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专项提升模拟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专项提升模拟试题(含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专项提升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C.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 N
D.0.1m面积上受到大气的压力约为10000 N
2.(3分)以下情形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它是( )
A. B.
C. D.
3.(3分)下列关于自行车的各个部分中,有助于减小摩擦力的措施是( )
A.轮胎上刻有花纹 B.刹车时用力捏车闸
C.在车轴上加润滑油 D.脚蹬做得凹凸不平
4.(3分)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是静止的
B.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互相不接触的物体,彼此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5.(3分)如图所示是绿化工人在修剪树木的场景,工人师傅在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的轴处靠近,这样做是为了( )
A.增大动力臂,方便 B.增大阻力臂,省力
C.减小动力臂,方便 D.减小阻力臂,省力
6.(3分)关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7.(3分)对生活中一些惯性现象的解释,以下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跳远时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利用惯性
B.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
C.高速行驶的列车难以停下来,是因为他的速度很大,惯性很大
D.渔船靠岸时,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渔船具有惯性
8.(3分)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车在8~20s内处于静止
B.甲乙两车在第15s时相距80m
C.甲车0~20s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前15s的平均速度相等
9.(3分)下列四个实例中,与大气压作用无关的是( )
A.注射器注射药液 B.覆杯实验
C.吸尘器吸灰尘 D.吸盘吸在墙上
10.(3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F甲、F乙、p甲、p乙表示,则( )
A.F 甲=F 乙,p 甲=p 乙 B.F 甲>F 乙,p 甲=p 乙
C.F 甲<F 乙,p 甲<p 乙 D.F 甲=F 乙,p 甲<p 乙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1.(3分)如图所示为我校足球赛中的精彩画面,脚把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脚感觉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被踢飞的足球能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它具有 。
12.(3分)如图所示,高明氢能源列车正在驶离站台,坐在车厢里的乘客相对于 是运动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乘客在车厢里看到站台远离他而去,这时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
13.(3分)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量跟 ,图中所示测力计测得物体A的重力大小是 N,物体A受到重力的方向是 。
14.(3分)体重为500N的杂技演员在进行爬竿表演时,必须紧紧地握住爬竿,这是靠增大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当他匀速下滑时,爬杆对手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 。
15.(3分)如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轮子可以使在拉动时 (选填“减小”或“增大”)与地面的摩擦,使用时它相当于一个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若旅行箱内装满物体且质量分布均匀,其总重为210N,轻质拉杆拉出的长度是箱体长度的二分之一,要使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水平平衡,则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 。
16.(3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90N,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前进时,若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f=30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则绳子端的拉力F是 N,当绳子自由端向左移动3米时,物体A向左移动 m。如果增大拉力F使物体加速运动,则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 (变大、变小、不变)。
17.(3分)大气压与生活密切相关,驻守青藏高原的战士用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原上的大气压较低,导致水的沸点 (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的缘故。某同学在青藏高原做“托里拆利实验”,液面稳定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当时测量的大气压为 mmHg,说明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本大题3小题,每题2分,共6分)
18.(2分)如图所示,画出杠杆平衡时施加在杠杆上的最小动力F1和绳子对杠杆拉力F2的力臂l2。
19.(2分)小华借助如图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人站在地面提升物体的绕线方法。
20.(2分)在图中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7分)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需要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 运动,根据 原理,使拉力等于摩擦力。
(2)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有关。这种研究方法是 。
(3)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其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4)在甲、乙、丙、丁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大的是 (选填“甲”、“乙”、“丙”、“丁”)实验。
