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
展开 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高一化学试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K-39 Ca-40 Fe-56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 Al2O3 B. KOH C. NaClO D. H2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Al2O3是由Al、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物质属于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KOH是由K+与OH-构成的化合物,因此物质属于碱,B不符合题意;
C.NaClO由K+与ClO-构成的化合物,因此该物质属于盐,C符合题意;
D.H2CO3电离产生H+和酸根阴离子,因此属于酸,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2.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是
A. 液氯 B. 氯化铝溶液 C. 硝酸钾 D. 牛奶
【答案】C
【解析】
【分析】电解质是指溶解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详解】A.液氯为单质,不是电解质,A不选;
B.氯化铝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B不选;
C.硝酸钾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C选;
D.牛奶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D不选;
故选C。
3. 下列仪器名称为“坩埚”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示仪器为坩埚,A符合题意;
B.图示仪器为容量瓶,B不符合题意;
C.图示仪器为蒸发皿,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仪器为漏斗,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4. 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雾 B. 氯化铁溶液 C. 食盐水 D. 75%酒精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雾属于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A选;
B.氯化铁溶液属于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B不选;
C.食盐水属于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C不选;
D.75%酒精属于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D不选;
故选A。
5. 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对应不正确的是
A. 护目镜 B. 用电
C. 明火 D. 洗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为护目镜图标,进行化学实验需要佩戴护目镜,以保护眼睛,A正确;
B.为排风图标,实验中会用到或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烟、雾,应开启排风管道或排风扇,B错误;
C.为明火图标,实验中会用到明火,要正确使用火源,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C正确;
D.为吸收图标,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需用肥皂等清洗双手,D正确;
答案选B。
6.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氯化钙的电子式:
C. H2O的分子结构模型: D. Cl2的结构式:Cl-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Cl是17号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7,Cl原子获得1个电子变为Cl-,其核外电子排布是2、8、8,则Cl-的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
B.氯化钙是离子化合物,Ca2+与2个Cl-通过离子键结合,则CaCl2的电子式为 ,B正确;
C.H2O分子中O原子与2个H原子形成的分子是V形物质,由于原子半径O>H,其分子结构模型:,C正确;
D.Cl2分子中2个Cl原子通过1个共价键结合,故其结构式是:Cl-Cl,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B. 丁达尔效应是由于光束通过胶体时,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产生光的通路
C. 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并伴随着吸热现象
D. 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这种方法称为焰色试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A正确;
B.丁达尔效应是由于光束通过胶体时,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使得从侧面看到光的通路,故B正确;
C.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属于化合反应,并伴随着放热现象,故C错误;
D.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这种方法称为焰色试验,故D正确。
故选C。
8. 黑火药爆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AS B. KNO3 C. N2 D. C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还原剂在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由化学方程式S+2KNO3+3C=K2S+N2↑+3CO2↑可知,C转化为CO2,化合价升高,故C是还原剂,答案选D。
9.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金硬度比成分金属大是因为金属原子规则的层状排列被改变
B.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高
C. 储氢材料镉镍 (La-Ni)合金能大量吸收形成金属氢化物
D. 稀土金属可用于生产合金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金属内加入其他元素原子后原子层之间的相对滑动变得困难,所以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大,故A正确;
B.生铁是含碳量比钢高的铁碳合金,故B错误;
C.实用储氢合金能够吸收大量氢气后形成金属氢化物,稍稍加热又容易分解,释放氢气,故C正确;
D.稀土金属用途广泛,它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用于生产合金,故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和互为同位素
B. 金刚石、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C. 和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D.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不同原子之间互为同位素,和都是单质,不互为同位素,A错误;
B.金刚石、石墨和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
C.和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对于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可利用沉淀法进行处理
B. 发生火情时,若火势不大,可用湿布或石棉布覆盖火源以灭火
C. 易燃物如钠、钾等不能随便丟弃,中学实验室可以将未用完的钠、钾等放回原试剂瓶
D.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Na2CO3溶液冲洗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对于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的废液,我们一般采用沉淀的方法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A正确;
B.由于水汽化需吸收大量热,导致物质温度降低,当低于物质的着火点时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当发生火情时,若火势不大,可用湿布或石棉布覆盖火源以灭火,B正确;
C.易燃物如钠、钾等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及氧气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导致引起火灾,因此不能随便丟弃,在中学实验室可以将未用完的钠、钾等放回原试剂瓶,C正确;
