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接近40℃ B.泉州市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到﹣20℃ C.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D.让人感觉温暖而又舒适的温度是10℃2.两只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看到(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两只温度计的示数相同3.善于观察的小岩发现冻肉从冰箱拿出后表面出现一层霜,霜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 凝固 B. 凝华 C. 升华 D. 液化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树叶上的霜 B.草叶上的露珠 C.屋檐下的冰柱 D.冰雪消融5.下列卡通画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吸热的是( )A.雪的形成 B.露珠形成 C.蜡变蜡油 D.雾凇形成6.如图,冰箱中涉及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制冷剂通过管子流经冷冻室时会放热7.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8.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9.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10.《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规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涵养心灵。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11.将20℃的某种固态物质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时是非晶体 B.在ab段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在cd段不需要吸收热量 D.固体熔化过程经历了11min12.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 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 该物质属于非晶体13.如图所示的两支温度计,甲乙两支温度计读数分别为 ℃和 ℃。14.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尝试“蜡烛重燃”的趣味实验,当蜡烛熄灭的时候,上方会出现一缕白烟,用明火靠近白烟时,可以重新点燃蜡烛。蜡烛上方的白烟是蜡蒸气 (填写一种物态变化)形成的蜡颗粒。15.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的特点。16.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冲在一线的医务人员需要同时佩戴N95口罩及护目镜等防护物资,但由于护目镜镜片起“雾气”,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从物理角度看,“雾气”的形成是现象 (选填一种物态变化),“雾气”会形成在护目镜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17.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对人类太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太空接近于真空,所以在太空中水的沸点很___________( 填“高”或“低”),若在空间站的夜间(太阳光照不到空间站的时间),将水排入太空,水会瞬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又立即凝华成冰晶,整个过程中,排入太空中的水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18.“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或“不会”)沸腾。19.在流感频发的春季,有些学校要求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其中就用了到体温计,如图所示,请问:(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2)体温计的量程是 ℃,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 ℃。使用时,它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3)如果我们仅消毒就粗心的直接用以上这支体温计去测量37℃和38.5℃这两位同学的体温,则该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和 ℃。(4)给体温计消毒的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棉擦一擦 B.在酒精灯上烤一烤C.在开水中浸泡一下 D.甩一甩后再放在水中煮沸20.如图甲是小林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他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水浴法对物体加热,观察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情况。(1)实验中,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目的是 。(2)小林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该固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是 ℃,物质处于 态。(4)实验过程中如果观察到试管内的固体熔化成液体后,继续加热最后液体沸腾,这说明试管内液体的沸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烧杯内水的沸点。实验过程中,小林发现水面上方的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你认为水珠应出现在烧杯的 (选填“内壁”或“外壁”)。21.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该实验装置应按照______的顺序进行组装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______。
读数时小明发现A处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______选填“”、“”或“”。22.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5)丁图是烧杯中的水沸腾 (选填“时”或“前”)的情形。(6)小红同学使用图戊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烧杯内装有初温为90℃,在试管内也装有少量同样温度的水,并把小试管放入烧杯中,c、d两支温度计相同。图1是c温度计的示数与时间关系图,则d温度计的示数与时间关系图象是图2中的 。23.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1)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___________;(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说明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参考答案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接近40℃ B.泉州市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到﹣20℃ C.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D.让人感觉温暖而又舒适的温度是10℃【答案】C。2.两只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看到(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两只温度计的示数相同【答案】D。3.善于观察的小岩发现冻肉从冰箱拿出后表面出现一层霜,霜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 凝固 B. 凝华 C. 升华 D. 液化【答案】B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树叶上的霜 B.草叶上的露珠 C.屋檐下的冰柱 D.冰雪消融【答案】B。5.下列卡通画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吸热的是( )A.雪的形成 B.露珠形成 C.蜡变蜡油 D.雾凇形成【答案】C。6.如图,冰箱中涉及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制冷剂通过管子流经冷冻室时会放热【答案】C。7.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答案】D。8.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答案】D9.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答案】D。10.《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规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涵养心灵。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答案】A。11.将20℃的某种固态物质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时是非晶体 B.在ab段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在cd段不需要吸收热量 D.固体熔化过程经历了11min【答案】B。12.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 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 该物质属于非晶体【答案】B13.如图所示的两支温度计,甲乙两支温度计读数分别为 ℃和 ℃。【答案】5;﹣3。14.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尝试“蜡烛重燃”的趣味实验,当蜡烛熄灭的时候,上方会出现一缕白烟,用明火靠近白烟时,可以重新点燃蜡烛。蜡烛上方的白烟是蜡蒸气 (填写一种物态变化)形成的蜡颗粒。【答案】凝华。15.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的特点。【答案】 ①. 晶体 ②. 熔化吸热16.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冲在一线的医务人员需要同时佩戴N95口罩及护目镜等防护物资,但由于护目镜镜片起“雾气”,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从物理角度看,“雾气”的形成是现象 (选填一种物态变化),“雾气”会形成在护目镜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答案】液化;内侧。17.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对人类太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太空接近于真空,所以在太空中水的沸点很___________( 填“高”或“低”),若在空间站的夜间(太阳光照不到空间站的时间),将水排入太空,水会瞬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又立即凝华成冰晶,整个过程中,排入太空中的水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答案】 低 汽化 放出 18.“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或“不会”)沸腾。【答案】液化;不会。19.在流感频发的春季,有些学校要求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其中就用了到体温计,如图所示,请问:(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2)体温计的量程是 ℃,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 ℃。使用时,它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3)如果我们仅消毒就粗心的直接用以上这支体温计去测量37℃和38.5℃这两位同学的体温,则该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和 ℃。(4)给体温计消毒的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棉擦一擦 B.在酒精灯上烤一烤C.在开水中浸泡一下 D.甩一甩后再放在水中煮沸【答案】(1)热胀冷缩;(2)35~42;37.5;可以;(3)37.5;38.5;(4)A。20.如图甲是小林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他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水浴法对物体加热,观察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情况。(1)实验中,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目的是 。(2)小林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该固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是 ℃,物质处于 态。(4)实验过程中如果观察到试管内的固体熔化成液体后,继续加热最后液体沸腾,这说明试管内液体的沸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烧杯内水的沸点。实验过程中,小林发现水面上方的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你认为水珠应出现在烧杯的 (选填“内壁”或“外壁”)。【答案】(1)使被加热的物体均匀受热; (2)晶体;(3)25; 固; (4)小于; 内壁。21.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该实验装置应按照______的顺序进行组装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______。
读数时小明发现A处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______选填“”、“”或“”。【答案】自下而上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液化 低于
22.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5)丁图是烧杯中的水沸腾 (选填“时”或“前”)的情形。(6)小红同学使用图戊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烧杯内装有初温为90℃,在试管内也装有少量同样温度的水,并把小试管放入烧杯中,c、d两支温度计相同。图1是c温度计的示数与时间关系图,则d温度计的示数与时间关系图象是图2中的 。【答案】(1)自下而上;(2)相平; (3)液化; (4)吸收热量;温度不变;(5)时;(6)A。23.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1)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___________;(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说明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答案】 ①. B温度计的感温泡碰到了容器底(或A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埋没在碎冰块中) ②. 晶体 ③. 固液共存 ④. 增大 ⑤. 95 ⑥. 小于 ⑦. 不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物态变化 易错点及专题训练(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某同学体温为36,8℃,即凝固点为﹣38,2×103J/,3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实验与探究专题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2物态变化解析版docx、专题02物态变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4 物态变化 易错题型训练(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周末,小华在家中烧开水煮饺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