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个单元《浩瀚宇宙》教案附反思含板书共六套
展开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浩瀚宇宙》教案
第一课时《太阳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浩瀚宇宙》第一课时《太阳系》。 只要旨在让学生根据太阳系主要成员与太阳的距离和相对大小数据制作太阳系模型,进一步认识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相 对大小和相对位置;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查阅资料和讨论,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为后续探究行星 的相对位置、制作太阳系模型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科学思维】:
基于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系模型;会查阅、整理科学资料并进行交流;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探究实践】:
能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能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
【态度责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宇宙的需要,推动了探测宇宙技术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 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本节课教师将 为学生提供极大的自主探究、自主操作、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 新精神,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知。
五、教法学法
通过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茫茫宇宙浩瀚而神秘,我们满满的憧憬。自古以来,人们都不顾对宇宙进行探索和研究。今天,让我们也走进浩瀚的宇宙,感受一下那份神奇。(教师广播太阳系视频资料。)
2.谈话:看,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系就像一粒微尘,但在我们眼中它却是非常庞大的。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1.谈话:太阳系都有哪些成员呢?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搜集的资料找出太阳系的成员,并且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
2.学生合作交流。
3.出示课件,师生互动交流。
①太阳有什么特点?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太阳是一颗炙热的球体,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恒星,是系中唯一的恒星。
②像地球这样围绕着太阳这颗恒星运动,不会发光发热,星圆球状的天体,我们称为行星。太阳系有几颗行星? ③卫星是怎么样运动的?地球的卫星是谁?
④关于彗星,你们有哪些了解?
⑤小行星主要分布在哪里?
⑥太阳系内有难以计数的流星体,当流星体进人行星或卫星的大气层就成为流星。
⑦太阳系中还有大量的气体尘埃,这些都是太阳系的成员。
4.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太阳系中有一颗恒星、八颗行星,还有矮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体等组成。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它是太阳系的中心。
(二)认识行星的相对位置。
1.谈话:在太阳系中,除了太阳这颗恒星,最重要的成员就属行星了,地球就是八颗 行星中的一颗。下面,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行星。 2.教师出示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3.教师出示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表格,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相关信息,认识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
4.互动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交流,从行星的名称、与太阳的距离、 相互之间的距离以及形状等方面阐述。
5.师生谈话:刚才,同学们从图中了解到了有关八颗行星的名称、排列顺序等方面的 信息。谁想把你们熟悉的行星介绍给大家?(随机出示图片,学生相互补充说明,教师可以出示相关行星的视频进行展示。
(三)制作太阳系模型。
1师生谈话:同学们从图中获取了这么多的信息。现在,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提供的情 息做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吗?
2.教师出示表格指导学生分析。
①教师出示一组数据,告诉学生这是目前科学家测定的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半径的对比数据。
②教师引导学生读表,提问:首先看第一行,从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这一组数据中, 们能了解到什么?表格中,地球为“1”表示什么意思?火星的1.52表示什么?海土星30.11又表示什么?