(5)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戊所示,实验后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22.(6分)如图所示,这是用压强计做“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
(1)压强计上的U形管 (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装置 。
(3)比较 两图,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比较图乙和图丙,能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5)将液体压强计进行改造,如图丁所示。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两端水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A、B容器内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当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右侧水面比左侧高,则ρ1 (选填“>”、“<”或“=”)ρ2。
(6)若在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 Pa。
23.(7分)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b所示,在A位置上挂两个相同钩码,应该在B位置挂上 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平衡后,将左右两端的钩码靠近支点移动一格,则杠杆 端下沉(选填“左”或“右”)。
(3)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d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9分)
24.(9分)如图所示,体重为48kg的小华同学骑着一辆质量为12kg的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500m,所用时间为100s,求:
(1)求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km/h;
(2)小华驾驶该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若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2倍,此时该车受到的牵引力;
(3)若每个车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3m2,则该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g取10N/kg)。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25.(4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使用斜面的坡度应较小,其目的是: 。
(2)如果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如图所示,但小明是在小车过了B点才计时。这样会使 段所测量的平均速度偏大; 段所测的平均速度是准确的,该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3)如图能够准确反映图中小车从A到C运动情况的是 。(填字母)
26.(5分)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如图甲、乙所示,小刚把木块、小华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他们分别向托盘里加减砝码观察现象。
(1)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 (选填“甲”或“乙”)更科学,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作用在 上,物体才能平衡。
(3)在实验中通过 来改变桌面上的物体所受拉力的大小。
(4)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物体上,在图丙情况下,下一步的操作是:把卡片 ,再观察卡片的运动情况。
27.(5分)嫦娥四号月背之旅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自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是同一面背对地球,这一面被称为月球背面。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
月球背面与地球间的通讯是一个难题,为解决该问题,我国在2018年5月成功发射了人类史上首个月球信号中继卫星“鹊桥”(如图甲所示)。2018年12月8日,我国又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太空。嫦娥四号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和落月过程,最终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成为人类史上首个着陆于月球背面的无人探测器。为避免嫦娥四号在着陆瞬间“闪着腰”,工作人员给它研制了4条强有力的“腿”,让它既能平稳着陆,又能有效“吸收”着陆时产生的冲击力,防止它携带的设备被震坏。在嫦娥四号的“腿”上,还“长着”脸盆一样的圆形“大脚掌”(如图乙所示)。“大脚掌”中央装有一个形如足弓的金属构件,可以有效分散冲击力。
嫦娥四号由着陆器与巡视器(即月球车,又称“玉兔二号”)组成,2019年1月3日,巡视器与着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利用其底部6个带齿纹的轮子有效增大了与月面间摩擦,顺利在月背表面行驶。“玉兔二号”配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科学探测仪器,总质量仅135kg,是世界上质量最小的月球车。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鹊桥”中继星在轨道上运行时,受到的力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2)嫦娥四号探测器“腿”上的圆形“大脚掌”可 (选填“减小”或“增大”)对月面的压强;
(3)为增大与月面间的摩擦,“玉兔二号”采用的装置是 ;
(4)若“玉兔二号”每个轮子触月面积为100cm2,则“玉兔二号”对水平月面的压强为 Pa(地球上g取10N/kg)。
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C.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 N
D.0.1m面积上受到大气的压力约为10000 N
【分析】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左右,故A错误;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B错误;
C、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kg×10N/kg=500 N,故C错误;
D、0.1m面积上受到大气的压力约为F=pS=1.01×105Pa×0.1m2=10100N,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
2.(3分)以下情形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它是( )