D.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除去残留的酸,而不能使用腐蚀性的Na2CO3溶液,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2.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呈强酸性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和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与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该组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正确;
D.与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会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有关新制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新制氯水呈黄绿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
B. 新制氯水滴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
C. 新制氯水滴到硝酸银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
D. 新制氯水光照一段时间,酸性会减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新制氯水呈黄绿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末反应的,故A正确;
B.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新制氯水滴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故B正确;
C.新制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滴到硝酸银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故C正确;
D.新制氯水光照一段时间,次氯酸会分解生成盐酸,酸性会增强,故D错误;
故选D。
14.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钠具有还原性,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堆传热介质
B. 具有漂白性,可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C. HClO具有弱酸性,可用作棉、麻和纸张的漂白剂
D. 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蚀刻铜电路板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具有熔点低和良好的导热性,所以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故A错;
B.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可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故B错;
C.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部分有色物质褪色,所以HClO可用作棉、麻和纸张的漂白剂,故C错;
D.具有氧化性,能与Cu反应即:,所以可用于蚀刻铜电路板,故D正确。
答案选D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B. 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则该微粒一定是氩原子
C. 铷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缓慢
D. 铊(Tl)与铝同主族,其氢氧化物一定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能量不同,克服原子核对电子吸引力增强,在离核较远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A正确;
B.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则该微粒可能是氩原子,也可能是S2-、Cl-或K+、Ca2+等离子,B错误;
C.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元素的金属性:铷>钠。钠与水剧烈反应,由于铷金属性比钠强,故铷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C错误;
D.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Al的氢氧化物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够与强酸HCl、强碱NaOH溶液反应,而Tl(OH)3是碱,只能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而不能与HCl发生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6. 现有短周期元素X、Y、Z和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Z
Y
M
A. Y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ⅤA族
B. X的原子半径比Z的小
C. 元素Y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
D. 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短周期元素X、Y、Z和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Z是第二周期元素,Y、M是第三周期元素,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Y核外电子排布是2、8、4,所以Y是Si元素,则根据元素的相对位置可知:X是O元素,Z是F,M是Cl,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O,Y 是Si,Z是F,M是Cl元素。
A.Y 是Si,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4,根据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关系可知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A错误;
B.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则原子半径:X(O)>Z(F),B错误;
C.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同一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少,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Y(Si)<Z(F),C错误;
D.M是Cl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ClO4是强酸,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 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 晶体溶于水时既有离子键的断裂又有共价键的断裂
D. 和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形成了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A.CO2结构式为O=C=O,分子中不存在非极性共价键,A错误;
B.MgBr2为离子晶体,MgBr2晶体中含离子键,不含共价键,B错误;
C.NaHSO4晶体由Na+和HSO构成,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则溶于水时既有离子键的断裂又有共价键的断裂,C正确;
D.CH4分子中H原子满足2电子稳定结构,D错误;
故选C。
1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铁粉与盐酸反应:
B. 过量通入溶液:
C. 氯气和水反应:
D. 向水中加入金属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Fe2+,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错误;
B.过量通入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正确;
C.HClO为弱酸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错误;
D.向水中加入金属钠,离子反应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B。
19. 下列除去杂质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a2O2(NaOH)
通入足量CO2气体
B
气体CO2(HCl)
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干燥
C
固体NaHCO3(Na2CO3)
加热至恒重
D
