输电线上方还有两条导线,它们与大地相连,形成一个稀疏的金属网,起到静电屏蔽的作用,把高压线屏蔽起来免遭雷击。
故选D。
16. A
【详解】首先粒子从同一电场中射出,则有
又同位素带电量相同,质量不同,则
在磁场中,电荷运动为向心运动,则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则
由图可知
则
综上可得
A正确
故选A。
17.D
【详解】A.设光子的质量为,由
综合解得
故AB错误;
C.物体的速度为,质量为m,则其动量为
由
综合可得
故C错误;
D.设光子的频率为,由,综合解得
故D正确。
故选D。
18.CD
【详解】A.由题意可知缆绳相对地面静止,则整个同步轨道一定在赤道正上方,所以地面基站不可能在青藏高原上。故A错误;
B.根据“太空电梯”结构可知
配重和同步空间站的角速度相同,空间站的环绕半径小于配重的环绕半径,所以配重的线速度大于同步空间站的线速度。故B错误;
C.箱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球的引力
万有引力随着箱体与地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故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空间站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缆绳断开,配重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即万有引力小于配重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配重会做离心运动。故D正确。
故选CD。
19.BCD
【详解】因弹珠速度较大,故首先两弹珠相碰,设碰后弹珠的速度为,b弹珠的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联立解得
由分析可知,、两弹珠将在轨道点发生碰撞,如图所示
设碰后弹珠的速度为,弹珠的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联立解得
即碰后弹珠静止,而后弹珠以、弹珠以的速度迎面相撞,相撞点为圆轨道上B点,由于两弹珠质量相等,碰后速度交换,即恢复到初始状态,只是弹珠、、的位置沿圆轨道顺时针转过,这个过程中弹珠运动的时间为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三个弹珠均回到初始位置需转过,所需要的时间
故选BCD。
20.BD
【详解】AB.设加速电场的电压为U,根据动能定理有
加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时,三种粒子的电性相同,做类平抛运动的偏转方向相同,其加速度大小为
当粒子的水平位移为x时,竖直位移为
所以三种粒子轨迹重合,无法分离,故A错误,B正确;
C.区域内加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时,三种粒子电性相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旋转方向相同,设运动的半径为r,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由于氘核和α粒子的比荷相同,所以二者运动半径相同,轨迹相同,不能分离,故C错误;
D.区域内加水平向左方向的匀强磁场时,三种带电粒子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不发生偏转,轨迹均为直线,不能分离,故D正确。
故选BD。
21.AD
【详解】AB.当橡皮擦在纸板上滑动时,橡皮擦的加速度
解得
硬纸板的加速度
要使橡皮擦在纸板上滑动,需使
解得
故A正确,B错误;
CD.纸板获得初速后做减速运动,令加速度大小为,则
解得
假设橡皮擦一直在纸板上运动,令纸板被弹出后经时间t橡皮擦与纸板速度相同,则
解得
此过程橡皮擦的位移x1
纸板的位移
要使橡皮擦离开纸板,则需
解得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22.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0.80、1.7
【详解】(1)[1][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相等时间内位移越来越大,则飞镖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的增减性变化情况是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根据,可以判断,加速度逐渐减小。
(2)[3]水平方向有阻力,根据
定值
计算可知
所以
(3)[4]飞镖到达E点时的竖直分速度的大小是
23.,100,,通过被测电阻的最大可能电流为电流表的量程太大可作为量程为的电流表使用,,
【详解】(1)[1]由题图可知,当选择开关调至“”挡时,欧姆表指针偏角过小,可知选择量程过小,应把选择开关调至挡;
[2]由图b可知,人体电阻为
(2)[3][4]流过人体的最大电流约为
则电流表的量程太大,可以用电压表代替电流表,其量程为
(3)[5]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相对人体电阻的阻值太小,为了起到更好的调节作用,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4)[6]流过人体电阻的电流
人体电阻两端的电压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人体电阻
24.(1)3m/s;(2)700N,364N
【详解】(1)由动能定理知
解得
该同学在B点速度大小为3m/s
(2)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解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该同学对秋千的作用力为700N。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有
解得
25.(1);(2);(3)
【详解】(1)将S1拨到“2”瞬间,此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等于E,电路中电流为
动力杆受到的安培力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对a根据动量定理有
∑BiL∙Dt1 = (M+m)v0-0
将S1拨到“2”瞬间电容
达到CD处时电容
运动过程减少的电荷量
Dq = q1-q2 = ∑i∙Dt1
联立解得
(3)飞机放飞后,a与b相碰
mv0 = 5mv1
“双棒”从CD到EF由动量定理可得
-BLq2 = 0-5mv1
“双棒”电阻为,则
解得
恒流源驱动“双棒”返回CD(设速度为v)过程中有
I0LBt = 5mv
所以恒流源输出的能量为
代入解得
33.【物理——选修3-3】(15分)
(1)BCD
【详解】ADE.设CO2气泡在水下深度为h,则气泡压强为
可见从水下几米深处快速上升到水面的过程中,压强变小,假设气体温度不变,则由玻意耳定律知
则随着气泡压强变小,气泡体积会增大,则气体对外做功
又因为这一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未实现热交换,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
