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中职人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PPT课件整套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咬文嚼字(教学课件)中职专用 高中语文同步教学优质课件(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展开
中国古人历来就有炼字的传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文体介绍·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呢?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B.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C.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强词夺理或狡辩。初读文章 思考问题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说明了哪些“道理”?《屈原》“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红楼梦》“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屈原》“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水浒传》“你这与人做奴才的奴才!”《红楼梦》“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文字的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文字是好是坏,关键是要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繁简;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味。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1.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例子 《红楼梦》中的例子 郭沫若的援例2.“李广射虎”的表述1.句式选择 2.繁简适宜3.炼字炼意3.“推敲”的故事好不妥都可“烟”燃烧体冒烟;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蓝田日暖玉生烟……苏东坡《惠山烹小龙团》“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的,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写才子佳人、谈风景离别等的套语滥调。 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咬文嚼字,对诗歌炼字的启示。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咬文嚼字,对诗歌炼字的启示。 答:①不能。“敌”有抵抗、承受之意;② 写“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③形象地表现出寂寥清冷的氛围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愁情。用“对”难以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拓展探究谈谈,咬文嚼字精神,对你领会工匠精神有何启发?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