③请用这样的方法来分析下面这组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做参考,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 反映出行星体积的大小以及离太阳的远近,并根据分析的数据设计太阳系模型。
3.制作太阳系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太阳与各个行星的大小按比例团橡皮泥,做成行星模型(或用皮球、 气球等代替),按照太阳与八颗行星的距离按比例缩小画出轨道,最后演示八颗行星是怎 样围绕太阳公转的。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制作时,一定要准确地体现出八颗行星的排列顺序、体积的大小以及与太阳的距离。
4.汇报总结评价。
①教师引导学生对行星的排列顺序、体积的大小以及与太阳距离进行自评和互评。
②师生谈话:刚才,各小组齐心协力,完成了模型的制作。大家能按顺序准确将八颗 行星排列起来,也基本上能反映出行星的大小。我们把太阳系主要成员间的距离按比例缩小,体现出了相对距离,由此可以看出,太阳系是多么的庞大。
三、总结拓展
教师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与模型制作,我们对太阳系有了较深人的了解。在太阳系 中,目前已知的适合人类生存的只有地球。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太阳系的知识,继续认识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七、板书设计
《太阳系》板书
认识行星与太阳系的距离
太阳系的成员
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
八、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和交流与模型制作,我们对太阳系有了较深人的了解。
教学效果良好,达标。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浩瀚宇宙》教案
第一课时《太阳系》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浩瀚宇宙》第一课时《太阳系》。 主要旨在让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引导学生根据 相关数据来探究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和在太阳系中的排序; 并让学生根据太阳系主要成员与太阳的距离和相对大小数据制作太阳系模型,进一步认识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相 对大小和相对位置。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2.基于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系模型:会查阅、 整理科学资料并进行交流;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3.能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能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
4.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宇宙的需要,推动了探测宇宙技术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基于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系模型:会查阅、 整理科学资料并进行交流;
四、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很微妙的时期,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对与学习的态度又是怎样呢?这些问题都不容教师和家长的忽 视。于是我们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一次调查,以此来了解小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探究现在六年级学生是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愉快的学习过程、合适的学习方法,并对调查结果作分析,提出应对的方法和建议,为小学六年级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依据。
五、教法学法
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充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了解太阳系吗?今天,老师就化身一名太空导游,带领大家乘坐“科学号”火箭,一起去探索太阳系的奥秘。(教师板书课题。)
(二)、画一画太阳系,引出认知冲突
师:太阳系是什么样子的?你们能把它画出来吗?
(学生画,交流展示。)
生:这是我画的太阳系,里面有九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生:不对,我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
(学生可能知道太阳系中个别星体,也有可能只知道有太阳、地球和月球,画出来的星体大小、距太阳远近可能与实际星体千差万别,教师可以选取某些学生作品展示出来,并及时给予鼓励。)
师:老师将同学们的作品贴到了黑板上,太阳系到底是不是跟你们画的、想的一样呢?到底是有八颗行星还是九颗行星呢?让我们去太阳系探究一番吧!
(师播放视频-飞船升空至太阳系的视频资料。)
(三)、认识太阳系“大家庭”
1.初步建立太阳系概念。
(1)太阳系的组成。
师:你们对太阳系有哪些新的认识呢?太阳系里都有谁?
生:通过视频,我了解到太阳系里有八颗行星。
师:刚才有同学说太阳系里有九颗行星,这是为什么呢?
生:冥王星体积太小了,它已经降级为矮行星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教师搜集到一段资料,请大家自主阅读,了解冥王星的降级原因。
(教师PPT出示资料。)
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科学家也是如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用这种批判的思维去考虑问题。
师: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有关太阳系的哪些知识?
生:我还知道水星上根本就没有水。
生:我了解到八颗行星里只有金星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转,其他行星都是自西向东自转。
生:我还了解到地球是太阳系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生:老师,地球只有一颗卫星就是月球,而土星的卫星有30多颗,还有一条“项链”。
师:你说得太形象了!土星的这条“项链”是由土星环,大大小小的碎冰块、岩石块等组成,土星、土卫、土星环共同构成了土星大家庭。
生:我还听说天王星很懒,“躺”着公转。
师:对,天王星的自转方式也很特别,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自转轴几乎就在公转轨道面上,因此它看上去好像是“躺”在那儿公转。
生:我看到网上有“海王星上一个坑就比地球大”的说法,这个 “坑”是海王星的“大黑斑”。大黑斑是海王星上的强烈风暴,速度极快。
(2)了解八颗行星的排序。
师: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制作太阳系模型。
(1)制作准备。
师:通过上面的交流,同学们都知道了庞大的太阳系里有八颗行星,它们绕太阳转动,都有着自己的轨道,离太阳的距离也是不一样的。你们能将它们用手中的材料模拟制作出
生:我们需要知道八颗行星的相关数据。
师:能不能具体说一说需要八大行星的哪些数据?
生:我们需要知道八颗行星和太阳的直径,以及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少。
师:数据收集是制作模型的基础准备。难道我们只要收集好数据就可以制作模型了吗?
生:还需要把数据进行缩小。如果是等比例的模型,我们教室根本就盛不下。
师:那缩小多少合适呢?(教师出具相关数据)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
生:我们组把每组数据都缩小了10亿倍,这样就可以用橡皮泥把八颗行星制作出来。
生:我们组是以地球直径为单位“1”,将其他星球的赤道直径都除以12700就可以了。
师:那单位“1”,也就是地球的赤道直径是多少呢?
