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资阳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2资阳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高一下生物半期考试
一、单选题
1. 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不包括( )
A. 发育时间与温度有关 B. 容易培养,繁殖周期短.
C.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 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果蝇体型小,体长不到半厘米一个牛奶瓶里可以养上成百只,饲养管理容易,既可喂以腐烂的水果,又可配培养基饲料;一个牛奶瓶里可以养上成百只。
2、果蝇繁殖系数高,孵化快,只要1天时间其卵即可孵化成幼虫,2-3天后变成蛹,再过5天就羽化为成虫。从卵到成虫只要10天左右,一年就可以繁殖30代。
3、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便于分析。作遗传分析时,研究者只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一个个地观察、计数就行了,从而使得劳动量大为减轻。
4、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详解】A、发育时间与温度有关不是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A正确;
B、果蝇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这是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B错误;
C、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这是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C错误;
D、果蝇繁殖快,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这是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D错误。
故选A。
2.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B. 有丝分裂结束时
C. 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 D. 精细胞变形成精子时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故选A。
3. CO2的固定发生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
A. 无光条件下 B. 有光条件下
C. 有光或无光条件下 D. 红光条件下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只要有[H]和ATP,暗反应在有光或无光的条件下均可以进行,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 下列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
A. 小麦根尖细胞 B. 受精卵
C. 次级精母细胞 D. 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性母细胞及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他细胞均会同源染色体。
【详解】A、小麦根尖细胞为体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初级精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5. 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I过程中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中具有的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分别是( )
A. 4、4、4 B. 1、2、2 C. 1、4、4 D. 2、4、2
【答案】C
【解析】
【分析】精原细胞中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离前期是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由一对同源染色体经复制后组成。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每个四分体由一对同源染色体经复制后组成,故此时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为2条,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总数为4条,每条染色单体上有1个核DNA分子,核DNA分子总数为4个,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3:1比例的是( )
A. F2的基因型比例 B. F1产生配子的分离比
C. 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D. F2性状的分离比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为:纯种高秆豌豆×纯种矮秆豌豆→F1代均表现为高秆,自交后F2有高秆,也有矮秆,且高秆:矮秆=3:1。为了验证假说正确与否,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即F1代×隐性个体杂交→子代高秆:矮秆=1:1,这证明F1代产生配子的分离比为1:1。
【详解】A、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的基因型比例为1:2:1,A错误;
B、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代产生配子的分离比为1:1,B错误;
C、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代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C错误;
D、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 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 杂合子自交后代可以出现杂合子也可以出现纯合子
D. 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1、孟德尔在杂交豌豆实验中,把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就是相对性状。
【详解】A、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短毛是相对性状,A错误;
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亲本性状才是显性性状,B错误;
C、杂合子自交后代可以出现杂合子也可以出现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aa,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正确;
D、D和D、d和d都是相同基因,D和d是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实验不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 )
A. 月季幼嫩茎段细胞培育出植株 B.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免疫细胞
C. 用玉米的花药培育成玉米植株 D. 番茄与马铃薯的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具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如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法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利用月季幼嫩茎段细胞经过组织培养技术可培育出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A不符合题意;
B、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免疫细胞,没有形成个体,因此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符合题意;
C、用玉米的花药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可形成单倍体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不符合题意;
D、番茄与马铃薯的体细胞杂交后还需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图所示某雄性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某一时期的模式图,此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由图可判断该细胞是( )
A. 次级卵母细胞 B. 初级精母细胞 C. 精细胞 D. 卵原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像,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是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又由于细胞质表现为均分,因此是初级精母细胞。
故选B。
1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
A. 选用自花受粉的豌豆作实验材料
B. 首先只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研究
C. 从豌豆的全部相对性状进行综合性分析入手
D. 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利用统计学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详解】A、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做实验材料,这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
B、孟德尔运用先简后繁的思路进行研究,即先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再进行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B正确;
C、孟德尔先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再进行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并不是将全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入手,C错误;
D、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这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C。
