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习作1:那一刻,我长大了(第1课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428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习作1:那一刻,我长大了(第1课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428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习作1:那一刻,我长大了(第1课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428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五下全册素养达标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习作1:那一刻,我长大了(第1课时)
展开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语言运用: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思维能力:用习作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审美创造: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教学目标】
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件事情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是感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语境、导入主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翻开记忆的相册,成长的日子历历在目……
2.教师谈话:时光在飞逝,我们也在不断成长。成长是岁月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它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睿智,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我们就来记录一下自己成长旅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我们会感觉自己突然长大了。
3.教师板书并齐读习作主题:那一刻,我长大了(板书:那一刻,我长大了)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相册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于“成长”的思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感悟成长,启发思路
- 指导审题
教师引导:请大家翻开书本第14面,一起来看看本次的习作要求。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点生回答
- 教师:我们这次的习作,是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所以,本次的习作体裁是什么?
预设:记事的记叙文。
- 出示习作要求
(1)教师追问:同学们,请你们仔细书本上的习作要求,高速老师本次的习作重点是什么?点生回答
预设:重点是要写清经过,写具体“那一刻”的情形,记录下真实感受。
- 指导学生自主拟题
(1)本次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这是大主题,同学们可以自己想一个更好的习作题目,题目自拟。
(2)教师指导:同学们也可以参考老师课件上带来的题目。
- 寻找“那一刻”
(1)教师引导: 一起来看看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瞬间。
(2)
教师提问:同学们,第一个事例中我发现妈妈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这个瞬间是怎样体现我长了呢?
预设1:妈妈每天为我,为我们这个家操劳,妈妈在慢慢变老,而我长大了。
教师追问:你有没有在某一刻感受到了父母的付出和不易?
预设2:有一次,妈妈辅导我写作业时,我看到妈妈的头上长出了几丝白发,突然就感到妈妈太辛苦了,我应该多关心妈妈,多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
(3)
教师提问:第二个事例中我接过爷爷递来的球鞋,我感觉手上沉甸甸的……为什么这双球鞋沉甸甸?
预设1:爷爷为了我而忙碌辛劳,我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教师追问:你有在某一刻突然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爱的经历吗?
预设2:奶奶生病了还给我做我最爱吃的红烧鱼,让我很感动,那次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孝顺奶奶。
(4)
教师提问:第三个事例中我又有了信心,是为什么?
预设1:能够自信地展示自己,让我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教师追问:你有没有因为他人的一句话、一个鼓励而得到改变的经历?
预设2:我总认为自己的声音不好听,不敢大声说话,有一次,一个不认识的阿姨听到我唱歌,夸我唱的好,我一下子就有自信了。
(5)教师总结:成长往往会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发生,可能因为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鼓励我们就感到了一丝触动,获得了一次成长,或是懂事了、或是感恩了、或是自信了、或是懂得了某种道理,或是学会了某种方法……长大是一种独有的感受,自己内心的波动、思想的变化、认识的提高,都是“长大”的表现。(板书:长大 独有的感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三个事例,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长大”是一种独有的感受,如自己内心有波动、思想有变化、认识有提高,都是“长大”的表现。并以这三个事例为契机,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让自己“长大”的事情,选定写作素材。)
6.讲述“那一刻”
教师引导:除了我们刚刚有感而发的事例,还有哪个时刻、哪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1)小组交流
(2)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长大的“那一刻”,说说当时的情景。
(3)点生汇报,全班交流分享
(4)老师小结点拨:这些都是成长的瞬间。除了学校和家里可以写,旅途中也可以写。除了父母、朋友给自己的感动,陌生人可能也会在一个瞬间给自己一些启发,让自己懂得某种道理。
7.指导写作思路
(1)教师追问: 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件事?
(2)教师讲解例子。
(3)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怎样才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呢?
(4)学习记事记叙文的“六要素”。
(5)出示范例,巩固记叙文的“六要素”。
三、结合课文、指导习作
1.指导习作方法
(1)教师引导: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读中悟写。
引导交流:这段话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教师点拨:写事离不开写人,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离不开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里描写。(板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3)出示例文,找出文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里描写。
2.指导写出真情实感
(1)教师引导: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习作打动别人,感染别人,还得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尤其是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板书:真情实感)
(2)读中悟写。
引导交流:《月是故乡明》一课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的?
教师点拨:重点关注红色字体——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预设学生回答:叙事和抒情相结合,说真话,诉真情。
(3)尝试表达
教师引导:我们也来一起学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吧。先和你的同桌互相表达。
全班交流反馈。
三、交流分享,构建方法
1.教师引导:关于这篇习作,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分享
(3)教师点拨小结
2.指导提纲
(1)教师指导:你想写哪个感到长大的瞬间呢?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
(2)出示提纲要求。
(3)出示提纲范例。
3.放手让学生自主习作
(1)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自己要写的事情列出提纲,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指导学生动笔写一写引发自己长大的瞬间,帮助学生把这一瞬间发生的事写具体。)
4.同桌互换习作,评议。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那一刻,我长大了”,引导学生反观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下来。写作时,要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感到长大的那一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真实的感受。
学生对“长大”的内涵理解得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如何选材。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所给的三个事例,引导学生明白:“长大”是一种独有的感受,如自己内心的波动、思想的变化、认识的提高等,都是“长大”的表现。并以这三个事例为契机,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哪些事情让自己突然感到 “长大”,选定写作素材。
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做到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但缺乏详略,没有重点。因此,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是本次习作的重点所在。为此,我先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再对其进行指导,之后要求其付诸笔端,写一写让自己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最后通过小组交流,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
学生完成自己的习作后,为了扎实有效地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我先范例佳作着手,引导学生向优秀习作学习写作的方法,再参照普通习作学习修改的方法,明确自己的修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