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4 物态变化 易错题型训练(解析版)
展开专题4 物态变化 易错题型训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季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家中的地板很潮湿,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B.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内制冷剂熔化吸热来制冷的
C.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液化的
D.天气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都出现了“雾凇”的美景是凝固现象
【解析】A、夏天,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地板、天花板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家中的地板很潮湿,甚至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故A正确;
B、电冰箱工作时,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在冰箱冷藏室内的管子里迅速汽化,从冰箱内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故B错误;
C、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的,故C错误;
D、天气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放出热量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故D错误。
故选:A。
2.很多俗语都是先辈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其中蕴含了深刻的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霜前冷,雪后寒﹣﹣霜和雪都是由空气中的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晶
B.雪落高山,霜降平原﹣﹣高山气温低,雪降落到地面不容易熔化所以经常看到雪
C.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外表面的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缸壁液化而来的
D.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加快体表汗液蒸发,蒸发吸热制冷让人感觉凉爽
【解析】
A、霜和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A错误;
B、雪的熔点是0℃,高山气温低,达不到雪的熔点,所以雪降落到高山地面不容易熔化所以经常看到雪,故B正确;
C、“水缸出汗,不用挑担”中,“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运动温度较低的水缸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
D、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制冷让人感觉凉爽,故D正确。
故选:A。
3.周末,小华在家中烧开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太少了,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水量比锅里的少)。下面最能大致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水温随着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解析】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会迅速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
A、图象中,加水后水的温度从较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图象中水的沸点与原来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图象中有加水后降温的过程(比较短暂),也有从较低的温度达到沸点的升温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且水的沸点不变,符合题意;
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下面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所测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为方便读数,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靠近眼睛,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析】A、所测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正确;
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正确;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正确;
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D。
5.广州在“回南天”的时候,房间里“湿气”很大,地砖上湿漉漉的。小明打开空调,调节到制冷模式,观察到空调出风口喷出“白气”,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空调吹出来的冷空气
B.“白气”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C.“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D.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主要是因为空气温度低,加快了水的放热
【解析】
ABC、空气中水蒸气遇到空调吹出来的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AC错误,B正确;
D、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主要是因为空调吹出的风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6.关于如图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解析】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结冰,水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故A错误;
