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单元卷(苏教版)
第十三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培优卷)——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单元卷(苏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十三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培优卷)——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单元卷(苏教版),文件包含第十三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培优卷解析版docx、第十三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培优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十三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B卷·能力提升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真题练1.(2022·江苏苏州)倡导低碳生活,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C.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 D.讲究卫生,多使用一次性餐具2.(2022·江苏宿迁)“打造宜居之城,扮靓美丽新姿”,宿迁市先后三次荣获“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提倡( )①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②节能减排,绿色出行③毁田建房,发展经济 ④植树造林,净化空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2·江苏苏州)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水体pH对水生动物的生存是否有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pH表示水体酸碱度,pH=7表示中性,pH<7表示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依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pH6.5~7.06.0~6.54.5~6.03.0~4.5溪红点鲑√√××小口黑鲈√√××黑头呆鱼√×××牛蛙胚胎√√√×小龙虾√√××注:“√”表示能够存活,“×”表示不能存活。A.水体pH的变小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B.牛蛙胚胎在水体中可存活的pH范围最大C.水体pH为5.0时比6.3时更适合上述生物生存D.水体pH的降低可以对水生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4.(2022·江苏盐城)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我们用行动来保护地球。以下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A.电视长时待机 B.倡导绿色出行 C.垃圾分类处理 D.书本循环使用5.(2022·江苏苏州)《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两年以来,垃圾分类已从“新时尚”转变为苏州市民的“新习惯”。将①废旧灯泡、②用过的纸巾、③剩饭剩菜、④矿泉水瓶四类垃圾从左至右投放到下列垃圾桶内,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①③②6.(2020·江苏盐城)盐城黄海湿地申遭成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的普通一员的理念。下列说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A.围垦和开发湿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B.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湿地减少为代价C.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D.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7.(2021·江苏苏州)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8.(2022·广西梧州)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发展火力发电项目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C.大量焚烧作物秸秆 D.开展植树造林活动9.(2022·北京)北京冬奥会践行“绿色奥运”理念,实现了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消耗之间达到平衡。下列做法能够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是( )A.植树造林 B.建筑材料回收利用C.风能发电 D.倡导绿色出行方式10.(2022·山东枣庄)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A.将秸秆焚烧还田 B.大面积植树造林江 C.将垃圾分类回收 D.使用充电式电池11.(2022·甘肃金昌)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倡导少开车、多步行 B.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C.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D.围湖造田,增加粮食种植面积12.(2022·湖南娄底)塞罕坝曾森林茂密,后因过度围是变为荒原。为防风固沙,在5年内,经三代人的努力,再次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对此,你有何认识( )A.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无法修复的B.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C.植树造林只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木材D.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增强温室效应13.(2022·湖南益阳)为研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科研人员选用了杨树作为研究对象,以杨树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年轮宽度为观测指标,得到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实验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每公顷地上部分生物量kg/hm2各部分受害材健康材降低百分率//%树干87231.3120620.527.68树皮20500.027807.026.28树枝29437.548437.539.22树叶6862.59997.031.36总计122031.2206862.830.37A.受害材平均年轮宽度变小B.酸雨降低受害材地上部分生物量C.酸雨对杨树树枝的影响最大D.酸雨对所有植物生长都有影响14.(2022·湖南常德)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了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不属于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和措施的是( )A.实施71万亩造林绿化工程 B.食品原料“从农田到餐桌”来源可查C.“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 D.主火炬采用氢能源“微火”点燃15.(2022·辽宁阜新)下列气体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16.(2022·陕西)洗洁精是被广泛应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八年级某班生物学探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某品牌洗洁精废水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是有利还是有害的,进而推测其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小组成员将若干粒饱满的小麦种子放在水中浸泡1天,把浸泡后的种子放于已编号的铺有1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3个为一个处理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每个培养皿中平铺50粒小麦种子。每天向甲组和乙组培养皿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稀释120倍的洗洁精稀释液和清水(以稀释液和清水不浸没种子为准),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第4天记录数据,统计平均发芽率后绘制如下柱状图。(1)实验中,乙组滴加清水是为了设置 实验;“以稀释液和清水不浸没种子为准”的原因是种子在萌发时需要 。(2)统计实验结果时,取每一个处理组内三个培养皿中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3)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根据实验结论,请你写出一个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小妙招。 。17.(2022·贵州贵阳)垃圾可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可有效利用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土壤微生物对厨余垃圾的分解作用,取同一地点的土壤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不作处理(甲组),另一组进行灭菌处理(乙组),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再向其中加入相同且等量的厨余垃圾混合培养。回答下列问题。(1)作为中学生尝试对日常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可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现有如下垃圾:①废旧书报②瓜果皮③废电池④金属罐⑤瓷碗碎片(为防止划伤请单独存放)。