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复习练习题
展开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单元考点梳理分层卷(商务星球版)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A卷·考点梳理卷)
第一节 日本(课本P54-61页)
| 地理位置 | ||
半球 位置 | 南北半球 | 北半球 |
|
东西半球 | 东半球 | ||
海陆 位置 | 东北 | 鄂霍次克海 | |
东南 | 太平洋 | ||
西南 | 东海 | ||
西接 | 日本海 | ||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 |||
纬度 位置 | 纬度范围是30°N ~ 45°N | ||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中纬度 | |||
经纬范围是130°E ~ 145°E | |||
范围 | 由四个大岛(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和7200多个小岛及周围海域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纬度最高的是北海道岛。 | ||
面积 | 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与中国的云南省的面积大致相等。 | ||
首都 | 东京,位于本州岛。 | ||
港口 | 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
地形 | 日本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以上,平原面积狭小。 | |||
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最高峰。 | ||||
日本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位于本州岛。 | ||||
气候 | 北部 | 温带季风气候 | 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 |
南部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
河流 | 受山地地形影响,河流短小湍急,水能丰富。 | |||
日本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80座;每年有感地震1500多次,平均一天4~5次。 | ||||
原因 | 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
| ||
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 ||||
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 ||||
避震措施 | 传统的民居,多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 | |||
立法强制要求新建筑物应具有的防震等级。 | ||||
防震安全教育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日本政府规定每年的9月1日为“防灾日”。 | ||||
农业 | 由于人多地狭,农业生产使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单产很高,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 |||
水稻是其主要作物。 | ||||
森林 | 日本大部分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8%,居世界前列。 | |||
渔业 | 北海道附近海域(北海道渔场)是世界四大著名的渔场之一。 | |||
矿产 | 日本地狭人稠,矿产资源十分贫乏。 | |||
概述 | 日本是经济发达的工业国家,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 |||
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产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 | ||||
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 ||||
工业 | 分布 | 太平洋沿岸 | ||
濑户内海沿岸 | ||||
原因 | 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 |||
②产品主要出口 | ||||
③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 ||||
④沿海多平原,填海造陆价格低 | ||||
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 ||||
工 业 区 | ①京滨工业区 | |||
②名古屋工业区 | ||||
③濑户内海工业区 | ||||
④阪神工业区 | ||||
⑤北九洲工业区 | ||||
发展条件 | 有利条件 | ①科学技术先进 | ||
②高素质的劳动力丰富 | ||||
③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便于原料、燃料的进口和工业产品的出口 | ||||
不利条件 | ①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严重不足,需大量进口 | |||
②国内市场有限,工业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国际市场 | ||||
工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 劳动力价格高,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国内市场需求减少。 | |||
对策 | ①依靠资金、技术等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 | |||
②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 海外投资建厂的对象: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 ||||
随着日本工业的高度集中,太平洋工业地带出现了争水、争地以及许多环境问题,新兴工业开始向中小城市扩散。事实上,导致日本工业扩散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日本的新兴工业大多属于高科技产业,产品“轻、薄、短、小”,其生产摆脱了原材料的制约,往往选择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邻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地方,而中小城市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 | ||||
民族 | 日本绝大多数居民属大和民族 | |||
语言 | 通用日语。 | |||
文化 | 日本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 |||
在古代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如日本的文字、传统建筑、宗教、服饰饮食等都带有中国文化的印记。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古城是模仿中国唐代长安城(今西安)建造的。 | ||||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欧美文化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 ||||