B、打开冰箱门,能看到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冰箱冷冻室侧壁上的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正确;
D、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冷冻室的管子温度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7.针对下列春夏秋冬四种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温暖的春天,有些南方地区会出现“回南天”天气,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凉爽的秋天,窗玻璃内侧出现雾
D.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走出教室镜片会模糊
【解析】
A、温暖的春天,有些南方地区会出现“回南天”天气,地面、墙壁全是湿的;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遇到地面和墙壁发生液化所致;故A不符题意;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不符题意;
C、凉爽的秋天,窗玻璃内侧可能出现雾;是由于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玻璃内表面;故C不符题意;
D、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走进教室,镜片会模糊,是因为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而走出教室时,则不会发生以上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B.“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外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D.玻璃窗上的“汗”是室外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解析】A、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冰花”会出现在内表面。A符合题意
B、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汗”会出现在内表面。 B不符合题意
C、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生成的。 C不符合题意
D、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生成的。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一只自制温度计有81根均匀刻线,若把它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下降到第11根刻线,当把它插入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升高到第61根刻线。现选用摄氏温标,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
A.﹣5℃~110℃ B.﹣18℃~138℃ C.﹣20℃~140℃ D.﹣22℃~142℃
【解析】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2℃;
由于该温度计第11根刻线下面有10根刻线,故则该温度计最下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2℃×10)=﹣20℃;同理,第61根刻线上面还有20根线,即最上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100℃+2℃×20=140℃,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40℃。
故选:C。
10.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解析】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说明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
球形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是因为容器内气体受冷体积减小;
球形容器就是感知空气温度的,球内气体受冷说明空气温度降低了。
故选:B。
11.将不同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让它们熔化并混合,冷凝后可以得到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一种方法。下表提供了几种金属的熔点和沸点数据,则下列合金中,不能用该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 镁 | 铝 | 铜 | 铁 |
熔点(℃) | 649 | 660 | 1083 | 1535 |
沸点(℃) | 1090 | 2467 | 2567 | 2750 |
A.铝镁合金 B.镁铁合金 C.铁铜合金 D.铜铝合金
【解析】A.由镁的熔点649℃,沸点1090℃,铝的熔点为660℃,沸点2467℃,则温度高于660℃而低于1090℃时,金属不会汽化,可利用此法制取铝镁合金,故A错误;
B.由铁的熔点为1535℃,镁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649℃、1090℃,显然铁熔化时镁已经汽化,所以不可采用此法制取镁铁合金,故B正确;
C.由铁的熔点为1535℃,沸点2750℃,铜的熔点为1083℃,沸点2567℃,则温度高于1535℃而低于2567℃时,金属不会汽化,可制取铜铁合金,故C错误。
D.由铜的熔点为1083℃,沸点2567℃,铝的熔点为660℃,沸点2467℃,则温度高于1083℃而低于2467℃时,金属不会汽化,所以可利用此法制取铝铜合金,故D错误;
故选:B。
12.一支已用过的体温计,水银柱液面示数为37.9℃,消毒后,用此体温计直接测两个病人的体温,第一个为37.9℃,第二个为38.6℃,由此可以确定( )
A.两个病人都在发烧
B.第一个病人发烧,第二个病人不发烧
C.第一个病人不发烧,第二个病人发烧
D.第一个病人可能发烧,第二个病人一定发烧
【解析】
体温计的缩口使水银不可能自己回到液泡中,因此只能升高,不会下降,用这支体温计测37.9℃及以下的病人时,其示数仍为37.9℃,用它测38.6℃的病人时,则可以升温到38.6℃,由此可知,第一个病人的体温可能低于37.9℃,也可能等于37.9℃,第二个病人的体温是38.9℃,即:第一个病人可能发烧也可能不发烧,第二个病人一定发烧,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如图甲是小鹏探究“水和油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水和油,相同时间两试管中的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水=4.2×103J/(kg•℃))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放在油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91℃