11. 下列现象中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A. 脑细胞因缺血而死亡
B. 烫伤引起大量皮肤细胞死亡
C. 脉管炎患者因局部缺血导致组织细胞坏死
D. 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详解】A、脑细胞因缺血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A错误;
B、烫伤引起大量皮肤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B错误;
C、脉管炎患者因局部缺血导致组织细胞坏死属于细胞坏死,C错误;
D、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是生理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D。
12. 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
A. 有氧呼吸中CO2的释放 B. 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
C. 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 D. 光合作用中C3的还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合成的ATP数量最多。
【详解】A、有氧呼吸中CO2的释放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A错误;
BD、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D错误;
C、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类囊体薄膜属于生物膜,C正确。
故选C。
13. 下列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测量的结果是每一块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
B. 琼脂块的相对表面积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
C. 从物质运输效率来看,细胞的体积越小越好
D. 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是限制细胞生长的原因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越小,其表面积越大,则其与外界效换物质的表面积越大,经交换进来的物质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快。
2、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
3、NaOH的扩散深度对于体积不同的琼脂块都是相同的,无法用来表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只有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才可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并反映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与细胞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
【详解】A、实验测量是每一块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来计算扩散的体积,A正确;
B、琼脂块为正方体,设边长为a,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6/a,故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B正确;
C、细胞内要有一些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还要有一定的细胞器等结构,故并非细胞的体积越小越好,C错误;
D、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是限制细胞继续生长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C。
14. 下列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 在相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 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2、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3、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
【详解】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显性纯合子(AA)和杂合子(Aa)均表现为显性性状,A正确;
B、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因此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B错误;
C、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在相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C正确;
D、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显性纯合子(AA)和杂合子(Aa)均表现为显性性状,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细胞分裂图像中,一定表示减数分裂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胞可能是单倍体生物的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可能是单倍体生物的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可能是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肯定是二倍体生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故选D
16. 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Aa与Cc B. Cc与Dd C. Aa与Dd D. Bb与Aa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Aa与Cc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Cc与Dd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Aa与Dd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Aa与Bb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C。
【点睛】
17.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和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带分别是 ( )
A. 胡萝卜素、叶黄素 B. 叶黄素、叶绿素b
C. 胡萝卜素、叶绿素b D. 叶黄素、叶绿素a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详解】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其中胡萝卜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叶绿素b溶解度最小,扩散速度最慢。
故选C。
18. 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胰岛细胞( )
A. 只有胰岛素基因
B. 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C. 比人的受精卵基因要少
D. 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一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基因,且每个体细胞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但由于细胞分化,即基因发生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所含的RNA和蛋白质种类有所差别。
【详解】A、胰岛细胞含有该个体全部的基因,A错误;
B、胰岛细胞除了含有胰岛素基因,还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只是胰岛素基因在胰岛细胞中进行了表达,B正确;
C、胰岛细胞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所含的基因与受精卵相同,C错误;
D、胰岛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基因,只是血红蛋白基因并不在胰岛细胞中表达,D错误;
故选B。
19. 下列有关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易扩散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有关
B 适宜条件下,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C. 癌细胞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D. 癌细胞的形态大多为球形
【答案】A
【解析】
【详解】癌细胞易扩散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A错误。适宜条件下,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B正确。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C正确。癌细胞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多数变为球形,D正确。
20.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光反应水解生成[H]并放出O2,暗反应将CO2固定并还原成糖类
B. 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C. 光反应需光,不需要酶,暗反应不需光,需多种酶
D. 光反应吸收光能形成ATP,暗反应将ATP中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详解】A、由分析可知,光反应时水在光下分解生成[H]并放出O2,暗反应将CO2固定并还原成糖类,A正确;
B、类囊体上含有色素,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多种酶,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光反应需光,需要酶的参与,暗反应不需光,需多种酶,C错误;
D、光反应将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ATP,再经过暗反应将光反应产生的ATP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D正确。
故选C。
