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页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2页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设计,共8页。


    五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诗的大意是: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诗的前两句描写黄河和华山,对仗工整,意境雄浑。通过“三万里” “五千仞”的夸张比喻,以及“人” “上”两个动词的运用,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势雄伟,而且富有生气。这两处景物,代表着北方的壮丽河山。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地区的遗民百姓,不禁发出一声唱叹。“泪尽”一词中,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呼之欲出,读来令人心生酸楚。此时的陆游,已经罢归山阴故里。他本人是身在南方北望中原的,但在诗中却反过来,以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实际上是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因而使得这首诗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更为厚重、深沉。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古诗学习,能大致读懂古诗表达的意思,同时也基本上知道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借助注释、插图,查阅背景资料。但是如何深层次地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积极诵读、理解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我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仞、岳”2个生字,会写“仞、岳、摩、遗”4个生字。
    2. 学习古诗的平仄规律,能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运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1.学习古诗的平仄规律,能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2.运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板块—  选停顿,解诗题

    1. 师生对诗

    引入话题:孩子们,咱们先来玩个小游戏——诗句对对碰

    师: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生对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秦时明月汉时关,百里长征人未还。 生对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生对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1. 发现共同点:表达的都是爱国之情

    出示单元导读页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师:清代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这句名言,是千百年来人们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引出古诗。PPT出示诗题,师板书诗题。

    1. 了解诗人

    生汇报对陆游的了解,师小结

    1. 选停顿

    师出示

    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  自由读题,猜一猜:通过读题你联想到的画面。

    (2)  重点点拨“晓”是天亮的意思。

    (3)  根据意思,选③,用正确停顿齐读诗题。

    师小结:借助题目可以猜测师的内容,这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板块二  读古诗,懂诗意

    1. 出示学习活动一:

    读一读:自由读诗

    划一划:划出停顿

    说一说:借助注释、插图,尝试说一说古诗大意

    做一做:五千仞(rén  rèn)        五岳(yuē  yuè)

    我知道,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写的。诗中______形容黄河之长______形容华山之高。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

    2.生自主学习,师随机指导。

    3.指生交流

    预设: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板块三  入诗境,悟诗情

    师导入: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陆游再次进入那个特殊的时代。

    1. 学习前两句,感受山河壮美

    课件出示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学会抓关键词想象画面。

    ① 师指读三人,并提问:在读诗时,你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你从这两句诗中的哪个字或词语感受到的?

    预设:“三万里”感受黄河波涛滚滚,向东流去。“五千仞”感受华山高耸入云。“摩天”华山之高。

    ②师小结:抓住诗中的关键词想象画面,也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2)感受修辞之妙

    ①质疑:黄河真有三万里那么长?华山真有五千仞那么高?诗人用了什么修饰手法?

    引导学生知晓这是夸张手法,即虚指,比实际数字更有感染力。

    ②播放图片,感受山河壮美。

    师:看,这就是波涛滚滚、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黄河。这是奇峰峭壁,高耸入云的西岳华山。这一横一纵两处景物,让你感受到——生:祖国山河壮丽。

    ③指导朗读,读出画面。

    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读出心中的赞美,读出黄河和华山的气势。(指读、齐读)

    指导要点:读的稳重有力,语速不要太快,读出中原山水的开阔、森严之感。

    过渡:在这样壮美如画的家园中生活,是多么幸福,但是诗中南宋人民的生活真的如此幸福吗?

    1. 学习后两句,感受忧国忧民。

    (1)出示学习活动二:

    读一读:再读这两句诗句

    想一想: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想象诗句展现的画面。

    说一说:小组内交流想象的画面。

    请指生交流,师随机指导:“泪尽”让我们感受到中原人民遭受的巨大痛苦。“望……”生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

    “又”对朝廷狮王而尚未绝望的心情。

    (2)视频播放背景历史情况,

    ①看完指生说感受

    ②继续追问:此时,遗民们最盼望什么?从哪个字中感受到?

    (“又”字写出了遗民们苦盼收复失地的心情) 板书:苦盼收复

    ③出示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此时不同身份的遗民的动作、神态、语言,感受诗人的内心。(一座简陋茅屋的篱笆门外,一位老人双手拄杖,头发、胡须已经斑白,他神情凝重,昂首远望,眼中流露出担忧与期盼,边望边说:“朝廷的军队何时才能收复失地,还我们安定的生活啊?”)

    学习活动三:

    如果你是遗民,南望王师时,你的动作、神态如何,又想说什么?简单写一写。

    我是遗民中的     (身份),南望王师时,我                             

                                (动作、神态描写),忍不住说道:“        

                                                            。”(语言描写)

    (3)他们一直苦盼的王师在干什么呢?还记得上册学过的《题临安邸》吗?齐将当中原地区沦陷,遗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他们却仍然在寻欢作乐;当人们苦盼的王师收复失地时,他们仍醉生梦死。百姓们望眼欲穿,真可谓是——(学生)“遗民……南望……”

    (4)师:那他们就此绝望了吗?

    联系《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与诗中的“又”字,感受到陆游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复杂心情(板书:失望而终不绝望)

    (5)指导朗读

    可用沉痛语气,“尽”和“又”语气稍重,读出诗人対遗民的深切同情。

    (6)齐读全诗。

    (7)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陆游?板书:忧国忧民、深切同情。

     

    板块四   知平仄,吟古诗

    过渡:此时的陆游,已经罢归山阴故里.他本人是身在南方北望中原的,但在诗中却反过来,以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实际上是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满腔悲愤与热切期盼,展现了诗人対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那时的陆游会如何读这首诗呢?我们来听一听。

    播放(平仄吟诵音频),感受古现代吟诵的不同。

    1. 知平仄

    了解平仄声与入声简单知识,师生共画平仄符号与入声。

    一声二声叫平声。

    三声四声叫仄声。

    入声:更加短促。             本诗入声:入、岳、一。

    平长仄短,入促韵长。

    1. 播放视频深情吟诵

    (1)生学习吟诵

    (2)同桌互吟

    (3)师生起立,加入动作与感情吟诵

    1. 拓展延伸,

    陆游68岁时,眼看国事动荡,山河破碎,虽然病痛缠身,但爱国之情始终在胸膛内激荡。用上本课学习的平仄规律,读一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学生自主标出平仄声符号,练习吟诵,指生展示

     

    课堂小结:孩子们,自古以来,中华儿女的脉搏里都跳动着爱国的旋律。这伟大的爱国情怀将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写景    山河壮美

    忧国忧民                                       借助题目预测内容

     

    深切同情                                       抓关键词想象画面

    抒情    苦盼收复

     

     

    作业套餐:(选一完成)

    1.与小伙伴或者家人有感情地吟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背诵并默写古诗。

    2.找出陆游其它的爱国诗,用上今天的方法标出平仄声,自由吟诵,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人情感。

    3.将南宋遗民南望王师的画面写成一个片段。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优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优秀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研读课文,感悟情感,拓展文本,升华情感,当堂练习,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