宗教 | 神道教、佛教。 | |||
服饰 | 日本的传统服饰-和服也深受中国唐代服饰的影响。 | |||
饮食 | 和食、寿司、鱼虾。 | |||
民居 | 日本多山地,当地森林茂密,“合掌造”以木材为原料,便于就地取材,当地冬季降雪多,屋顶坡度大,便于积雪滑落;当地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多地震,"人"字形结构稳定,木材质地轻,可减轻地震带来的危害。 | |||
第二节 俄罗斯(课本P62-68页)
半球位置 | 南北半球 | 位于北半球 |
东西半球 | 横跨东、西半球 | |
经纬度位置 | 经度位置 | 东西跨经度170多度(20°E~180°~170°W)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 |
纬度位置 | 大部分位于50°N~70°N,纬度较高,北极圈穿过北部,属于北温带和北寒带,地跨中、高纬度地区。 | |
海陆位置 | 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北临北冰洋 ,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波罗的海),西南临黑海。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 |
面积 |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地跨亚洲、欧洲和东、西半球,传统上属于欧洲国家。 | |
首都 | 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 | |
莫斯科红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罗斯的象征,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广场之一。每逢重大节日,这里便成为举行大型庆典和群众集会的地方。广场附近有著名的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 |
地势 | 特点 | 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西部利亚地区南高北低。 | |
对河流的影响 | 西部利亚地区河流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如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 ||
地形:大部分地区地形较平坦,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乌拉尔山脉以西为东欧平原,向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三条分界线——乌拉尔山脉、叶尼塞河、鄂毕河。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亚洲最大的平原。东欧平原是欧洲最大的平原。 | |||
河流 | 伏尔加河 | 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伏尔加”。它发源于俄罗斯西北部的丘陵,自北向南注入里海,流经全长3 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 | |
鄂毕河 | 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航运价值:纬度高,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 | ||
叶尼塞河 | |||
勒拿河 | |||
湖泊 | 贝加尔湖 | 世界上蓄水量最大、最深的湖泊。被誉为“西伯利亚的珍珠” | |
里海 | 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是一个咸水内陆湖。 | ||
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大陆中西部 | |
寒带气候 | 北极圈以北,北冰洋沿岸 | ||
温带季风气候 | 东部太平洋沿岸 | ||
高原山地气候 | 东西伯利亚山地和大高加索山区 | ||
类型 |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 ||
气候特点 | 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降水较少,夏季较多。 | ||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俄罗斯东西部气候差异大,气温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降水是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 |||
东欧平原因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从西向东,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 |
1、自然资源
俄罗斯面积广大,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基本自给的大国之一。 | ||||||
淡水资源 | 淡水资源非常充足,河流径流量居世界第2位,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淡水储量最大的湖泊。 | |||||
森林资源 | 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木材蓄积量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 | |||||
矿产资源 | 地位 | 俄罗斯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黄金产量居世界前列。 | ||||
矿产地 | 库尔斯克 | 库兹巴斯 | 秋明 | 第二巴库 | 乌拉尔山区 | |
铁 | 煤 | 石油 | 有色金属 | |||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 ||||||
水能资源 | 水能资源丰富 |
2、工业
有利条件 | 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为发展重工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
特点 | 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轻重失调)。 |
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农业生产薄弱,轻工业原料缺失。 | |
分布 | 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靠近原料产地。 |
工业区 | ①圣彼得堡工业区:石油化工、适船、电子、造纸和航空航天等工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
②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 |
③乌拉尔工业区:主要有石油、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 | |
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主要由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工业部门。 |
1、交通
概括 | 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与海洋航运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 |
主要运输方式 | 客运主要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货运主要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管道运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
