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第1页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第2页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第3页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第1页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第2页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0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10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

     

     

    [考点概述]

    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一项就是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考生在答题时存在表达技巧辨识不准、脱离诗句架空分析、技巧与作用张冠李戴等问题。

    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

    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4本诗的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

    ……

     

    [考点梳理]

     

    中考常考的表现手法

    0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

    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墓议论表达出来。

    :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

    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0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0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0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詈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0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从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重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

    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3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4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

    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5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方法指导】

    一般提问方式: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

     

     

      ★★【鉴赏技巧】

    1. 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

    步骤四:(抒什么情感)

    【例】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问题“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01-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 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抓住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形容词,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

     

    [02-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3.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角声满天”写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的战争场面,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

    B.“半卷红旗”写将士们乘夜奔袭之状。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的细节,更突出悲壮的气氛。

    C.最后两句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

    D.此诗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在不足一昼夜的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战争的艰苦性

    24.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诗句。

     

     

     

    [03-2022年怀化市] 诗歌鉴赏(6分)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8. 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19. 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04-2022年江西省]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秋色图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家。

    []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C. 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 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8. 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05-2022年海南省]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 本诗颔联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6. 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06-2022年衡阳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 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C. 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

    D.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

    12. 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诗句

    画面内容

    表现状态

    预期表现效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新燕

    动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浅草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相关试卷

    专题45 记叙文阅读之拓展探究-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45 记叙文阅读之拓展探究-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45记叙文阅读之拓展探究-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45记叙文阅读之拓展探究-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44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44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44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44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5 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35 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5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35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