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034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丹东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034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丹东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034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丹东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共15页。
辽宁省丹东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2•丹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能体现学习价值。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涤纶
点燃
B
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相互刻画
C
除去Cu粉中的CuO粉末
在空气中灼烧
D
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加水溶解
A.A B.B C.C D.D
2.(2021•丹东)已知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6NaOH5NaCl+X+3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aClO B.NaClO2 C.NaClO3 D.ClO2
3.(2021•丹东)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操作
A
鉴别NH4NO3固体和NaCl固体
水
B
鉴别CH4和H2
点燃后罩上干冷的烧杯
C
鉴别棉花和羊毛
抽丝灼烧,闻气味
D
鉴别K2SO4固体和NH4Cl固体
加Ca(OH)2,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4.(2021•丹东)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Fe3+、SO42﹣、NO3﹣ B.Ba2+、Na+、SO42﹣、OH﹣
C.Ba2+、Cu2+、OH﹣、NO3﹣ D.Ca2+、Na+、OH﹣、CO32﹣
5.(2021•丹东)下列各组物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MnO2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C
除去N2中混有的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加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6.(2020•丹东)奇妙的物质世界在不断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冰雪融化 C.香水挥发 D.葡萄酿酒
7.(2020•丹东)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D.活性炭有吸附性,在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
8.(2020•丹东)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它是由多种氨基酸( 如甘氨酸、丙氨酸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其中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氨酸是氧化物
B.丙氨酸中含有13个原子
C.丙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丙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9.(2020•丹东)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为无色透明溶液,且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FeCl3、NH4Cl、K2SO4
B.KCl、Na2SO4、HCl
C.K2CO3、CaCl2、NaCl
D.Ba(NO3)2、Ca(OH)2、NaNO3
10.(2020•丹东)下列各组物质除杂(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方法
A
CaO (CaCO3)
高温煅烧
B
Na2SO4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氯化钙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后过滤
A.A B.B C.C D.D
11.(2018•丹东)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尿素和氯化铵
取样后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氯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2.(2018•丹东)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
待测
8
6.4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13.(2018•丹东)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是( )
A.CuSO4、KCl、NaCl B.Na2CO3、NaOH、Ca(OH)2
C.H2SO4、Na2SO4、HCl D.NaHCO3、KNO3、NaCl
14.(2018•丹东)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B.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C.木柴架空燃烧更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15.(2019•丹东)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NaCl固体、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可以用水鉴别
B.稀盐酸、NaOH溶液、CuSO4溶液、NaCl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
C.除去铜粉中的Fe2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Na2SO4溶液中的Cu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6.(2019•丹东)在酸性澄清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Cu2+、SO42﹣ B.NH4+、Ca2+、OH﹣
C.K+、Na+、CO32﹣ D.Ba2+、Na+、SO42﹣
17.(2019•丹东)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盐一定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B.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物质燃烧的反应都能放出热量,能放出热量的反应都是物质燃烧的反应
D.点燃氢气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18.(2019•丹东)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糖果香精,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二酮属于氧化物
B.丁二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丁二酮中含有12个原子
D.丁二酮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2:3:1
19.(2019•丹东)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微粒在不断运动
B.吹胀气球﹣﹣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微粒运动速率大
D.物质热胀冷缩﹣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0.(2020•丹东)下列各组物质需要借助其他试剂才可以鉴别的是( )
A.Na2CO3溶液、CaCl2溶液、稀盐酸
B.CuSO4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
C.Ca(OH)2溶液、稀盐酸、NaCl溶液
D.(NH4)2CO3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
21.(2018•丹东)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Ca3(PO4)2 B.NH4Cl C.NH4H2PO4 D.K2SO4
辽宁省丹东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2•丹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能体现学习价值。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涤纶
点燃
B
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相互刻画
C
除去Cu粉中的CuO粉末
在空气中灼烧
D
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加水溶解
A.A B.B C.C D.D
【解答】解:A、可用点燃的方法鉴别鉴别羊毛和涤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产生特殊气味的是涤纶,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B、可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划痕明显的是铜片,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C、Cu粉在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氧化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D、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溶液是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升高、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故选:C。
2.(2021•丹东)已知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6NaOH5NaCl+X+3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aClO B.NaClO2 C.NaClO3 D.ClO2
【解答】解:反应前氯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钠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3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6个,X的化学式是NaClO3。
故选:C。
3.(2021•丹东)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操作
A
鉴别NH4NO3固体和NaCl固体
水
B
鉴别CH4和H2
点燃后罩上干冷的烧杯
C
鉴别棉花和羊毛
抽丝灼烧,闻气味
D
鉴别K2SO4固体和NH4Cl固体
加Ca(OH)2,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解答】解:A、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CH4和H2燃烧均能生成水,点燃后罩上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C、抽丝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花,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加Ca(OH)2,研磨,闻气味,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NH4Cl固体,无明显气味的是K2SO4固体,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2021•丹东)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Fe3+、SO42﹣、NO3﹣ B.Ba2+、Na+、SO42﹣、OH﹣
C.Ba2+、Cu2+、OH﹣、NO3﹣ D.Ca2+、Na+、OH﹣、CO32﹣
【解答】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2021•丹东)下列各组物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MnO2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C
除去N2中混有的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加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解答】解: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炽热的炭层能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6.(2020•丹东)奇妙的物质世界在不断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冰雪融化 C.香水挥发 D.葡萄酿酒
【解答】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香水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7.(2020•丹东)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D.活性炭有吸附性,在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