生:我们觉得用1厘米作为单位“1”,那水星和金星就不好制作,可以把单位“1”定为2厘米。
(教师将学生计算的数据板书出来。)
(2)制作模型。
师:参照数据,你们是否能作出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模型呢?请大家分工合作。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制作,组内同学分工:捏球体、测量球体直径。)
(3)展示模型。
师:哪一个小组想把制作好的八颗行星展示一下?
(学生都会选择以地球为单位“1”的数据进行制作。)
师: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组数据?
生:我们是以地球为单位“1”。
师:为什么不选择第一组数据呢?
生:如果选用第一组数据,水星的赤道直径太小了,没办法进行测量。
(学生上台展示制作的行星模型。)
师:根据八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出每颗行星的轨道,把制作的行星模型放置到相应的轨道上,演示八颗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情况。
师:还记得我们上课伊始所画的太阳系吗?(再次展示学生刚上课时所画的作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之前我画的太阳系里有九颗行星,现在知道了,太阳系里有八颗行星。
生:我之前画的八颗行星体积都差不多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它们体积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生:我还知道了八颗行星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怎样的,之前都画错了。
(三)、拓展延伸
师:其实,太阳系中还有卫星、小行星、矮行星、流星、彗星等。课下,请大家继续查阅资料,了解太阳系除了八颗行星还有哪些天体。
二、板书设计
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系》板书 了解八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中还有卫星、小行星、矮行星、流星、彗星等
宇宙的好奇和探索
三、教学反思
以教师自身学习经历鼓舞学生具有更现实的意义不仅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为未来科学家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改进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通过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肯定和鼓励学生,从而形成“教师讲解-学生反馈-教师评价-学生再反馈”的良性循环。
教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继续带着思考去探索、钻研学习,不断摸索,积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浩瀚宇宙》教案
第二课时《神秘星空》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浩瀚宇宙》第二课时《神秘星空》。 主要内容讲述的是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银河系,呈现 了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具体位置数据,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的提示,通过搜集、交流资料认识银河系组成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具体位置。让学生在讨论、交 流浩瀚宇宙资料的过程中,充分认识浩瀚宇宙的无限大。
二、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
【科学思维】: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能对探究星空知识的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
【探究实践】: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态度责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宇宙的需要,推动了探测宇宙技术的发展和探索工具的改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
【教学难点】: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运用分析、 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 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本节课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极大的自主探究、自主操作、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 新精神,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知。
五、教法学法
通过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等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充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小黑板
(一)、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唐诗《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学生朗读。 教师谈话:让我们走进银河系,一起了解神秘星空。
(二)、探究新知
【了解银河系】。
1.认识银河系的形状及组成。
(1)学生小组内交流搜集的有关银河系的资料。
(2)学生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教师出示银河系的图片,学生观察银河系图片。
教师课件辅助进行小结:银河系从侧面看像一个盘子,它的中心恒星云集,称为银核, 两边被称为旋臂。银河系是由恒星、星云、星团及其他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天体系统。
2.认识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太阳系。你们知道太阳系与银河系有什么关系吗?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各组之间相互补充。 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并小结:太阳系并不在银河系的中心,它位于距离银河系中心2.3 万光年的旋臂上,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而已。
3.认识光年。
(1)谈话:在地球上测量较远的距离要用到千米这个单位,但在广袤的宇宙中通常 要用光年作距离单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卡思考(出示问题):
①什么是光年?1光年大约是多少千米?
