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4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展开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的自然地理部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考生在高三复习中可以在以下方面进展尝试:1、重书本抓主干。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根底知识,这点来说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这些根底东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灵敏运用。注重书中特别案例的学习,和特殊国家的自然特征、人文状况的学习。2、重原理抓过程。我们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3、勤归纳会比较。要勤于考虑,注重平时的积累,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用联络的方法来表达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把平时遇到的区域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平素总结,把知识归纳成一个系统。4、多读图勤考虑。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可以分开地图。5、重标准有条理。答题标准、有条理是文科综合的得分重要法宝,因此学生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标准做题的才能,以进步得分率。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41
雪山逶迤,冰川纵横,河流蜿蜒,湖泊星布,草原如茵,草甸烂漫,森林如带,荒漠苍茫。天山把寒冷与炎热,干旱与湿润,高山与深谷,平坦与陡峻,冰雪与绿色,丰富与单调等并置在同一时空中。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它们在天山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一、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1.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地域外部条件差异:影响自然要素物质、能量交换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2. 沿海与内陆地域差异的形成
太阳辐射较多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
太阳辐射更多转化为风能
二者环境要素物质间交换、自然演化过程存在差异
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的地域景观差异
3. 低纬与高纬地域差异的形成
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量存在差异
形成热带与寒带的地域景观差异
4.不同大小尺度上的自然环境地域差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的尺度要小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大陆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的分布密切相关,大多是一对一的关系。理想大陆自然带的分布图更方便于掌握。
自然地带与典型植被的区别
植被是自然地带最明显的标志,因此自然地带多以植被名称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如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个“带”字,则代表自然地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分异基础:热量(热量随纬度升高渐少)分异表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经度地带性形成原因:海陆分布分异基础:水分(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分异表现: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是看自然地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地带的变化。
陆地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
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酸性、中性、偏碱性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2020·全国文综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1.美国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了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④地方性分异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随着气温的下降,美国森林中的树叶会变换出多彩的颜色,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秋天颜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下图是“美国本土赏秋地图”。据此完成1~2题。
2.造成图中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低 B.降水较多C.降温较慢 D.植被较密
读“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多年平均温度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东部地区降水量变化特点出现的原因是A.温度降低,蒸发减弱B.受季风影响增强C.高山冰雪融水增多D.地形抬升作用
4.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的变化是A.皆为荒漠带B.皆为草原带C.从荒漠带过渡到草原带D.从草原带过渡到荒漠带
1.地方性地域分异的形成
通过地形、岩石风化、洋流、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
指不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自然带分布现象。相比于自然带地带性分布,某地本该出现某种自然带却没有出现、不该出现某种自然带却出现的现象。
3.典型的非地带性现象
(1)副热带大陆东岸热带雨林
非地带性形成原因:位于副热带区域,气温高沿岸暖流增温增湿效应明显东南信风来自海洋,带来温暖湿润的水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2)赤道上的热带草原(东非高原)
理想状态分布:热带雨林带实际状态分布:热带草原带形成原因: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南北半球副热带大陆西岸
理想状态分布:森林带或草原带实际状态分布:热带沙漠——呈狭长带状分布形成原因: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地形阻挡
(4)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理想状态分布: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实际状态分布:温带荒漠带形成原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
常见的地方性分异现象及成因
(2021·山东地理)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据此完成1~2题。1.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
2.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东南季风 B.局地环流C.山地坡度 D.土壤肥力
下图为“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中A.东坡自北向南垂直景观数量增多B.赤道附近东坡垂直景观数量比西坡多C.东西两坡荒漠景观的形成因素相同D.30°S海拔3 000米处东西坡景观相同
2.甲坡荒漠延伸到5°S的主要形成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地形 D.洋流
3.导致20°S附近甲乙两坡垂直景观复杂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高差
(2022·山东济南联考)某科考队于11月份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荒漠广布,河流却以外流河为主。科考队员遇到当地牧民赶着牲畜游牧,并得知他们每年在大西洋沿岸与安第斯山草场之间定期迁徙。右图为“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图”。据此完成4~6题。
4.荒漠地区的河流一般多为内流河,而该地区外流河较多,与其相关的是A.地下水补给较多 B.地形平坦C.陆地东西方向狭窄 D.流域面积广
5.巴塔哥尼亚荒漠广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 B.洋流C.地形 D.海陆位置
6.当地游牧民特维尔切人定期迁徙的时间和方向,最可能的是①大约11月份,由安第斯山地迁徙到大西洋沿岸②大约11月份,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③大约5月份,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④大约5月份,由安第斯山地迁徙到大西洋沿岸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又到驯鹿迁徙时,大群的驯鹿小心翼翼地迈动着脚步,趁着漫长的极夜到来之前,到南方去寻找温暖、阳光和食物。读“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驯鹿迁徙路线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迁徙路线)”,完成1~2题。
1.驯鹿寻找的“南方”是指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温带草原 D.亚寒带针叶林
2.推测与驯鹿迁徙原因最相似的是A.东非草原动物迁徙B.候鸟的周期性迁徙C.鲑鱼洄游到上游产卵D.秘鲁近海鱼类丰富
如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对应的水热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植被②—③—荒漠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能出现在A.亚洲 B.欧洲C.非洲 D.南极洲
4.造成地表植被按①—②—⑤的顺序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差异 B.海陆位置差异C.海拔差异 D.坡向差异
泰加林原是指西西伯利亚带有沼泽化的针叶林,现泛指亚寒带的针叶林。泰加林的分布(如下图所示)从大陆的东海岸一直到西海岸,形成壮观的茫茫林海,几乎跨了半个地球。完成5~6题。
5.泰加林在大陆东、西岸分布的纬度高低明显不同的直接影响因素是A.纬度 B.地形C.洋流 D.海陆位置
6.根据泰加林的分布推测其生长习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地处较高纬地区,所以泰加林具有耐寒性B.分布区大部分有极夜现象,极夜和低温期间有较长的休眠期C.冻土广布,根系以横向生长为主D.夏季短促,可以利用短暂的夏季和极昼快速生长
(2022·福建三明市模拟)福建武夷山丹霞地貌发育,该地貌景观主要特点是:平顶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植物种类和数量呈现出山麓和山顶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读“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丹霞地貌演化的时间顺序是A.a-b-c-d-e-f B.b-c-d-a-e-fC.c-b-d-a-e-f D.c-b-d-a-f-e
8.下列关于武夷山植被呈“哑铃式”分布格局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山顶平缓光照强,土壤保水性差B.山腰石壁陡峭,热量条件欠稳定C.山麓土壤肥沃,水分充足D.相对高度造成植被差异
铁皮石斛主要分布在海拔300~600 m、坡度45°~90°的丹霞山岩壁上,生长3年才可以收获,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福建省泰宁县丹霞地貌区盛产优质铁皮石斛,当地为扩大铁皮石斛产量,在丹霞山半阴湿岩壁上种植,效益较高。据此完成9~11题。9.在丹霞山岩壁上种植石斛,最适宜的坡向是A.东北 B.西北C.东南 D.西南
10.铁皮石斛生长需要的水分主要来自A.地表水 B.大气降水C.地下水 D.山中雾气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考点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考点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能量交换,陆地自然地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树,雪线高度的判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4 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4 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地方性分异规律,真题研读,主干精讲,预测演练,考点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2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2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真题研读,主干精讲,预测演练,考点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