(2)沸腾前加热过程中,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热传递 方式增加了液体的内能。
(3)若试管中油的质量为水质量的2倍,由图象可知:c油= 2.1×103J/(kg•℃)
【解析】(1)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91℃
(2)本题是加热使液体温度升高,故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液体的内能。
(3)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水和油,且m油=2m水,由图像可知在它们的温度都升高到98℃时,即升高相同的温度△t水=△t油时,加热时间相同,水吸收的热量等于油吸收的热量:
Q水=Q油
c水m水△t水=c油m油△t油
解得c油=2.1×103J/(kg•℃)
14.水是宝贵的资源,兴趣小组同学开展了有关水的研究。
(1)用喷雾加湿器工作时将水变成细小雾滴,并通过风送入房间,从而对空气进行加湿。该过程主要模拟了水循环中的 ① (选填下列各项的序号)。①水汽输送;②蒸发;③降水。
(2)如图中,一根竖直放置的环形管内注满水,水内有一个轻质光滑小球(小球与管道密合)。若在A处加热,则小球将 逆 (选填“逆”或“顺”)时针随水运动。
(3)如图乙是水电解的示意图,通电一段时间后,在左侧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 氧气 。
【解析】
(1)用喷雾加湿器工作时将水变成细小雾滴,并通过风送入房间,从而对空气进行加湿,该过程主要模拟了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故①正确。
(2)在一根竖直放置的环形管内注满水,水内有一个轻质小球,在A处加热,A处的水受热后,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而上升,另一侧冷水密度大而下降,故水在环形管中沿逆时针方向流动,轻质小球也会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3)在水电解的过程中,正极收集的是氧气,负极收集的是氢气,并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左侧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小,所以是在左侧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1)①;(2)逆;(3)氧气。
15.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看起来就是玻璃起雾了。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外表面 ,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内表面 (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解析】
(1)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2)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外表面;内表面。
16.如图所示装置是某同学在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做观察水的 沸腾 (填“沸腾”或“液化”)实验,由图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10分钟后,水的温度 不变 (填“不变”或“升高”),但要继续吸收热量。
【解析】
(1)由图可见,实验中使用酒精灯加热,说明此实验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2)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就是水沸腾时的温度,由图可见水在沸腾时保持98℃不变,因此水的沸点是98℃;
(3)水沸腾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10分钟后,水已经沸腾,水的温度不变,要继续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沸腾;98;不变。
17.小明在学习完“大气压强”后,从网路上查阅到我国主要城市中心区平均海拔高度及通常情况下的大气压值和水的沸点的统计数据,如表:
城市 | 海拔高度(米) | 大气压(千帕) | 水的沸点(℃) |
上海 | 4.5 | 100.53 | 100 |
成都 | 505.9 | 94.77 | 98.4 |
贵阳 | 1071.2 | 88.79 | 96.6 |
兰州 | 1517.2 | 84.31 | 95.2 |
拉萨 | 3658.0 | 65.23 | 88.4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是 大气压强越小,水的沸点越低 。
②海拔高度为3000米处,水的沸点可能是 C
A.75℃B.83CC.90℃D.100℃
③用橡皮薄膜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密封在玻璃瓶内,如图所示,若将此瓶从上海带到拉萨,将会观察到杯上的橡皮膜 向上凸起 (选填“向上凸起”或“向下凹陷”),这是因为 瓶内的气压高于瓶外的大气压 。
【解析】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水的沸点越低;
②由表数据可知,兰州的海拔高度1517.2m,水的沸点为95.2℃,拉萨的海拔高度3658.0m,水的沸点为88.4℃;当海拔高度为3000m时,水的沸点在95.2℃和88.4℃之间,故此处水的沸点可能是90℃,故C正确;
③用橡皮薄膜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密封在玻璃瓶内,若将此瓶从上海带到拉萨,因瓶内的气压高于瓶外的大气压,所以杯上的橡皮膜在向上压强差的作用下会向上凸起。
故答案为:①大气压强越小,水的沸点越低;②C;③向上凸起;瓶内的气压高于瓶外的大气压。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安装的器材有: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安装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 ②④①③ (填序号)。
(2)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发现两次实验时水沸腾时间不同,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实验用水的 初温(或质量) 不同。
(3)实验计时第7min,发现有一位同学的装置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如图丙所示情景,这位同学是 小红 (选填“小明”或“小红”)。
(4)取走酒精灯,小明用装有海波的大试管进行实验(如图丁)。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戊)。由图象可知,8min时,大试管内海波处于 固液共存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10min后,海波会 停止 (选填“继续”或“停止”)熔化。