分布 | 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和枢纽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比较稀疏。 |
西伯利亚大铁路 | 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由首都莫斯科途径西伯利亚到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
俄罗斯南部多山,但西伯利亚大铁路却沿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 | |
从地形上看 | 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增加了修建铁路的难点及成本。 |
从气候上看 | 俄罗斯亚洲部分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土壤结冰期长;而南部纬度较低,气候条件优于北部。 |
从资源、工业、人口和城市上看 | 俄罗斯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在此修建铁路,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这里分布着较多的人口和城市,修建铁路可以沟通不同地域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
邻国 | 距离周边临国较近,更便于发展经济。 |
2、城市
莫斯科 | 首都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公路和航空枢纽,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
圣彼得堡 | 是波罗的海沿岸的重要海港,也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
符拉迪沃斯托克 | (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重要海港,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城市。 |
摩尔曼斯克 | 临北冰洋(终年不冻,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不冻。 |
新西伯利亚 | 西伯利亚地区的中心城市,以机械、钢铁工业著称 |
人口 | 2009年,俄罗斯人口达1.42以。全国将近4/5的人口和大多数城市分布在欧洲部分。 | |
民族 |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180多个民族,俄罗斯族约占总人口的4/5。 | |
语言 | 官方语言为俄语。 | |
宗教 | 居民多信奉东正教。 | |
民居 | 俄罗斯的高脚屋:俄罗斯的乡村建筑,①多就地取材;故有“木屋王国”的称号其中高纬度地区的木屋常建成高脚屋形式,②上层房屋与地面不直接接触,以防止室内热量通过地面散失;③屋顶坡度大,利于积雪滑落 | |
军事 |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军事强国。 | |
航空航天 |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航空航天大国。 | |
文学 | 俄罗斯涌现出众多的文学巨匠,如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 | |
舞蹈 | 俄罗斯的芭蕾舞享誉世界 |
第三节 印度(课本P69-74页)
半球 位置 | 南北半球 | 北半球 | |
东西半球 | 东半球 | ||
海陆 位置 | 北临 | 喜马拉雅山脉 | |
南临 | 印度洋 | ||
东临 | 孟加拉湾 | ||
西临 | 阿拉伯海 | ||
位于亚洲南部(南亚) | |||
纬度 位置 | 北回归线穿过北部 | ||
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 |||
主要位于低纬度 | |||
范围 |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与中国、巴基斯坦等国接壤。 |
地势 | 南北高、中部低。 | ||||||
地形 | 北部c是山脉喜马拉雅山。 | ||||||
中部b是平原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 | |||||||
南部a是高原德干高原。 | |||||||
河流 | 名称 | 发源地 | 流经国家 | 注入的海洋 | |||
印度河(母亲河) | 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北坡 | 巴基斯坦 | 阿拉伯海 | ||||
恒河 | 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 印度、孟加拉国 | 孟加拉湾 | ||||
气候 | 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 ||||||
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 |||||||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一年可分三季 | |||||||
时间 | 3~5月 | 6~10月 | 11~次年2月 | ||||
三季名称 | 热季 | 雨季 | 凉季 | ||||
气候特征 | 热季高温少雨 | 高温多雨 | 凉爽宜人 | ||||
原因 | 西南季风未来临 | 西南季风 | 东北季风 | ||||
有利 | 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 ||||||
不利 | 西南季风进退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 ||||||
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是:位于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位于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 |||||||
为什么冬季南亚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北部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亚洲中部的冷空气侵入(地形因素)。 | |||||||
历史 |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肥沃富饶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印度文明。 |
早在40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印度人在数学、医学、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著。 | |
宗教 | 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历史上,佛教不断地向外传播,如今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盛行于东亚、东南亚等地。 |
现在,印度教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80%以上的居民信仰印度教。印度是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宗教在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 |
舞蹈 | 印度舞蹈历史悠久,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舞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
