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中考化学真题汇编含解析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7 实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02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7 实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02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实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解析版doc、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实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答案】C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但若温度未达到着火点,铁丝则不能燃烧,该选项解释合理;
B.过滤时滤纸破损,会使泥沙流入烧杯中,使滤液仍浑浊,该选项解释合理;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红磷的量不足,则无法完全消耗氧气,使测得结果偏小,而不是偏大,该选项解释不合理;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会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钙反应,则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该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C。
2.【2022山东泰安】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A、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中左侧试管中铁钉没有与氧气接触不易生锈,右侧试管中铁钉没有与水接触不易生锈,故无法通过对比探究出铁生锈的条件;
B、在蜡烛的上方放置干冷的烧杯若烧杯中产生水雾,证明燃烧产生水,水由H、O组成,反应物中有氧气参与反应,氧气中含有O,则证明蜡烛一定含有H,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0.5g碘分别放入10ml的水与酒精中,两个实验中除了溶剂的种类不同,其余的量都相同,则可以通过该实验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D、根据质量守恒可知,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需要128份质量的铜,则完全消耗完玻璃管中的氧气需要消耗大量的铜,则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设计不合理;
故选C。
3.【2022四川凉山】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NaHCO3溶于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蒸发食盐水
C. 探究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
D. 测空气中O2的含量
【答案】C
【解析】A、碳酸氢钠溶于水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中的一种规律,所以用NaHCO3溶于水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
B、蒸发食盐水时,应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匀发生飞溅,图中缺少玻璃棒,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左侧试管中的铁钉既能够与空气接触,也能够与水接触,右侧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够接触空气,不接触水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中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说明左侧的铁钉发生了锈蚀,证明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选项正确;
D、碳与装置中的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后,装置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不变或变化较小,则实验结果为零或偏小,选项错误,故选C。
4.【2022内蒙古赤峰】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C.验证水的组成
D.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答案】B
【解答】解:A、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正确。
B、过程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银都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最活泼,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该选项不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该选项正确。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该选项正确。
故选:B。
5.【2022湖南衡阳】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证明烧碱有吸水性B.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
【答案】B
【解析】A、一段时间后,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右边质量变大,说明烧碱具有吸水性,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盐酸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D、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2四川成都】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观察乳化现象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答案】B
【解析】A、图中无乳化剂(如洗涤剂等),无法观察乳化现象。所以A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不会逸出。只要少滴稀盐酸不使锥形瓶内压强过大即可。所以B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
C、铁片与铝粉与5%稀硫酸反应速率不同,但不能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还应控制铁、铝的形状相同。所以C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应用红磷作反应物,用足量木炭生成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消耗的氧气体积,压强变化不明显。测定失败。所以D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综上所述:选择B。
7.【2022云南】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A
【解析】A、该装置中的橡皮管处没有弹簧夹,红磷与装置中的空气中的氧气燃烧时放出热量,瓶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部分气体沿导管经烧杯中的水排到空气中,实验后发现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会大于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即实验结果偏大,选项错误;
B、将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慢慢倒入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选项正确;
C、实验中,观察到稀硫酸与稀盐酸都能够使石蕊变红,都不能使酚酞变色,即该实验能够探究酸与指示剂作用,选项正确;
D、90mL水的质量=90mL×1g/mL=90g,配制的溶液的质量=10g+90g=100g,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选项正确,故选A。
8.【2022江苏苏州中考】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方案甲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 用方案乙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C. 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 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答案】D
【解析】A、图中实验,温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根据熔化的快慢,可以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9.【2022湖南娄底】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解答】解:A、实验中,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均不相同,无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做法错误;
B、冷水和热水的体积不同,无法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做法错误;
C、第一只试管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铁钉发生锈蚀,第二只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铁钉没有锈蚀,对比可知铁钉生锈时氧气参与反应,做法正确;
D、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无法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做法错误。
故选:C。
10.【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关于下列实验的分析与结论正确的是( )
A. 由酚酞溶液变红可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红磷量不足会使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C. 对照实验可得出铁生锈需要水和氧气
D. 电解水实验在b管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答案】A
【解析】A、烧杯内浓氨水和酚酞互不接触,而酚酞遇碱变红色,这时酚酞变红,说明酚酞溶液中有氨气“进入”,即氨气分子的不断运动使得氨气扩散到酚酞溶液中,符合题意;
B、红磷量不足,反应不完全,这时集气瓶中有残留的氧气,即测量的氧气体积偏小,不符合题意;
C、两组实验均有水,难以说明铁生锈也需要水,仅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参与,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时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b管生成的气体体积较多,故b管里的气体是氢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2广州中考】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可出相应结论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A、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净,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纯净,错误;
B、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没有密封气体跑出装置,所以反应前后称量结果不同,但是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产生或气体参加的反应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错误;
C、CO和氧化铜加热时反应产生铜和二氧化碳,所以黑色固体变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溶液变浑浊,则气体中可能含有CO,正确;
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要验证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进行实验: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有水雾产生,证明产生了水,说明酒精中含有H;还要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注入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碳,酒精中含有C;错误;
故选C。
12.【2022新疆】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 探究甲烷中是否含碳元素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A、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不能是装置内气压减小,水不能到吸入装置则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反应后可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小水滴,证明甲烷燃烧后生成水,说明甲烷含氢元素,但无法证明甲烷是否含碳元素,选项错误;