有同学已对部分垃圾进行分类(见图),请完成剩余垃圾的分类,把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 A: B: C: D: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考虑,土壤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3)该实验中需要保持一致的条件,除题干中提到的外还有 、 (列出两项即可)。(4)一段时间后,预计 (填“甲组”或“乙组”)容器内的厨余垃圾会被分解,原因是 。二、综合提升练1.低碳正成为生活的新时尚。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纸张两面印刷 B.自带篮子购物 C.垃圾分类投放 D.自驾汽车上班2.“碳中和”是实现全球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生态目标。以下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A.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B.分类处理垃圾C.用太阳能热水器 D.夏天24小时开空调3.北京市发布“我要碳中和”的微信小程序,市民可随时记录自己的“碳足迹”。以下行为不利于减少碳排放的是( )A.开车接送上下学 B.少使用一次性水杯 C.积极参加植树造林 D.垃圾分类回收4.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场馆建设、赛事举办等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了奥运赛事活动带来的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冬奥”。下列各项与上述理念不相符的是( )A.自备购物袋 B.随手关灯C.少开汽车多走路 D.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5.202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有效改善环境 B.开发森林资源,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C.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再循环 D.谨慎引进外来物种,保护当地物种6.“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个人等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效应排放量,即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是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B.多乘私家车有助于实现碳中和C.碳中和后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 D.碳中和离不开植物的光合作用7.“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日常生活中不提倡( )A.节约使用纸制用品 B.尽量不使用塑料袋C.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D.常使用一次性木筷8.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这项成果有望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为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提供一种新思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B.这项成果有利于节约农业种植的耕地和淡水资源C.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能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提供帮助D.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9.下列气体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氢气 D.氮气10.“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为减少害虫危害,加大农药施用量 B.为减少环境污染,实行垃圾分类C.为减少纸张浪费,倡导无纸化办公 D.为减少尾气排放,倡导绿色出行11.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与此无关的是( )A.清理垃圾,清洁环境 B.开发风能、发展水电C.植树种草,大搞绿化 D.节能减排,绿色出行12.“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一个公益活动,倡议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20:30~21:30关灯一小时,旨在唤起人们节能意识。今年的口号为“以生命之名,为地球发声”。WWF提出“60+生活方式”概念,即指任何对自然环境友善,对节能减排有益,有助于推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行为方式。下列做法与此概念不符的是( )A.骑“共享单车”出行 B.对垃圾进行分类C.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D.使用一次性餐具1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千年大计。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A.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绿色富民 B.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C.坚持绿水青山理念,建设美丽乡村 D.加强新农村建设大量使用农药防治害虫14.“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我们喝完的矿泉水瓶应该投入( )箱。A. B. C. D.15.2022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下列关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大量抽取地下水当作生活用水 B.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C.保护植被,保持水土 D.推广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16.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诸多方便,同时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塑料可降解成直径小于5mm的塑料微粒,称为“微塑料”。近日,荷兰科学家们首次从22名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中发现微塑料。科研人员想利用小鼠来探究微塑料是否会影响其消化作用,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小鼠数量(只)饲喂方式实验结果小肠绒毛状态体重增长值(g/只)甲20?数量多排列整齐7.34乙20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数量少排列散乱1.84丙20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基本消失-0.12(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 ,同时其他饲养条件完全一致,是为了 。(3)与甲组对照,乙、丙两组小鼠体重增长值均 ,原因是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 ,严重影响了小鼠的 功能。(4)乙、丙两组比较,小鼠体重变化不同,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及环境的危害,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准备布制购物袋,拒绝购买塑料袋 B.及时焚烧塑料制品,避免白色污染C.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D.随意丢弃塑料制品17.废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和酸碱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为了探究不同浓度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生存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①挑选5只完全一样的鱼缸,并分别贴上标签A、B、C、D、E;②在5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且适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③准备若干同一品牌的1号废电池,其中A鱼缸中不放,B鱼缸中放入1节电池,C鱼缸中放入2节电池,D鱼缸中放入3节电池,E鱼缸中放入4节电池,浸泡一段时间后,各鱼缸形成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浸出液;④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5条品种相同,大小、生长状况相似的金鱼,定时投喂等量同种饲料,置于相同的光照、温度下培养,观察并记录每只鱼缸中金鱼存活天数的平均值,结果见下表:鱼缸编号金鱼存活的平均天数A15B12C10D5E1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的变量是 ,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步骤③中,设置A鱼缸的作用是 ;步骤④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品种相同,大小、生长状况相似,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 。(3)实验结果中的每组数据均为5只金鱼存活天数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4)青少年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更应该关注环保问题,为环保做贡献。请你为控制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建言献策(答一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