其中
则
即气体内能减少,又因为将气泡内的CO2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则内能减小温度会降低,与假设矛盾,即气体温度会降低,则CO2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小,故AE错误,D正确;
BC.因为气体平均动能减小且气体体积增大,则气泡内CO2分子的密度减少,单位时间内与气泡壁碰撞的CO2分子数减少,故BC正确。
故选BCD。
(2)(i)见解析;(ii)
【详解】(i)根据题意可知,排气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短时间内可以认为来不及吸收热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减少,气体的温度降低
(ii)根据题意,设灭火器的容积为,排出的气体体积为,打开阀门前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分别为
,,
打开阀门后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分别为
,,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设排出的气体质量为m,原有气体的质量用表示,则
代入数据解得
34.【物理——选修3-4】(15分)
(1)等于,大于,0.4
【详解】[1]因为甲、乙两波在同一绳上传播,速度相同,由图可知,两波波长相同,故频率相等;
[2]由图可知,甲波的振幅比乙波大,所以在平衡位置时甲波上质点M的振动速度比乙波上质点M的振动速度大;
[3]由图可知,甲波的振幅为A=20cm,在半个周期内,质点M运动的路程
S=2A=40cm=0.4m
(2)(i);(ii)
【详解】(i)如图甲所示,设光线从空气穿过水面进入水内部,入射角为,出射角为,根据折射定律得
联立解得
(ii)设塑料砖的折射率为n,设水相对于塑料砖折射率为。在水与塑料砖界面,光线将发生全反射,设入射角为,如图乙所示,当入射光线与竖直面夹角最大时,入射角最小
根据几何关系得
根据折射定律得
因为恰好全部发生全反射
联立解得
化学部分
7. B
【详解】A.火山喷发物中对大气影响最大的是火山灰,火山灰进入平流层会停留数年而难以消除,阻挡太阳光线,将使地球温度下降,A错误;
B.空气质量又称为空气污染指数,级别越高,污染越严重,采取“静电除尘”可除去空气中的粉尘,B正确;
C.发展风电能源,可降低碳源,有利于协议“落实”,而碳汇指书面植被吸收CO2,降低其大气中浓度,降低碳汇,不利于协议落实,C错误;
D.SO2不会产生“光化学烟雾”, 其易形成酸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氮的氧化物易产生“光化学烟雾”,D错误;
故答案为:B。
8. D
【详解】A.根据结构式,S-诱抗素的分子式为,A错误;
B.根据S-诱抗素的结构分析,含有碳碳双键、、、4种官能团,B错误;
C.因为分子中含有和,所以1mol S-诱抗素最多能与2mol反应,C错误;
D.S-诱抗素中含有和能发生缩聚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
故选D。
9. B
【详解】A.三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共存,溶液中加入,由于Ba(OH)2是少量的,所以Ba2+和OH-按1:2的比例发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不选;
B.三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共存,加入少量,、、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B选;
C.三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共存,加入过量KSCN,与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的不是沉淀,故C不选;
D.与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B。
10. C
【详解】A.酚酞褪色是由于SO2消耗了NaOH使溶液的碱性降低,而不是SO2漂白了酚酞,A项错误;
B.水的电离平衡,加入CH3COONH4中的CH3COO-与H+结合而与OH-结合促使H2O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的CH3COONH4越多平衡正移的趋势越大,但CH3COO-和结合的能力相同,导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相等溶液呈中性,B项错误;
C.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钠溶液,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小,会发生盐析而析出白色不溶物,C项正确;
D.挥发的乙醇也能使KMnO4溶液褪色,所以无法确定产生了C2H4,D项错误;
故选C。
11. B
【分析】W、X、Y、Z、Q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根据五种元素所处的位置,可知W与X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为+5、+3,则W、X、Y、Z、Q分别为氮、铝、硅、磷、氧;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 X B.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导致沸点升高,故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H2O>PH3,即:Q>Z,B正确;
C.铝与氧形成离子化合物氧化铝,硅与氧形成的二氧化硅为共价化合物,C错误;
D.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不能和碱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12. B
【详解】A.上述装置有外接电源,为电解池,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A正确;
B.电极d上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原子,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结合反应过程,和电解生成、,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上述转化实现了PVC资源回收与利用,D正确;
故选B。
13. D
【详解】A.由反应②可知,HX为强酸,完全电离,溶液中反应程度①>②>③,a点主要
溶质为HX、X2,由于HX(aq)= H+(aq) +X- (aq),X-会与X2反应,所以c(H+)> c(X-)> c()>c(HXO) > c(XO-)>c(OH-),选项A错误;