A. B.
C. D.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A、熊猫对竹子的拉力,使竹子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人对弓的拉力,使弓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人对跳板的压力,使跳板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磁铁对小球的吸引力,使小球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所以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D。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的辨析,熟悉基本规律就能正确选择。
3.(3分)下列关于自行车的各个部分中,有助于减小摩擦力的措施是( )
A.轮胎上刻有花纹 B.刹车时用力捏车闸
C.在车轴上加润滑油 D.脚蹬做得凹凸不平
【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解:A、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
B、刹车时用力捏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
C、在车轴上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
D、脚蹬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在考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并学会应用。
4.(3分)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是静止的
B.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互相不接触的物体,彼此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分析】(1)物体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运动状态要发生变化;
(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接触也能相互作用产生力。
解:A、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B、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故B正确;
C、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可能是静止,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两个磁体,间隔一段距离,两者之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平衡力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
5.(3分)如图所示是绿化工人在修剪树木的场景,工人师傅在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的轴处靠近,这样做是为了( )
A.增大动力臂,方便 B.增大阻力臂,省力
C.减小动力臂,方便 D.减小阻力臂,省力
【分析】利用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阻力和动力臂不变,动力随阻力臂的增大而增大。
解:在同样的情况下,把树枝往剪刀轴O靠近,减小了阻力臂,而阻力和动力臂不变,由F1L1=F2L2可知,动力会变小,因此可以省力,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问题,要抓住不变的量,根据变化的量进行分析解答。
6.(3分)关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解: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所以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书的支持力,二者的大小并不相等,且地面并没有力直接作用在书上,故B错误;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书所受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方向相同,所以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点是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7.(3分)对生活中一些惯性现象的解释,以下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跳远时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利用惯性
B.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
C.高速行驶的列车难以停下来,是因为他的速度很大,惯性很大
D.渔船靠岸时,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渔船具有惯性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是否运动、是否受力、做什么运动都没有关系。
解:A、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获得一定的速度后起跳,起跳后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提高了运动员的成绩,故A正确;
B、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少急刹车时惯性带来的危害,故B正确;
C、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列车惯性大是因为自身质量大,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
D、渔船原来处于运动状态,即将靠岸时,关闭发动机后,渔船由于惯性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惯性的知识,知道惯性的概念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解题时要根据实际物理情景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8.(3分)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车在8~20s内处于静止
B.甲乙两车在第15s时相距80m
C.甲车0~20s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前15s的平均速度相等
【分析】A、乙车在8~20s内的路程不变,据此得出乙处于的状态;
BD、从图中可知,甲、乙两车在15s时的路程都为80m,且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据此得出故甲、乙两车在第15s时相距的路程,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在前15s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
C、甲车0~20s内的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均匀增大。
解:A、乙车在8~20s内的路程不变,故乙处于静止状态,故A正确;
BD、从图中可知,甲、乙两车在15s时的路程都为80m,且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故甲、乙两车在第15s时相距0m,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在前15s的平均速度相等,故B错误、D正确;
C、甲车0~20s内的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均匀增大,故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有用信息。
9.(3分)下列四个实例中,与大气压作用无关的是( )
A.注射器注射药液 B.覆杯实验
C.吸尘器吸灰尘 D.吸盘吸在墙上
【分析】大气压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气压差产生的压力差,常见的有吸管吸饮料、吸盘吸玻璃、注射器吸药液、钢笔吸墨水、活塞式抽水机抽水等;分析时注意比较内外压强差。
解:A、医生给注射器内吸药液时用到了大气压,但现在是向病人体内注射药液,利用的是人的推力,与大气压无关,故A符合题意;
B、覆杯实验中,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口,水排出了杯子内的空气,倒立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掉不下来,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B不合题意;
C、普通吸尘器吸灰尘,利用的是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使吸口处压强低,灰尘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吸入”吸尘器,故C不合题意;
D、用力将吸盘压在墙壁上,排出里面的空气,由于吸盘内的空气减少,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压的有关问题。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10.(3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F甲、F乙、p甲、p乙表示,则( )
A.F 甲=F 乙,p 甲=p 乙 B.F 甲>F 乙,p 甲=p 乙
C.F 甲<F 乙,p 甲<p 乙 D.F 甲=F 乙,p 甲<p 乙
