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课时作业
展开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
A. B. C. D.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3.蜡烛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的主要原因是( )
A.吹气时,气流使蜡烛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B.吹气时,气流带走了火星使火焰熄灭
C.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吹气时,夹杂在气流中的水汽使火焰熄灭
4.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工作的是(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发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5.下列行为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在即将运送易燃、易爆物的运输车辆上做好安全警示
B.加油站消防设施老化、过期
C.学校微机室放置消防器材
D.化工厂内严禁吸烟
6.当楼房下层起火无法及时熄灭时,下列逃生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沿楼梯迅速下移;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7.下列情况采取的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巡山员巡山时发现尚未蔓延的火情,用衣物迅速拍打着火的枯树枝
B.野外烧烤后用水浇灭余火
C.“超龄服役”的家用电冰箱着火首先切断电源再用水灭火
D.档案馆的资料档案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8.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中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油烟机
B.酒精灯使用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C.原始森林风景区必须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
D.搬运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撞击
9.当火灾发生时,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
A.隔离可燃物
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C.把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防止火势迅速蔓延
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10.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跟其他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A.镁带燃烧 B.钢铁生锈 C.蒸发食盐水 D.瓦斯爆炸
11.下列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炸 B.燃烧 C.升华 D.变色
12.学校的图书馆在购买书库的消防器材时,应选择哪种消防器材比较合适( )
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B.消防水龙头
C.干粉灭火器 D.泡沫灭火器
13.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是( )
①火药爆炸 ②气球受热爆炸 ③车胎充气太多而爆炸 ④油库遇火爆炸 ⑤蒸气锅炉爆炸 ⑥液化石油气遇火爆炸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
14.草垛或麦秆长期堆放在一起不透风,有可能发生( )
①爆炸 ②自燃 ③蒸发 ④腐烂 ⑤溶解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②④
15.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发现室内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16.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属于安全措施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
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17.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18.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可燃气体安全点燃装置,对此装置的评价和使用错误的是( )
A.未经检验纯度的气体通过此装置后可安全点燃,不会发生爆炸
B.要达到安全点燃效果,烧杯内的水可不没过倒置漏斗的边缘
C.此装置防止气体爆炸的原理是使不纯的气体不与燃着气体直接接触
D.此装置适用于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
19.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跟氧气接触
B.木炭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
C.用水灭火时,水的作用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防止发生火灾,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20.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手机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
二.非选择题
21.常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等。一般火灾常用 扑灭;油类火灾常用 扑灭;文物、档案及电路火灾常用 扑灭。
22.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当报警器接触到一定量的泄漏气体时,会发出响声。有位同学家中所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试判断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为图 (填“A”或“B”)所示,简述你的判断理由: 。
23.扑灭油井大火的方法有①使炸药大火上方爆炸,②用液态氮。
(1)①法灭火原理 ;
(2)②法灭火原理 ;
(3)①法与②法哪种灭火快,为什么? 。
24.用所学的知识或生活常识解释下列问题。
(1)为什么煤炉越扇越旺,而蜡烛一扇就灭? 。
(2)刨木花比木块容易点燃。 。
(3)铁丝在空气中通常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却能燃烧。 。
(4)小明在使用家庭管道煤气时,发现火焰颜色发黄并且锅底常常留有黑色的灰粉,请帮他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怎样做才能恢复正常? 。
(5)家庭用煤从“煤球”改进到“蜂窝煤”。请从获取能量和环境保护角度谈谈这种改进有何重要意义。 。
25.写出万一发生火灾时可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各一条: 。
26.莉莉同学根据自己的住宅特点,设计了如下预防火灾的方法(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防火措施 | 灭火和自救措施 |
①在家中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②室内装修多用不易燃烧的材料 ③电线、插座等用信得过的产品,不用劣质产品 ④家里配置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并学会使用 | ①当火较小时,立即用各种灭火器材灭火 ②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③在灭火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④火势太大,不能从室内逃出,撤到花园,等待救援 ⑤因电器、电线短路引发火灾时,应先 ,再灭火 ⑥因煤气泄漏引发火灾时,应先 ,再灭火 |
请根据莉莉同学预防火灾的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帮助莉莉同学进一步完善其防火措施,你的建议是(任定一条) 。
(2)在灭火措施中,少一条不可缺少的措施,该措施是 。
(3)在灭火和自救措施中,有一条不够妥当,该措施是(填序号) ,理由是 。
(4)请完成灭火和自救措施⑤和⑥中的空白(不要填在表上的空白处).