固体Al2O3(Fe2O3)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2O2、NaOH都与CO2气体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CO2与饱和NaHCO3溶液不能反应,也不能溶解,而杂质HCl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然后干燥得到干燥CO2气体,能够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B符合题意;
C.加热时NaHCO3发生分解反应Na2CO3,当固体变为恒重时,导致物质完全变质,不能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
D.Al2O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变为可溶性NaAlO2,而Fe2O3与NaOH溶液不能反应,因此不能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20.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钙不与二氧化碳反应,选项A错误;
B.铁和水高温生成而不是,选项B错误;
C.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选项C正确;
D.不与水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1.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7 g NH3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4NA
B. 18 g 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C. 0.5 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的Na+的数目为NA
D. 常温常压下,2.8 g CO和N2的混合气体中含原子数0.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NH3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1.7 g NH3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则其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3NA,A错误;
B.18 g H2O的物质的量是1 mol,但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因此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体积大小,B错误;
C.只有溶液浓度,缺少溶液体积,不能计算其中含有的微粒数目,C错误;
D.CO和N2都是双原子分子,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常温常压下,2.8 g CO和N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则其中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2 mol,故混合气体中含原子数0.2NA,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2. 镁及其合金是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大量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中的主要步骤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为了节省原料,海水可选用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
B. 为了使转化为,工业上试剂①主要选用
C. 加入试剂①后,可用过滤得到沉淀
D. 镁与铝等金属按一定比例制成的合金,由于其密度小、强度大,可用于制造飞机
【答案】B
【解析】
【分析】海水中加入生石灰或石灰乳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滤液,向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镁溶液,氯化镁溶液在HCl氛围中加热蒸发、冷却结晶得到无水氯化镁,再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可得到镁单质与氯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海水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中含有镁离子,可作为提取镁的原料,A正确;
B.工业上使Mg2+沉淀,应选用廉价的石灰乳,可利用海边大量存在的贝壳煅烧成石灰制得,B错误;
C.由图可知加入试剂①后,可得到沉淀,故可用过滤的方法得到沉淀,C正确;
D.合金的密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小,机械强度更强,故镁与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大,可用于制造飞机,D正确;
故选B。
23. 铁盐与亚铁盐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应用。硫酸亚铁溶液可用于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FeSO4溶液催化脱除烟气中SO2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Ⅰ”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B. “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
C.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c(H2SO4)保持不变
D. 反应每脱除11.2 LS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Ⅰ”中O2为氧化剂,FeSO4为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可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A错误;
B.在反应Ⅱ中Fe2(SO4)3为氧化剂,SO2作还原剂,二者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SO4、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总反应方程式为:2SO2+O2+2H2O=2H2SO4,反应消耗水生成H2SO4,导致溶液中c(H2SO4)增大,C错误;
D.温度和压强未知,则气体摩尔体积未知,无法计算11.2 L气体SO2的物质的量,所以无法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4. 和亚氯酸纳 (NaClO2)都是广泛使用的漂白剂、消毒剂,高浓度气体易发生爆炸,在生产、使用时需用其他气体进行稀释。某工厂生产和的工艺流程为:
发生器中反应为(未配平),下列关于生产流程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工业上将制成固体,便于贮存和运输
B. 参加反应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 吸收器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D. 生产时向发生器中通入空气,可避免发生危险
【答案】C
【解析】
【分析】、和硫酸反应生成,在碱性环境下,加30%H2O2吸收,发生反应2ClO2+H2O2+2OH−=2ClO+O2↑+2H2O,再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可得,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高浓度 ClO2气体易发生爆炸,说明其性质不稳定,而NaClO2固体性质稳定;因此工业上将 ClO2制成 NaClO2固体,便于贮存和运输,A正确;
B.NaClO3,Cl元素化合价降低1价,,S元素化合价升高2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参加反应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正确;
C.根据流程可知,该反应是在碱性环境下进行的,不能生成氢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H2O2+2OH−=2ClO+O2↑+2H2O,C错误;
D.高浓度 ClO2气体易发生爆炸,在生产、使用时需用其他气体进行稀释;据此可知生产时向 ClO2发生器中通入空气,可避免发生危险,D正确;
故选C。
25. 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Al(OH)3沉淀中滴加NaOH溶液
沉淀溶解
Al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B
用足量的盐酸溶解铁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不变红
铁与水蒸气反应一定没有生成Fe3O4
C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该溶液中含有Fe2+
D
用铁丝蘸取某溶液于酒精灯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一定含Na+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Al(OH)3沉淀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可溶性偏铝酸钠,沉淀溶解,Al(OH)3具有一定的酸性,由此可知Al有一定的非金属性,A正确;
