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月是故乡明》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016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下册3*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册3*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作者简介,检查预习,诵读课文,整体感悟,自主阅读,学会质疑,小组讨论,合作解答,延伸拓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 月是故乡明1.认识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在反复阅读基础上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3.学习本课帮助学生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思乡情,学习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质朴平淡、感情真挚醇厚的特点和借景抒情的写法。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1课时。一、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多媒体投影2007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像及季羡林介绍)季羡林(1911年—2009年),季老长年任教北京大学,他精通9国语言,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其散文著作很多,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即使身居病房,90多岁的他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用猜的方式导入介绍季老的突出贡献和高尚的品质,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二、检查预习。大苇(wěi)坑 篝(ɡōu)火 嚼(jiáo)烂清光四溢(yì) 萌(ménɡ)动 晶莹澄(chénɡ)澈(chè) 风光旖(yǐ)旎(nǐ) 耄(mào)耋(dié) 燕(yān)园 点缀(zhuì)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烟波浩渺:形容水面辽阔。相映成趣:二者互相衬托,显得更有情趣。茂林修竹: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修,长。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三、诵读课文,整体感悟。1.朗读。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一起朗读文章,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久石让的《故乡》。其他同学从以下三方面给予评判:(1)音准;(2)句读的停顿;(3)语气、语调的处理。2.教师指导:本文基调深沉真挚,带有淡淡的忧伤;语调平稳,不宜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三、四自然段轻快活泼些,第五段后面应该情绪激越,读得动情,第六、七自然段应缓慢低沉些。师:季老以细腻的笔触把家乡留在脑海中的记忆细心地写了出来,没有迷人的山,没有多情的水,没有流芳百世的古迹,也没有勾人心魄的神话传说,有的只是一个赤子对家乡的爱恋。自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思路。初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生:作者思乡情深。师:那他是怎样流露、抒发这份浓浓的思乡情的?生:借对故乡月亮的回忆、思念巧妙地表达思乡之愁。师:围绕着月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生:童年的趣事、故乡的山(无)水(坑)即故乡月亮的背景、世界其他地方的月亮、朗润园的月亮,最后睹月思乡抒情。(通过师生问答,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梳理清了文章内容和脉络,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把握,为进一步研讨文章奠定基础。)四、自主阅读,学会质疑。(课前预习时完成,老师将有价值的问题投影在大屏幕上。)五、小组讨论,合作解答。1.“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诗的上一句是什么?文章以此为题的作用是什么?明确:“露从今夜白”。不落俗套,新颖脱俗,增加了文化底蕴,富有亲切感。2.作者在第三、四自然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题目是写故乡的月,文中为什么写了童年趣事,这样写是否多余?为什么?明确:数星星、抓知了、看月亮。①不多余。②故乡之月,是思乡(乡愁)的载体,取其团圆和美之意。只有在家乡才能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因此人们常常用它来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③早年离家,童年趣事深刻在记忆中,不管走到哪里,都就成了他思乡的回忆内容,而这些趣事,都是在月下或跟月亮有关,因此不多余。3.除了故乡的月,文章还描写了哪些地方的月?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明确:文中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月。对比和烘托,突出了故乡月亮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师:本文通过列举自己到过的许多地方,那里的月夜始终没有家乡的月夜那般清凉,那般喜人。没有写太多的记忆,作者记住的只是家乡的月明,门前池塘的月影,以及月夜下的童趣。把家乡农村的那种静谧祥和气氛与城市里的喧嚣作比较,把北大朗润园与鲁西平原的一个小村比较,从中让人感受到“儿不嫌母丑”的深情。4.作者为什么要把故乡的月亮形容为“小月亮”?明确:因为故乡相对于外面的世界是一个小地方,也表达了对于故乡月亮的无限喜爱。5.为什么在第五自然段作者写“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故乡为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此刻作者感情强烈到极点,为便于直接抒情,改故乡为第二人称,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挚爱之深情。师:作者在倾诉思乡、恋乡之情时,将其化为了一种富有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思乡之情是孤寂愁苦的,但是对故乡生活的追忆却让人无限回味,感受到幸福。6.美点寻踪一:品读有关月色的描写,赏析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其表达作用。修辞:拟人、引用、排比、对比、衬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嗅觉、视觉、听觉。师: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由很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包含了很多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都是从一些具体的内容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相思之情,也就是借景抒情。(本文最重要的写作手法)7.美点寻踪二:分享你读了这篇文章的心得。(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方面品赏本文人情美、语言美和意境美。)生:《月是故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我最喜欢的是文中关于童年的那段描写,仿佛把我带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了池塘、竹林、大山的怀抱,感受到夏夜的清凉,空气中弥漫着欢乐的气氛……六、延伸拓展。季老这篇感情真挚醇厚,语言清新质朴的文章,以“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乡愁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句,大家积累了哪些,亮出来晒晒吧。生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水从来都是白的,但今夜的更白;月亮在哪里都是明亮的,但故乡的月亮更明亮,因为在这样的夜晚,“我”想起了“我”的亲人,“我”的故乡。生2: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出了思乡之情。生3: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在过节时格外地思念家乡。……七、布置作业。1.小练笔:大雨倾盆的时刻,野花绽放的瞬间,落叶飘零的刹那……或许都会引发你的情思。请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描绘某个画面或情境,写一个小片段,要求80字以上。2.请完成同步练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感知往事和经历,回读课文,感悟表达,布置作业,搜集诗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月是故乡明精品教案设计,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