③填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走完2.3万光年所用时间”,并计算。
(2)学生阅读、思考、计算、交流。
教师小结;光的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1光年就是光在1年中所走的距离,约9.5万亿千米,以光的速度从银河系的中心到太阳系需要约2.3万年的时间。
(3)我们再来看一组数字,牛郎星距织女星约16.4光年。也就是说,光从牛郎星木第五单元浩潮宇宙
女星需要16年零4个月。假设牛郎给织女打一个无线电话,得等32年多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
【走进浩瀚宇宙】。
1学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其他星系有关信息或图片。
2.教师集中展示螺旋星系、风车星系、草帽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的图片。
3.学生观察图片,认识不同形状的星系。
4.教师根据情况用课件适时补充信息:银河系只是宇宙中的一个比较大的天体系统, 日前科学家采用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已经发现了10亿个像银河系这样大的恒星集团,人 们把这些恒星集团叫作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科学家利用最先进的 射电望远镜已经看到了 100亿光年以外,仍然没有发现宇宙的边缘。
5.提出问题:你们能将宇宙、银河系、太阳系、河外星系,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或者用图示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6.学生交流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之间的关系。
7.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维恩图总结地球和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的关系。
8.教师谈话:通过刚才的计算与交流,我们对学宙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闭上眼
睛,想象一下宇宙有多大。
(三)、拓展活动
教师谈话:我们在学习神秘星空的过程中瘦集了很多有关星系的资料,对神秘星系了重多的认识。请同学们通过归纲、梳理手中的资料,做一期以星系为名的专题板报示自己对星系的认识。
七、板书设计
银河系的的形状及组成
《银河系》板书 银河系的太阳系的位置
清晰浩瀚宇宙的无限大
八、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
教学效果良好,达标。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浩瀚宇宙》教案
第二课时《神秘星空》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浩瀚宇宙》第二课时《神秘星空》。 主要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的提示,通过搜集、交流资料认识银河系组成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具体位置。本节呈现了两部分内容, 一是银河系图片和银河系的组成说 明;二是银河系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在图中标注了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同时呈现 了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具体位置数据。
让学生在讨论、交 流浩瀚宇宙资料的过程中,充分认识浩瀚宇宙的无限大。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运用分析、 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能对探究星空知识的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 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
3.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 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4.了解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宇宙的需要,推动了探测宇宙技术的发展和探索工具的改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
【教学难点】:
对探究星空知识的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 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本节课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极大的自主探究、自主操作、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 新精神,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知。
五、教法学法
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探究问题,完善整个学习过程。充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你们看过牛郎星和织女星吗?知道牛郎星和织女星相隔多远吗?
(学生汇报。)
师:大家肯定想知道牛郎星和织女星到底有多远,银河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希望各组同学都能积极讨论,认真计算,仔细倾听,敢于表达和提出自己的想法或问题。
(二)、了解银河系的基本构成
1.播放牛郎星与织女星距离测算视频,初步感知星际间的遥远。
师:牛郎星和织女星到底有多远?“他们”真的能每年“相见”一面吗?下面,请大家观看视频,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师:视频看完了,大家知道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多远了吗?他们能在每年“七夕”相聚吗?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看得都很仔细,牛郎织女每年“七夕”相会确实只是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在现实情况中是无法实现的。看完这段视频,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呢?小组内小声交流一下,并记录下你们组的问题。
师:下面,请各小组说一下你们组的问题,并把问题要点写在黑板上。
生:我们小组想问:阻隔牛郎织女星的银河有多宽?银河里有什么?
生:我们小组的问题是:牛郎星和织女星属于银河系吗?
生:我们小组的问题是:光年是什么意思?银河是个什么样子?
生:我们小组的问题是:我们地球也在银河系里,我们怎么还能看到银河?按说我们只有在银河系外才能看到银河。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讨论大家提出的问题,结合资料完成配套练习“银河系的组成”。
2.讨论交流,构建对银河系认知。
师: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做好关键信息记录。
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下讨论结果。为了节约时间,其他组说过的,咱们就,不再重复。
(学生汇报。)
生:我们通过交流,知道牛郎星和织女星也属于银河系,但是他们的距离约16.4光年,为什么看上去却像是在银河的两岸?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的问题?
