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会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成都市2020年初中毕业会考
生 物
一、选择题
1.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它们主要的运动方式是( )
A. 爬行 B. 游泳 C. 跳跃 D. 飞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运动方式,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也不同。
【详解】按照其生活环境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水中生活动物,大多数都是以游泳的方式,通过鳍或身体附肢的摆动产生动力,克服水的阻力产生运动;第二类,陆地生活的动物,爬行、行走、奔跑、跳跃是主要运动方式,主要依靠身体附肢的活动,完成各种运动;第三类,空中飞行的动物,依靠翅膀的扇动,产生向上和向前的动力,完成飞行,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区分动物的运动方式。
2.下列各项结构中,不属于人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组成的是( )
A. 骨 B. 骨连结 C. 骨骼肌 D. 神经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运动。
【详解】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
因此人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所以不属于人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组成的是神经。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3.人的上肢在完成屈肘运动时,图中起支点作用的结构是( )
A. 肢骨
B. 肘关节
C. 肱二头肌
D. 肌腱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可见,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人的上肢在完成屈肘运动时,图中起支点作用的结构是肘关节。
故选B。
【点睛】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4.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下列属于动物本能行为的是( )
A. 小狗做算术 B. 猴子玩魔术
C. 鹦鹉说“你好” D. 蜜蜂筑蜂巢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分: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小鸟喂鱼、蚂蚁筑巢、鸟类迁徙、金鸡报晓等。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偷喝牛奶、鹦鹉学舌、惊弓之鸟、动物的各种表演。
(3)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详解】A. 小狗做算术,小狗需要后天的学习,属于学习行为,A错误。
B. 猴子玩魔术,猴子需要学习玩魔术的技能,属于学习行为,B错误。
C. 鹦鹉说“你好”,鹦鹉需要学习,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
D. 蜜蜂筑蜂巢,是蜜蜂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物的行为,要求考生能举例说明学习行为与先天性行为。
5.海岸边的乌鸦用喙衔起螺蛳,飞到一定高度后将螺蛳摔落在岩石上,待硬壳破裂后,再飞下来享受美味。这种行为属于( )
A. 取食行为 B. 领域行为 C. 防御行为 D. 攻击行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取食行为是指动物获得营养的诸多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藏食物等过程。
领域行为是指动物用各种方式标记、占有自己的领域,不允许其他动物侵入。
防御行为是指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常常由于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的行为,其特点是争斗的双方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
【详解】题干中描述的乌鸦行为是乌鸦为获取螺蛳中的营养而发生的多种行为,属于取食行为,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区分动物的不同行为。
6.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B. 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C. 能作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D. 不参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多种多样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和种子传播。
【详解】A.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许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蚯蚓可以松土,A不符合题意。
B.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中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
C.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即动物能作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C不符合题意。
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食物为食。动物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它们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同时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因此动物参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7.下列关于细菌结构和生殖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没有成形细胞核 B. 细胞中没有遗传物质
C. 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D. 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菌:(1)大小:个体十分小,必须用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2)根据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
(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未成形的细胞核)。特殊结构:鞭毛(运动)和荚膜(保护)。
(4)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5)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大多数是异养(腐生、寄生)。
(6)细菌的生殖: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7)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①分裂生殖 ②利用芽孢度过不良时期 ③个体微小易扩散。
(8)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我们平时的杀菌是以杀死芽孢为原则。芽孢不是生殖细胞。
【详解】A. 细菌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 细菌有细胞结构,细胞中有遗传物质DNA,B错误。
C. 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C正确。
D. 细菌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菌的结构及其功能、细菌的繁殖方式,考生需要识记以上知识点。
8.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青春期不提倡的是( )
A. 生活要有规律,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B. 与异性正常交往,男女相处有礼有节
C. 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声带发生病变
D. 面对心理困惑,拒绝向任何人倾诉
【答案】D
【解析】
【分析】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出现变声现象。
【详解】A.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期,除了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外,还要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A不符合题意。
B.青春期少年也要协作互助,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同学友谊,男女相处有礼有节,要主动与老师和家长交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求得指导和帮助,B不符合题意。
C.青春期是变声的关键时期,为避免声带发生病变,在此期间要少吃生冷的食物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声带发生病变,C不符合题意。
D.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心理困惑,要多与老师、家长、同学交流,解除心中的困惑,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应及时了解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性道德观念。
9.鸟类的受精方式与胚胎发育方式分别是( )
A. 体内受精、卵生 B. 体内受精、胎生
C. 体外受精、卵生 D. 体外受精、胎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鸟卵一般分为卵壳,卵壳膜,卵白,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以及胚盘,其中,卵黄,卵黄膜以及胚盘是鸟卵的卵细胞.其余部分则是非细胞结构,卵黄是卵细胞主要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胚盘是卵黄中央盘状的小白点,里面含有细胞核.卵黄膜紧包在卵黄外面,起保护卵黄的作用。
【详解】胚盘是鸟卵的主要结构,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鸟类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的,雌鸟产生的卵细胞假如受精,在雌鸟体内就已经开始胚胎发育了,鸟卵在排出体外经过输卵管、泄殖腔的过程中,卵细胞的外面被卵白、卵壳等所包裹,等从体内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较低,胚胎发育停止,等温度适宜(如亲鸟的孵卵)时,又开始发育。因此鸟受精卵进行胚胎发育的开始时期是卵细胞受精时,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胚胎发育方式是卵生。
故选A。
【点睛】理解掌握鸟卵的结构和鸟类的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植物的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 大蒜用蒜瓣繁殖 B. 紫罗兰的组织培养
C. 大豆用种子繁殖 D. 秋海棠的扦插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详解】ABD.大蒜用蒜瓣繁殖、紫罗兰的组织培养、秋海棠的扦插繁殖都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是无性生殖,ABD不符合题意。