【分析】先根据p=ρgh可判断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然后根据F=pS可判断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
解:由题意知,两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则液体的密度相同,由p=ρgh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
又因为容器底面积相等,由F=pS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和压力大小的比较,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1.(3分)如图所示为我校足球赛中的精彩画面,脚把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同时脚感觉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被踢飞的足球能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它具有 惯性 。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脚把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脚对球施加力的作用,脚会感觉到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被踢飞的足球能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它具有惯性。
故运动状态;相互;惯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以及惯性,属于力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2.(3分)如图所示,高明氢能源列车正在驶离站台,坐在车厢里的乘客相对于 站台 是运动的,相对于 车厢 是静止的。乘客在车厢里看到站台远离他而去,这时他是以 列车 为参照物的。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要研究某一个运动,必须先选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根据题目中所描述的运动情况可得出参照物或判断运动与静止。
解:列车正在驶离站台,坐在车厢里的乘客相对于站台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以站台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相对于车厢,乘客的位置没发生改变,则此时乘客是静止的;
乘客在车厢里看到站台远离他而去,这时他是以列车为参照物的。
故站台;车厢;列车。
【点评】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必须明确运动的描述离不开参照物,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我们所描述的运动情景是不同的,但结果都是正确的。
13.(3分)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量跟 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图中所示测力计测得物体A的重力大小是 4.6 N,物体A受到重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下 。
【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测力计读数时要先确定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取数据;物体悬挂在测力计挂钩上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取,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测力计在4N和5N之间有5小格,分度值是0.2N,指针在4N下面有3小格,测力计读数为4.6N,物体悬挂在测力计挂钩上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取,故物体的重力为4.6N;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故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4.6;竖直向下。
【点评】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测力计的读数和重力的方向,属于基础题。
14.(3分)体重为500N的杂技演员在进行爬竿表演时,必须紧紧地握住爬竿,这是靠增大 压力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当他匀速下滑时,爬杆对手的摩擦力大小为 500 N,方向 竖直向上 。
【分析】(1)增大摩擦的办法有: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从竖直方向受力平衡角度分析,当受力平衡时,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1)杂技演员在进行爬竿表演时,必须紧紧地握住爬竿,这是靠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2)当匀速向上爬杆时,杂技演员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所以杆对手的摩擦力大小等于他的重力,即f=500N;
因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杆对手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因为杂技演员下滑的过程中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他受力是平衡的,并且只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得,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上爬或下滑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上。
故压力;500;竖直向上。
【点评】知道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力的方向和大小。
15.(3分)如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轮子可以使在拉动时 减小 (选填“减小”或“增大”)与地面的摩擦,使用时它相当于一个 省力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若旅行箱内装满物体且质量分布均匀,其总重为210N,轻质拉杆拉出的长度是箱体长度的二分之一,要使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水平平衡,则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 70 。
【分析】(1)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大小;
(2)由示意图分析动力和阻力,然后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确定杠杆种类;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求出竖直向上的力。
解:(1)拉杆式旅行箱的轮子可以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与地面的摩擦力;
(2)竖直向上的力F为动力,箱体的重力为阻力,支点在箱体中心,故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省力杠杆;
(3)当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水平平衡时,如图所示:
由题意知,L1=3L2,
因为F1L1=F2L2,
所以竖直向上的拉力为:F==G=×210N=70N。
故减小;省力;70。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杠杆的分类及平衡条件的应用,明确阻力臂的大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3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90N,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前进时,若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f=30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则绳子端的拉力F是 10 N,当绳子自由端向左移动3米时,物体A向左移动 1 m。如果增大拉力F使物体加速运动,则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 不变 (变大、变小、不变)。
【分析】(1)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时绳子的有效股数n=3,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拉力F=f,拉力端移动距离s=ns物;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解:(1)由图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3,
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绳端的拉力:
F=f=×30N=10N;
当绳子自由端向左移动s=3m时,物体A向左移动的距离:
s物===1m;
(2)增大拉力F使物体加速运动,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不变。
故10;1;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平使用滑轮组时拉力和物体移动距离的计算,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属于基础题目。
