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基础卷)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674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基础卷)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674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基础卷)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674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基础卷)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6744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基础卷)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6744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基础卷)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6744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
- 第五单元(培优卷)——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5 次下载
- 第五单元(基础卷)——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4 次下载
- 第六单元(培优卷)——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6 次下载
- 第四单元(培优卷)——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8 次下载
- 第四单元(基础卷)——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5 次下载
第六单元(基础卷)——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基础卷)——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六单元基础卷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docx、第六单元基础卷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测试卷(A卷•知识通关练)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祭祀(sì) 鹁鸪(bó) 竹匾(biǎn) 秕谷(bì)B.獾猪(huān) 膝髁(kē) 乌桕(jiù) 蓑笠(suō)C.伽蓝(jiā) 胭脂(yān) 泼剌(lài) 皱蹙(cù)D.霓虹(ní) 追悼(dào) 吊唁(yàn) 殡仪馆(bīn) 2.下面不是鲁迅名言的一项是( )A.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B.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D.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3.下列词语,不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A.逝世—去世 爱戴—拥戴 慈祥—和蔼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B.追悼—哀悼 羞愧—惭愧 追悼—悼念 饱经风霜—历经沧桑C.枯瘦—瘦削 深奥—高深 惊异—惊讶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D.惊异—诧异 昏暗—昏沉 枯瘦—健壮 饱经风霜—养尊处优 4.“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节诗的内容是( )A.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B.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C.人的活和死是对立的统一体。D.写两种人的不同活法。 二、诗歌鉴赏(4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A.首联写主人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B.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C.颈联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描写诗人与老朋友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D.尾联通过写主客相约重阳再来赏菊,表达出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6.下列对诗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句中“咬”“立”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坚强的性格。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描写了燕山冬天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边关的喜爱和向往之情。C.“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多年远游在外,晚年辞官回乡的人世沧桑之感。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春天的光景之新,抒写了诗人的寻芳所得,富含哲理,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寻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17分)私人定制怀旧路线图林特特①机缘巧合下,我再次来到这里,看着眼前熟悉的那条路……②几年前,我和文姐第一次在北京见面,约在紫竹院。文姐笑眯眯告诉我这一天的安排:紫竹院野餐,北海喝下午茶,景山公园看日落。③文姐说的这几个地方,我都熟,但跟她走一趟,又别有感受。比如,在紫竹院,文姐向我介绍她每天晨跑的路线;在长椅上小坐,文姐说起父亲猝然去世的旧事,“那段时间,我常一个人坐在这里发呆、思考、哭……”④我们漫步北海,她向我描述现在的生活,“写稿、逛公园、晒太阳、跳广场舞”。⑤落日余晖中,我们慢慢踱下景山。文姐说,今天由她定制的一日游是她心中最好的北京。我想说:我也看到她展现出的最好、最私密的自己,她的过去和现在,日常及志趣。⑥不久,我回老家,朋友老韩给我类似的款待。他建议,带我逛逛新合肥。⑦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听来自阜阳的他这么说,有些失笑。然而,在老韩的带领下我看到的是属于他的路,他的城。⑧沿途,老韩一一对我介绍。⑨“看,那是刚来合肥时,我实习的大楼!”⑩“结婚时,买的第一处房就在那家商城背后!”⑪老韩特地绕远,为的是带我去看几条他最喜欢的路。⑫一条路,我们一直在婆娑绿树中穿梭,他欣然:“我去过很多地方,没有绿化比合肥好的。”⑬一条路,在他的指点下,我注意到车窗外的大朵白云。一拐弯,蔷薇花一朵接一朵地在路旁的灌木丛中对我们笑着,阳光下,花繁叶茂格外美丽。⑭末了,老韩说了一句令我耳熟的话:“我今天带你逛的,是我心中最好的合肥。”⑮我在北京南城的湖广会馆等一个故人时,想到文姐和老韩。⑯在此之前,故人发了一条信息问我:“为什么你家在北城,约我在南城?”⑰我这才发现,凡是我觉得该好好招待的朋友,我都约在此地,饭馆一样,吃完饭的节目一样。不知不觉,我也定制了一条私人路线。⑱“因为我在这附近工作、生活过五年,熟。”我终于想出答案。在稍后的沿途解说中,我眉飞色舞地向他介绍,哪家的酱牛肉好吃,哪家的羊汤冬天是一株救命稻草。听说三毛来过这条街,所以我每块砖都仔细踩过,意图脚印有重合的可能。⑲“这里一草一木都有你的痕迹啊。”故人点评,“看得出你很怀念那段时光。”⑳我沉默了。对着我的路,想起文姐和老韩,隔了许久,更多理解,更多感激——㉑那是待客的最高礼遇吧?拿你心中最美好的、最重要的、最熟悉的路,用你最私密的记忆和心情招待来宾。(选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10月,有删改)7.请依据文章内容,将故事补充完整。(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韩带“我”逛合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标题中“怀旧”是本文的文眼,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B.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的经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C.本文展现了生活中我们会把人性中最美好的、最重要的分享给朋友或客人的思想。D.本文第⑦段“有些失笑”中“失笑”一词表达出“我”对老韩的嘲笑。9.请从修辞角度分析第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结合文本,概括文中“我”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请赏析结尾段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7分)五月的青岛①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公园里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团儿;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矮,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双樱的明艳与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②山上有了绿色,嫩绿,所以把松柏们比得发黑了一些。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花,有一种似紫荆而色儿略略发蓝的,折来很好插瓶。③青岛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织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的走,燕低低的飞,街上的花香与海上的咸味混到一处,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绿意无限,可不就是,春深似海!欢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无言,心好似飞到天边上那将将能看到的小岛上去,一闭眼仿佛还看见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必定是在那小岛上。④人似乎随着花草都复活了,学生们特别的忙:换制服,开运动会,到崂山丹山旅行,服劳役。本地的学生忙,别处的学生也来参观,几个,几十,几百,打着旗子来了,又成着队走开,男的,女的,先生,学生,都累得满头是汗,而仍不住的向那大海丢眼。学生以外,该数小孩最快活,笨重的衣服脱去,可以到公园跑跑了;一冬天不见猴子了,现在又带着花生去喂猴子,看鹿;拾花瓣,在草地上打滚。妈妈说了,过几天还有大红樱桃吃呢!⑤那么,且让我们自己尽量的欣赏五月的青岛吧!(老舍1937 )12.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青岛的美丽?结合文章内容填空。(2分)(1)五月青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①~③段)(2)五月青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④段)13.本文第①段作者从外形、颜色、气味方面描写了青岛的花,从文中分别找出相应的描写词句。(6分)外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该数小孩最快活,笨重的衣服脱去,可以到公园跑跑了;一冬天不见猴子了,现在又带着花生去喂猴子,看鹿;拾花瓣,在草地上打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中的“填”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章结尾“那么,且让我们自己尽量的欣赏五月的青岛吧!”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17.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感念师恩,祝福无限;一路风景,尽收眼底。心灵深处那些难忘的人与事、景与情,一定经常浮现在你的眼前。请以“我会记得”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定;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写;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少于500字(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