21. 如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该植物在2000 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mol)是( )
A. 12 B. 17 C. 11 D. 23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增大,测得的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先增大后稳定不变,根据: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可求出在2000 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
【详解】由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0时,每小时氧气释放量是6 mL,即每小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6mL,当光照强度为2000lx时,每小时氧气释放量是17mL,则光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氧气为23 mL,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2.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均因复制而加倍
B.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粒分裂而加倍
C. 减数分裂Ⅰ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细胞一分为二而减半
D. 减数分裂Ⅱ时,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染色体加倍,DNA不加倍;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
【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核DNA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会加倍,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但DNA数目不变,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而减半,C正确;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D错误。
故选C。
23. 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为双眼皮的概率是( )
A. 1/4 B. 3/4 C. 1/16 D. 9/16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由该夫妇均为双眼皮,能生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出现性状分离,从而推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该夫妇都为杂合子(设为Aa),据此答题。
【详解】该夫妇均为双眼皮,生一个单眼皮的孩子,从而推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该夫妇都为杂合子(设为Aa)。Aa×Aa→AA、Aa和aa,比例为1:2:1,所以双眼皮:单眼皮=3:1,因此,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为双眼皮的概率是3/4,B项正确。
故选B。
24. 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株开花后需立即对父本去雄
B. 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C. 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D. 若纯合紫花与纯合白花杂交,F1均开紫花,则紫花为显性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A、豌豆花瓣开放前(花蕾期)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A错误;
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外来花粉的干扰,B错误;
C、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属于性状分离现象,其原因是基因分离,C错误;
D、若纯合紫花与纯合白花杂交,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D正确。
故选D。
25. 下列属于细胞衰老特征的是( )
①细胞无限分裂 ②水分减少,体积变小 ③形态结构显著改变 ④部分酶活性降低 ⑤色素逐渐积累⑥DNA含量减少 ⑦呼吸速度减慢 ⑧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
A. ①③⑥ B. ①②⑤⑦ C. ②④⑤⑦⑧ D. ②④⑥⑧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衰老的定义和特征:
(1)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中一个阶段,表现为细胞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和适应的能力降低。细胞衰老是生理活动和功能不可逆的衰退过程。
(2)细胞衰老的特征:①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②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③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④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⑤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⑥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详解】①细胞无限分裂不是细胞衰老的特征,是细胞癌变的特征,①错误;
②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是细胞衰老的特征,②正确;
③形态结构显著改变不是细胞衰老的特征,而是癌变细胞的特征,③错误;
④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为细胞衰老的特征,④正确;
⑤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是细胞衰老的特征,⑤正确;
⑥一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DNA含量减少,细胞衰老的过程DNA含量一般不变,⑥错误;
⑦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是细胞衰老的特征,⑦正确;
⑧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是细胞衰老的特征,⑧正确,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6. 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用一株开红花的植株和一株开白花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F1的性状及其比例为红花:白花=1:1。此可作出的判断是( )
A. 这对相对性状只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红花一定为显性性状,白花一定为隐性性状
C. 红花亲本一定是杂合子,白花亲本一定是纯合子
D. 杂合亲本在形成配子时,一定有等位基因的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题意分析,红花×白花→红花∶白花=1∶1,这属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红花和白花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详解】A、根据题中的实验结果无法判断显隐关系,也不能判断该性状涉及只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例如若豌豆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时,两植株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A错误;
B、若豌豆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时,两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花∶白花=1∶1,所以根据本实验无法判断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B错误;
C、若豌豆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时,两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花∶白花=1∶1,所以根据本实验无法判断亲本的基因型,C错误;
D、杂合亲本的基因型中一定存在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一定有等位基因的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D。
27.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化是稳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 ②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③会出现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④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详解】①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的细胞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死亡,即细胞分化是稳定的,自然状态下分化了的细胞不能回到其分化前的状态,即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①正确;
②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分化后的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②正确;
③细胞分化不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③错误;
④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④正确。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8. 如图表示某叶肉细胞内的能量转化过程简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需要NADPH供氢
B. 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中
C. 过程①和②代表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