17.(3分)大气压与生活密切相关,驻守青藏高原的战士用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原上的大气压较低,导致水的沸点 降低 (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的缘故。某同学在青藏高原做“托里拆利实验”,液面稳定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当时测量的大气压为 580 mmHg,说明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分析】(1)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
(2)在托里折利实验中,玻璃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反映了大气压的大小;海拔越高、气压越小。
解:(1)气压越小沸点越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高原上,由于海拔较高,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小于100℃,所以高原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
(2)在托里折利实验中,玻璃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反映了大气压的大小,读图可知,此时青藏高原的大气压的值为580mm高水银柱,而标准大气压为760mmHg,所以说明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故降低;580;减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压大小和海拔高度有关,以及气压和沸点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三、作图题(本大题3小题,每题2分,共6分)
18.(2分)如图所示,画出杠杆平衡时施加在杠杆上的最小动力F1和绳子对杠杆拉力F2的力臂l2。
【分析】(1)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 l1=F2 l2),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解:由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图中支点在O点,因此OA作为动力臂最长,由图知动力的方向应该向上,过A点垂直于OA向上作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
绳子对杠杆拉力作用在杠杆上,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反向延长拉力的作用线,从O点向拉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即为其力臂l2。如下图所示:
【点评】此题考查杠杆最小力的示意图、力臂的画法,常考题型,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的结论。
19.(2分)小华借助如图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人站在地面提升物体的绕线方法。
【分析】在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既要考虑到它的省力情况,还应注意动力的施力方向。
解:图中滑轮组由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人站在地面提升物体,绳子的拉动方向应向下,从绳子自由端向上开始绕起,依次绕过下面的定滑轮、下面的动滑轮、上面的定滑轮,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滑轮组的组装情况,在组装滑轮组时,可以从定滑轮或动滑轮绕起,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0.(2分)在图中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分析】(1)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力,因此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物体的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即可;
(2)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即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然后根据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
解:
(1)过物体重心画带箭头的线段,方向竖直向下,符号为G;
(2)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过压力作用点画垂直于斜面、带箭头的线段,符号为F;
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压力和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并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注意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要小于物体所受重力。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7分)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需要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 匀速直线 运动,根据 二力平衡 原理,使拉力等于摩擦力。
(2)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粗糙程度 有关。这种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3)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其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
(4)在甲、乙、丙、丁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大的是 丙 (选填“甲”、“乙”、“丙”、“丁”)实验。
(5)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戊所示,实验后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 不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分析】(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物块,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的示数;
(2)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答题;
(4)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间的压力有关,接触面越粗糙、物体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5)实验过程中很难保持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使弹簧测力计固定,拉动物体下面的长木板,物体相对运动时,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并且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实验过程中不必要求长木板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解:(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用到了转换法;
(2)由图乙、丙所示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等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乙、丙所示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由图甲、丁所示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间的压力均不同,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时,由于没有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他的结论是错误的;
(4)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间的压力有关,接触面越光滑、物体间的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在甲、乙、丙、丁四次实验中,在实验丙中,物体间的压力最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最大,因此滑动摩擦力最大;
(5)由图戊所示实验可知,在用力将木板向右拉出的过程中,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弹簧测力计A向左的拉力和木板对木块向右的摩擦力一对平衡力,所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反映了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拉动木板时物块保持不动,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的拉力,实验时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便于读数。
