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四节群落的演替课时作业含答案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四节群落的演替课时作业含答案1第1页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四节群落的演替课时作业含答案1第2页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四节群落的演替课时作业含答案1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群落的理解正确的是,下列演替现象属于初生演替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特供】第四节群落的演替-3课时练习一.单项选择1.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14152540乔木0001423灌木0341219草本植物2827263034总计2830305676A.物种丰富度呈S形增长 B.草本逐渐占据优势C.群落结构越来越简单 D.上述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是群落丰富度增大的重要原因B.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环境及人类活动有关C.森林的边缘到中心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的物种组成随季节.气候的变化可出现差异3.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I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I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最大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演替是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结果B.人类活动能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火灾过后草原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演替现象5.关于群落的理解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自然状态下,群落的演替结果是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也增加C.人类活动会干扰群落的演替速率,但不会改变演替方向D.群落的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起点与初生演替不同6.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不断发生着改变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演替C.一般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7.下列演替现象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裸岩上的演替 B.火灾过后的草原C.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D.过量砍伐的森林8.为了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研究者利用“把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调查不同退耕年限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农田退耕后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明显,且乔木的丰富度逐渐提高B.由数学模型可预测此地区另一耕地还林后 7 年左右草本植物种类最丰富C.根据起始条件分析可以确定退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应该是次生演替D.第 2 年人为在退耕农田种植灌木会使草本植物达到最大丰富度的时间推后9.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时间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艾蒿(株/平方米)5106311白杨(株/100平方米)012488田鼠(只/100平方米)0124815A.据表可知,该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依据是原有土壤条件仍保留,河流干涸后的第一年仍然存在植被B.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原因是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艾蒿种群光合作用减弱,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减少,种群密度降低C.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D.调查发现,近三年金娃娃萱草的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若第一年的种群数量为N0,种群增长率为1.1,第三年的种群数量为1.21N010.下表中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点的比较,错误的是(  )选项比较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A举例沙丘变草原滩涂变湿地B起始状态没有植被保留原有土壤C演替的条件人为条件自然条件D演替的时间相对较长相对较短A.A B.B C.C D.D11.冰岛是一个岛国,由火山活动形成,拥有多座活火山以及丰富的地热资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岛上最初出现植被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岛上某处群落演替到乔木阶段,群落中就没有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了C.冰岛上人的活动会使该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有效利用岛上的地热资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12.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B.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C.人类的活动往往使群落的演替按照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群落的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13.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第一句中“草盛豆苗稀”隐含的生物间的关系及第三句中“道狭草木长”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分别是(  )A.种间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B.种间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C.种间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D.种间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未发生变化1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蝻.蚜虫的种群密度B.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15.九寨沟地震引发了小范围的山体滑坡,导致部分自然景观遭到了破坏,景区封闭一段时间后,被破坏的景观又重新形成,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生物群落,使景区更加的秀丽迷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物种与景区原有物种可能存在竞争B.该群落演替的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C.该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D.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16.下表表示退耕还林后20年间某地区植被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演替时间/年优势物种主要物种5草本荻.艾蒿.黄背草.苔草等10牡荆灌木:牡荆.杠柳.酸枣等20刺槐乔木:刺槐.黄连木.构树等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但物种的总量不变B.群落演替过程中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但生物种群会因自然选择而发生进化C.只有人为的活动才能导致群落演替的进行,而且会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D.若限制该地区植物种类的环境因素只有阳光,则群落演替过程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会持续增加17.对一处弃耕农田的演替过程的记录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弃耕年数优势植物非优势植物0-1马唐——1飞蓬豚草2紫菀豚草3须芒草豚草5-10短叶松火炬松50-150山核桃A.该地草本植物的演替速度较慢B.针叶林的植物分层为动物分层创造了条件C.一般来讲,与草原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D.若一块弃耕农田位于半干旱地区,群落演替最可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18.在由裸岩向森林的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经历的时间差异很大:地衣和苔藓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初生演替都要经历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等阶段B.裸岩向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演替速度先慢后变快,后又变慢C.