C、如图在密闭容器内,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从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正确;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筒是用于量取水的体积的,不能用于溶解氯化钠,选项错误;
答案为:C。
13.【2022四川眉州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下图所示的实验搬上了舞台,震撼了师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
A.粉尘爆炸实验 B.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C.电解水 D.CO2与NaOH溶液反应
(1)A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______,燃烧越剧烈。
(2)B实验可以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______含量的不同。
(3)C实验中电源负极端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
(4)D实验可用于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关闭止水夹K,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后打开止水夹K。即可观察到水倒吸入烧瓶,变为红色,形成美丽喷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接触越充分(或接触面积越大)
(2)氧气(或O2)
(3)氢气(或H2)
(4)
【解析】(1)A实验是粉尘爆炸实验,对干面粉鼓气后,大量面粉颗粒与蜡烛火焰接触,燃烧后放出大量热,从而引发爆炸,是因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2)B实现现象为左瓶中小木条比右瓶中小木条燃烧时间更长,能够说明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前者比后者高,故B实验可以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
(3)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C实验中电源负极端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14.【2022辽宁朝阳】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图B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3)图C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操作,其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答案】(1)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2)溶质种类;
(3)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解答】解:(1)图A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读数等;故答案为: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2)图B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种类有关;故答案为:溶质种类;
(3)图C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操作,其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答案为: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5.【2022四川成都】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若要收集干燥的氢气,应采用_______收集(填收集方法)。
(3)图2实验点燃氢气前,需_______。点燃后,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
(4)图3实验测得V(a):V(b)=1:2,要确定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填序号)。
a.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b.氢气、氧气的密度 c.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
(5)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水分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是____
【答案】(1);置换反应
(2)向下排空气法
(3)检验其纯度;氢元素和氧元素
(4)bc(或cb)
(5)每个水分子分解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2个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解析】(1)图1实验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要收集干燥的氢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
(3)图2实验点燃氢气前,需检验其纯度,以防氢气不纯,点燃发生爆炸;氢气是由氢元素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点燃后,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
(4)图3实验测得V(a):V(b)=1:2,要确定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还需要的数据有氢气、氧气的密度以及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故选:bc;
(5)如图4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水分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是每个水分子分解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2个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16.【2022四川自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氧气时,试管中所盛的药品是 ______,若用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 ______填“”或“”端进入。
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如果用装置检验氢气,现象是 ______。
实验室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装置也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装置相比,选用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用装置检验其酸性时的现象是 ______,图中标有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
【答案】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烧杯内壁变模糊,有水珠生成;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点滴板。
【解析】解:装置属于固、固加热型,可用作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用作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所以试管中的药品是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若用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端进入;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气燃烧生成水,如果用装置检验氢气,现象是烧杯内壁变模糊,有水珠生成;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装置相比,选用装置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用装置检验其酸性时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图中标有的仪器名称是点滴板。
17.【2022贵州贵阳】完成下列实验并解决实际问题。
(1)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1所示实验,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则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图2,回答问题。
①若制取O2,请填写如表
②若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装置可选用 (填字母)。
(3)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为燃料,首次实现冬奥会火炬零碳排放、首次开展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水下火炬传递。水下火炬传递上演极富美感的“水火交融”景象,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你认为实现火炬水下燃烧,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
【答案】(1)与氧气接触。
(2)①2KClO32KCl+3O2↑;A;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②CaCO3+2HCl═CaCl2+H2O+CO2↑;B。
(3)氧气在水下与氢气接触;水下温度低,如何使温度达到氢气的着火点等。
【解答】解:(1)甲中白磷不燃烧( )与氧气隔绝,乙中白磷燃烧(与氧气接触),则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与氧气接触。
(2)①
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A;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②若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制取装置可选用B。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B。
(3)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实现火炬水下燃烧,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氧气在水下与氢气接触;水下温度低,如何使温度达到氢气的着火点等。
故答案为:氧气在水下与氢气接触;水下温度低,如何使温度达到氢气的着火点等。
实验
异常情况
未看到火星四射
滤液浑浊
测定结果偏大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选项
A.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B.可能是滤纸破损
C.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D.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序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探究酸与指示剂作用
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p水=lg/mL)
编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探究铁钉生锈时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检验氢气的纯度
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
氢气较纯
B
称量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
反应前后称量结果不同
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不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
C
检验某混合气体的成分
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
D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制取气体
反应原理(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应原理对应的制取装置(填字母)
检验该气体方法
O2
制取气体
反应原理(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应原理对应的制取装置(填字母)
检验该气体方法
O2
2KClO32KCl+3O2↑
A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3 化学计算202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化学计算解析版doc、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化学计算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6 物质的分类及化学用语202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物质的分类及化学用语解析版doc、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物质的分类及化学用语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7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生版+解析版),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