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8题,每题2分,共16分)
1.(2分)如图所示,是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的情景,呈“人”字形展开的战斗机群,甚为壮观。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队形不变时 ;观礼的人群听到的飞机声是经 传播而来。
2.(2分)如图所示的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吼猴的叫声是由舌骨 产生的,并传入其它动物耳中: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大。
3.(2分)火箭发射时,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可以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4.(2分)如图有一种神奇的金属“镓”,放在手心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液态,因为镓的熔点约为30℃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镓的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它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要使金属镓保持固定形状,保存它所需环境温度应该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30℃。
5.(2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容器中的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0° ;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动,将容器右侧下方垫一木块,使容器倾斜30° (增大/不变/减小)。
6.(2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当物距u=15cm时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7.(2分)近几月份的汽油价格进行了调整。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的下降 (选填“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立方分米)汽油的价格会 (选填“上调”或“下调”)。
8.(2分)如图是小明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如果将液体换成酒精,则它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应在 (选填“Ⅰ”、“Ⅱ”或“Ⅲ”)区。(ρ酒精=0.8g/cm3)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9~1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第13、14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共14分)
9.(2分)下列物理量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为165cm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50℃
C.一袋方便面的质量约为100g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m/s
10.(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学楼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
B.轮船“声呐”系统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能传递信息的特征
C.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D.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1.(2分)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12.(2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离平面镜越远,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越小
B.红光照在写红颜色字的白纸上,看到是红色和黑色
C.小孔成像和日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D.钓鱼时看到水中的“鱼”和“白云”都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多选)13.(3分)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预防近视从我做起。如图是眼睛视物成像光路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
B.甲为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
C.乙为远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
(多选)14.(3分)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中的错误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D.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题,第15,16题各7分,第17题8分,共22分)
15.(7分)冰壶运动是冬奥会上一个古老的比赛项目。如图甲所示。冰道的左端有一个发球区,运动员在发球区边沿的投掷线MN将冰壶以一定的初速度推出,使冰壶沿着冰道的中心线PO滑行,如图乙所示,以场地上冰壶最终静止时距离营垒圆心O的远近决定胜负
(1)若运动员从投掷线以某一速度推出冰壶,经10s刚好运动到营垒圆心O处,则这段时间冰壶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冰壶由花岗岩凿磨而成,质量为20kg,体积为8×10﹣3m3,则这种花岗岩的密度为多少。
16.(7分)一辆汽车在距前面山崖处,假设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汽车鸣笛后都是经过4s听到回声,(空气中声速340m/s)
(1)若汽车静止不动,求鸣笛时车和山崖间的距离。
(2)若车以20m/s速度向靠近山的方向匀速行驶,则鸣笛时车和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汽车在高速公路某处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实际用80分钟到达贵阳,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17.(8分)如图所示,空烧杯的质量为0.2kg。当烧杯内装满水时,称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0.5kg,称得烧杯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1.0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烧杯中再装满水时,称得烧杯、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1.1kg。(水密度:1.0×103kg/m3)求:
(1)烧杯的容积是多少?
(2)金属颗粒的质量是多少?