故(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接触面粗糙程度;控制变量法;(3)没有控制压力相同;(4)丙;(5)不需要。
【点评】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了二力平衡的运用、对实验的评估能力以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考查较综合,难度一般。
22.(6分)如图所示,这是用压强计做“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
(1)压强计上的U形管 不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装置 压强计的气密性差,存在漏气情况 。
(3)比较 甲、乙 两图,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比较图乙和图丙,能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5)将液体压强计进行改造,如图丁所示。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两端水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A、B容器内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当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右侧水面比左侧高,则ρ1 > (选填“>”、“<”或“=”)ρ2。
(6)若在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 500 Pa。
【分析】(1)连通器是指底部连通、上端开口(与大气直接连通)的容器;
(2)在进行实验前,我们要确保U形管完好,不存在漏气,且液平;
(2)(3)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在实验中,应控制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才能观察压强与另一个量的关系;
(4)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两图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但丙图U形管液面高度差较大,说明所受到的液体压强较大;
(5)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深度和液体的密度,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做出判断;
(6)根据p=ρgh求出液体产生的压强即为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
解:(1)连通器是指底部连通、上端开口(与大气直接连通)的器具,而U形管气压计的一端没与大气连通,所以不是连通器;
(2)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若压强计的气密性良好,不存在漏气情况,则探头所在侧的液柱将降低。若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则说明压强计的气密性差,存在漏气情况;
(3)甲、乙两图中液体的种类相同,且探头所处深度不同,比较这两图,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在乙、丙两次实验中,液体的密度不相同,深度相同,可得出: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读图可知,压强计的探头在两液体中的深度是相同的,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左边小于右边,说明A中的压强更大,根据p=ρgh可知ρ1>ρ2;
(6)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p=ρ水gh=1.0×103kg/m3×10N/kg×0.05m=500Pa。
故(1)不属于;(2)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存在漏气情况;(3)甲、乙;(4)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5)>;(6)500。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23.(7分)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移,这样做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力臂 。
(2)如图b所示,在A位置上挂两个相同钩码,应该在B位置挂上 1 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平衡后,将左右两端的钩码靠近支点移动一格,则杠杆 右 端下沉(选填“左”或“右”)。
(3)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 。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d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杠杆自重的影响 。
【分析】(1)调节杠杆平衡的原则是螺母的调节方向是向上翘的那端调节;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2)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一个小格是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在B点挂钩码的数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是否平衡;
(3)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减小,动力变大;
(4)图(d)中,支点位于动力和阻力的右侧,弹簧测力计不但提了钩码,而且还提了杠杆,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
解:(1)由甲图知,小明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2)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知,
2G×2L=nG×4L
解得:n=1,即在B位置挂上1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若A、B两点的钩码同时同时靠近支点移动一格,则左侧2G×L=2GL,右侧G×3L=3GL,因为2GL<3GL 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3)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4)图(d)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自身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
故(1)右;便于测量力臂;(2)1;右;(3)变大;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4)杠杆自重的影响。
【点评】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使用前水平平衡,目的是使杠杆的重心不对平衡产生影响,也便于力臂的测量;实验时进行多次测量,用多组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五.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9分)
24.(9分)如图所示,体重为48kg的小华同学骑着一辆质量为12kg的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500m,所用时间为100s,求:
(1)求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km/h;
(2)小华驾驶该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若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2倍,此时该车受到的牵引力;
(3)若每个车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3m2,则该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g取10N/kg)。
【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v=计算自行车行驶的速度;
(2)已知车和人的质量,根据G=mg计算车与人的总重力;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平衡,大小相等,根据F牵=f=0.2G计算牵引力的大小;
(3)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车与人的总重力,已知每个车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知受力面积大小,根据p=计算车对地面的压强。
解:(1)自行车行驶的速度为:v===5m/s;
(2)车和人的总重力为:G=mg=(48kg+12kg)×10N/kg=600N,
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平衡,大小相等,
由题意可得,车受到的牵引力为:F牵=f=0.2G=0.2×600N=120N;
(3)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车与人的总重力,即:对车地面的压力为:F=G=600N,
车对地面的压强为:p===1.5×105Pa。
答:(1)自行车行驶的速度为5m/s;
(2)车受到的牵引力为120N;
(3)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5Pa。