风俗 | 多民族、多宗教的印度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
印度人用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表示肯定。 | |
恒河被印度人称为“母亲河”,印度教教徒更是将其尊为“圣河”,每天前来沐浴的教徒川流不息,遇有重大节日,更是人头攒动,蔚为壮观,他们深信在恒河沐浴能洗涤罪恶,纯洁灵魂。 |
人种 | 白种人为主 | |
语言 | 英语和印地语 | |
人口 | 2015年,印度的人口数量已达13.1亿,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印度人口数量有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 |
人口增长 快的原因 |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再加上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 | |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给印度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自2000年开始,印度政府就提出了人口控制计划,但执行效果一直不够理想。 | ||
泰姬陵 | 位于印度北部,建于1632年,它体现了伊斯兰教建筑风格,被誉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 |
人口分布 | 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恒河平原地区。 | |
人口问题 | 交通拥挤、森林破坏、环境恶化、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粮食短缺等 |
1、农业
概况 | 印度是传统农业大国,经过绿色革命后,粮食基本可以自给。 | ||||
绿色革命 | 原因 | 自然 | 旱涝灾害频繁 | 导致农业生产经常歉收,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粮食。 | |
人文 | 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很大 | ||||
第一次 | 措施 | 引进优良的小麦和水稻品种,通过与本地小麦和水稻杂交,培育出生长期短、产量高的新品种,并在全国推广机械化生产。 | |||
后果 |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抽取地下水,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 | ||||
第二次 | 措施 | 利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等。 | |||
后果 | 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给。 | ||||
此外,印度还相继实施了“白色革命”“蓝色革命”和“黄色革命”,成为乳畜产品、渔业产品、蔬菜和水果的生产大国。 | |||||
农业发展条件 | 利 | ①耕地面积广大(世界第二) | |||
②水热条件好 | |||||
③劳动力充足 | |||||
弊 | 西南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 | ||||
解决措施 | 兴修水利;培育良种等。 | ||||
粮食作物 | 水稻、小麦 | ||||
经济作物 | 棉花、黄麻、茶叶 | ||||
分布 | 水稻 | 东北部与沿海平原 | |||
小麦 | 西北部恒河上游 | ||||
棉花 | 德干高原西部 | ||||
黄麻 | 东北部恒河三角洲 | ||||
茶叶 | 东北部山坡 | ||||
2、工业
工业概况 | 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工业大国。 | ||
发展过程 |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的传统工业主要是纺织业和采矿业。 | ||
独立后,利用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机械等工业。 | |||
现在已经形成了部门齐全、规模较大、比较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其中核工业、航天技术、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产业也开始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 |||
服务外包产业 | 近年来,印度的软件产业令世界瞩目。印度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借助国民通用英语的语言优势,注重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承接西方跨国公司的软件设计与项目开发,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软件供应国,其软件产业约占世界软件市场份额的20%,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 ||
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的优势条件 | 劳动力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注重软件人才培养 | ||
通用英语 | |||
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 |||
对外开放的政策 | |||
工业和城市 | 新德里 | 印度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 |
加尔各答 | 全国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 ||
孟买 | 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最大的商业、金融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 ||
班加罗尔 | 印度软件产业中心,被称为印度的“硅谷”。 | ||
第四节 澳大利亚(课本P75-80页)
半球 位置 | 南北半球 | 南半球 |
|
东西半球 | 西半球 | ||
海陆 位置 | 西临 | 印度洋 | |
东临 | 太平洋 | ||
纬度位置 | 主要位于10°S—39°S之间 | ||
110°E~160°E | |||
地跨热带和南温带。 | |||
范围 | 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周围许多岛屿组成。 | ||
是世界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 |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介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周围的一些岛屿,国土面积约774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 |
澳大利亚特有动物有袋鼠、鸸鹋、考拉、鸭嘴兽等 | |
有很多古老生物的原因 | 澳大利亚大陆早在几千万年前就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中。这里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演化十分缓慢。 |
无豺狼虎豹等大型天敌。 | |
气候温和,生存条件没有大的改变,许多古老而原始的生物种类被保留下来。 | |
人类开发晚,人口稀疏,人为干扰少。 | |