B.Fe与H2O(g)反应后的固体为Fe3O4,Fe3O4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Cl3,Fe3+和KSCN溶液反应生成络合物而使溶液呈红色,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波不变红色,说明溶液中不含Fe3+,可能是剩余的Fe将Fe3+还原为Fe2+,B错误;
C.Fe2+与碱反应生成Fe(OH)2,Fe(OH)2易被氧化生成Fe(OH)3,则根据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可知该溶液中含有Fe2+,C正确;
D.钠元素的焰色试验为黄色,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一定含Na+,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共44分)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漂白粉中有效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
(2)写出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符号_______。
(3)写出碳酸钾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4)写出过氧化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2)
(3)
(4)
【解析】
【小问1详解】
漂白粉中有效成分为;
【小问2详解】
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质量数=6+8=14,表示为;
【小问3详解】
碳酸钾属于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 2023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4周年,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门捷列夫预言了多种当时未知的元素,T为其中之一,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X
Y
Z
W
L
J
Q
T
M
(1)写出L的元素符号_______。
(2)写出J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
(3)X与Q形成的化合物XQ4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_______。
(4)非金属性Q_______M(用<、=、>来表示),判断依据是(试用一个化学方程式来表示)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 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2
B. Q、J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J<Q
C. 用pH试纸测得Q单质的水溶液pH=3
D. 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比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
【答案】(1)Si(2)第三周期第ⅥA族
(3)共价键(4) ①. > ②. Cl2+2NaBr=2NaCl+Br2(5)BC
【解析】
【分析】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W是Al,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可知:X是C元素,Y是N元素,Z是O元素,L是Si元素,J是S元素,Q是Cl元素,T是Ge元素,M是Br元素,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L是硅元素,元素符号是Si;
【小问2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J是S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6,根据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关系可知:S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ⅥA族;
【小问3详解】
X是C元素,Q是Cl元素,二者形成化合物CCl4是由CCl4分子构成的,在该物质分子中C原子与4个Cl原子通过4个共价键结合,故CCl4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共价键;
【小问4详解】
Q是Cl元素,M是Br元素,二者是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Q(Cl)>M(Br);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强,活动性强的可以将活动性弱的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故可以根据置换反应Cl2+2NaBr=2NaCl+Br2,来比较Cl、Br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小问5详解】
A.T是Ge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因此其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Z是O元素,Ge、O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GeO2,A正确;
B.未指明是否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因此不能确定相应物质的酸性强弱,B错误;
C.Q是Cl元素,其单质Cl2溶于水形成的氯水中含有Cl2与H2O反应产生的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会将pH试纸氧化变为无色,因此不能使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X是C,Y是N,二者的非金属性:C<N,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CH4<NH3,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C。
28.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某品牌碳酸钙咀嚼片中碳酸钙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已知该药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
①配制250 mL1.00 mol/L稀盐酸和250 mL1.00 mol/LNaOH溶液;
②向一粒研碎后的碳酸钙咀嚼片(1.5 g)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然后加入30.00 mL1.00 mol/L稀盐酸,充分反应;
③用1.00 mol/L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盐酸,记录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
④重复以上实验3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 mL1.00 mol/LNaOH稀盐酸所需仪器除25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等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
(2)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一步操作是_______。
(3)如图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_______。
(4)在配制NaOH溶液过程中,若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
A. 称量的NaOH固体已经潮解
B. 烧杯和玻璃棒的洗涤液未完全注入容量瓶中
C.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上的刻度线
D. 定容时,添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后,吸出多余的溶液
(5)步骤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若最后消耗NaOH溶液体积平均值为12.00 mL,则此咀嚼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答案】(1)胶头滴管
(2)检查是否漏液(3)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4)C
(5)CaCO3+2H+=Ca2++CO2↑+H2O
(6)60.0%
【解析】
【分析】溶液的浓度具有均一性,溶液各处的浓度相等。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使用一定规格的容量瓶,选择仪器的标准是大而近,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贴签确定各步使用的仪器及已知仪器中缺少的仪器。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式,结合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溶液体积的影响分析实验误差。HCl与CaCO3、NaOH溶液发生反应,根据HCl的总物质的量及与NaOH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确定CaCO3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进而可确定CaCO3的质量及其含量。