⑤ ;⑥ 。
(5)在灭火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其中的道理是 。
27.冬日里的一天,某学校五楼学生寝室中一名同学违规使用电褥子,因短路引发棉被着火燃烧。就此事件请你回答:
(1)从物质燃烧条件上看,棉被是 物。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大声呼救,导致火势迅速扩大。请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3)同寝室的同学在睡眠中惊醒,此时他们自救逃生的措施正确的是 (选填以下序号):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②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③立即跳楼逃生;④藏在衣柜里或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用高压水枪将大火扑灭,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28.在某市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 (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 。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填序号,可多选,下同)。
A.鞭炮 B.瓶装饮料 C.书刊杂志 D.酒精
(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
B.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
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29.请你回忆课堂上与同学们讨论的下列问题:
(1)用水灭火,是灭火常用的“冷却法”.请你简述“冷却法”灭火的原理 ;
(2)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请你分析灭火的原理 ;
(3)下列是教材第七单元中“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请你用序号指出“禁止带火种”的图标是 :“当心火灾”的图标是 。
参考答案
1.【解答】解:A、向燃烧的蜡烛吹气时,空气流动带走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故选项A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当二氧化碳达到烛芯的高度时,蜡烛与氧气隔绝,蜡烛熄灭,故选项B错误;
C、当蜡烛把烧杯内的氧气耗尽时,蜡烛熄灭,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故选项C错误;
D、小苏打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当二氧化碳达到烛芯的高度时,蜡烛与氧气隔绝,蜡烛熄灭,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不一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使产生的气体急剧膨胀,才会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正确。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轮胎在阳光下暴晒发生的爆炸就是物理变化,正确。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因为化纤类衣服摩擦时容易产生火花,正确。
故选A。
3.【解答】解: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吹气时,气流使蜡烛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熄灭。
故选A。
4.【解答】解: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两者缺一燃烧都不能发生,因此,在扑灭石油着火时可采取隔绝空气使石油不能与氧气接触、降低周围温度使温度不能达到石油的着火点、或阻止石油的喷发而达到撤离可燃物而灭火等措施;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因此降低石油着火点的措施不可能实现。
故选A。
5.【解答】解:A、在即将运送易燃、易爆物的运输车辆上做好安全警示,做法正确;
B、加油站消防设施老化、过期,要更换,存在安全隐患;
C、学校微机室配置消防器材,此做法正确;
D、化工厂内飘浮着可燃性粉尘和气体,和空气混合点燃有可能发生爆炸,故要严禁吸烟,做法正确。
故选B。
6.【解答】解:①高层楼房下层起火,不能沿楼梯迅速下楼,故错误;
②燃烧形成的浓烟易造成呼吸道损伤,需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故正确;
③温度高,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小,在上方,需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正确;
④不能打开门窗,否则空气对流易使燃烧更剧烈,应封闭房门,故正确;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是正确的逃生方式,故正确;
⑥跳楼易造成摔伤,故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A、巡山员巡山时发现尚未蔓延的火情,用衣物迅速拍打着火的枯树枝使其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野外烧烤后用水浇灭余火,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防止余火复燃,故B正确;
C、电器着火应首先切断电源,再用水灭火,故C正确;
D、档案馆的资料档案着火如果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必定会破坏贵重的资料档案,因此应选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故D错误。
故选D。
8.【解答】解:A、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厨房中煤气泄漏,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而不能打开排油烟机,故A错误;
B、酒精灯使用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故B正确;
C、原始森林风景区必须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故C正确;
D、易燃物和易爆物撞击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搬运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撞击,故D正确。
故选A。
9.【解答】解:A、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正确。
B、气体或烟雾受热密度变小,燃烧产生的有毒的气体或烟雾会随热气流上升,所以正确。
C、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一来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二来通过水蒸发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正确。
D、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为燃烧反而提供了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所以错误。
故选D。
- 【解答】解:A、镁带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蒸发食盐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瓦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1.【解答】解:A、爆炸有的属于物理变化,例如轮胎爆炸,有的属于化学变化,例如火药爆炸,故A错;
B、燃烧一般说的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所以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氧气变为液态氧,由无色变为淡蓝色,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12.【解答】解: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故A符合题意;
B、消防水龙头用于扑灭一般火灾,故B不符合题意;
C、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故C不符合题意;
D、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解答】解:火药爆炸生成二氧化硫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气球爆炸是因为体积膨胀超过了体积承受限度而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轮胎爆炸也是因为内压高于轮胎的承压限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油库遇火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蒸气锅炉爆炸是由于压力过大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液化石油气遇火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14.【解答】解:①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燃烧引起的,①不正确;
②自燃是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散失,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引起燃烧,②正确;
③蒸发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③不正确;
④腐烂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过程,草垛或麦秆长期堆放在一起不透风,容易腐烂,④正确;
⑤溶解是一种物质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⑤不正确。
故选D。
15.【解答】解:A、如遇到电线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B、发现室内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排气扇,因为煤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C、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因为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正确;
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不能打开所有门窗,因为这样会促进燃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6.【解答】解:A、油、面粉属于可燃物,加油站、面粉厂附近应该严禁烟火,安全;