【解析】(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所以要先固定好下面的位置,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所以从自下而上顺序安装,合理顺序为②④①③;
(2)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发现两次实验时水沸腾的时间不同,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为实验用水的初温不同或水的质量不同,造成水沸腾时间不同;
(3)由图丙可知,此时水未沸腾,因为水沸腾时气泡从下往上越来越大,根据图乙,第7min时,小明实验装置中水已沸腾,小红实验装置中水未沸腾,故这位同学为小红;
(4)由图戊可知,从第5min开始,达到海波的熔点开始熔化,8min海波处于熔化阶段,是固液共存状态,到第10min后海波不能继续吸热,停止熔化。
答案为:(1)②④①③;(2)初温(或质量);(3)小红;(4)固液共存、停止。
19.小明探究影响蒸发吸热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 c 温度计示数最低(选填“a”、“b”或“c”)
(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快慢与 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有关。
(4)若小明将c温度计换成体温计,下列图象反映体温计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 。
(5)小明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根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快慢可能与空气湿度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则空气湿度可能 较大 (填“较大”或“较小”)。
【解析】(1)(3)由图知,a温度计玻璃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b温度计玻璃泡表面沾有酒精,c温度计玻璃泡沾有酒精并且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快,所以b、c温度计玻璃泡表面的酒精会蒸发,同时吸热,并且c表面的酒精蒸发速度更快,带走的热量最多,所以a温度计示数最高,c温度计示数最低;
(2)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计的示数降低;
(4)将c温度计换成体温计,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玻璃泡里的水银会因温度降低,而体积变小,但玻璃管内的水银由于缩口的作用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里,使体温计玻璃管内的水银长度没有变化,即示数保持不变。所以图象是一条与时间平行的直线。故选:A;
(5)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若三根温度计示数差别不大,即水的蒸发快慢差别不大,说明空气湿度较大。
故答案为:(1)c;(2)吸收;(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4)A;(5)较大。
四.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20.如图甲是某变频空调机制冷系统的原理图。气态“冷媒”通过压缩机加压进入冷凝器,变成液态,液态“冷媒“经铜管B进入蒸发器变成气态,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而达到制冷的目的。我们把一段时间内“冷媒”流过铜管B的质量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叫做流量,已知压缩机的转速越大,流量就越大。压缩机的转速由变频器供电的频率决定,变频空调机通过改变供电频率,控制“冷媒“流量,从而控制制冷的快慢。“冷媒”流量与变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格所示。
频率f/Hz | 30 | 50 | 70 | 90 | 110 | 130 |
流量Q×10﹣2/kg•s﹣1 | 1.00 | 2.14 | 3.32 | 4.43 | 5.57 | 6.71 |
(1)气态“冷媒”通过冷凝器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 液化 (填物态变化)成液态“冷媒”。
(2)“冷媒”在蒸发器中 汽化 ,吸收热量,使室内温度降低。
(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系中作出“冷媒“流量Q与变频器供电频率f之间的关系图线。依据所作图线,当变频器供电频率为100Hz时,流量Q为 0.05 kg/s,铜管B中“冷媒“流速为 1.04 m/s(铜管B中“冷媒“的密度为1.2×103kg/m3,铜管B内横截面积为0.4cm2)。
【解析】
(1)空调机工作时,气态“冷媒”通过压缩机加压进入冷凝器,变成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液化要放出热量;
(2)由“液态“冷媒”经铜管B,进入蒸发器,变成气态,吸收大量的热量”可知,“冷媒”在蒸发器中汽化;
(3)由表格数据可知,供电频率为30Hz、50Hz、70Hz、90Hz、110Hz、130Hz时,
对应的流量分别为1.00×10﹣2kg•s﹣1、2.14×10﹣2kg•s﹣1、3.32×10﹣2kg•s﹣1、4.43×10﹣2kg•s﹣1、5.57×10﹣2kg•s﹣1、6.71×10﹣2kg•s﹣1,
由1kg•s﹣1=3600kg•h﹣1可得,对应的流量分别为36kg•h﹣1、77.04×10﹣2kg•h﹣1、119.52kg•h﹣1、159.48kg•h﹣1、200.52kg•h﹣1、241.56kg•h﹣1,
应用描点法作图,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当变频器供电频率为100Hz时,流量Q为180kg/h=0.05kg/s,即每秒通过冷媒的质量m=0.05kg,
由ρ=可得,每秒通过冷媒的体积:
V===m3,
由V=SL可得,每秒冷媒通过的距离:
L==≈1.04m,
则铜管B中“冷媒“流速为1.04m/s。
故答案为:(1)放热;液化;(2)汽化;(3)见上图;(4)0.05;1.04。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24 物态变化问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24 物态变化问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6 光现象 易错题型训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6 光现象 易错题型训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一块平面镜玻璃厚薄不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4 物态变化 易错题型训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4 物态变化 易错题型训练(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周末,小华在家中烧开水煮饺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