D. 过程③和④表示呼吸作用中的能量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3、据图可知:①表示光反应水的光解产生ATP的过程,②表示暗反应形成有机物,③表示细胞产生ATP,④表示ATP水解产生能量。
【详解】A、据图可知,①表示光反应水的光解产生ATP的过程,此过程同时能产生NADPH,A错误;
B、过程③表示有机物氧化分解,表示细胞呼吸,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
C、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形成ATP和NADPH中的能量,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中ATP和NADPH中的能量转化形成有机物中的能量,C正确;
D、过程③表示呼吸作用中的能量转化,④表示ATP水解产生能量,不属于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C。
29.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T)对绿皮基因(t)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R)存在时,基因T和t都不能表达。亲本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和子代中绿皮个体占( )
A. TtRr×TTRr、0
B. TtRr×TTRr、3/4
C. TtRR×TTRr、0
D. TtRR×TTRr、3/4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子代中TT:Tt=1:1,推导亲本亲本基因型为Tt×TT;由子代RR:Rr:r=1:2:1可知亲本基因型为Rr×Rr;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TtRr×TTRr。
【详解】由题干可知,绿皮个体的基因型为:ttrr。由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为TtRr×TTRr,所以子代绿皮个体(ttrr)=0×(1/4)=0,B、C、D都错误,A正确。
故选A。
30. 下图为三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均可能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
B. 一般情况下,乙细胞能产生4种类型的生殖细胞
C. 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
D. 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乙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甲是MⅡ后期,可能是第一极体分裂图,故甲、乙,丙均可能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A正确;
B、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图,最终形成一个卵细胞,故一般情况下,乙细胞能产生1种类型的生殖细胞,B错误;
C、通过图乙可知,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C正确;
D、乙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且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B。
31. 图甲和图乙是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坐标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CD段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
B. 图甲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 图乙中AB段一定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
D. 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乙: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其中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E表示完成了受精作用。
【详解】A、图甲中CD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甲图中的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若发生在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可能进行减数分裂,也可能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
C、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其中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一定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C正确;
D、图乙中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D错误。
故选C。
32. 图甲和图乙是某二倍体生物精巢中的两个细胞示意图,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中2和4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B. 图乙所示细胞中A、a基因同时存在是由染色体互换导致的
C. 图乙所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②,③和④发生了分离
D. 图甲、乙所示细胞分别处于图丙中的ef段和cd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中1、3和5、7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其他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图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图丙表示每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ac为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cd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de表示染色体着丝粒分裂,df段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详解】A、图甲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由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如1和2或1和4等)构成,A错误;
B、图乙所示细胞没有染色体互换的痕迹,a基因只能来自基因突变,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图乙细胞来自精巢,故图乙所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①和②、③和④发生了分离,C错误;
D、图甲所示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图乙所示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图甲、乙所示细胞分别处于图丙中的ef段和cd段,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3. 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南瓜表现型及其比例是扁盘形:圆形:长圆形=9:6:1。据此推断,如果F2圆形南瓜与长圆形南瓜杂交,则子代南瓜所有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A. 圆形:长圆形=2:1 B. 扁盘形:圆形:长圆形=2:1:1
C. 扁盘形:长圆形=3:1 D. 全是圆形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南瓜表现型及其比例是扁盘形:圆形:长圆形=9:6:1,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且扁盘形的基因型为A_B_,圆形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长圆形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如果F2圆形南瓜(1/6AAbb、2/6Aabb、1/6aaBB、2/6aaBb)与长圆形南瓜(aabb)杂交, 子代只有圆形和长圆形两种性状,出现长圆形的概率为2/6×1/2+2/6×1/2=1/3,则子代出现圆形的概率为1-1/3=2/3,因此子代南瓜所有表现型及其比例是圆形:长圆形=2:1。
故选A。
34. 人的IA、IB、ⅰ基因可以控制血型。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ⅱ表现为O型血,IAIA或IAⅰ为A型血,IBIB或IBⅰ为B型血,IAIB为AB型血。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A型血
B. 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C. 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是A型血
D. 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
【答案】A
【解析】
【分析】1、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题目中的ⅠA、 ⅠB 、i基因就是复等位基因。
2、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IA和I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和IB为并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为IAIB,O型为ii。
【详解】A、若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产生的配子中至少有1个IA,双亲可能一方为AB型(IA IB),另一方为O型(ii),则子女可能为A(IA i)型血,故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不一定有A型血,A错误;
B、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基因型为IAIB,则一定不能生出基因型为ii的O型血孩子,因为双亲之一不能提供基因型为i的配子,B正确;
C、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有可能有一位是A(IA i)型血,另一方为AB型,基因型为IAIB,子女基因型为IBi,C正确;
D、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则子女的基因型中一定含有i,故子女不可能是IAIB的AB型血,D正确。
故选A。