澳大利亚特有物种丰富,被誉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
地势 | 东西高,中间低 | ||
地形 | 西 | 西部高原(沙漠广布:维多利亚大沙漠) | |
中 | 中部平原(澳大利亚大盆地,也叫大自流盆地) | ||
东 | 东部山地(大分水岭,也是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地) | ||
气候 | 中部 | 热带沙漠气候 | |
西部 | 热带草原气候 | ||
东北 | 热带雨林气候 | ||
北面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
西南 | 地中海气候 | ||
东南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
分布 | 呈半环状分布 | ||
以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是除南极洲以外干旱面积比例最高的大陆。 | |||
河流 | 数量稀少,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澳大利亚西侧的墨累河 | ||
湖泊 | 最大的湖泊:北艾尔湖(咸水湖) |
1、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农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 ||||
澳大利亚养羊的优势 | 地形平坦 | |||
气候适宜牧草生长;气候干旱适宜绵羊繁殖 | ||||
地下水丰富 | ||||
品种优良(美利奴细毛羊) | ||||
无大型野生食肉动物 | ||||
澳大利亚养羊的规模 | 绵羊头数世界第一 | |||
羊肉产量世界第一 | ||||
羊毛产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 | ||||
澳大利亚被人们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 ||||
从东南和西南沿海向内陆依次为①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②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③粗放牧羊带 | ||||
牧羊带 |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 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 粗放牧羊带 | |
特点 | 规模小、人工草场广布、牧草品质好、产量高,肉用羊为主 | 多为人工草场,产量和规模居中,肉用羊和毛用羊并重 | 规模大、天然草场 牧草品质差 产量低,毛用羊为主 | |
地形 | 东南和西南沿海平原 | 东南墨累河流域及西南沿海 | 西部高原和大自流盆地 | |
水源 | 大气降水较多 | 墨累河为主要灌溉水源 | 地下水、自流井水 | |
气候 | 气候温和湿润 | 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 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 | |
2、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① | 矿产资源丰富,特点: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 |
② |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铅、镍、铀、锌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锰等储量居世界前列 |
③ | 矿产多分布在沿海,便于出口 |
④ | 开采的矿石一半以上供出口,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国 |
⑤ | 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澳大利亚发展了采矿、冶金和机械制造业,它们曾经一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
⑥ | 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0%左右,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75%以上。其中,旅游、商务服务、通信等产业发展较快,已成为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 |
3、城市和人口的分布
人口总数 | 2397万(2015年) | |
人口密度 | 3人/平方千米(2015年) | |
人种 | 92%是白色人种,绝大部分是英国移民后裔。 | |
城市 | 堪培拉 | 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服务业发达。 |
悉尼 | 既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 |
墨尔本 | 不仅是全国第二大城市,而且是澳大利亚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 |
城市、人口、经济活动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原因: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发展历史悠久。 |
第四节 巴西(课本P81-87页)
半球 位置 | 南北半球 | 主要位于南半球 |
|
东西半球 | 西半球 | ||
海陆 位置 | 位于南美洲(或拉丁美洲)东部 | ||
东临 | 大西洋 | ||
纬度位置 | 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 ||
地跨热带和南温带。 | |||
面积 | 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851万km²),位居世界第五。 |
地势 | 南高,北低 | |||
地形 | 巴西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 |||
北部 | 亚马孙平原约占国土的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 |||
南部 | 巴西高原约占国土的2/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 |||
气候 | 亚马孙平原 | 巴西高原 | ||
热带雨林气候 | 热带草原气候 | |||
终年高温多雨 |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
气候湿热 | ||||
但因巴西高原海拔高,气候相对凉爽 | 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 |||
河流 | 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世界第二长河 | |||
亚马孙河流经原始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少,经济不发达,航运价值低 | ||||
亚马孙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平原面积广大,河流长度较长,北、南两侧都是高原,有众多支流的汇入,所以亚马孙河水量大。 | ||||
亚马孙河航运价值低的原因: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 | ||||
人种 | 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 | ||