C.大豆用种子繁殖经过了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11.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脸颊有酒窝和无酒窝 B. 狗的直毛和鹅的白毛
C. 人眼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D. 牡丹花的红色和白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详解】ACD.“人脸颊有酒窝和无酒窝”、“人眼的双眼皮和单眼皮”和“牡丹花的红色和白色”都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属于相对性状,ACD不符合题意。
B.“狗的直毛和鹅的白毛”中狗和鹅是两种生物,不是同种生物,直毛和白毛是两种性状,不是同一性状,因此“狗的直毛和鹅的白毛”不属于相对性状,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理解掌握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2.人的右利手基因(R)和左利手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其中r是隐性基因。小丽生来就是左利手,其基因型是( )
A. RR B. rr C. Rr D. RR或Rr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用r表示,则右利手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左利手(惯用左手)的基因组成是rr。父母遗传给左利手(惯用左手)(rr)小丽的基因一定是r,因此父母右利手的基因组成是Rr,遗传图解如图:
,
从图中看出,小丽的基因是rr。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13.下列表示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
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位于DNA上,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DNA分子和它们所携带的基因大多数有规律的集中在染色体上,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了解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
14.自然选择学说合理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
A. 米勒 B. 林奈 C. 达尔文 D. 巴斯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是进化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是进化的结果。此题主要考查部分生物学家的生平事迹及对生物学方面的贡献,应该详细掌握。
【详解】A.米勒模拟实验是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进行雷鸣闪电能产生有机物(特别是氨基酸),以论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实验。1953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米勒在其导师尤利指导下完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法,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B不符合题意。
C.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C符合题意。
D.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理解掌握生物学发展的历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5.在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中,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A. 界 B. 纲 C. 科 D. 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在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基本单位,D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分类的单位。
16.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水陆两柄生活,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据此判断,青蛙属于( )
A. 鱼类 B. 鸟类 C. 两栖类 D. 哺乳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 鸟的主要特征: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
3. 两栖类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4. 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分析,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水陆两柄生活,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据此判断,青蛙属于两栖类。故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两栖类的主要特征的识记和理解,同时注意识记鱼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17.“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分析,将“落花”中的有机物化作“春泥”中无机物的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名 C. 分解者 D. 阳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A.生产者植绿色植物,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消费者指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真菌和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将里面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C符合题意。
D.阳光属于非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D不符合题意。
【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
B. 生产者的能量不能流向分解者
C. 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D. 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因此,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
【详解】A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C正确。
B.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所以生产者的能量是能够能流向分解者的,B错误。
D.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
19.每一个地球公民都应该关注和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 节能减排 B. 垃圾分类 C. 焚烧秸秆 D. 植树造林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节能减排、垃圾分类、植树造林都对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有重大意义,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故选C。
【点睛】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去分析是否符合低碳生活新理念。
20.科学家将人胰岛素基因转移到细菌中,这样细菌就可以合成人胰岛素。该过程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A. 转基因技术 B. 核移植技术 C. 胚胎移植技术 D. 克隆技术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
2.细胞核移植技术,是指将一个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移植至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产生与供细胞核动物的遗传成份一样的动物的技术。
3. 胚胎移植属于是将良种雌性动物配种后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为新个体,所以也称作借腹怀胎。
4.克隆技术,是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详解】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科学家将人胰岛素基因转移到细菌中,这样细菌就可以合成人胰岛素,符合转基因技术的含义。故选A项。
【点睛】本题借助实际情景考查了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识记和理解,同时要与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克隆技术做出明确的区分。
二、填空题
21.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__________法两种,法布尔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昆虫的各种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__。
【答案】 (1). 实验法 (2). 观察法
【解析】
【分析】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观察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详解】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法布尔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昆虫的各种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就属于观察法。
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点睛】明确观察法、实验法的概念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2.有些微生物像植物一样,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__________,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因此,它们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
【答案】 (1). 有机物 (2). 生产者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详解】生产者是为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的生物,有些微生物像植物一样,能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如硫化菌、蓝藻、硝化细菌等,它们属于生产者。
【点睛】本题主要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理解三种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各扮演的角色是解题的关键。
