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编第12章第33讲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课时达标(三十三)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建议用时:20分钟)
一、选择题
(2022·河北石家庄二中期中)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优势条件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B.地跨我国三大地区
C.改革开放起步早
D.交通便利
2.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要优先考虑( )
A.生态保护 B.经济建设
C.灾害防御 D.城市建设
3.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辐射范围最广的是( )
A.上海市 B.武汉市
C.成都市 D.重庆市
答案 1.D 2.A 3.A
解析 第1题,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与南北铁路干线交会,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交通便利,D项正确。第2题,国家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A项正确。第3题,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龙头。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诸如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这些都赋予了上海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A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主要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据此回答4—6题。
4.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5.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体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主体功能区都是独立的空间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主体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界线
D.每个主体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6.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大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答案 4.A 5.B 6.D
解析 第4题,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A项正确。第5题,根据区域的特征可知,主体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主体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界线;每个主体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主体功能区是不同的区域,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主体功能区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第6题,读图可知,a、b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温差大,降水少,草原较少,A项错误。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而f生态功能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B项错误。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生态功能区风沙大,e生态功能区为三江源草原,无风沙,C项错误。d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都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分布区,D项正确。
(2022·山东日照联考)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数字所对应的地理事项组合正确的是( )
a.产业与技术扩散 B.工业制成品
C.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
A.①a ②b ③c B.①c ②b ③a
C.①a ②c ③b D.①b ②c ③a
8.关于京津冀区域关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通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关联
②协同发展使各自的功能定位趋同
③三地的区域差异是协同发展的基础
④产业与技术转移影响三地的发展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7.A 8.B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北京是知识型区域,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水平高,主要向其他地区提供技术,所以①代表a。天津是加工型区域,提供给其他城市的是工业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所以②是b。河北是资源型区域,提供资源、人口、土地,有充足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农副产品提供给其他城市,所以③是c。故选A项。第8题,京津冀区域通过资源、人口等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关联,①正确;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不能使功能定位趋同,②错误;区域差异是协同发展的基础,可以实现三地优势互补,③正确;产业和技术由较发达的地区转移到较落后的地区,产业与技术转移影响三地的发展方向,④正确。故选B项。
(2021·天津河东期末)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2021年中国航海日的主题为“开启航海新征程,共创航运新未来”。国家设立“航海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实现建设航海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目标,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我国海洋国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应提高我国海洋开发能力
B.应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C.应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D.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已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10.近20年来,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C.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D.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答案 9.D 10.C
解析 第9题,据材料“国家设立‘航海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实现建设航海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目标,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可知,设立“航海日”可以提高我国的海洋开发能力;可以合理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可以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和保护措施的进一步的实施,我国近海局部海洋污染有所缓解,但污染问题还存在,并没有根本解决。第10题,休渔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促进渔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原城市群的30个“小伙伴”中,中心城市国际化程度不高、大城市数量不多、中小城市现代化水平较低等“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此外,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都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短板”。 下图为中原城市群范围示意图。
材料二 河南省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目前河南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 800多家,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分析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
(2)简述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3)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优势。
解析 第(1)题,相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深居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其优势可以从劳动力数量、地价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力度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通过对材料和区域图展开分析可知,中原城市群之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如下:科学确定各城市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加强规划和管理,协调城市分工合作;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第(3)题,河南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优势可从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技术等方面展开分析。
答案 (1)劳动力价格较低;土地价格较低;有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扶持。
(2)科学确定各城市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加强规划和管理,协调城市分工合作;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
(3)全国各地经济发展较快,市场需求量大;地处中原,东西南北铁路交通干线交会处,交通便利;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国家政策支持。
第30讲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30讲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未来的粮仓」,「能量的源泉」,海洋大国,真题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第2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第2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最主要,最核心,因地制宜,空间利用,多极化,绿色生态,大陆架,热带气旋,海洋环境状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1章环境与发展第2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1章环境与发展第2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