居民多由白种人、混血种人、黑种人构成。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人种约占40%,黑种人占6%,印第安人不到1%,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因此,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人种的社会。有“世界民族的大熔炉”“世界人种博物馆”之称。 | |||
1532年,葡萄牙殖民者来到这里,在以后的数百年间,来自欧洲、非洲、亚洲等不同种族的人们纷纷踏上这块土地。由于各种族间相互通婚,混血种人的比重不断增加。巴西作为世界民族的大熔炉,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与发展,形成了多元的巴西文化。 | |||
人口 | 巴西国土面积约852万平方千米,人口1.91亿(2015年),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 ||
90%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陆高原和亚马孙平原人口稀疏。 | |||
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 地形、气候 | 这里主要是巴西高原,地势较高,气候凉爽,温暖湿润。 | |
交通 | 这里位于东南沿海,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 ||
资源条件 | 这里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 ||
农业生产 | 这里气候适宜,是玉米、咖啡、棉花、甘蔗等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农业生产发达。 | ||
开发历史 | 这里开发早,工农业基础好。 | ||
巴西文化 | 狂欢节:原是欧洲基督教的节日。 | ||
桑巴舞:融合了葡萄牙的民歌、游戏,非洲的鼓乐、舞蹈。 | |||
足球:巴西人最喜欢的一项运动,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 |
1、农业
经济地位 | 巴西经世界上著名的农牧业大国。 | |
农业 | 发展农业的条件 | 位于热带,气候湿润、可耕地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
主要农产品 | 巴西以生产和出口热带经济作物闻名,如咖啡、甘蔗、柑橘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近年来,巴西咖啡的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一直居世界榜首,被誉为“咖啡王国”。 | |
目前,巴西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大豆、玉米、水稻的产量已跻身世界前列,其中大豆的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成为巴西重要的外汇来源。 | ||
畜牧业 | 巴西的畜牧业发展也较为迅速,牛的饲养量居世界第一位,牛肉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猪的存栏量居世界第三位。 | |
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 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劳动力充足、开发较早。 |
2、工业
矿产资源 | 巴西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铁矿石储量大、质地优良而闻名,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采矿、冶金等工业。 | |
巴西铁矿石的储量、开采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铁矿石品位高达60%以上。 | ||
工业 |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巴西积极推进工业化,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钢铁、汽车、机械、飞机的重要生产国。 | |
分布 | 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 |
有利条件:矿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 | ||
不利条件:能源不足。 | ||
解决措施:开发水电——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 | ||
工业城市 | 巴西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城市。 | |
迁都 | 1960年,巴西政府将首府从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 | |
原因:①为了加快内地的开发建设;②为了分散里约热内卢的城市职能,缓解其环境压力;③巴西利亚位于高原内部,气候相对温和,环境优美。 | ||
城市 | 圣保罗 | 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
巴西利亚 | 巴西的新首都(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 | |
里约热内卢 | 巴西的曾经的首都,巴西第二大城市。 |
亚马孙平原覆盖着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位于巴西境内。亚马孙热带雨林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物种,为数百万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 |
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 ①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
②调节全球气候。 | |
③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 |
④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 |
⑤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 |
热带雨林的经济效益 | 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
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称,亚马孙平原覆盖着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它具有的环境效益有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 | |
热带雨林的破坏 | 20世纪60年代,巴西开始对热带雨林进行大规模采伐。同时,建设农牧场、开采矿山、修建公路等也摧毁了大量雨林。此外,当地农民原始的烧荒耕作方式,也是造成热带雨林被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
破坏产生的后果 | ①全球气候异常即全球变暖 |
②动植物资源锐减即物种减少 | |
③水土流失加剧 | |
④生物多样性受损 | |
热带雨林的保护 | 早在1978年,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的相关国家就联合签署了《亚马孙合作条约》,旨在共同保护和合理开发亚马孙热带雨林。 |
2000年,巴西颁布了《亚马孙地区生态保护法》,使热带雨林的保护有了法律保障 |
第五节 美国(课本P88-94页)
半球 位置 | 南北半球 | 北半球 | ||
东西半球 | 西半球 | |||
海陆 位置 | 西临 | 太平洋 | ||
东临 | 大西洋 | |||
南临 | 墨西哥湾 | |||
纬度 | 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三个温度带,大部分在北温带(美国本土) | |||
