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词语专项:虚词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词语专项:虚词课件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词语专项:虚词课件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词语专项:虚词课件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词语专项:虚词课件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词语专项:虚词课件第5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词语专项:虚词课件第6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词语专项:虚词课件第7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词语专项:虚词课件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词语专项:虚词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词语专项:虚词课件,共24页。


    知识梳理一、考点分析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关联词等,也是主要考查这几类虚词。【几种虚词解说】 1.副词 副词一般放在形容词或动词前面用来修辞形容词或动词。副词使用得当,可以使句子的组织更加严密,意思的表达更明确。副词使用不当,就会影响句子的结构和意思。例如: 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解析】句中“再”使用不当,因为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或应用“又”,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用“再”;而句中已经用“了”表示已然语气,所以“再”应改为“又”。
    2.介词 介词多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它的使用离不开语境;一个句子用不用介词,用哪个介词,用在什么位置,介宾短语是否完整,搭配是否得当,都得根据句意来确定。例如: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 【解析】句中滥用介词“对于”,从而缺少了主语。
    3.助词 助词是附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需要注意的是:⑴正确使用结构助词“的”、“所”、“似的”。注意它们的固定结构和习惯用法。⑵正确使用语气助词,恰当地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⑶正确使用动态助词“着”、“了”、“过”。比如:这一事实充分显示着在他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者状态正在持续,而句中的“显示”不表示进行或持续的行为状态,因此不能用“着”。)
    4.关联词 关联词在使用上往往存在滥用、错用、搭配不当和位置不当等毛病。比如: 不仅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奋的民族,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 【解析】 “不仅”与“更”搭配,表示意思更进一层,搭配没有问题,但“不仅”的位置不恰当,应当放在两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中华民族”的后面。
    二、应试指津虚词使用得分策略:  1.看词性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比如: 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偶尔、偶然)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分析】“偶尔”和“偶然”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用作副词,修辞动词,语境中用于修辞动词“飘落”;“偶然”常作形容词,修辞名词。 又如,“和”、“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这就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比如; 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分析】“和”是连词,“与”是介词。
      2.看搭配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要结合语境来选择。比如:因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欲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开越多,这时   (如果/尽管 )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  【分析】横线处属于假设关系,与后面的“就”搭配,所以应填“如果”。
      又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和”等搭配。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如下:⑴表并列。“一方面……一方面…… ”,“有时……有时……”,“既(又) ……又……”。⑵表选择。“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⑶表递进。“不但……而且……”,“尚且……何况……”。⑷表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可是……”。⑸表条件。“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⑹表假设。“如果……那么……”,“即使……也……”。⑺表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
    3.看语气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比如:  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 (何况、况且)学习外语呢?  【分析】“况且”常与“还”搭配。“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因此,应选“何况”。  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分辨不清就会误用。比如:  去图书馆,或者去电影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分析】“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
    4.看位置 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  ⑴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在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比如: 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分析】“至于”表另提一件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应该在“哪所”前面。
    需要强调的是,为了表达需要,应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有时也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可以起到强调作用。比如: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分析】“虽然”本来属于前一分句的关联词,用在后一分句表示强调。 ⑵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前面。比如: 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家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分析】主语不同,“因为”应放在“他”之前。 与之相似的虚词还有“不仅”、“除了”、“不但”等。
    5.看句意 有些虚词必须理清句子内部的语意逻辑关系,才能选用恰当的虚词。比如: “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6.看表达 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例如: “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再如: 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不管江南绿油油的稻田多么迷人,我也不能忘掉西藏的青稞。 【解析】“不管……也”是非条件复句关联词,意指排除一切条件,也要实现某种结果或达到某种目的。而“尽管……还”表示转折关系。
    7.看标点符号 有些关联词语与标点符号的运用紧密相关。如“因此”、“其实”、“ 确 实”、“相反” 等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因为”、“所以”、“由于”等一般不能与分句隔开。把握虚词的这一特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例如: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 【解析】“因此”可以用标点和分句隔开。“因而”一般不能用标点和分句隔开。
    典例1.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解析】可用排除法作答。第三条横线后说“你还不引人注目”,这正是前面说的“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也可能视而不见”的原因,所以第三条横线填“因为”,由此排除B、C。根据句子的开头“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推断出后面“他们从你身边走过”“站在你身边”是假设出来的情况,所以第一条横线处填“即使”,排除A。【答案 】D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人说一幢楼的住户顶一个村庄,能节省很多土地;也有人说平房比楼房更方便,村庄是一种乡情的纽带……合并村庄这_____是件大事,要全盘考虑。②看起来这次考试你比他____差一点,其实两人旗鼓相当。③这几天我正专心致志地写论文,却_____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A.毕竟 多少 往往 B.究竟 多少 常常C.毕竟 稍微 常常 D.究竟 稍微 往往
    【解析】“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究竟”,副词,一般用在问句中。句①为陈述句,所以应选“毕竟”。“多少”可指不定的数量;“稍微”表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旗鼓相当”表示差别不大,应该用“稍微”。“常常”一般指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表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由“这几天”可知是近期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不是时常存在这种情况,应该用“常常”。【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可能是正确的。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C.他是班长,自己不肯去干脏活,并且要我们去干,那怎么行呢?D.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
    【解析】 B项,“至少”与“以上”相矛盾。C项,“并且”应改为“却”。D项,“向”应改为“和”。【答案 】A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贞观政要》确立“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的择官准则,强调仁义道德在选贤任能中的重要作用,在提拔、任用官员时_____比较注重对官员的官德考察。②根据国内外需要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现阶段_____要不要坚持“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呢?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这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_____是当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时,更应强调这一点。 A.往往 毕竟 十分 B.往往 究竟 尤其 C.常常 究竟 十分 D.常常 毕竟 尤其
    【解析】“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往往”。“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究竟”,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根据语境,此处应用“究竟”。二者都是副词,“尤其”,表示更进一步;“十分”,很,表示程度很高。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尤其”。【答案 】B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① 人凭肉眼看不见水汽, ② 看不见大气运动, ③ 从云的生消演变中, ④ 可以了解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 ⑤ 云继续上升冷却, ⑥ 云外不断有水汽输入云中,云中水滴或冰晶不断聚集,致使上升气流再也无法“托住”。这些水汽凝结物就会从云中降落,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天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运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语段中句子间的关系,准确判定关联词语的逻辑关系。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和句子前后的关系,本题选项D的词语用的最得当。 【答案 】D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的情形与西方世界稍有不同。①数百年前的幻想作品比如《西游记》《封神榜》和《镜花缘》,可以用来证明中国人原本并不缺乏想象力,就思想“血统”而言,②这些作品和西方当代的科幻并无相通之处。刘慈欣《三体》获雨果奖之后,③固然是一片赞美之声,④也有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不过他们通常都徒劳地纠缠在“黑暗森林”法则能不能成立、光速能不能超越之类具体问题的争论中,而这类争论 ⑤可能在现阶段获得确切结论,对于赞美或贬低刘慈欣的作品⑥可能在学理上产生任何作用。
    【解析】③④之间是并列关系,由此排除BD.⑤⑥也是并列关系,由此排除C。【答案 】A

    相关课件

    文言虚词“之”专项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这是一份文言虚词“之”专项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必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文虚词专项复习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这是一份文言文虚词专项复习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虚词“而”,通假用法,文言文阅读基本功,“其”,虚词“之”,记忆口诀,①介词②连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初中文言文虚词》课件: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初中文言文虚词》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提高训练,于为则者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