【点评】本题考查重力、压强、速度的计算,同时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知道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车与人的总重力是关键。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25.(4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使用斜面的坡度应较小,其目的是: 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
(2)如果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如图所示,但小明是在小车过了B点才计时。这样会使 BC 段所测量的平均速度偏大; AC 段所测的平均速度是准确的,该段的平均速度是 0.24 m/s。
(3)如图能够准确反映图中小车从A到C运动情况的是 C 。(填字母)
【分析】(1)斜面倾角越小,物体速度变化越慢,物体运动时间越长,越便于时间的测量;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BC段所计时间偏小,据此进行解答;
由图读出小车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公式v=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3)根据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判断小车的速度是否不变,逐一分析每个选项,找出符合意的答案。
解:
(1)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增加了测量时间,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开始计时,计时晚,则BC段所测时间偏小,速度就会偏大,而对段没有影响,此时sAC=120cm,tAC=5s,所以该段的平均速度为
vAC===24cm/s=0.24m/s;
(3)由于小车在AB段和BC段通过的路程相同,但是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
A中,通过的距离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中,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后做加速运动,速度变大,图C中,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变大,如下所示;
故C符合题意;
D中,速度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故(1)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2)BC;AC;0.24;(3)C。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涉及到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平均速度的计算等,会分析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是关键。
26.(5分)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如图甲、乙所示,小刚把木块、小华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他们分别向托盘里加减砝码观察现象。
(1)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 乙 (选填“甲”或“乙”)更科学,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 摩擦力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作用在 同一直线 上,物体才能平衡。
(3)在实验中通过 改变钩码数量 来改变桌面上的物体所受拉力的大小。
(4)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物体上,在图丙情况下,下一步的操作是:把卡片 从中间剪开 ,再观察卡片的运动情况。
【分析】(1)探究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关系时,尽可能减小摩擦力对实验过程的影响;
(2)用手将小车旋转一个角度,这样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小车将无法在这个位置平衡,据此分析;
(3)在实验中通过加减钩码来改变桌面上的物体所受拉力的大小;
(4)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则两个力作用在了两个物体上,据此分析。
解:(1)为了减小摩擦力对该实验的影响,故乙装置更合理,小车与桌面间属于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2)用手将小车旋转一个角度,这样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小车将无法在这个位置平衡,说明两个力必须满足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在实验中通过改变钩码数量来改变桌面上的物体所受拉力的大小;
(4)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则两个力作用在了两个物体上,并观察到两边钩码落下,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另一条件是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故(1)乙;摩擦力;(2)同一直线;(3)改变钩码数量;(4)从中间剪开。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二力平衡实验中需要注意问题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牢固掌握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是关键。
27.(5分)嫦娥四号月背之旅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自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是同一面背对地球,这一面被称为月球背面。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
月球背面与地球间的通讯是一个难题,为解决该问题,我国在2018年5月成功发射了人类史上首个月球信号中继卫星“鹊桥”(如图甲所示)。2018年12月8日,我国又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太空。嫦娥四号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和落月过程,最终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成为人类史上首个着陆于月球背面的无人探测器。为避免嫦娥四号在着陆瞬间“闪着腰”,工作人员给它研制了4条强有力的“腿”,让它既能平稳着陆,又能有效“吸收”着陆时产生的冲击力,防止它携带的设备被震坏。在嫦娥四号的“腿”上,还“长着”脸盆一样的圆形“大脚掌”(如图乙所示)。“大脚掌”中央装有一个形如足弓的金属构件,可以有效分散冲击力。
嫦娥四号由着陆器与巡视器(即月球车,又称“玉兔二号”)组成,2019年1月3日,巡视器与着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利用其底部6个带齿纹的轮子有效增大了与月面间摩擦,顺利在月背表面行驶。“玉兔二号”配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科学探测仪器,总质量仅135kg,是世界上质量最小的月球车。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鹊桥”中继星在轨道上运行时,受到的力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2)嫦娥四号探测器“腿”上的圆形“大脚掌”可 减小 (选填“减小”或“增大”)对月面的压强;
(3)为增大与月面间的摩擦,“玉兔二号”采用的装置是 带齿纹的轮子 ;
(4)若“玉兔二号”每个轮子触月面积为100cm2,则“玉兔二号”对水平月面的压强为 3750 Pa(地球上g取10N/kg)。
【分析】(1)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4)“玉兔二号”对水平月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受力面积等于6个轮子触月面积之和,根据p=求出对水平月面的压强。
解:(1)“鹊桥”中继星在轨道上运行时不是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也就是状态不断变化,所以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
(2)嫦娥四号探测器“腿”上的圆形“大脚掌”可以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月面的压强;
(3)“玉兔二号”利用其底部6个带齿纹的轮子,可以增大与月面间摩擦;
(4)“玉兔二号”对水平月面的压力:
F=G=mg=×135kg×10N/kg=225N,
受力面积:
S=6×100cm2=600cm2=0.06m2,
则“玉兔二号”对水平月面的压强:
p===3750Pa。
故(1)不是;(2)减小;(3)带齿纹的轮子;(4)3750。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和减小压强方法、增大摩擦力方法以及重力和压强的计算,要注意“玉兔二号”对水平月面的压力等于其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专项提升模拟试卷(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主观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专项提升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专项提升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