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 教学课件+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沪教版八上 凸透镜成像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沪教版八上 凸透镜成像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
1. 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出现“F”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选取图中的
A. B.
C. D.
2.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的焦距为 50 mm,则底片与镜头距离应该
A. 在 100 mm 以外B. 恰为 50 mm
C. 在 50 mm 以内D. 略大于 50 mm
3. 在课本《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中有如下的插图,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插图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插图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插图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甲 → 乙 → 丙 → 丁B. 乙 → 丁 → 甲 → 丙
C. 乙 → 丙 → 甲 → 丁D. 丙 → 甲 → 乙 → 丁
4. 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B. 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C. 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D. 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5. 以下光学器材的应用中,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 看报用的放大镜B. 平面镜
C. 照相机D. 教学用的投影仪
6. 小金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6 cm
B. 当 u=12 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 u=20 cm 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物体从距凸透镜 12 cm 处移动到 24 cm 处的过程中,物像间距逐渐变小
7.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B.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C.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8. 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看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A. 正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
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10. 小明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9 cmB. 12 cmC. 15 cmD. 18 cm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 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光心 20 cm 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则透镜的焦距为 cm;将蜡烛移到距透镜光心 25 厘米处时,应调节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12. 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 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3. 如图,这是一款小巧方便的手机投影仪,可以实现将“影院”搬到家中,它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所成的像位于 (选填“一倍焦距以内”“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以外”),若让像更大些,应将投影仪 (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
14. 小明同学参加了学校生物标本制作小组和天文观测兴趣小组,使用的简易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有物镜和目镜。显微镜的物镜是 透镜,望远镜的目镜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
1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 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移动。
16. 小林和小沈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他们都将凸透镜放置于光具座的 A 点(50 厘米处)且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现有焦距为 10 厘米或 15 厘米的凸透镜可选择。
小林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侧,光具座 68 厘米刻度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厘米。
小沈先后两次将蜡烛放在距 B 点 6 厘米处,在凸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 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厘米。
三、实验题(共5小题)
17.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得到放大的像,可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的 点(选填字母)。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在图中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2)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用不透明纸片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一小部分,此时光屏上 (选填“烛焰的像不完整”或“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19.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时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如图 1 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 A 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在保持图 1 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 B 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 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 A 间的距离为 L,如图 2 所示。则该透镜焦距 f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 A,B 之间的距离 s= (用 L0,L 表示)。
(3)如图 3 所示,在光屏上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 4 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若让透镜和光屏不动,应该将蜡烛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20. 某小组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将测得的物距 u 、像距 v 、计算的 u+v 、成像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u+v(厘米)像与物大小比较像的虚实缩小实像缩小实像缩小实像缩小实像放大实像放大实像放大实像放大实像
(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① 根据实验序号 1∼4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 u 和像距 v 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 根据实验序号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 u 和像距 v 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u
(3)根据实验序号 1∼8 的数据,分析比较 u+v 随物距 u 变化的情况,推测凸透镜成实像时,u+v 存在 (选填“最小值”或“最大值”),且当物距 u 在 范围内可以找到这个极值。
21. 小佳用“自制简易照相机模型”研究照相机成像原理。如图(a)所示,该模型由两个纸筒 M 、 N 组成,M 正好套在 N 的外面,并能进行抽拉。在纸筒 M 的一端贴上半透明纸,凸透镜固定在纸筒 N 的一端。
小佳同学将此模型和发光体(物高 H=4 厘米)固定在光具座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如图(b)所示,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验测得的物距 u 、像距 v 、成像情况等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f=10厘米,物高H=4厘米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厘米)
(1)小佳实验中 到 的距离为像距。(均选填“凸透镜”“发光物”或“半透明纸”)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3 中的像距 v 和像高 h 随物距 u 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简易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时, 。
(3)小佳用简易照相机模型对着黑板上 15 厘米高的发光体观察,发现半透明纸上成像不完整。结合上述实验信息和数据,写出让半透明纸上成像完整的做法及理由。
答案
1. A
2. D
【解析】照相机的底片是像的位置,底片应该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并且物距很大,像距很小,底片放在略大于 50 mm 的位置上。
故选D。
3. B
【解析】插图到凸透镜的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乙图;插图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丁图;插图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甲图;插图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丙图。综上可知,凸透镜从贴着插图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插图的像的先后顺序为乙 → 丁 → 甲 → 丙。
故选:B。
4. A
【解析】甲图象成在视网膜前方,是近视眼成因图,应配戴凹透镜矫正;乙图象成在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成因图,应配戴凸透镜矫正。A正确。
5. C
【解析】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6. C
【解析】A、 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 cm 时,所以 f=8 cm,故A错误;
B、当 u=12 cm 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 u=20 cm 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正确;
D、物体从距凸透镜 12 cm 处移动到 24 cm 处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增大,根据凸透镜成的实像时有: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从 v>2f 到 f
故选:C。
7. B
【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保持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8. C
9. A
【解析】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
10. B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 u=30 cm,像距 v=20 cm,光屏上应该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30 cm>2f,f<20 cm<2f,解两个不等式得 10 cm
【解析】已知在光屏上接收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物距为 u=20 cm,所以凸透镜焦距为
f=12u=12×20 cm=10 cm
当蜡烛在距凸透镜 25 cm 处时,则有
u=25 cm>2f
所以有
10 cm<ν<20 cm
故应调节光屏靠近透镜。
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2. 增大;增大
【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用“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13. 凸;二倍焦距以外;远离
【解析】手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二倍焦距以外,若让像更大些,应将投影仪远离屏幕。
14. 凸;凸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望远镜的目镜是凸透镜。
15. 左;右
16. 10 或 15;右;24;10
17. 20.0;B
【解析】[ 1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由图可知,物距为
2f=u=50.0 cm−10.0 cm=40.0 cm,
则焦距为 f=20.0 cm。
[ 2 ]为了得到放大的像,应该减小物距,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图可知,B 点合适。
18. (1) 放大;投影仪
(2) 能
(3) 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19. (1) 同一高度
【解析】要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在实验前应调节光屏、凸透镜、蜡烛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 放大;<;L0−2L
【解析】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因此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 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 A 间的距离为 L,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 f (3) 右;左
【解析】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的作用,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凸透镜,即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若让透镜和光屏不动,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也应该远离凸透镜,即应该将蜡烛向左移动。
20. (1) ①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u>v
【解析】根据实验序号 1∼4 的数据,物距在不断减小,像距却不断增大,故可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缩小实像。
② 5∼8
【解析】由表中数据知,要凸透镜成放大实像,需要选择的实验序号是 5 、 6 、 7 、 8。
(2) 像距 v 随物距 u 的减小而增大
【解析】根据实验序号 1∼8 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 v 随物距 u 比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 v 随物距 u 的减小而增大。
(3) 最小值;18.0 厘米 ∼30.0 厘米
【解析】根据实验序号 1∼8 的数据;u+v 先变小后变大,所以 u+v 存在最小值;由于物距从 30 cm 减小至 18 cm 时,u+v 变小,物距从 18 cm 减小至 16 cm 时,u+v 变大,所以当物距 u 在 18 cm∼30 cm 这个范围内可以找到这个极值。
21. (1) 凸透镜;半透明纸
(2) 物距 u 增大,像距 v 减小,像高 h 变小
(3) 做法:简易照相机模型离黑板远一些,减小两相套纸筒 M 、 N 总长。
理由:由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要使像变小,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应用设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7.3 串联电路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7.3 串联电路同步测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