(3)金属颗粒的密度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7分,共28分)
18.(3分)如图1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cm;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如图3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s。
19.(4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使斜面坡度 (填“较小”或“较大”),目的是延长运动时间,方便计时
(3)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A到C的s﹣t图像的大致情况,其中与图2事实相符的是 。
20.(7分)璐璐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她找来了两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蜡烛、玻璃板、直尺等器材进行实验。
(1)她选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板纸上竖立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她应在玻璃板 (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再拿另一支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A重合;
(3)移动点燃的蜡烛到不同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她发现另一支蜡烛B都可以跟蜡烛A的像重合。由此可以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填“有关”或“无关”);
(4)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另一侧的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 cm。
(5)一电子钟放置在甲平面镜前的位置及示数如图,那么通过平面镜看到电子钟的示数是 。
21.(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华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 透镜,将光屏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3)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
(4)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如果实验中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22.(7分)小红同学用以下二种方法测橙汁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 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上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右侧 端调节,使横梁平衡。按图中甲、乙、丙的步骤顺序进行测量,橙汁密度为 g/cm3(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这样操作使得测量值比真实值 (偏大/偏小/不变)。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橙汁的密度,图中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应调整为 。
(2)小红用托盘天平、烧杯和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测出了橙汁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1。
②把金属块放入空烧杯中,往烧杯中倒入适量橙汁使金属块浸没在橙汁中,在烧杯液面位置做好标记2。
③取出金属块,放在台面上,往烧杯中倒橙汁,测出此时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为m3。
④橙汁密度的表达式:ρ橙汁= (符号表示)。若金属块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橙汁,测量结果将 (偏大/偏小/不变)。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大题8题,每题2分,共16分)
1.(2分)如图所示,是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的情景,呈“人”字形展开的战斗机群,甚为壮观。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队形不变时 静止 ;观礼的人群听到的飞机声是经 空气 传播而来。
【解答】解:因为各飞机间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因此以彼此为参照物;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答案为:静止,空气。
2.(2分)如图所示的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吼猴的叫声是由舌骨 振动 产生的,并传入其它动物耳中: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响度 大。
【解答】解:物体振动发声;“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3.(2分)火箭发射时,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可以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解答】解:发射台下是水池,而让火焰喷射到水中,即发生汽化;这些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4.(2分)如图有一种神奇的金属“镓”,放在手心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液态,因为镓的熔点约为30℃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镓的温度 等于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它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要使金属镓保持固定形状,保存它所需环境温度应该 低于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30℃。
【解答】解:因为镓的熔点约为30℃,它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它的温度等于熔点,保存它所需环境温度应该低于它的熔点30℃。
故答案为:晶体;等于。
5.(2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容器中的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0° 40° ;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动,将容器右侧下方垫一木块,使容器倾斜30° 不变 (增大/不变/减小)。
【解答】解: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所以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30°。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0°,所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80°﹣30°=50°;
因此折射角为90°﹣50°=40°。
将容器右侧下方垫一木块,使容器倾斜30°,故反射角仍为60°。
故答案为:40°;不变。
6.(2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当物距u=15cm时 缩小 的实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解答】解:由图知,当物距为10cm时,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f=10cm;
当物距u=15cm时,u>2f、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
7.(2分)近几月份的汽油价格进行了调整。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的下降 变大 (选填“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立方分米)汽油的价格会 上调 (选填“上调”或“下调”)。
【解答】解:随着气温的下降,汽油的体积变小,根据公式ρ=;根据公式m=ρV可知,所以每升汽油价格上调。
故答案为:变大;上调。
