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优秀ppt课件
展开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设计说明 本节教学活动设计要有利于实现四个目标: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要用典型的事例和简明的语言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三要让学生参与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体会到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观察和分析思考;四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认识空气是混合物,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验事实说明空气是混合物;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混合物和纯净物等化学概念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能量变化,初步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 2.在活动与探究中,初步学会“观察”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养成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与本质区别,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会区分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知道化学变化时伴随能量的转化,初步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2.知道什么是物质的化学性质,能够列举物质常见的物理性质;初步了解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3.知道并能辨析混合物与纯净物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典型的混合物与纯净物。 4.初步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的方法,并能理解该方法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并体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 教学难点 1.混合物与纯净物概念的辨析。 2.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教学方法 1.用对比法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等。 2.充分重视教学中的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教材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栏目中为学生提供了演示实验、影像资料、趣味实验等活动。教学中必须留有足够的活动时间,使学生通过活动认识观察的重要性,体验实验和探究的乐趣,初步学习观察和探究的方法。 3.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特别要善于从学生身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取材,使学生认识化学研究的内容就在自己身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其感到亲切,容易接受。 4.学会用观察的方法了解物质的变化。 教具、学具 蜡烛、火柴、玻璃管、烧杯、澄清的石灰水、试管、酒精灯、单孔橡皮塞、导管、试管夹、煤油、蒸发皿、燃烧匙、集气瓶、氯化氢、氨气、碘化钾、硝酸银、葡萄糖、砂糖、面粉、多媒体课件等。 授课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教师提问】 亲爱的同学们,《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大家都看过电视剧或纸质书。师徒四人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学生回答】经过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 相信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喜欢孙悟空。为什么呢?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般变化。那么,生活中也有各种变化,如食物变质、水果榨汁、牛奶变酸、酿酒、制醋等,所有这些变化都与化学有关。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物质变化的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 【教师讲述】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蜡烛及其燃烧 【多媒体展示】 【演示实验】
【教师提问】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什么物质? 【学生回答】经过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微小的炭黑颗粒。 【教师提问】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学生回答】经过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后形成的白色固体小颗粒。 【教师提问】蜡烛燃烧时哪层火焰温度最高?哪层火焰温度最低? 【学生回答】经过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外层最明亮,温度最高;内层最暗,温度最低。 【教师讲述】 (2)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①物理变化:石蜡遇热熔化,冷却后又凝固,蜡烛的这种变化过程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状态的改变或形状上的改变,像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石蜡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了不同于石蜡的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像这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教师点拨】通过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我们知道了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是通过观察得到的。下面我们就学习一下观察的方法。 【教师讲述】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物质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观察的内容包括: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例如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烟雾和放出气体等);变化后新生成的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教师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教师讲述】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提问】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有哪些? 【教师讲述】 (1)物质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石蜡融化、铁水铸锅、干冰升华等。 (2)物质形状变化:玻璃等破碎、水果榨汁、矿石粉碎、剪纸成花、木材制成桌椅等。 (3)物质挥发:汽油挥发、酒精挥发、盐酸挥发等。 (4)物质溶于水:食盐溶于水、蔗糖溶于水等。 (5)气味扩散:花香四溢、酒香不怕巷子深等。 (6)有关光的现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海市蜃楼等。 (7)物理爆炸:汽车爆胎、气球爆炸等。 (8)金属导电、电灯发光。 【教师提问】成语、谚语和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近几年有关成语、谚语和古诗词中物理变化的考查在中考中比较常见,成语、谚语和古诗词中的物理变化有哪些呢?我们总结如下。 【教师讲述】 海市蜃楼 木已成舟 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刻舟求剑 投鞭断流 花香四溢 水乳交融 滴水成冰 大海捞针 量体裁衣 积土成山 杯弓蛇影 春风得意 草木皆兵 水中捞月 破釜沉舟 扬汤止沸 聚沙成塔 大浪淘沙 积水成渊 披荆斩棘 绳锯木断 掩耳盗铃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淘尽黄沙始到金 白玉为床,金作马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风卷地白草折 日照香炉生紫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教师提问】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有哪些? 【教师讲述】 (1)物质燃烧:木材燃烧、纸张燃烧、镁条燃烧。 (2)金属锈蚀:钢铁生锈、镁条(铝片)氧化、铜器生锈等。 (3)物质酿造:酿酒、酿醋、牛奶发酵等。 (4)食物腐败变质:面包发霉、粮食霉变等。 (5)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师提问】成语、谚语和古诗词中的化学变化又有哪些呢?我们总结如下。 【教师讲述】 火烧赤壁 钻木取火 百炼成钢 火上浇油 死灰复燃 蜡炬成灰 刀耕火耨(nòu) 釜底抽薪 抱薪救火 星火燎原 玉石俱焚 烈火焚烧若等闲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烘炉照破夜沉沉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教师提问】通过上面的总结同学们能否总结一些化学变化的规律? 【学生回答】经过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拨】上面的反应大部分都涉及燃烧,我们可以总结这样一个规律:燃烧都是化学变化。 【教师提问】 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属于化学变化。 (1)水的三态变化。 (2)汽油的挥发。 (3)煤油的燃烧。 (4)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5)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 (6)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7)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生回答】经过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1)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 (5)化学变化。 (6)物理变化。 (7)化学变化。 【教师讲述】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导电性、延展性、挥发性和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毒性等。 【教师点拨】 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而金刚石能燃烧这一性质,只有在金刚石燃烧这一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金刚石的化学性质。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教师讲述】 (3)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点拨】 3.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变化,有的化学变化释放能量,如燃烧释放热能和光能;干电池放电释放电能。有的化学变化吸收能量,如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太阳能才能进行。 【教师讲述】 4.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师点拨】 实验现象的描述不能与实验结论混淆,如“蜡烛燃烧,放热,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罩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这是描述蜡烛燃烧的现象,“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则为实验结论,二者不可混淆。即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而物质的变化又能体现物质的某些性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只要你学好化学知识,大千世界的物质变化也会被你掌控在手中。 当堂达标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冰雪融化 C.酒精挥发 D.试管破裂 答案:A 2.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B 3.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毒性 C.稳定性 D.挥发性 答案:D 4.如图所示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A.我是紫红色固体 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我会生锈 答案:D 5.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 A.利用电热器取暖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D.利用蜡烛照明 答案:C 6.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答案:D 7.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其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有( )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火焰为橘黄色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8.在下列描述中: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D.水在0 ℃时变成冰 答案:D C B A 板书设计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1课时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蜡烛及其燃烧 (2)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 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4.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优秀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优秀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3课时pptx、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3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3课时练习docx、我们需要化学wmv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精品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精品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pptx、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练习docx、灼烧葡萄糖面粉砂糖wmv、空气_人类的保护神wmv、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wmv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精品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精品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pptx、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练习docx、对蜡烛燃烧的探究wmv、蜡烛熄灭再点燃慢镜头wmv、顺着白烟点燃蜡烛wmv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