【解答】解:A、金刚石硬度很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故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故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说法错误;
D、活性炭有吸附性,在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说法正确;
故选:C。
8.(2020•丹东)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它是由多种氨基酸( 如甘氨酸、丙氨酸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其中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氨酸是氧化物
B.丙氨酸中含有13个原子
C.丙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丙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解答】解:A.丙氨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B.丙氨酸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丙氨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共含13个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C.丙氨酸中,碳、氧元素质量比是:(12×3):(16×2)=36:32=9:8,选项说法错误;
D.丙氨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7):14:(16×2)=36:7:14:3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2020•丹东)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为无色透明溶液,且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FeCl3、NH4Cl、K2SO4
B.KCl、Na2SO4、HCl
C.K2CO3、CaCl2、NaCl
D.Ba(NO3)2、Ca(OH)2、NaNO3
【解答】解: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FeCl3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K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Ca(OH)2的氢氧根离子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2020•丹东)下列各组物质除杂(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方法
A
CaO (CaCO3)
高温煅烧
B
Na2SO4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氯化钙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后过滤
A.A B.B C.C D.D
【解答】解: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11.(2018•丹东)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尿素和氯化铵
取样后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氯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解答】解:A、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加熟石灰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灼烧产生烧纸的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碳酸钠能与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2.(2018•丹东)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
待测
8
6.4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4.8g=3.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2.8g=3.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待测的数值为0.3g。
A、待测值为0.3,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6.8g:3.6g≠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2018•丹东)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是( )
A.CuSO4、KCl、NaCl B.Na2CO3、NaOH、Ca(OH)2
C.H2SO4、Na2SO4、HCl D.NaHCO3、KNO3、NaCl
【解答】解: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
A、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B、Na2CO3、NaOH、Ca(OH)2均能与和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且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也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NaHCO3和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2018•丹东)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B.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C.木柴架空燃烧更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解答】解:A、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解释正确;
B、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用嘴吹灭蜡烛时,气流使蜡烛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熄灭,故选项符合题意;
C、木柴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解释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是因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解释正确。
故选:B。
15.(2019•丹东)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NaCl固体、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可以用水鉴别
B.稀盐酸、NaOH溶液、CuSO4溶液、NaCl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
C.除去铜粉中的Fe2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Na2SO4溶液中的Cu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解答】解:A、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升高、降低,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Fe2O3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uSO4和Na2SO4溶液均能与Ba(OH)2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16.(2019•丹东)在酸性澄清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Cu2+、SO42﹣ B.NH4+、Ca2+、OH﹣
C.K+、Na+、CO32﹣ D.Ba2+、Na+、SO42﹣
【解答】解: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
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OH﹣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O32﹣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7.(2019•丹东)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盐一定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B.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物质燃烧的反应都能放出热量,能放出热量的反应都是物质燃烧的反应
D.点燃氢气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解答】解:A、铵盐不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错误;
B、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故错误;
C、能放出热量的反应不都是物质燃烧的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故错误;
D、点燃氢气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故正确。
故选:D。
18.(2019•丹东)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糖果香精,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二酮属于氧化物
B.丁二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丁二酮中含有12个原子
D.丁二酮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2:3:1
【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丁二酮由三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
B.丁二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16×2)=24:3:1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
C.丁二酮一个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故C错误;
D.丁二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16×2)=24:3:16,故D错误。
故选:B。
19.(2019•丹东)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微粒在不断运动
B.吹胀气球﹣﹣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微粒运动速率大
D.物质热胀冷缩﹣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酒精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味,故解释正确;
B、吹胀气球,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解释错误;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解释正确。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解释正确;
故选:B。
20.(2020•丹东)下列各组物质需要借助其他试剂才可以鉴别的是( )
A.Na2CO3溶液、CaCl2溶液、稀盐酸
B.CuSO4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
C.Ca(OH)2溶液、稀盐酸、NaCl溶液
D.(NH4)2CO3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
【解答】解:A、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两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钙;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C、Ca(OH)2溶液、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现象,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两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NH4)2CO3溶液;与(NH4)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为Ca(OH)2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C。
21.(2018•丹东)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Ca3(PO4)2 B.NH4Cl C.NH4H2PO4 D.K2SO4
【解答】解:A.Ca3(PO4)2中只有一种营养元素磷元素,不属于复合肥属于磷肥,故A错误;
B.NH4Cl中只有一种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误;
C.NH4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正确;
D.K2SO4中只有一种营养元素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错误;
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三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共15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共18页。
这是一份海南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7g,72,0~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