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背景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找“小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氮——植物生长的守护神
植物缺氮症状: 叶片黄化,植株瘦弱
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如(NH4)2SO4、NH4HCO3、NH4NO3、 CO(NH2)2等。
第4课时 铵盐 氨气的制法
NH3 + H+ = NH4+
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绝大多数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吸热
【思考】氨水为什么不能成为氮肥的主角?
【思考】如何实现氨气到铵盐的转化?
有一位农民伯伯看到自己买的碳酸氢铵氮肥受潮了,就放在太阳底下晒,下午去取时发现少了许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①试管中固体逐渐消失,②试管口有白色固体生成
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的NH3和HCl在试管口反应生成NH4Cl
①试管中固体逐渐消失;②试管口有水珠生成;③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氢铵固体受热易分解生成H2O和CO2 ,NH3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铵盐都能受热分解得到氨气
思考:怎样存放铵态氮肥?
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
(1)铵盐都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两者遇冷又马上化合成NH4Cl
规律:铵盐都与强碱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放出氨气。
实验5-7:向盛有少量NH4Cl溶液,NH4NO3溶液和(NH4)2SO4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注意通风),用镊子夹住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反应中有碱性气体产生。
结合铵盐和氨气的性质,思考实验室里如何检验以下两种状态下的NH4+ ?①固体: ②溶液:
NH4Cl稀溶液与NaOH稀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 NH4+ + OH- = NH3·H2ONH4Cl溶液与NaOH浓溶液混合加热的离子方程式: NH4+ + OH- ≜ NH3 ↑+ H2O注意:NH4+与OH-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
1.【巧判断】①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无NH4+ 。( )提示:×。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可能生成NH3·H2O,没有加热,也不会放出氨气。②NH4Cl受热分解,所以可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H4Cl和NaCl。( )提示:√。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脱离固体,到达温度低的部位两者再反应生成NH4Cl,达到分离NH4Cl和NaCl的目的。
③NH4HCO3溶液与足量NaOH共热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OH- NH3↑+H2O。( )分析:错误。NH4HCO3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时,NH4+、HCO3-均与OH-发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2OH- NH3↑+2H2O+CO32-。
2.能鉴别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溶液(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 B.Ba(NO3)2溶液C.Ba(OH)2溶液 D.AgNO3溶液
3.一种盐X与氢氧化钠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过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溶液反应又生成X,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 )A.(NH4)2SO4 D.NH4HCO3【解析】能与NaOH反应生成的气体一定是NH3,NH3经过连续的氧化最终生成NO2,NO2溶于水即生成HNO3,所以该物质是NH4NO3。
【方法规律】含氮物质连续氧化(1)N2→NO→NO2 HNO3(2)NH3→NO→NO2 HNO3
氯化铵的妙用——防火布
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干就成防火布了。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柴点,不但点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
原来,经过这种化学处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种物质,它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怕热,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解出两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一种是氨气,另一种是氯化氢气体。
这两种气体把棉布与空气隔绝起来,棉布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当然就不能燃烧了。当这两种气体保护棉布不被火烧的同时,它们又在空气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铵小晶体,这些小晶体分布在空气中,就象白烟一样。实际上,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戏院里的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氯化铵处理,以求达到防火的目的。
学习任务二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右图实验室制取氨的简易装置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实验装置: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制取的氨气是否纯净?如何净化?(3) 如何收集氨气?
不能用无水CaCl2,会反应产生CaCl2∙8NH3。浓硫酸、P2O5等酸性干燥剂也不能干燥NH3 。
向下排空气法,导管深入试管底部以排净试管中的空气。
(5) 如何处理实验中多余的氨?
(4) 如何检验试管中已收集满氨?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
(6) 能否采用其他铵盐与强碱反应制取氨气?
(7)如何检查装置不漏气?
将导气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握紧试管,若导气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冷却至室温,在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8)用于气体发生装置的试管口为什么稍向下倾斜?
避免试管中水蒸气冷凝后形成水珠,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9)此处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若为干燥的棉花则起到减缓氨与空气对流的作用;若为蘸有水或稀硫酸的棉花,则还可以吸收多余的NH3。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蘸浓盐酸的玻璃棒
(与氧气的制取装置相同)
酸溶液或水(防倒吸装置处理)
氯化铵晶体、消石灰固体
碱石灰(固体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
注意:无水CaCl2不能干燥NH3(形成CaCl2· 8NH3)
1.氨气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两种方法:①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反应;②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混合反应。(1)下面的发生装置图中,方法①应选用装置 (填“A”或“B”,下同),方法②应选用装置 。
(2)在制取氨气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 (填字母)。A.浓硫酸 B.固体氢氧化钠C.五氧化二磷 D.稀硫酸
(3)如图是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 ,集气的原理是________ 。
利用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
2、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干燥管B和D里应选用的干燥剂都是_____________。A.碱石灰 B.无水CuSO4 C.五氧化二磷 D.无水CaCl2
(3) 在C的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5)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a 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 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6)上述实验中,如果省去B装置,测定氨分子组成的N、H原子个数的比值将会(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装置吸收的水中包含了从A中带出的水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合成氨与诺贝尔奖,一氨的物理性质,二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水易挥发,三氨的实验室制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授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聚合反应,加成聚合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备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3课时氨气,现象产生大量白烟,NH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