生:我知道,因为牛郎星和织女星离我们地球比较近,从我们地球上看银河方向,牛郎星和织女星就像在银河两岸一样,就像我们从窗子里看远处的大楼或高山,窗框就在大楼或高山的两侧。
师:同学们交流得很充分,了解了很多有关银河系的知识。浩瀚的银河系等待大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很多组的同学提到了银河系的浩大。下面,请各小组计算一下,看看银河系中太阳系到银核的这段距离到底有多遥远。
3.通过计算,进一步加深对浩瀚宇宙的认知。
师出示表格:
我计算的走完2.3万光年用的时间是:
| 乘坐时速300千米的高速列车 | 乘坐时速800千米的飞机 | 乘坐时速40000千米的火箭 |
时间(万年) |
|
|
|
师:一光年约9.5万亿千米,请大家根据这个标准换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数据太大了,一定要注意数位。
生:我认为数据要保留小数,最好保留到两位,这样更准确。
师:为什么保留到两位小数更准确?
(学生汇报。)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请大家把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小组内认真计算,反复核对。)
师:请各组汇报你们的计算结果。(学生汇报。)
教师用表格出示数据:
师:面对计算出的数据,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银河系真大,看来想去星际旅行,必须要有更先进的交通工具。
| 乘坐时速300千米的高速列车 | 乘坐时速800千米的飞机 | 乘坐时速40000千米的火箭 |
时间(万年) | 约为: 8314307.46万年 | 约为: 3117865.29万年 | 约为: 62357.31万年 |
生:通过计算,我发现看上去像一条带子似的银河原来是那么宽广,简直无边无际。
(三)、认识浩瀚宇宙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星系?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请各组汇报一下你们了解的星系。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不少。那么,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被发现的吗?
(教师展示资料,学生观看。)
师:是的,我们国家的天文领域科技水平在飞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天文发现,喜欢天文的同学可以多加关注。通过大家的交流,你们对银河系的大小产生哪些新的想法?
(学生汇报。)
(四)、拓展活动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银河系的组成,知道了浩瀚宇宙中有众多的河外星系。你们心中还有哪些疑问呢?
生:宇宙到底有没有边际?宇宙是怎么产生的?
生:除了地球,宇宙中还有没有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太空里是否存在外星生物?
生:我们人类能不能造出超过光速的飞船?
师:同学们的想象还真是丰富。其实你们提出的很多问题,科学家也在研究。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你们的不断探索,这些未解之谜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就能被解开。
七、板书设计
了解神秘星空
《神秘星空》板书 走进浩瀚宇宙
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收益非浅,也深刻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浩瀚宇宙》教案
第三课时《探索宇宙》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浩瀚宇宙》第二课时《探索宇宙》。 主要旨在让学生 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分析这些历史事件,认识人类探索太空的艰苦历程;使学生认识我国探索太空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我国探索空间技术的发展,认识到人类为探索太空,不断改进探索技术和提高探索能力做 出了巨大努力。了解人类天体观测技术的发展过程。
二、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科学思维】:
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探究实践】: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态度责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宇宙的需要,推动了探测宇宙技术的发展和探索工具的改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难点】:
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 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本节课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极大的自主探究、自主操作、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 新精神,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知。
五、教法学法
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
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茫茫的宇宙浩瀚而神秘,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便对它充满着无限的遐相 宇宙从哪儿来?它到底有多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人类是怎样探索子宙的。(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了解人类天体观测技术的发展过程。
1.教师谈话: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察太空,后来各种观 测工具的出现,让我们能看得更远。几百年来,观测宇宙的技术不断更新,今天我们已经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宇宙深处。
2.出示问题:人类观测宇宙的工具有哪些?这些工具的应用对人类观测天体有哪些影响?
3.学生小组交流搜集的信息。
4.学生介绍观测工具的发展历史,教师出示浑仪、伽利略望远镜、牛顿望远镜和郭守 敬望远镜的相关图片及资料。
5.小结:人类对天体的观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一开始,人们靠肉眼来观察星空。后 来,各种观测工具的出现,让人类能够看得更远、更清晰。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不 再满足于用望远镜来观察宇宙,而是想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经过人们的不断努力,人们的这一愿望终于实现。
活动二了解人类进人太空的历程。
1.教师提问:人类进人太空的历程是怎样的呢?
2.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交流搜集的材料。
3.学生班内汇报。
4.教师小结: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是漫长和曲折的,甚至有过惨痛的教训。
5.教师谈话: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你们知道我国的哪些航天大事?
6.学生讨论、交流我国航天大事。
7.教师小结: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应好好学习,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活动三:我国空间技术有哪些新成就?
