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15.自相矛盾(第1课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428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15.自相矛盾(第1课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428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五下全册素养达标精品教案
-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习作例文 教案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案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15.自相矛盾(第2课时) 教案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16.田忌赛马(第1课时) 教案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16.田忌赛马(第2课时) 教案 4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优秀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优秀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15 自相矛盾【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联系上下文,猜测“弗”“誉”“立”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语言运用:深入理解 “其人弗能应也”的理由,领悟故事的寓意。思维能力: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审美创造: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教学过程】1. 会认“吾、弗、夫”三个生字,会写“矛、盾、誉、吾”四个字,注意多音字“夫”的读音。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联系生活和上下文,猜测文中词语的意思;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大意。【教学过程】能联系生活和上下文,猜测文中词语的意思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大意。【教学过程】能联系生活和上下文,猜测文中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2.引导交流:看看下面的图片,一起来猜一猜是什么寓言故事,并说一说寓意。(《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设计意图:交流寓言,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4.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你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5.简介作者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6.谈话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主义句中的停顿。2.学习课文生字“吾、弗、夫”。3.讲解多音字“夫”。4.书写指导:矛、盾、誉、吾。5.重难点字书写指导:矛、盾、誉三、指导朗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学生练习朗读。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教师范读。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节奏,为更好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四、借助学法 梳理文意师:同学们,回顾一下之前学习文言文都采用那些的方法。(预设:结合注释、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生:(自由回答)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文,疏通文意。时间:3分钟。生: 自主学习课文。师: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意。时间3分钟。生:合作学习生:学习成果展示。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板书设计】自相矛盾1.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2.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结局——其人弗能应也。(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注意节奏。学习新课时,先听教师示范朗读,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试着把需要停顿的地方读好,随后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练,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二、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学生读熟课文后,对照课文注释读懂句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些简单方法。如: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对照注释,揣摩句意;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经过这一步的学习,文章内容已在学生头脑中有了较深的了解。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再去读懂。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两句时,指导学生自然地将对古文的理解和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读出楚人炫耀的语气,从而体会到楚人说话做事言过其实,自相矛盾。三、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精读体会。教学“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时,创设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不同人物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说出什么样的话呢?注重语气。抓住朗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