8.(2分)如图是小明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3:2 ,如果将液体换成酒精,则它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应在 Ⅲ (选填“Ⅰ”、“Ⅱ”或“Ⅲ”)区。(ρ酒精=0.8g/cm3)
【解答】解:
由图像可知,当m甲=m乙=6g时,V甲=4cm5,V乙=6cm3,
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ρ甲===5.5g/cm3,
ρ乙===7g/cm3,
则甲、乙两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3:2;
酒精的密度ρ酒精=6.8g/cm3<ρ乙,
根据ρ=可知,酒精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
故答案为:7:2;Ⅲ。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9~1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第13、14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共14分)
9.(2分)下列物理量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为165cm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50℃
C.一袋方便面的质量约为100g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m/s
【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一般在165cm左右;
B、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左右;
C、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g,在100g左右;
D、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m/s左右。
故选:B。
10.(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学楼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
B.轮船“声呐”系统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能传递信息的特征
C.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D.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通断的;
B、轮船“声呐”系统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能传递信息的特征;
C、吹奏笛子时,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故是为了改变音调;
D、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B。
11.(2分)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解答】解:舞台上的效果是通过喷洒干冰来完成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形成白雾。
显然,小明的解释中,(2)错误;
故选:B。
12.(2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离平面镜越远,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越小
B.红光照在写红颜色字的白纸上,看到是红色和黑色
C.小孔成像和日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D.钓鱼时看到水中的“鱼”和“白云”都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解答】解:A、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故A错误;
B、红光照在写红颜色字的白纸上,白色也反射红色光,故B错误;
C、小孔成像和日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D、我们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水中的“云”,故D错误。
故选:C。
(多选)13.(3分)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预防近视从我做起。如图是眼睛视物成像光路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
B.甲为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
C.乙为远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甲图,看物体时,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乙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对光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AD错误。
故选:BC。
(多选)14.(3分)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中的错误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D.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解:AC、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或未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故A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
D、改进实验方法,但不能消除误差。
故选:CD。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题,第15,16题各7分,第17题8分,共22分)
15.(7分)冰壶运动是冬奥会上一个古老的比赛项目。如图甲所示。冰道的左端有一个发球区,运动员在发球区边沿的投掷线MN将冰壶以一定的初速度推出,使冰壶沿着冰道的中心线PO滑行,如图乙所示,以场地上冰壶最终静止时距离营垒圆心O的远近决定胜负
(1)若运动员从投掷线以某一速度推出冰壶,经10s刚好运动到营垒圆心O处,则这段时间冰壶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冰壶由花岗岩凿磨而成,质量为20kg,体积为8×10﹣3m3,则这种花岗岩的密度为多少。
【解答】解:(1)冰壶运动的平均速度:
v===3m/s;
(2)花岗岩的密度:
ρ===2.5×108kg/m3。
答:(1)这段时间冰壶运动的平均速度是3m/s;
(2)这种花岗岩的密度为2.5×103kg/m7。
16.(7分)一辆汽车在距前面山崖处,假设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汽车鸣笛后都是经过4s听到回声,(空气中声速340m/s)
(1)若汽车静止不动,求鸣笛时车和山崖间的距离。
(2)若车以20m/s速度向靠近山的方向匀速行驶,则鸣笛时车和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汽车在高速公路某处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实际用80分钟到达贵阳,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解答】解:(1)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4s=1360m;
若汽车静止不动,鸣笛时车和山崖间的距离:L=s声=×1360m=680m;
(2)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0m/s×8s=80m;
鸣笛时车和峭壁间距离:L′===720m;
(3)由交通标志牌可知,从交通标志牌到贵阳的路程:s=120km;
汽车从交通标志牌到贵阳的平均速度:v===90km/h<100km/h。
答:(1)若汽车静止不动,鸣笛时车和山崖间的距离为680m;
(2)鸣笛时车和峭壁间距离为720m;
(3)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17.(8分)如图所示,空烧杯的质量为0.2kg。当烧杯内装满水时,称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0.5kg,称得烧杯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1.0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烧杯中再装满水时,称得烧杯、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1.1kg。(水密度:1.0×103kg/m3)求:
(1)烧杯的容积是多少?
(2)金属颗粒的质量是多少?
(3)金属颗粒的密度是多少?