35. 下图表示雄果蝇(体细胞中2N=8)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核DNA分子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 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B. 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 ②代表染色体 D. 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为染色体,②为染色单体,③为DNA。Ⅰ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II所处阶段可以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后期,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后期,A正确;
B、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因此Ⅲ代表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②是染色单体,①是染色体,C错误;
D、Ⅰ~Ⅳ中③DNA数量比是2:4:2:1,D错误。
故选A。
三、综合题
36. 当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实验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需要经过取材—_________—漂洗—染色—制片几个步骤,实验室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__使染色体着色。
(2)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___期,此时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解离 ②. 龙胆紫##醋酸洋红##碱性染料
(2) ①. 间 ②. 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或染色体复制)
【解析】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
(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
【小问1详解】
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一般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四步,实验室常使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
【小问2详解】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由于间期时间长,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间期,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或染色体复制)。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考生识记实验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步骤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7. 如图是某种生物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细胞____________,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
(3)该动物是____________(填“雌性”或“雄性”),细胞D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4)细胞E处于_______________(细胞分裂的时期),该时期细胞染色体最明显的特征是____________。
【答案】(1)D (2) ①. A、C ②. B、D、E
(3) ①. 雄性 ②. 精细胞
(4) ①.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②. 同源染色体联会。
【解析】
【分析】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E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小问1详解】
同源染色体是指大小、形态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而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由图可知,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存在。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A属于有丝分裂后期、C属于有丝分裂中期。B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属于有丝分裂的细胞为AC。
【小问3详解】
由B图可知,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为均等分裂,故该动物为雄性;细胞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精细胞,经变形发育后成为精子。
【小问4详解】
细胞E中的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时期染色体会发生联会和交叉互换,其中最明显的联会。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过冲中遗传物质的改变,要求考生熟悉细胞的增殖过程和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38.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甲图表示_______________过程,乙图表示_______________过程。
(2)甲图中的物质A是________,该物质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能为光合作用的___反应提供能量。分析甲图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________、水、二氧化碳浓度等。
(3)乙图中的物质B是________,其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序号①和________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答案】(1) ①. 光合作用
②. 细胞呼吸
(2) ①. ATP ②. 暗 ③. 光照
(3) ①. 丙酮酸 ②. 细胞质基质 ③. ②
【解析】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分析题图:图甲表示光合作用,中A表示ATP,图乙表示细胞呼吸,其中①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B为丙酮酸,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③④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小问1详解】
甲图中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形成葡萄糖,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乙图中将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或者乳酸或者酒精和二氧化碳,表示细胞呼吸过程。
【小问2详解】
图甲中的物质A是ATP,能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提供能量。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水,二氧化碳浓度等。
【小问3详解】
乙图中的物质B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①和②能彻底分解葡萄糖为二氧化碳和水,为有氧呼吸全过程。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考生识记其基本过程,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9. 家禽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回答问题:
项目
基因组合
A、B同时存在(A_B_型)
A存在、B不存在(A_bb型)
B存在、A不存在(aaB_型)
A和B都不存在(aabb型)
鸡冠形状
核桃状
玫瑰状
豌豆状
单片状
杂交组合
甲:核桃状×单片状→F1: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
乙:玫瑰状×玫瑰状→F1:玫瑰状、单片状
丙:豌豆状×玫瑰状→F1:全是核桃状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甲组杂交F1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2)让乙组后代F1中玫瑰状冠的家禽与另一纯合豌豆状冠的家禽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玫瑰状冠的有120只,那么表现为豌豆状冠的杂合子理论上有________只。
(4)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有________种,后代中纯合子比例占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测交 ②. 1∶1∶1∶1 ③. 核桃状∶豌豆状=2∶1 ④. 80 ⑤. 6 ⑥. 1/4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甲:核桃状(A_B_)×单片状→F1: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说明亲本中核桃状的基因型为AaBb;
乙:玫瑰状(A_bb)×玫瑰状(A_bb)→F1:玫瑰状,单片状,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
丙:豌豆状×玫瑰状→F1:全是核桃状,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详解】(1)由表中信息可知单片状是双隐性即aabb,所以甲相当于是测交。在F1产生了四种表现型说明玫瑰状的基因型是AaBb,因此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1∶1∶1∶1。
(2)由题意可知乙组亲本都是玫瑰状,即A_b_,但后代出现了单片状aabb,说明亲本都是Aabb,F1的玫瑰状的基因型有1/3AAbb,有2/3Aabb,与另一纯合豌豆状aaBB杂交,后代有2/3AaBb和1/3aaBB,即核桃状∶豌豆状=2∶1。
(3)丙组亲本中是豌豆状aaB_和玫瑰状A_bb,子代都是核桃状即A_B_,所以亲本是aaBB和AAbb,其F1是AaBb,雌雄交配后代中玫瑰状冠应占3/16,豌豆状也占3/16,但杂合的占豌豆状的2/3,理论上应有120×2/3=80。
(4)这两对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基因型种类有3×2=6,后代中纯合子比例1/2×1/2=1/4。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