地衣阶段群落演替速度慢与其难以形成和积累土壤条件有关D.不是所有的群落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得出该弃耕农田刚开始就有草本植物28种,之后物种种类越来越多,多样性增加;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变得明显,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也相应提高了,这些都属于次生演替的典型特征。解答:A.据表格分析可知,在统计的年份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为1.2.2.3.3,不是呈S形增长,A错误;B.在这40年间,草本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B错误;C.在这40年间,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C错误;D.由于群落演替的起点是农田,故为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D。2.【答案】A【解析】3.【答案】D【解析】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杂草阶段→灌木阶段阶段→森林阶段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解答:A.从形成沙丘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B.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中也存在垂直结构,B错误;C.群落演替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完全取而代之,所以阶段I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并非完全不同,C错误;D.阶段Ⅲ为森林阶段,该阶段沙丘上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最大,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故选D。4.【答案】B【解析】5.【答案】D【解析】6.【答案】B【解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短影响
    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地上的演替解答: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物种的改变,群落的结构不断发生着改变,A正确;B.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与干扰或破坏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C.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基本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一般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C正确;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D正确。故选B。7.【答案】A【解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答:A.根据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可知,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A正确;B.火灾后的草原,原有的土壤基本保留,其所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C.弃耕的农田还保留有原来的土壤.植被或种子其所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错误;D.过量砍伐的森林都还保留原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它所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A。8.【答案】D【解析】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意义: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解答:A.乔木在与灌木.草本的竟争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此乔木的丰富度逐渐提高,农田退耕后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更加明显,A正确;B.由数学模型可预测此地区另一耕地还林后 7 年左右草本植物种类最丰富,B正确;C.退耕农田上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某些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退耕农田发生的演替类型应该是次生演替,C正确;D.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因为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提前,D错误。故选D。9.【答案】D【解析】10.【答案】C【解析】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森林阶段杂草阶段→灌木阶段阶段→森林阶段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解答:A.沙丘.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出生演替,而滩涂上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B.初生演替发生在没有植被的地方,而次生演替发生在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的地方,B正确;C.次生演替也可发生在自然条件下,例如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C错误;D.初生演替的时间比次生演替时间长,D正确。故选C。11.【答案】B【解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A.冰岛最初由火山活动形成,没有被植物覆盖,因此在冰岛形成后,岛上最初出现植被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B.岛上某处群落演替到乔木阶段,群落中仍然有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只不过这些物种不是优势物种,B错误;C.若无人类干扰,则该冰岛会由于火山即地热等原因造成物种数目较少,但冰岛上人的活动会使该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D.有效利用岛上的地热资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D正确。故选B。12.【答案】C【解析】13.【答案】B【解析】14.【答案】A【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够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解答:A.跳蝻.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应该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B.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会使演替速度加快或减慢,B正确;C.在森林群落中,先有植物的垂直结构,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C正确;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所以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A。1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九寨沟地震引发了小范围的山体滑坡,导致部分景观受破坏后又重新形成,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生物群落,说明该地区发生了群落的演替。群落发生演替的主要标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逐步被另一个群落替代。解答: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是指优势取代,因此该群落的物种与景区原有物种可能存在竞争,A正确;B.该群落的演替是由于地震造成的,属于自然演替,B错误;C.群落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错误;D.由于地震造成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不一定是地衣,D错误。故选A。16.【答案】B【解析】群落演替的类型:17.【答案】A【解析】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表格分析,群落演替的起点是农田,属于次生演替,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解答:A.由题表可知,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需要的时间较长,比较缓慢,A错误;B.在群落中,植物的分层因为光照强度而呈现垂直分布,而其中的动物因为食物和栖息地而有分层,据此可推测针叶林的植物分层为动物分层创造了条件,B正确;C.一般来讲,与草原相比,针叶林中的物种丰富度更高,因此其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C正确;D.若一块弃耕农田位于半干旱地区,由于受到水分重要生态因子的限制,群落演替最可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D正确。故选A。18.【答案】A【解析】 

    相关试卷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树杜鹃因其树体高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课后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在玉米,青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从湖泊到森林要经历5个演替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