1.教师用课件出示空间技术最新进展的照片,如中国天眼、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第五单元浩瀚宇宙·
和核心舱、神舟十三号等,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
2.教师用课件出示相应图片(如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杨利伟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返 回、翟志刚太空行走、嫦娥登月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和核心舱和神舟十二号及神 舟十三号对接等)。
讨论: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航天事业意味着什么?
3师生共同交流小结: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工具的不断改进,我们现在不仅能在地 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人到宇 宙空间,向宇宙的深处进行探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努力吧!
(三)、拓展活动。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人类探索太空的艰难历程,了解了中国的航天七事记。那么,我国探索宇宙有哪些最新进展呢?课下,请同学们搜集资料,一起做一期电子报。
七、板书设计
了解人类天体观测技术的发展过程
《探索宇宙》板书 了解人类进入太空的历程
认识人类探索太空的艰苦历程
八、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能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本节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深刻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浩瀚宇宙》教案
第三课时《探索宇宙》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浩瀚宇宙》第二课时《探索宇宙》。 主要旨让学生了解人类天体观测技术的发展过程,认识人类观测天体的历史及观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引导学 生时刻关注我国探索空间技术的发展,认识到:人类为探索太空,不断改进探索技术和提高探索能力做 出了巨大努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2.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运用分析、 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 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3.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 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4.了解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宇宙的需要,推动了探测宇宙技术的发展和探索工具。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难点】: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四、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很微妙的时期,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对与学习的态度又是怎样呢?这些问题都不容教师和家长的忽 视。于是我们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一次调查,以此来了解小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探究现在六年级学生是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愉快的学习过程、合适的学习方法,并对调查结果作分析,提出应对的方法和建议,为小学六年级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依据。
五、教法学法
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充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自古以来,人类对神秘的太空充满了向往。通过课前了解,你们知道人们是如何对太空进行探索的吗?
生:古人主要用眼睛来观测天体。
生:后来人们用望远镜观察。
生:现在人们还可以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
师:人们对宇宙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探索宇宙》一课。
(二)、活动过程
1、了解人类天体观测技术的发展过程。
师: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观测主要靠肉眼。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借助仪器来观测宇宙,关于观测仪器,同学们有哪些了解?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我国古代人用浑仪观测宇宙。
生:我知道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是最早利用望远镜观测宇宙的。
生:我知道牛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能清晰地观测到比较暗的天体。
生:我知道著名的哈勃望远镜是第一架太空望远镜。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人类观测宇宙的工具?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生:我知道空间望远镜与地面望远镜相比,具有接收波段范围更宽辐射的优势,不会受大气的干扰,不会受大气辉光和照明灯光的影响等优点。
生:我还知道人类向太空中发射了许多宇宙探测器。
师:人类对天体的观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观测工具的改进,提升了人类观测天体的能力,使人类观测得更远、更清晰。
2、了解人类进入太空的历程。
师:人类进入太空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你们知道“世界航天第一人”是谁吗?
生:明朝的陶成道。
师:(出示图片)明朝的陶成道因在历次战争中屡建战功,受到朱元璋封赏“万户”,他第一个想到借助火箭推力将自己升空,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仍被世界公认为“世界航天第一人”。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发射器的出现,人类终于实现了飞向太空的梦想。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交流搜集的材料。
(学生组内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师: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感到骄傲。我们要好好学习,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3、我国空间技术有哪些新成就。
(师播放有关中国天眼、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等视频,学生观看汇报交流)。
师: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何感想?
生:中国空间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生: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成功着陆,真了不起!
生:中国建成500米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这个望远镜被称为“中国天眼”。
师:我国的空间技术发展取得日新月异的新成就,这是我国无数航天人为之奋斗的结果,同学们,让我们为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共同努力吧!
(三)、拓展活动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人类探索太空的艰难历程,了解了中国的航天大事记,以及我国探索宇宙的最新进展。课下,请同学们汇集整理相关资料,和同学一起做一期电子报。
七、板书设计
关注我们国家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探索宇宙》板书 了解人类进入太空的历程
认识人类探索太空的艰苦历程
八、教学反思
本节通过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深刻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能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