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教案
展开. 主备人:___________ 授课教师:
课 题 |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 |
教材分析 | 本课是一篇短小精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散文,通过描写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 |
学情分析 | 学生每天的课前诵读活动,不仅能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为本课学习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 |
教 学 目 标 | 1.认识藏、呈等11个生字,学写寸、呈、幻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蜡、烛、幼等左右结构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 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3.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4.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 |
重 点 难 点 | 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学写13个生字。指导写好蜡、烛、幼等左右结构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 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1.课件播放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观看图片后,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 课件出示()的世界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奇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美丽。(板书:22、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每人两段,随机正音。 3.小组内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思考作者从那两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烛”。提示火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书写时左窄右宽;提示“幻、蜡、诱、润、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剑”书写时左宽右窄。指导书写“乘”要注意笔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2.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 1.听写生词。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 (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 2.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 (1)2—8自然段是围绕哪个自然段来写的? (2)天空展示的哪些宝藏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画出相关的语句。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这些宝藏?(颜色形状)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爱之情。 (5)说话练习:想象云彩出哪些形状?它们会有什么故事呢? 3.自由读课文第9—16自然段,思考: (1)找出这部分围绕那个自然段来写的?(第9自然段) (2)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划出相关语句并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 (3)仔细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读下列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冬天,我们看到了冰雪,它们有时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雪融化时,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都像一个闪光的水晶球。 4.学习17、18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读这两段你有什么想法? 三、小练笔: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吗?试着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四、作业: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主备人: ______ 授课教师: ______
课 题 | 23 海底世界 | |
教材分析 |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具体详细的介绍,向学生展示了海底奇异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难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 |
学情分析 | 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一种探索的欲望。文中的“海底世界”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探索与实践的空间。他们在这个世界里合作、展示、交流,趣味盎然。 | |
教 学 目 标 |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写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并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2.会读课后第3题中的句子,并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同义词或近义词,使句意不变。 3.能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弄清句意和句与句的联系。 4.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 |
重 点 难 点 | 1.“海底景色奇异”和“海底物产丰富”的有关段落(重点)。 2.课后第2题(难点)。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写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并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2.会读课后第3题中的句子,并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同义词或近义词,使句意不变。 教学过程: 一、指导预习。 二、观看录像。揭示课题。 《海底世界》,“海底”指哪里?(大海深处)“世界”在本课指什么? 三、划分段落。 1.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语,让学生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这两个重点的,从而让学生把课文分成4个结构段。 四、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注意正音。 2.听写带生字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词义。 五、作业练习。 1.读读写写课后第四题中的词语。 2..默读课文,思考、练习回答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弄清句意和句与句的联系。 2.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第1至3结构段。 1.指名读第1段,问:课文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齐读课文第4段,问:课文结尾是怎样回答上边这个问题的? 二、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2段。 1.提问题: (1)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有声音吗? (2)课文第3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名读课文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1)。 3.带着问题(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回答问题。 4.(这一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设问句肯定回答海底有声音。第二句讲海底有什么声音--各种动物的窃窃私语声。第三句具体讲窃窃私语的是什么声音,并说明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三句话是按问答关系连起来的:先问--后概括答--再具体答。)(板书:有声动物在窃窃私语) 三、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3段。 1.提问题: (1)海底的动物,课文着重讲了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活动的? (2)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 四、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4段。 1.提问题: (1)课文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再概括的说,海底世界的确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简要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些地方 五、回到整体,认识课文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的是什么?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想法 六、回顾全文,分析课文结构。点明课文“总--分--总”的写法 七、看课后题,进行句子训练。 1.看课后第三题,进行换词训练,要求句意不变。 2.看课后第四题,读写词语,练习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主备人: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
课 题 | 24、火烧云 | |
教材分析 |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语言富有韵律美,清新动人。 | |
学情分析 | 孩子们都看到过火烧云,却并未仔细的观察,研究过火烧云。心中有对火烧云的好奇,却还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 |
教 学 目 标 | 1分、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11个生字,会读7个生字;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 |
重 点 难 点 | 1、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 2、学会11个生字,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词。 | |
教学方法 | 引导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分、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简单介绍一下萧红。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③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____,……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紫檀色”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4)出示课后题3: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默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会读7个生字;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2、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____。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5.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11.试着背诵3-6自然段。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 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五、作业: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背诵3-6自然段,完成练习册。 |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主备人: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
课 题 | 语文园地七 | |
教材分析 | 本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语文园地七》,包括“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个部分。 | |
学情分析 | 这两大部分内容编排有规律且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新课标“重发现、重合作探究、重积累、重情趣”的理念,又突出了本组“友谊和理解”的主题思想,是单元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 |
教 学 目 标 | 1.培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并学会运用。 2.培养学生仿写句段的能力。 3.学写寻物启事,注意内容和格式。 4.观察字的结构,练习书写。 5.背诵经典句子 | |
重 点 难 点 | 1、培养学生仿写句段的能力。 2、学写寻物启事,注意内容和格式。 | |
教学方法 | 引导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并学会运用。 2.培养学生仿写句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是人的记性再好,也不如时常拿笔记录你认为有用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学会经常从文章中摘录有用的好词佳句并积累下来。 积累词语能更好地帮助以后写作文,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词语小仓库,写起文章就不愁词句贫乏,还可以扩展知识面。 2.生读第一个句子,并说说“窃窃私语”的意思,同桌之间表演一下什么是窃窃私语。小组内点评运用是否恰当,再全班交流。 3.拿出积累本,在本单元的语文学习中你积累了什么好词佳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吧。 4.你能运用你积累的好词语写个句子吗? 5. 下边还有两个句子,是根据第一个句子仿写了第二个句子。 (1)大家看看第二个句子模仿了第一个句子的哪些方面? (2)出示句子,学生练习仿写句子。 二、词句段运用: 1.过渡:交流平台中我们联系了句子的仿写,现在我们来看看句段的仿写。出示“语句段运用”要求。 2.老师适当点拨。 3.小组讨论交流写什么。 4.学生动笔练习。 5.讨论交流展评仿写句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写寻物启事,注意内容和格式。 2.观察字的结构,练习书写。背诵经典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寻物启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积累和运用词句段,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一种应用文体。 2.同学们自己看课本例文,想一想寻物启事要有哪些构成要素。 3.小组交流讨论寻物启事的构成要素。 4.全班交流寻物启事的构成要素。 5.假设你丢了自己的书包,请写一则寻物启事。 学生练习。小组交流批改。全班展示。 二、书写提示 1.看看你的寻物启事,对自己的字满意吗?想不想把字写得更好一些。咱们接下来就进入书写提示,再多学几个把字写漂亮的小妙招。 2.根据泡泡提示观察课本上的两组字,说说你的发现。 3.“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就把你的发现实践一下。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4.书写展示,同学点评。 三、日积月累: 1.导语: 大家对成语都很熟悉了,一般是四个字的成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几个八字成语。 2.小组讨论交流成语的意思,可借助工具书。 3.全班讨论交流,师适时点拨。 4.成语意思大概明白了,咱们来看看这些句子可以用上哪个成语吧。 (1)交朋友是很重要的,你周围的人什么样子你就容易变成什么样子,这就是( )。 (2)依我看这事用不着发愁,( )到时候自有对付的办法。 (3)当卧底的警员都是抱着( )的决心,深入犯罪组织内部探查。 (4)任何事情不能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要知道( )。 类似的成语还有很多,希望大家课下可以多积累成语,了解每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四、作业: 写一则寻物启事 |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