B.b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H+)+c(Na+)= c(X-)+ c()+ c(XO-)+ c(OH-),所以c(H+)+c(Na+)> c(X-)+ c()+ c(XO-),选项B错误;
C.HX和NaX溶液均能完全电离出X-,在HX溶液中,随着c(X-)增大,X2的饱和浓度增大,在NaX溶液中,随着c(X-)减小,X2的饱和浓度增大,X-对X2的溶解度无明显作用,选项C错误;
D.NaX溶液中,,随着X2的溶解度减小,其溶液中c(H+)减小,所以增大,即增大,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6. (1)1:2
(2) Pt、Au 增大氧气浓度(其它答案也可以,正确即可)
(3) 分液漏斗 B
(4) 5.04×103 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滤液IV中c(Cl-)不断增大,导致AgCl(s) + 2 (aq) [Ag(S2O3)2]3− (aq)+Cl-(aq)平衡左移,银的浸出率降低
(5)应回收处理SO2
【分析】阳极泥(主要成分为Cu、Ag、Pt、Au、Ag2Se、Cu2S)在氧气中焙烧,生成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硒,Pt、Au不反应,向焙烧后的物质中加入氧气、硝酸酸浸得到滤渣Pt、Au,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钠沉银,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萃取剂萃取,分液后再加入反萃取剂得到硝酸铜,向滤渣中加入硫代硫酸钠,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Na2S2O4得到银单质。
【详解】(1)Cu2S和氧气焙烧为CuO和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Cu2S+2O22CuO+SO2,该过程中还原剂是Cu2S,氧化剂是O2,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答案为:1:2。
(2)Pt、Au 不与稀硝酸反应,因此“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Pt、Au;加快“酸浸氧化”速率的方法可以从增大浓度、接触面积,提高温度来思考,措施有增大氧气浓度或不断搅拌等;故答案为:增大氧气浓度(其它答案也可以,正确即可)。
(3)萃取与反萃取的原理为:2RH+Cu2+R2Cu+2H+。
实验室进行萃取操作的专用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根据萃取与反萃取的原理为:2RH+Cu2+R2Cu+2H+,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后来要得到硝酸铜,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因此该流程中的“反萃取剂”最好选用硝酸;故答案为:分液漏斗;B。
(4)已知:Ag++2[Ag(S2O3)2]3− K=2.80×1013
AgCl(s)Ag+(aq)+Cl-(aq) Ksp(AgCl)=1.80×10−10
①“溶浸”过程中,滤渣II被Na2S2O3溶液溶解的反应为:AgCl+2[Ag(S2O3)2]3−+Cl-。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故答案为:5.04×103。
②“滤液IV”可返回溶浸工序循环使用,循环多次后,即使调控Na2S2O3溶液浓度,银的浸出率仍会降低,根据AgCl(s) + 2 (aq) [Ag(S2O3)2]3− (aq)+Cl-(aq)分析,由于氯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导致生成氯化银沉淀,即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可能的原因是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滤液IV中c(Cl-)不断增大,导致AgCl(s) + 2 (aq) [Ag(S2O3)2]3− (aq)+Cl-(aq)平衡左移,银的浸出率降低;故答案为: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滤液IV中c(Cl-)不断增大,导致AgCl(s) + 2 (aq) [Ag(S2O3)2]3− (aq)+Cl-(aq)平衡左移,银的浸出率降低。
(5)在焙烧工艺中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因此从环保角度对该工艺流程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应回收处理SO2;故答案为:应回收处理SO2。
27. (1)吸收多余的Cl2,用于尾气处理,同时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收集器中,防止FeCl3水解变质
(2) U形干燥管 b→c→d→e
(3)MnO2+4H++2Cl- Mn2+++Cl2↑+2H2O
(4)1
(5) > 不是 Cu2++Fe2++SCN-=CuSCN↓+Fe3+
(6)
【分析】Ⅰ.由题干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D为实验制备Cl2的发生装置,原理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装置E为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用于除去Cl2中的HCl,装置F为盛有无水氯化钙或无水硫酸铜的U形干燥管,用于干燥Cl2,然后将干燥的Cl2通入装置A中,装置A为制备FeCl3,装置B中的收集器用于收集FeCl3,装置C中的碱石灰用于吸收多余的Cl2,用于尾气处理,同时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收集器中,防止FeCl3水解变质,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由分析可知,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用于吸收多余的Cl2,用于尾气处理,同时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收集器中,防止FeCl3水解变质,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Cl2,用于尾气处理,同时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收集器中,防止FeCl3水解变质;
(2)由题干实验装置图可知,F的名称为U形干燥管,从D、E、F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备纯净的Cl2,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b→c→d→e,故答案为:U形干燥管;b→c→d→e;
