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节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优质作业含答案2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809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节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优质作业含答案2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8090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节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优质作业含答案2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8090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练习
展开【精编】第二节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4优质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哪项属于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天鹅的长颈是因为它取食湖底生物反复伸长的结果
C.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2.由于某些真菌的侵染,几年中使某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树皮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不同颜色的蛾增长率发生了变化,其中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3.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昆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因农药引起了昆虫的变异
B.生活在洞穴中的盲螈的眼睛因为长期不用而退化
C.长颈鹿的祖先中的颈短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
D.食蚁兽的细长舌是因其祖先都是细长舌而遗传下来
4.下列各条中的哪一条不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一部分?( )
A 同一物种的成员在许多特性上有变异
B 其表现型不适于其环境的后代会死亡
C 生物体会产生比其环境所能维持的个体数多的后代
D 种内的变异是由环境的作用所引起的
5.以下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 )
A.达尔文
B.《物种起源》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D.优胜劣汰
6.以下能决定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方向的是( )
A.自然选择 B.生存斗争
C.过度繁殖 D.遗传和变异
7.下列不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
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8.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1)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越大,种群越容易遭环境的淘汰
(2)一般地说体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同时都表达
(3)狼在追捕兔子的过程中,在其腿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双向传导的
(4)没有叶绿体的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零项
9.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
A.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进化的原因
C.变异的不定向性和自然选择的定向性
D.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10.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加以解释的是( )
A.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B.人工选择
C.生存斗争
D.生物的适应性
11.下列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有误的是( )
A.变异是不定向的
B.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12.下列实验中设置了对照组的是( )
①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②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③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④艾弗里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
C.不同品种的兰花开花季节不同但可以人工杂交,因此是同一物种
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14.以下关于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B.在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得到的种子胚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C.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D.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因为该过程并没有新的基因产生
15.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共同选择基础是( )
A.生物的生存斗争 B.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
C.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D.生物均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16.达尔文对长颈鹿的颈和腿特别长的解释是( )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
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者有较多的生存机会
C.长颈长腿影响了遗传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
17.到了寒冷的冬天,柳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是郁郁葱葱,这表明( )
A.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松树适应寒冷的环境
B.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柳树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D.它们之间进行着种间斗争
18.一个环境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
A.形体较小的种群
B.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
C.形体较大的种群
D.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故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树皮颜色由棕色变成了灰白色,环境变了,选择也就变了,本来适应的棕色变成了不适应,而灰白色反而是适应环境的颜色,所以,多年以后,与灰白色树皮颜色相一致的蛾容易生存,因而数量大大增多.
故选:D.
3.【答案】C
【解析】A.昆虫的抗药性在使用农药之前就已形成,农药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
B.生活在洞穴中的盲螈的眼睛因为长期不用而退化,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B错误;
C.长颈鹿的祖先中的颈短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是适者生存的结果,C正确;
D.食蚁兽的细长舌是因其祖先都是细长舌而遗传下来,属于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达尔文学说的内容,即种内变异.适者生存和繁殖过剩。而D则是指环境的直接作用,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部分。
5.【答案】C
【解析】A.达尔文建立了自然选择学说,A正确;
B.达尔文建立自然选择学说并发表了《物种起源》,B正确;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达尔文的观点是以个体为基本单位,C错误;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优胜劣汰,D正确.
故选:C.
6.【答案】A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方向的因素是自然选择.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
故选:A.
7.【答案】D
【解析】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D符合题意,ABC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
故选:D.
8.【答案】A
【解析】(1)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越大,种群越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进化,种群越不容易遭环境的淘汰,(1)错误;
(2)一般地说体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同时都表达,因为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2)正确;
(3)狼在追捕兔子的过程中,在其腿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单向传导的,(3)错误;
(4)蓝藻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4)错误.
所以只有(2)正确.
故选:A.
9.【答案】
D
【解析】
A.自然选择学说很好的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A错误;
B.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自然选择学说指出,变异的不定向性,但自然选择的定向性,C错误;
D.自然选择学说未揭示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D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BCD.由于受当时科学水平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
C.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生物进化的动力,C正确;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①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主要是基于对大量地质学.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方面材料的研究,没有设置对照实验,①错误;
②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时,采用了对照实验,即用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②正确;
③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没有设置对照实验,③错误;
④艾弗里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时,设置了加入DNA酶和DNA的对照组,④正确.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项中,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群落。B项中,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黑色与灰色桦尺蠖是同一物种,不能表现为共同进化。C项中,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人工杂交不属于自然状态。D项中,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存在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相互性,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
14.【答案】B
【解析】A项中,单倍体Aa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AAaa,是杂合子。B项中,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形成的种子的胚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项中,应该是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项中,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基因重组和突变,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5.【答案】C
【解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有利的变异在竞争中获胜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个过程是自然选择的基础,人工选择原理相同。
16.【答案】B
【解析】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故选:B.
17.【答案】B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冬天,柳树的叶子纷纷落下,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柏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它们均能适应环境,只是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在一个环境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其生存机会最多;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其生存机会较少.而形体的大.小与是否适应环境.是否会被淘汰无关.
故选:D.
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当堂检测题,共14页。
高中生物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哪项不是达尔文的进化观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SARS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