范围 | 美国领土的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习惯上称为美国“本土”,这里有48个州和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另外,还有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和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 | |||
美国本土 | 北邻加拿大,南邻墨西哥 | |||
阿拉斯加州 | 位于北美洲西北部,西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邻 | |||
夏威夷州 | 位于太平洋上,属大洋洲 | |||
地势 | 东西高,中间低。 | ||
地形 | 总 | 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 |
西部 | 高大的高原和山地(落基山脉) | ||
中部 | 广阔的中央平原 | ||
东部 | 低矮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脉) | ||
气候 | 气候类型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 ||
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大部分地区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 |||
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受大陆西侧山脉的阻挡作用,西侧气候类型呈狭长形分布。 | |||
河流 | 美国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它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世界第四长河。 | ||
湖泊 | 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全部位于美国境内。 |
美国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 | |
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原住居民。 | |
16世纪起,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陆续向北美洲移民。伴随罪恶的“奴隶贸易”,大批的非洲黑人被贩运至美洲。现在美国的居民大多是欧洲移民的后裔,非洲黑种人的后裔也占有较大比重。此外,还有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移民。 | |
美国人口3.07亿,居世界第三位,居民大部分是欧洲移民的白色人种。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黄色人种)。 | |
在旧金山、纽约等城市有华人聚居的“唐人街”。 | |
分布 | 美国人口分布不均,沿海平原和东北部的五大湖附近是人口稠密地区。 |
人口问题 | 各国移民经长期融合,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种族歧视严重。 |
1、农业
农业生产优越 的自然条件 | 气候 | 美国本土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降水较为丰富。 |
地形 | 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 |
土壤 | 土壤肥沃。 | |
河流 |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
2、农业特点:
① | 地区生产专业化 |
② | 高度机械化 |
③ | 商品率高 |
美国小麦、大豆、玉米、棉花、乳肉等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其农业人口却只占全国人口的2%。 |
3、农业带
乳畜带 | 位置 | 该地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 |
条件 | ①位置偏北,纬度较高,气候湿冷,不适于种植农作物,适宜收草的生长 | |
②且邻近城市密集区,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适于发展乳畜业,生产的乳畜产品就近供应都市消费 | ||
玉米带 | 位置 | 位于乳畜带以南的地区 |
条件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照热量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科技发达,自然条件有利于玉米的生长,美国玉米带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专业化生产区。所产玉米作为饲料用以发展肉畜业,也有部分玉米供出口。 | |
小麦区 | 这里雨量适中、土壤肥沃,成为小麦生产专业区,所产小麦销往世界各地。 | |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 | 这里地势较气候较干燥,高地广人稀,草原广布,成为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 | |
棉花带 | 这里热量充足,是美国著名的棉花种植区。因棉花的裁培需要大量劳动力,历史上这里曾经是美国引进黑种人奴隶最集中的地区。 | |
亚热带作物带 | 纬度位置较低,属于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地势低平,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
概述 | 美国制造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著称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很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 | ||||||
三大工业区 | |||||||
工业地区 | 主要资源 | 运输条件 | 主要部门 | 主要城市 | 工业类型 | ||
东北地区 | 煤、铁 | 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 | 钢铁、汽车、化学 | 纽约、华盛顿、 芝加哥、底特律 | 传统工业 | ||
西部地区 | 森林、金矿 | 太平洋沿岸的良港和贯穿美国东西的铁路等 | 飞机、电子等 | 旧金山、洛杉矶、 西雅图 | 高新技术产业 | ||
南部地区 | 石油 | 墨西哥湾的港口和便利的铁路运输 | 石油、宇航 | 休斯顿、亚特兰大、新奥尔良 | 高新技术产业 | ||
美国本土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地区是其传统的制造业集中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一地区的制造业出现衰落。60年代以来,随着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的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使西部和南部逐渐成为以石油化工电子、航空航天等为主的新兴工业区 | |||||||
高新技术产业 |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加强了航空航天、通信设备、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加快了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在高新技术的引领下,不仅形成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些老工业区也得以振兴,使美国的制造业继续保持全球的领先地位。 | |||||||