(3)由分析可知,装置D为实验制备Cl2的发生装置,原理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 Mn2++Cl2↑+2H2O;
(4)由题干对比实验1、2操作和现象可知,实验1的反应物质含有Cl-,而实验2中的反应物中不含Cl-,结果实验1无白色沉淀生成,而实验2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产生的白色沉淀为CuSCN,故实验结果说明猜想1不合理,故答案为:1;
(5)①由实验2中的现象即溶液很快由蓝色变为绿色,未观察到白色沉淀;2h后溶液为绿色,未观察到白色沉淀;24h后,溶液绿色变浅,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可推测,反应速率:A>B,反应B太慢,因此说明反应B不是产生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不是;
②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当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时,氧化性增强,可将氧化为。据此将实验2改进,向溶液中同时加入、,立即生成白色沉淀,即Cu2+先将Fe2+氧化为Fe3+,自身被还原为Cu+,然后Cu+与SCN-结合为CuSCN白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2++SCN-=CuSCN↓+Fe3+,故答案为:Cu2++Fe2++SCN-=CuSCN↓+Fe3+;
(6)若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和的混合溶液,根据铜原子守恒可知,理论上应该生成CuSCN的物质的量为0.1amol,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则的产率为:=,故答案为:。
28. (1)+170
(2) > 高温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增的反应,且,则在高温下才可自发进行
(3)ac
(4) 减小
【详解】(1)①
②
③
根据盖斯定律①× +② -③得的+170。
(2)反应④正反应吸热,活化能>,所以高温下才可自发进行。
(3)a.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不同,压强是变量,气体的压强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故选a;
b.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密度是恒量,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转化率不一定达到最大值,故不选b;
c.,反应过程中浓度商增大,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故选c;
d.单位时间里分解的和生成的的量一样多,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转化率不一定达到最大值,故不选d;
选ac;
(4)①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H2S的含量减小,a表示H2S,H2、S2增多,H2的物质的量大于S2,曲线c代表的物质是S2。
②反应温度为1300℃时,
由硫化氢的体积分数为50%可得,解得,则平衡时硫化氢、氢气、的分压分别为、、,反应的平衡常数。
③若高温裂解反应在刚性容器中进行,增大的投入量,相当于加压,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
35. (1) [Ar]3d64s2 第四周期Ⅷ族 +1或-1 H< C< N
(3) 32 Fe2+
【详解】(1)①铁位于第四周期Ⅷ族,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Ar]3d64s2,O原子的价电子为2s22p4,2p轨道有1对电子和2个自旋状态相同的单电子,其自旋磁量子数的代数和为+1或-1,答案:[Ar]3d64s2;第四周期Ⅷ族;+1或-1;
②血红素分子中非金属元素有C、N、O、H,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 C< N
(2)卟啉是含有平面共轭大环结构的有机分子,分子中N原子采取sp2杂化,卟啉分子中存在大π键,环上的20个C原子核4 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每个碳原子提供一个电子,2个N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2个N原子各提供1对电子,形成大π键,可表示为,答案:sp2; ;
(3)每个I型和II型小单位中含O2-有8个,1个Fe3O4晶胞中有O2-:8=32,Fe3O4中含Fe2+和Fe3+且个数比为1∶2,, 代表 Fe2+,该晶体的密度为
,答案:32;Fe2+;。
36.(1) 羰(酮)基、酯基
(2) 取代反应 NaOH、HNO3、AgNO3
(3)
(4) 9
(5)
【分析】A与溴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发生已知①中的取代反应生成D,结合D的结构可知C为:,B为,A为;D发生已知②中反应生成E,E为;E水解得到F。据此解答。
【详解】(1)由D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含氧官能团为羰基和酯基;由以上分析可知E为,故答案为:羰(酮)基、酯基;;
(2)由以上分析可知C→D的反应类型取代反应;检验有机物中的溴原子应先加NaOH使其水解生成NaBr,再加酸中和过量的NaOH,然后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浅黄色沉淀,故答案为:取代反应;NaOH、HNO3、AgNO3;
(3)B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①含有结构,且该结构中每个苯环上都还有一个取代基;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结合A的结构可知一个苯环上含甲基,一个苯环上含有醛基,且在苯环上均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则组合共有9种,核磁共振氢谱有6组吸收峰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故答案为:9;;
(5)与溴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与在条件下反应生成,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由此可得合成路线:,故答案为:。
生物部分
1.C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在植物木质部成熟过程中管状细胞逐渐空心化成为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A不符合题意;