23.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__________、法制教育和管理。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贵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在四川建立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____保护。
【答案】 (1). 易地保护 (2). 就地保护
【解析】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
【详解】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例如: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贵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在四川建立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
【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即可做出正确的解答。
24.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__________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
【答案】 (1). 环境 (2). 生物圈
【解析】
【分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25.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生殖和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生殖产生后代个体数量多,变异小,在生产上可以利用这些特性,以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答案】 (1). 有性生殖 (2). 无性
【解析】
【分析】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有母体的遗传特性。例如: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1)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不久,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部发芽,最后长成一个新个体。
(2)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由分析可知,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其中无性生殖产生后代个体数量多,变异小,在生产上可以利用这些特性,以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的生殖方式,考生能识记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和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6.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这种发育方式属于__________变态: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方式属于__________变态。
【答案】 (1). 不完全 (2). 完全
【解析】
【分析】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详解】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且若虫和成虫结构非常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大,为完全变态发育。
【点睛】本题考查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
27.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当环境变化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时,产生的是__________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引起,但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是__________变异。
【答案】 (1). 可遗传 (2). 不可遗传
【解析】
【分析】
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详解】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单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28.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化石记录显示: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种类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而高等。
【答案】 (1). 多 (2). 复杂
【解析】
【分析】
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详解】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点睛】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9.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分为__________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中,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是__________。
【答案】 (1). 裸子植物 (2). 被子植物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又分为裸子植物(无果皮)和被子植物(有果皮),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
【详解】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又分为裸子植物(无果皮)和被子植物(有果皮),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在地球上的30多万种植物中,被子植物就占20多万种,所以说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数量最多的类群。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的分类,考生能识记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区别和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30.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能量流动和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答案】 (1). 食物 (2). 物质循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养来实现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物种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系统所体现的各种功效或作用,主要表现在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方面。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同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以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为例,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草制造的有机物是鼠的食物,鼠捕食草,草中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鼠体内,同样的猫头鹰捕食鼠,鼠体内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猫头鹰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了解食物链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三、识图题
31.建设“美丽中国”是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制定保护草原的措施。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它能进行①__________作用,把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得的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进而为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__________。
(2)该图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________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鼠与蛇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由于附近的居民兴起了吃蛇肉的不良风气,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大量捕杀,会导致鼠的数量在短期内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当人们意识到乱捕滥杀的危害后,停止了对蛇的捕杀。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逐渐恢复了平衡,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
(4)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A表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它可以通过②这一过程将动植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__,供给生产者再利用。
【答案】 (1). 草 (2). 光合 (3). 能量 (4). 捕食关系 (5). 5
(6). 草→鼠→蛇→鹰
(7). 增加 (8). 自动调节 (9). 分解者 (10). 无机物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1)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图中的生产者是草。
(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该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
(3)蛇以鼠为食,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当蛇被大量捕杀时,鼠的数量会因天敌数量的减少而在短时间内增加。一旦人们停止了对蛇的捕杀,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逐渐恢复平衡。
(4)图中的A表示分解者,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中,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2.人的生殖与发育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图1表示一对有耳垂的夫妇(基因型均为Aa)生育一个无耳垂女儿的过程;图2为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场所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基因和a基因是一对__________基因,女儿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这些基因是通过指导__________的合成来控制耳垂性状的。