【小问1详解】
配制250 mL1.00 mol/LNaOH稀盐酸所需仪器除25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等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胶头滴管;
【小问2详解】
容量瓶是准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由于最后一步要摇匀溶液,故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液;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该同学在转移溶液时的错误操作是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
【小问4详解】
A.称量的NaOH固体若已经潮解,则称量的NaOH的质量偏少,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A不符合题意;
B.烧杯和玻璃棒的洗涤液未完全注入容量瓶中,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少,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少,最终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B不符合题意;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上的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最终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C符合题意;
D.定容时,添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后,吸出多余的溶液,溶液的体积偏大,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最终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低,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小问5详解】
步骤②中反应是CaCO3与HCl反应产生CaCl2、H2O、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小问6详解】
n(NaOH)=1.00 mol/L×0.012 L=0.012 mol,HCl的总物质的量为n(HCl)总=1.00 mol/L×0.030 L=0.030 mol,根据反应方程式:HCl+NaOH=NaCl+H2O中物质反应消耗关系可知:CaCO3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n(HCl)=0.030 mol-0.012 mol=0.018 mol,根据方程式CaCO3+2H+=Ca2++CO2↑+H2O可知CaCO3的物质的量为n(CaCO3)=n(HCl)=0.009 mol,m(CaCO3)=0.009 mol×100 g/mol=0.9 g,故此咀嚼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9. 实验室以锈蚀程度较大的废铁屑为原料制备FeCl3·6H2O晶体的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过程中发生主要反应有:
①Fe+2H+=Fe2++H2↑;
②Fe2O3+6H+=2Fe3++3H2O;
③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酸溶”需控制温度在40℃左右,最佳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
(3)“氧化”过程可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
①写出上述装置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的名称_______。
②装置A中KMnO4与浓盐酸反应生成MnCl2和Cl2,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
④为使Cl2能充分发生反应,除在B中使用多孔球泡和搅拌外,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答案】(1)2Fe3++Fe=3Fe2+
(2)40℃水浴加热(3) ①. 分液漏斗 ②. 2+16H++10Cl-=2Mn2++5Cl2↑+8H2O ③. 吸收多余Cl2,防止污染环境 ④. 控制Cl2的流速(或适当升高B中溶液温度)
【解析】
【分析】废铁屑中含有Fe2O3、Fe,向其中加入30%稀盐酸进行酸溶,发生反应:Fe+2H+=Fe2++H2↑、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然后过滤除去难溶性固体残渣,向滤液中通入Cl2,发生反应:Cl2+2Fe2+=2Fe3++2Cl-,所得溶液为FeCl3溶液,然后经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可得FeCl3·6H2O晶体。
【小问1详解】
由于离子的氧化性:Fe3+>H+>Fe2+,酸溶时发生的第三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2Fe3++Fe=3Fe2+;
【小问2详解】
“酸溶”需控制温度在40℃左右,最佳的加热方式是40℃水浴加热;
【小问3详解】
①根据图示可知上述装置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②在装置A中浓盐酸与KMnO4在常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KCl、MnCl2、Cl2、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16H++10Cl-=2Mn2++5Cl2↑+8H2O;
③Cl2是大气污染物,可根据Cl2能够与碱NaOH反应的性质,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Cl2,防止污染环境;
④为使Cl2能充分发生反应,除在B中使用多孔球泡和搅拌外,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控制Cl2的流速、适当升高B中溶液温度、增大B中混合溶液的浓度、加快搅拌等措施。
三、计算题(共6分)
30. 现有400 mLK2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将其分为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1 mol/LBaCl2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沉淀,消耗50 mL,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m g;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铁片,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洗涤、烘干,称其质量比原来减轻了0.56 g。试计算:
(1)写出混合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m=_______g。
(3)则原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
【答案】(1)Ba2++=BaSO4↓
(2)11.65(3)0.2
【解析】
【分析】K2SO4和Fe2(SO4)3混合溶液中含有Fe3+、K+、,将400 mL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BaCl2溶液,发生离子反应Ba2++=BaSO4↓,根据消耗BaCl2溶液的体积、浓度计算产生沉淀m的质量。加入Fe发生反应:Fe+2Fe3+=3Fe2+,结合消耗Fe的质量计算Fe3+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反应结合S元素守恒及电荷守恒计算K+的物质的量及浓度。
【小问1详解】
K2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电离产生,与Ba2+反应产生BaSO4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BaSO4↓;
【小问2详解】
生成的沉淀为BaSO4,根据钡离子守恒有n(BaSO4) =n(BaCl2)=0.05 L×l.00 mol/L=0.05 mol,故m(BaSO4)=0.05 mol×233g/ mol=11.65 g;
【小问3详解】
参加反应的Fe为0.56 g,则铁的物质的量n(Fe)=0.01 mol,则根据反应Fe+2Fe3+=3Fe2+,则溶液中+3价Fe3+物质的量为0.02 mol,则硫酸铁中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n()=0.03 mol,由(2)可知200 mL混合溶液中总的硫酸根物质的量为0.05 mol,则K2SO4中为0.02 mol,则原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是0.04 mol,故原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c(K+)=。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是,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