B、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会慢慢退化直到消失,属于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程序性死亡,B不符合题意;
C、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损害因子及缺氧与营养不良等均可能导致细胞坏死,某植物水淹时,茎杆中某些细胞发生自溶现象形成通气组织,时间持久出现烂根现象,这属于细胞坏死,C符合题意;
D、植物细胞在遭受细菌或真菌感染后发生主动、快速的死亡,限制病原体的生长和扩散,属于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程序性死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分析】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知道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适当提高昼夜温差,因为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详解】A、施肥时适当浇水有利于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农作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离子,促进其生长,A正确;
B、大量燃烧煤炭会浪费能源,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蔬菜利用不了那么多二氧化碳,故不能明显提高蔬菜产量,反而会导致对环境污染,B错误;
C、豆科植物根部通常有根瘤菌与其生长在一起,而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从而增加土壤中的氮肥,种种水稻时可以给水稻提供相应氮肥,从而提高产量,C正确;
D、温室中昼夜温差大,白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这样一昼夜,有机物积累多,瓜果甜度更高,D正确。
故选B。
3.B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人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详解】A、通过测定上下层板的对应小管溶液浓度变化可计算药物的转移速率,这是该实验的原理所在,A正确;
B、该实验装置不适用于水溶性及大分子药物转移速率的测定,因为水溶性小分子无法穿过磷脂膜,大分子需要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B错误;
C、药物的吸收于人工磷脂膜中磷脂的种类和比例以及缓冲液有关,因此,调整磷脂种类及比例、缓冲液等,可模拟不同组织对药物的吸收,C正确;
D、在该模拟实验之后,为了探究实验的应用价值,还需进一步在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开展实验,D正确。
故选B。
4.D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②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详解】A、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首次注射后,①②③④组均表现出低血糖症状,推测X是等量的生理盐水配制的胰岛素溶液,A正确;
B、二次注射Y后,第②组恢复正常,推测Y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肾上腺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B正确;
C、第④组小鼠第二次注射的是生理盐水,其低血糖在短时间内仍然难以恢复,C正确;
D、二次注射后,第③组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小鼠最快恢复正常,第①②组注射的是升高血糖的激素,作用时间相对较长,小鼠恢复正常的时间较长,D错误。
故选D。
5.A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是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详解】A、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的数目,利用“秘境之眼”持续观察华北豹种群可了解该地区种群密度,A错误;
B、调查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通过样方法调查林区不同种植物的数量以评估植被恢复情况,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破坏,华北豹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侵占了它们的栖息地,C正确;
D、华北豹种群数量回升有利于使食物网更复杂,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故选A。
6.C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在基因B和D的作用下,控制合成酶2,在酶2的作用下,蔗糖转化为淀粉;基因a控制合成酶1,在酶1的作用下,淀粉转化为蔗糖。
【详解】A、基因a控制合成酶1,在酶1的作用下,淀粉转化为蔗糖,故基因型aaBBDD的玉米微甜的原因是淀粉能合成为蔗糖,A错误;
B、基因型为A_B_D_的无甜味,其他基因型为有甜味,基因A/a和D/d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但由于没有明确A与D还是d连锁,故A/a和D/d的组合不受限制,因此具有甜味的玉米基因型最多有3×3×3-2×2×2=19种,B错误;
CD、假设超甜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dd,与普通玉米(AABBDD)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AaBBDd,基因A/a和D/d都位于4号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BD_(普通玉米):aaBBdd(超甜玉米)=3∶1;
假设超甜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DD,与普通玉米(AABBDD)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AaBbDD,基因A/a和D/d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DD(普通玉米):aaB_DD(微甜玉米):A_bbDD(微甜玉米):aabbDD(超甜玉米)=9∶3:3∶1,由此可见,若F2出现普通玉米∶超甜玉米=3∶1,则超甜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dd;若F2出现普通玉米∶微甜玉米:超甜玉米=9∶6∶1,则超甜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DD,C正确,D错误。
