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新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状元桥】(55讲)一轮专题复习课件PPT+练习
第1编第5章第16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1编第5章第16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1编第5章第16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16构造地貌的形成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达标(十六) 构造地貌的形成(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2022·重庆九校联盟联考)板块构造主导了现今地球表面的海陆格局、山川地貌及各个圈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下图示意大洋岩石圈俯冲形成的大洋岛屿模型。据此完成1—2题。1.形成图中洋岛的主要岩石是( )A.沉积岩 B.变质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2.在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的边界可能形成( )①洋盆 ②海沟 ③岛弧链 ④海岭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1.D 2. B解析 第1题,图中洋岛由火山喷发而成,故其主要岩石为玄武岩。第2题,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的边界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②③正确。(2022·广东揭阳阶段考)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如图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东南再往正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正南再往东南4.下列时段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A.距今20百万年—60百万年B.距今100百万年—120百万年C.距今120百万年—140百万年D.距今140百万年—160百万年答案 3.D 4. A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热点是固定的,板块是运动的。根据图中火山锥形成时间和图例方向可判断,板块先向正南方向运动,再向东南方向运动,最后形成图中的火山锥分布,D项正确。第4题,主要根据图中相邻两个火山锥之间的距离及形成时间间隔来判定板块的移动速度。结合选项可知,移动速度最慢的应在距今20百万年—60百万年,A项正确。(2022·百校联盟开学考)天坑是在地表上可以见到的最壮观的喀斯特负地形,陡峭的崖壁和巨大的凹陷令人目眩神迷。著名的大曹天坑位于广西乐业县城西面的同乐镇央林村大曹屯西285 m处,附近有一空间巨大的红玫瑰大厅溶洞,名为红玫瑰大厅。下图示意大曹天坑和红玫瑰大厅剖面素描图。据此完成5—6题。5.大曹天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溶洞出露地表B.长期的流水下切侵蚀作用C.巨大的溶洞顶部岩层坍塌D.地下暗河不断的延伸扩展6.红玫瑰大厅空间之大,说明该溶洞发育在( )A.褶皱构造带 B.断裂破碎带C.地壳间歇上升带 D.地壳不稳定地带答案 5.C 6. B解析 第5题,根据图像信息,结合“天坑是在地表上可以见到的”判断,天坑是巨大溶洞顶部岩层在流水溶蚀的作用下,下部支撑物质缺失坍塌下陷形成的深凹洼地,C项正确。第6题,红玫瑰大厅为溶洞,且空间巨大,主要原因是这一带断裂、断层构造交错发育,岩层破碎,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和重力塌陷作用强烈,B项正确。(2021·重庆二模)苏拉威西海是一片古老海洋盆地,早在4 20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但那时它离任何一块大陆都非常远。其海岸多为悬崖峭壁,海底深而平坦,大部分深2 000米以上,最深6 220米。苏拉威西海位于著名的“珊瑚角”中心,是科学界公认的生物多样性密集区,科学家称,苏拉威西海可能是周边海域生物的进化源头,可能还藏着成群的未知生物。下图示意苏拉威西海轮廓,据此完成7—8题。7.苏拉威西海的海岸多为悬崖峭壁,其成因可能是( )A.板块挤压俯冲 B.海盆断层陷落C.火山地震造成 D.陆地径流冲刷8.科学家称,苏拉威西海可能是周边海域生物的进化源头。其依据最可能是( )A.位于“珊瑚角”中心,自然环境优美B.生物多样性密集区,会进化出新物种C.海盆古老封闭,保留有大量原始物种D.四周岛屿众多,海洋生物的饵料丰富答案 7.B 8. C解析 第7题,苏拉威西海的海岸多为悬崖峭壁,其成因可能是海盆断层陷落(因为处于板块交界附近,受挤压易形成断层陷落),B项正确。在大洋板块挤压俯冲地带常常形成海沟、岛弧等;火山、地震形成的地貌相对复杂;陆地径流冲刷多形成深切河谷(且多在地壳抬升的背景下)。第8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苏拉威西海早在4 20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海盆古老封闭,保留有大量原始物种,可能是周边海域生物的进化源头,C项正确。(2022·江苏苏州期末)下图为某煤炭地质勘探队的钻探资料,据此完成9—10题。9.图示区域的构造地貌的形成属于(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10.下列关于图中四处的表述可信的是( )A.甲处地表岩层为变质岩B.乙处煤层埋藏深度最小C.丙处露天采煤条件最好D.丁处坡面径流流向西北答案 9.A 10. C解析 第9题,越临近闭合等高线中心,钻孔海拔越高,且海拔高于550米,故判断该地为山地。由煤层距地表的深度可以计算出山峰附近钻孔处的煤层海拔为579-286=293米,东北侧钻孔处煤层海拔为448-72=376米,西南侧钻孔处煤层海拔为473-78=395米,即煤层海拔中部低两侧高,为向斜,A项正确。第10题,甲处有煤层分布,应为沉积岩。乙处煤层埋藏深度无法判断。丙处地形坡度最小,露天开采条件最好,C项正确。丁处坡面径流应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流,即坡面径流流向东北方向。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并确定地质构造。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适宜修建采石场 B.②处适宜修建大型水库C.③处地下水资源丰富 D.④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12.③处飞来峰岩石与周边岩石明显不同,其成因最可能是( )A.