(2)图1中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都是__________条,甲过程代表的是__________。父母体内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是通过__________传递给女儿的。
(3)女儿出生前,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图2中的②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这个阶段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通过胎盘和①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从母体获得的。
(4)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表现为有耳垂概率为:__________;若这个孩子是个男孩,他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
【答案】 (1). 等位 (2). aa (3). 蛋白质 (4). 23 (5). 受精 (6). 生殖细胞 (7). 子宫 (8). 脐带 (9). 3/4 (10). XY
【解析】
【分析】
(1)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父母通过生殖细胞把染色体传递给子女的同时,也把基因传递给子女,因此子女会表现出父母的性状。
(2)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1)根据图1可知,父亲和母亲均有耳垂,且基因型均为Aa,因此可知有耳垂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A与a是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女儿无耳垂,因此女儿的基因型应为a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耳垂的性状。
(2)人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体细胞会进行减数分裂,使得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由23对变为23条,因此图1中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都是23条。甲过程代表着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是受精的过程。父母体内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是通过生殖细胞携带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女儿的,基因是遗传信息,由遗传物质DNA携带。
(3)图2中①为脐带;②为子宫,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女儿出生前,胚胎发育的场所是②子宫。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是通过胎盘和①脐带从母体获得的。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和①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每时每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和①脐带经母体排出的。
(4)根据图1可知,父亲和母亲均有耳垂,且基因型均为Aa,遗传图解如下图:
分析遗传图解可知,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型均为Aa,生出基因型为aa无耳垂的子代的概率为1/4,生出有耳垂孩子的概率是3/4。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下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可以看出,正常女孩性染色体组成为XX,正常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点睛】理解掌握胚胎发育、营养及分娩,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四、分析与探究
33.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威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抗疫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图1为冠状病毒的外形示意图,图2为病毒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细菌和真菌相比较,病毒是一类没有__________结构的微生物。病毒由外壳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外壳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内核中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病毒的宿主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类,即动物病毒、__________和__________,引起新冠肺炎的病毒COVID-19属于这三类病毒中的__________病毒。
(3)有人预言,新冠病毒(COVID-19)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少每个人感染病毒的机会,防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至少列举出两项)。
【答案】 (1). 细胞 (2). 蛋白质 (3). 核酸 (4). 植物病毒 (5). 细菌病毒(噬菌体) (6). 动物 (7). 勤洗手,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加强体育锻炼
【解析】
【分析】
(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2)根据寄生生物的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3)传染病流行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1)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保护里面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包括DNA或RNA,包含着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控制病毒的生命活动,决定病毒的遗传和致病性。
(2)根据病毒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大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引起新冠肺炎的病毒(COVID-19)寄生在动物或人的细胞里,属于动物病毒。
(3)目前,尚未研制出针对新冠病毒(COVID-19)的疫苗,为了有效地预防该传染病,减少每个人感染病毒的机会,防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我们应该养成勤洗手,加强体育锻炼,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点睛】理解掌握病毒的形态和种类,病毒的结构特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4.叶绿素是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很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例如,无光环境下长出来的豆芽呈黄白色,有光环境下长出来的豆芽呈绿色。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假设是否成立,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在A、B两个培养皿内垫上湿纸巾,然后分别在纸巾上均匀放置15粒大豆种子。
②将A培养皿用不透光纸盒罩起来(遮光),B培养皿__________,然后将两个培养皿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培养。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豆芽的__________并做好统计。实验结果如下:
培养皿
A
B
统计项目
绿色豆芽(株)
黄白豆芽(株)
绿色豆芽(株)
黄白豆芽(株)
结果
0
13
14
0
(2)分析及讨论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A、B两个培养皿都要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
③上表实验结果说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假设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用透光的玻璃盒罩起来(未遮光) (2). 颜色 (3). 光的有无 (4). 给两组大豆种子提供相同、最适宜的萌发条件 (5). 成立 (6). 遮光条件下的A组大豆,有绿色豆芽0株,黄色豆芽13株,而未遮光条件下的B组大豆,有绿色豆芽14株,黄色豆芽0株,这样的对照试验结果说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解析】
【分析】
1.探究实验要同时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
2.由于探究的变量是光,A组放在光照的环境中培养,B组放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培养。由于A组黄豆种子能见光,叶绿素能够合成,叶片呈绿色;B组黄豆种子不能见光,叶绿素不能够合成,叶片呈黄白色。该实验证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详解】(1)②对照试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故A培养皿用不透光纸盒罩起来(遮光),B培养皿用透光的玻璃盒罩起来(未遮光)。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根据表格,可以推断观察豆芽的颜色并做好统计。
(2)①根据探究的假设“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的有无。
②实验过程中,A、B两个培养皿都要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培养,目的是给两组大豆种子提供相同、最适宜的萌发条件,促进种子的萌发,并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③上表实验结果说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假设成立的,因为遮光条件下的A组大豆,有绿色豆芽0株,黄色豆芽13株,即:无光无叶绿素形成,豆芽不呈现出绿色;而未遮光条件下的B组大豆,有绿色豆芽14株,黄色豆芽0株,即:有光有叶绿素形成,豆芽呈现出绿色。这样的对照试验结果说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点睛】本题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对照试验”的理解与设计能力,综合性较高。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900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甘蔗味道甘甜,深受人们喜爱, 成都许多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会考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会考生物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识图题,分析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宁夏2020年八年级会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宁夏2020年八年级会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