故选C。
29.(1)对数期植株绿叶较少,叶绿素含量低,导致植株吸收的光能较少,产生的ATP和少,进而导致光合速率慢,生长速率慢
(2)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够参与光合作用原料和产物的运输、为叶肉细胞提供液体环境,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答出2点即可)
(3)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4)50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NADPH)与氧气,同时合成ATP。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 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1)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影响,对数期植株绿叶较少,叶绿素含量低,导致植株吸收的光能较少,产生的ATP和 [H] 少,进而导致光合速率慢,生长速率慢。
(2)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光合作用中起作用的主要是自由水,水可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够参与光合作用原料和产物的运输、为叶肉细胞提供液体环境,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3)植株进入衰老期后,由于叶绿素含量下降等原因,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或稍有增加,导致干物质量减少,表现为生长变慢或停止。
(4)植株在50d时生长速率最快,若要控制植株的徒长,可在种植后50d前采取相应措施。
30.(1)花瓣脱落
(2) 生长素和赤霉素 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化(或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 花托膨大形成果实所需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来自于瘦果(种子)
(3)不正确,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大量喷洒外源生长素有可能导致生长素浓度过高,反而抑制果实的膨大
(4)乙烯的含量随脱落酸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5) 生长素(赤霉素)含量的下降,脱落酸含量的上升 生长素与脱落酸的比例(生长素和脱落酸的相对含量)
【分析】激素调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关系: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详解】(1)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果实发育的最初阶段脱落酸含量较高,主要是要促进花瓣脱落。
(2)由图乙可知,在果实膨大期间,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升高,生长素和赤霉素能促进花托膨大形成果实,反应到细胞水平,是因为它们能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化(或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若除去花托上的所有瘦果,花托的膨大过程立即停止,说明瘦果能产生生长素,并且生长素能促进花托膨大形成果实。
(3)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在果实膨大期额外喷洒大量的外源生长素可以大幅度使草莓增产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大量喷洒外源生长素有可能导致生长素浓度过高,反而抑制果实的膨大。
(4)由图乙曲线可知,在草莓果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乙烯的含量随脱落酸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5)脱落酸能促进果实的成熟,草莓果实由发育阶段转入成熟阶段的关键时期,结合图乙曲线变化可知生长素(赤霉素)含量的下降,脱落酸含量的上升是这一转折的关键信号,若用一定浓度的外源脱落酸处理开花后第14天的果实,果实颜色变化明显提前,若用一定浓度的外源生长素处理开花后第20天的果实,果实颜色变化明显延后,这说明草莓果实能否进入成熟阶段由生长素与脱落酸的比例(生长素和脱落酸的相对含量)决定。
31.(1) 空间 迁入率和迁出率 食物、天敌、气候、传染病、资源、空间
(2)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3)集群型白鹤个体数量多,对食物争夺更激烈,为获取足够食物,会增加时间(或集群型用于警戒时间少,有更多时间用于觅食)
【分析】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包括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详解】(1)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白鹤的集群型和非集群型分布属于种群的集群分布。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根据题意,冬季鄱阳湖白鹤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种群数量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稳定型的白鹤种群未来数量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还可能受到食物、天敌、气候、传染病、资源、空间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2)迁徙过程中,白鹤主要靠地磁场定位,使白鹤不迷路,这体现信息传递可以维持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据图可知,集群型白鹤个体数量多,对食物争夺更激烈,为获取足够食物,会增加觅食时间;同时,集群型白鹤发现天敌攻击的概率增加,花费在警戒的时间较少,故集群型白鹤较非集群型白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更较少时间警戒(其他行为集群型和非集群型个体时间相差不大,集群型个体用于警戒的时间减少,多余的时间可以用于觅食)。
32.(1)父母本的基因型:♀(S)rfrf,♂(N)RfRf[或答:♀(S)rfrf,♂(S)RfRf];子代基因型:(S)Rfrf,产生的雄配子可育
(2)得到A的亲本:♀(S)rfrf,♂(N)rfrf;子代基因型:(S)rfrf,产生的雄配子不育。得到B的父母本均为(N)rfrf;子代基因型:(N)rfrf,产生的雄配子可育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只有当S细胞质不育基因和rf细胞核不育基因同时存在时,所产生的雄配子不育,基因型为(S)rfrf。