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因大量生产电子工业的基本材料硅片而得名。 | |||||||
城市 | |||||||
华盛顿 | 美国首都,属哥伦比亚特区。 | ||||||
纽约 | 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 ||||||
洛杉矶 | 美国第二大城市,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 | ||||||
旧金山 | 硅谷,全球闻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是美国西部最大港口,是华人在美国的最大聚居地。 | ||||||
芝加哥 | 美国第三大城市和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交通中心。 | ||||||
底特律 | 汽车工业中心。 | ||||||
匹兹堡 | 钢铁工业中心。 | ||||||
休斯顿 | 美国南部最大的城市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也是美国航天中心所在地。 | ||||||
第九章 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划分依据 |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 |
分布 | 发达国家 | 主要位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代表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 |
发展中国家 |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
南北关系 | 从空间分布看,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国际上通常以“南”、“北”,代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称为“南北问题”。 | ||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 ||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 ||
合作的重要性 | 当前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需要人类携手共同应对。 |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项目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经济发展水平 | 较高 | 较低 |
农业 | 第三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先。 | 第一产业比重大,工业以资源型和资源加工型为主。 |
工业 | 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商品率高。 | 农业生产以手工种植为主,大多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 |
居住条件 | 人们大多居住在城市,交通四通八达。 | 人们大多居住在乡村,交通比较落后。 |
教育 | 教育设施完善,国民受教育程度高。 | 教育投入少,很多儿童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
积极影响 | ①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配置 |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与技术的密切合作 | |
③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 |
不利影响 | 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剧国际间的贫富分化。 |
解决办法 |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竞争力,在全球经济当中占据有利地位。 |
1、重要国际组织的名称、简称和总部
类型 | 组织名称 | 简称 | 总部 |
全球性国际组织 | 世界贸易组织 | 世贸组织(WTO) | 日内瓦 |
联合国 | UN | 纽约 | |
世界银行 | WB | 华盛顿 |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MF | 华盛顿 | |
区域性国际组织 | 亚洲太平洋基金合作组织 | 亚太经合组织(APEC) | 新加坡 |
欧洲联盟 | 欧盟(EU) | 布鲁塞尔 | |
东南亚国家联盟 | 东盟(ASEAN) | 雅加达 | |
二十国集团 | G20 | ||
2、部分国际组织的标志
联合国 | 世界贸易组织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欧盟 | 东南亚国家联盟 | 二十国集团 |
世界卫生组织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红十字会 |
3、 联合国
概况 | 联合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
机构 | 联合国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国际法院、安全理事会共6个 |
安全理事会 | ①主要职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
②5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 | |
世界贸易组织 | 重要的国际贸易组织,致力于减少国家间贸易限制,实现贸易自由化。 |
期中卷(真题汇编卷)——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商务星球版): 这是一份期中卷(真题汇编卷)——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商务星球版),文件包含期中卷真题汇编卷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商务星球版解析版docx、期中卷真题汇编卷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商务星球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卷(基础测试卷)——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商务星球版): 这是一份期中卷(基础测试卷)——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商务星球版),文件包含期中卷基础测试卷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商务星球版解析版docx、期中卷基础测试卷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商务星球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第九章 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九章 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一课一练,文件包含第八九章真题汇编卷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商务星球版解析版docx、第八九章真题汇编卷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商务星球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