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侵蚀而成B.地势低洼,流水搬运堆积而成C.背斜顶部岩石破碎,易受侵蚀而成D.岩层断裂,外力搬运侵蚀而成答案 11.D 12. D解析 第11题,①处岩层埋藏较深,应为向斜山,岩石坚硬不易开采,不适宜建采石场,A项错误。②处岩层断裂,出现错动,为断层带,不适宜建大型水库,B项错误。③处岩层缺失,可能是背斜,背斜是储油构造,C项错误。④处为背斜谷,为良好的储油构造,D项正确。第1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③处为背斜,A项错误。③处并不低洼,流水堆积可能性小,B项错误。③处飞来峰岩石与周边岩石明显不同的原因最可能是岩层发生断裂,流水、风力沿裂隙侵蚀,由于中部岩石坚硬难以被侵蚀,保留下来,形成飞来峰,C项错误,D项正确。(2021·江西南昌三模)M地位于福建闽江河谷,地质学家对M地进行考察,并利用GIS系统还原其15万年来的地质演化过程。下图示意M地地质演化过程。据此完成13—15题。13.M地外力作用以沉积为主的时间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14.距今6万年左右,M地发生了( )A.河流泛滥 B.河流改道C.山体滑坡 D.火山喷发15.当前M地的地貌类型是( )A.“V”形谷 B.槽形谷C.河漫滩 D.河流阶地答案 13.A 14.C 15. D解析 第13题,读图可知,②、③时间段基岩起伏较大,则该时间段地壳抬升;地壳抬升阶段,沉积作用弱,且在②③阶段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则该时间段以侵蚀为主。①④阶段基岩较为稳定,①时间段沉积层逐渐变厚,④时间段沉积层厚度逐渐变薄,则①时间段以沉积作用为主,④时间段以侵蚀作用为主,A项正确。第14题,读图可知,距今6万年左右,局部沉积层厚度大幅度增加。河流泛滥应使基岩表面沉积层厚度整体变化,而非局部地区增加,A项错误。河流改道使沉积作用减弱,沉积层厚度变薄,B项错误。山体滑坡,滑坡体在山前堆积,使基岩上部沉积物厚度增加,C项正确。火山喷发会改变基岩形态,图示基岩表面没有发生变化,D项错误。第15题,M地位于福建闽江河谷地区,根据图示基岩海拔高度呈阶梯状分布,表明该地区地壳经过间歇抬升,流水下切侵蚀,形成了阶地地貌,D项正确。③时间段,沉积层厚度变薄,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漫滩平原应以沉积作用为主;图示④阶段基岩表面平坦,“V”形谷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岸陡峭;槽形谷多为冰川地貌,该地地势较低,没有冰川地貌。二、非选择题16.(2022·河北省级联测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丹地貌是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相间排列的地貌形态。我国某地地表多为砂岩、页岩,盛行西北风,背斜构造上广泛分布着垄岗和沟槽整齐排列的垄岗状雅丹地貌。下图示意该区域垄岗状雅丹地貌分布及景观。 (1)分析图示地区背斜构造的形成原因。(2)分析该地地质构造对雅丹地貌形成的影响。解析 第(1)题,背斜构造要依据板块理论来解释。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该地区岩层向上隆起形成背斜构造。第(2)题,材料中已经说明由砂岩、页岩形成的背斜构造发育雅丹地貌,因此,主要从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和砂岩、页岩质地疏松两个角度分析。答案 (1)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挤压,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该地区岩层向上隆起,从而形成背斜构造。(2)砂岩、页岩形成的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影响,岩层更加疏松,易被风力侵蚀,形成垄沟相间的雅丹地貌。17.(2021·八省联考河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其相对强弱制约着地貌的发展方向。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1)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指出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并说明理由。(2)简要说明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解析 第(1)题,背斜构造为天然拱形构造,是天然的储气储油构造,而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断层处可能有地下水出露,但断层处油气资源易泄漏,不易储存。图中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最有利于钻探;乙、丁两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丙处为断层构造。所以只有甲处最有利于钻探。第(2)题,注意材料信息该地区“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丁处岩层受内力挤压形成向斜,结合丙处断层可知,丁处所在岩层相对上升,加之外力作用较弱,向斜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丁处山体高耸。答案 (1)甲处。理由:甲处为背斜,属于天然的储油储气构造,有利于钻探;乙、丁两处为向斜,丙处为断层,其储存的油气资源少。(2)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丁处为向斜构造,岩层坚硬,且区域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弱,丁处不易被外力侵蚀,山体高耸。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第3节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塑性变形,两翼老,块状山或高地,生产力水平,自然灾害,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考点1地质构造与地貌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地壳运动,塑性变形,向上拱起,向下弯曲,断裂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6讲 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板块运动与地貌,二板块运动类型,相向运动,相离运动,圈出特殊地区所属板块,地质构造,褶皱山,断块山,一褶皱,类型及判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