B、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该先做灯火试验,安全;
C、煤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夜晚发现煤气泄漏时不能开灯检查,不安全;
D、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可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
故选C。
17.【解答】解: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时,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选C。
18.【解答】解:本题关键是要清楚怎么使用该装置,在漏斗上端点燃,一旦不纯,就在漏斗内引爆,但是由于不封闭,产生的冲击会在左侧开口释放,同时由于导气管在水下,所以点燃的气体不会引燃导管内的气体。
A、未经验纯的气体通过此装置后,被点燃的气体和未验纯的气体被水隔开了,可安全点燃,不会发生爆炸,所以A正确;
B、分析此装置,如果烧杯内的水没有没过倒置漏斗的边缘,未验纯的气体也会被点燃,会引起爆炸,所以B错误;
C、此装置的原理是使不纯的气体不与燃着气体直接接触,不会发生爆炸,所以C正确;
D、被点燃的气体和未验纯的气体是被水隔开得,所以,此装置适用于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D正确。
故选B。
19.【解答】解:A、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具备燃烧的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
B、因纯净的氧气比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则木炭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更旺,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水灭火时,水主要是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符合题意;
D、汽油等是易燃烧的物质,则加油站等场所遇明火易发生火灾,所以应严禁烟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解答】解:A、严禁烟火是防止引爆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正确;
B、禁止使用手机是防止引爆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正确;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时,汽油或柴油的浓度不容易达到其爆炸极限,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错误。
故选D。
21.【解答】解:一般火灾常用泡沫灭火器;油类火灾常用干粉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火灾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由于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中都含有水分,所以电器着火不能用它们灭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故答案为: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22.【解答】解:天然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泄漏后会很快上升到室内的上方,接触报警器,因此报警器应安装在房间内墙上方的位置(A处)。
故答案为:A 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23.【解答】解:(1)①法灭火原理是爆炸消耗氧气,使可燃物缺氧而熄灭。故填:爆炸消耗氧气,使可燃物缺氧而熄灭。
(2)②法灭火的原理是液态氮蒸发时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熄灭。故填:液态氮蒸发时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熄灭。
(3)①法灭火快,因为爆炸可以在瞬间完成。故填:①法快,爆炸在瞬间完成。
24.【解答】解:(1)煤炉用扇子扇时,加速了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充分,所以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扇时,容易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熄灭。
故答案为:扇扇子使蜡烛的温度降至其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而煤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扇扇子不足以使其温度降至其着火点以下,且扇扇子使空气流动加快,氧气浓度增加,所以越扇越旺
(2)刨木花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易点燃,故答案为:刨木花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所以易点燃。
(3)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故答案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浓度比纯氧低。
(4)此现象说明燃料没有充分燃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小,开大风门或关小气门,以提供充足的氧气。故答案为:此时燃料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开大风门或关小气门,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
(5)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煤的燃烧。
故答案为:“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获得更多能量,并且不产生CO、碳氧化合物及炭黑,减少污染。
25.【解答】解:根据灭火原理可知,一般物质的着火可用水浇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现场等。
故填:一般物质的着火可用水浇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火灾现场等。
26.【解答】解:防火措施很多,只要合理均可,灭火中重要的一条是要想到报警,自救时不能打开门窗,因为打开门窗会提供更充足的氧气,燃烧会更旺,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煤气泄漏引发火灾要先关闭煤气,防止发生爆炸,因为灭火时的空气中有大量灰尘、有毒气体等,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烟尘中毒。
故答案为:(1)人走灯停,安全用电
(2)打报警电话119
(3)② 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更大,火势加大
(4)切断电源,关闭阀门
(5)防止吸入烟尘中毒
27.【解答】解:(1)棉被能燃烧,所以是可燃物,故答案为:可燃
(2)寝室内着火,如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会导致火势更猛,故答案为: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
(3)寝室着火后不要慌张,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如拨打“l l 9”,及时组织同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有序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不能等着,更不能跳楼,故选答案为:①②
(4)水能灭火是因为水洒在火上后会迅速蒸发,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当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时火就会熄灭,故答案为: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8.【解答】解:(1)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汽油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低。汽油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低 2C8H18+25O216CO2+18H2O
(2)沙子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3)车上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因为鞭炮、酒精属于易燃易爆品.故填:AD
(4)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符合安全措施;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属于安全措施;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属于安全措施,三种方法都合理。故填:ABC
29.【解答】解:(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所以要灭火只要去除其中的任一个条件即可,所以题中用水灭火是利用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
(2)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是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
(3)根据图可以知道禁止携带火种的图标为d,而当心火灾的图标为a。
故答案为:(1)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清除或隔绝可燃物,阻止燃烧区域的扩大
(3)d a
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探索燃烧与灭火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探索燃烧与灭火复习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 初中化学 中考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燃烧与灭火 高效提分作业: 这是一份福建 初中化学 中考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燃烧与灭火 高效提分作业,文件包含福建初中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课时燃烧与灭火教师版高效提分练习doc、福建初中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课时燃烧与灭火学生版高效提分练习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课时作业,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