【详解】(1)由于A产生的雄配子不育,A只能作为母本,所以C作为父本。则父母本的基因型:♀(S)rfrf,♂(N)RfRf或♀(S)rfrf,♂(S)RfRf,Rf/rf是细胞核基因,N/S是细胞质基因,受精卵的细胞质基因由卵细胞提供,所以子代的基因型为(S)Rfrf,产生的雄配子可育。
(2)品系A的基因型为(S)rfrf,要想获得A的种子,母本要含有S基因,父母本细胞核基因型都是rfrf可大量获得种子,所以得到A的亲本的基因型为♀(S)rfrf,♂(N)rfrf;子代基因型:(S)rfrf,产生的雄配子不育。获得B的种子,将(N)rfrf自交即可,所以得到B的父母本均为(N)rfrf;子代基因型:(N)rfrf,产生的雄配子可育。
37.(1) 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的CO2溶于水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重铬酸钾
(2) 滤膜 伊红美蓝
(3) 为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答两点) 104 形状、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答两点即可)
【分析】滤膜法是检测水样中大肠细菌群的方法。将一定量水样注入已灭菌的微孔薄膜的滤器中,经过抽滤,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置于特定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计数和鉴定滤膜上生长的大肠菌群菌落,依据过滤水样计算每升或每100毫升水样中的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细菌带正电荷被染成红色,再与美蓝结合形成紫黑色菌落,并带有绿色金属光泽
【详解】(1)由于微生物有氧呼吸消耗O2,而产生的CO2溶于水,导致发酵开始时,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会使发酵瓶内出现压强减小;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酸性的重铬酸钾可与酒精发生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2)滤膜法检测大肠杆菌数是利用大肠杆菌菌落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呈黑色的原理,所以需要用滤膜将已知体积的水过滤后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黑色,并带有绿色金属光泽。
(3)①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即为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也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用移液管吸取1mL样液后,注入①号试管中即被稀释了10倍,依次操作后,④号试管中的细胞浓度稀释了104倍。
②不同微生物形成的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可依据此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
38.(1) 农杆菌为需氧型细菌,生活在土壤表层(或土壤表层富含有机质,农杆菌数量多) 不含氮源
(2)稀释涂布平板
(3) 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构建抗冻基因的表达载体 转化作用 植物组织培养 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可以保持抗冻番茄的遗传特性
【分析】1、培养基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2)按化学成分,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
(3)按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2、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详解】(1)土壤表层富含有机质,氧气含量较多,而农杆菌为需氧细菌,所以生活在土壤表层的数量多。农杆菌是一种固氮细菌,能够进行生物固氮,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因此能在不含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土壤中的其他细菌不能进行生物固氮,必须在含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所以用不含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就可以将农杆菌筛选出来。
(2)接种微生物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当土壤中农杆菌数量较多,需要对土壤样品进行充分稀释时,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菌落。
(3)①Ti质粒上具有T-DNA,该DNA能够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取抗冻番茄植株,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构建抗冻基因的表达载体。
②将导入了表达载体的农杆菌与取自番茄的细胞共同培养,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使目的基因进入番茄的叶肉细胞,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利用该技术培育抗冻番茄植株的特点是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可以保持抗冻番茄的遗传特性。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全国乙A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全国乙A卷)(全解全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全国甲卷理综B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全国甲卷理综B卷(全解全析),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理科综合(全国乙卷A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理科综合(全国乙卷A卷)(全解全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