【解答】解:(1)装满水时烧杯内水的质量:m1=0.7kg﹣0.2kg=8.3kg=300g,
由公式ρ=得空烧杯容积:V=V1===300cm3;
(2)金属粒的质量:m2=m杯和金﹣m杯=8.0kg﹣0.5kg=0.8kg=800g,
(3)烧杯中装了金属粒后再装满水,装入水的质量:
m′=4.1kg﹣1.8kg=0.1kg=100g,
后装入的水的体积为:V′===100cm3;
所以金属颗粒的体积为:V3=V﹣V′=300cm3﹣100cm3=200cm7
金属颗粒的密度为:
ρ2===4g/cm8=4.0×106kg/m3;
答:(1)烧杯的容积为300cm3;
(2)金属颗粒的质量为800g;
(3)金属颗粒的密度为4.0×103kg/m2。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7分,共28分)
18.(3分)如图1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4.80 cm;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15 ℃;如图3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131 s。
【解答】解: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7cm=1mm;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4.80cm﹣2.00cm=4.80cm;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8℃,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1min,偏向“2”一侧;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8s,即秒表的读数为2min11s=131s。
故答案为:4.80;15。
19.(4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v= 。
(2)实验中使斜面坡度 较小 (填“较小”或“较大”),目的是延长运动时间,方便计时
(3)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16m/s ,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A到C的s﹣t图像的大致情况,其中与图2事实相符的是 D 。
【解答】解:(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2)实验中使斜面坡度较小,可以减小小车的运动速度,减小误差;
(3)由图可知,小车全程通过的路程为s=80.0cm,
小车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15:35:25﹣15:35:20=5s,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6.0cm/s=4.16m/s;
小车从A到C做的是加速运动,则小车从A到C的s﹣t图像的大致情况应是速度越来越大,故选D。
故答案为:(1)v=;(2)较小;D。
20.(7分)璐璐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她找来了两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蜡烛、玻璃板、直尺等器材进行实验。
(1)她选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板纸上竖立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她应在玻璃板 前面 (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反射 (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再拿另一支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A重合;
(3)移动点燃的蜡烛到不同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她发现另一支蜡烛B都可以跟蜡烛A的像重合。由此可以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无关 (填“有关”或“无关”);
(4)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另一侧的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 0.4 cm。
(5)一电子钟放置在甲平面镜前的位置及示数如图,那么通过平面镜看到电子钟的示数是 12:01 。
【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要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观察到像需要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3)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自身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4)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2倍。
(5)镜子中数字的顺序与实际数字顺序相反,2的对称数字是7。
故答案为:(1)位置;大小;反射;(4)0.4。
21.(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华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 靠近 透镜,将光屏 远离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3)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D 。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
(4)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近视眼镜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如果实验中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将蜡烛向上调节,将凸透镜向下调节或光屏向上调节 。
【解答】解:(1)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减小物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
(3)挡住透镜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只是会聚光线比原来变少,D正确;
(4)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需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凹透镜;
(5)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故答案为:
(1)照相机;(2)靠近;(3)D; ;远离,将凸透镜向下调节或光屏向上调节。
22.(7分)小红同学用以下二种方法测橙汁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 水平 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上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右侧 左 端调节,使横梁平衡。按图中甲、乙、丙的步骤顺序进行测量,橙汁密度为 1.02 g/cm3(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这样操作使得测量值比真实值 大 (偏大/偏小/不变)。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橙汁的密度,图中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应调整为 乙、丙、甲 。
(2)小红用托盘天平、烧杯和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测出了橙汁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1。
②把金属块放入空烧杯中,往烧杯中倒入适量橙汁使金属块浸没在橙汁中,在烧杯液面位置做好标记2。
③取出金属块,放在台面上,往烧杯中倒橙汁,测出此时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为m3。
④橙汁密度的表达式:ρ橙汁= (符号表示)。若金属块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橙汁,测量结果将 不变 (偏大/偏小/不变)。
【解答】解:(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在调节过程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边调节;
空烧杯的质量:m′1=10g+2g=12g,
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m′7=50g+20g+3.4g=73.2g,
橙汁的质量:m=m′2﹣m′1=73.6g﹣12g=61.4g,
橙汁的体积:V=60mL=60cm3,
橙汁的密度:
ρ==≈1.02g/cm5;
由于烧杯中的橙汁不能全部倒入量筒,导致橙汁的体积测量值偏小可以判断密度测量值偏大;
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橙汁的密度,实验步骤:
乙、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橙汁;
丙、将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
甲、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故正确的实验步骤为乙、丙、甲;
(2)由题意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m1,其密度为ρ,原来金属块2,取出金属块后在烧杯中倒入饮料后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为m8,则倒出橙汁的质量为:m=m3+m1﹣m8;
因往烧杯中倒橙汁直至液面到达标记处,所以倒出橙汁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
则倒出橙汁的体积:V=V金=,
橙汁的密度(可理解为倒出饮料的密度):
ρ橙汁===;
金属块取出时带走部分饮料,又重新往烧杯中倒橙汁,与测出此时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为m3大小无关,故由上面表达式可知测量结果将不变。
故答案为:(1)水平;左;1.02;大;乙、丙、甲;不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