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1.运动和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运动和位置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它所对应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在新课标里的学习内容要求是“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材聚焦部分直接阐明了本课的两个[重点]①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②怎样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为达成这两个学习重点,教材安排了以下五个探索活动:活动1,观察图片,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活动2,两人静止不动,借助方向盘和软尺,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在某个时刻的位置;活动3,中心的同学静止不动,自己运动起来,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活动4,是活动2和3的延伸,借助校园平面图,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活动5,根据已知的方向和距离来标出物体所在位置。五个探索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是学生认知水平和[科学思维]提升的过程。通过进阶的活动体验和同伴的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对描述物体的位置有初步的科学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首先要掌握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难度不在于判断,而在于表述判断的证据,因为他们缺少“参照物”这一物理概念的支撑。但是,三年级的学生不要求掌握“参照物”一词。在本课学习中学生会通过观察视频、图片和交流讨论认识到“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还要掌握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的方法,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习惯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词语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当面对具体的生活情境时,他们会发现仅凭这些词语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在本课,他们将会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描述,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会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认识到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通过比较和测量,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科学思维]运用观察、分析、描述、测量、比较等方法逐步认识到物体的运动和运动物体的位置。
[探究实践]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科学的表述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证据。以具体情境为基础,借助模拟实验,描述物体的位置。
[态度责任]在与同伴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并初步感知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难点]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坐电梯的人)、纸质大方向盘、透明小方向盘、软尺、芦丁鸡图片、校园平面图、活动记录单。
学生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芦丁鸡图片、校园平面图
1.寻找丢失的芦丁鸡
在我们学校的科学实验基地里养了一些芦丁鸡,可是因为鸡笼没有关好,一只芦丁鸡在校园内走失了。它可能受到惊吓,正静静地躲在某个角落,也可能在校园里乱走,你能帮忙找回来吗?
2.出示校园平面图。
提问:如果你在校园里找到这只芦丁鸡,你会如何告知老师呢?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梳理两个关键问题
问题1:首先,判断芦丁鸡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问题2:其次,测量并表述芦丁鸡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情境,发布“寻找芦丁鸡”的活动任务,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情境中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聚焦本课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也为后续各个探索活动的进阶设计做好铺垫。
二、挑战训练,完成任务(30分钟)
1.提问:同学们有信心完成“寻找芦丁鸡”的任务吗?
2.为帮助同学们圆满完成任务,老师针对刚才交流的两个问题设置了三项挑战训练。只要同学们挑战过关了,就可以出发去校园寻找芦丁鸡。
(一)挑战训练一: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材料准备:视频(坐电梯的人)、教材图片
1.出示视频
坐电梯时,电梯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说说你的理由。
2.组织学生交流,适时小结:我们可以借助“和……相比”,观察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出示教材三个场景图片(在运动会上、在公交汽车站、在大草原上)。
有序组织全班交流,一起完成挑战训练一:
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活动小结:如果在校园里找到芦丁鸡,观察芦丁鸡和地面(其他物体)相比,它的位置是否移动,判断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挑战训练一,大家齐心协力,任务顺利完成。接下来挑战训练二。
[设计意图]在挑战训练一的活动中,先通过“坐电梯的人”视频,引发学生“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认知冲突,再借助教材图片加以巩固。挑战活动一的关键不在于“判断”,而在于引导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为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判断时,和地面相比”,如果学生能够自定其他参照物进行比较,这也是值得鼓励的。
(二)挑战训练二:测量并表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材料准备:教材图片、纸质大方向盘、软尺、芦丁鸡图片(可贴在衣服上)
1.教师直接告知:我们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2.出示材料:纸质大方向盘、软尺、芦丁鸡图片(可以贴在学生衣服上)。
3.教师介绍模拟实验方法
出示教材图片和作业本活动记录,对照图片和记录单介绍模拟实验方法。
同学1,站在方向盘中心位置,模拟校园静止不动的物体(比如:校园大门)
同学2,(贴上芦丁鸡图片),站在方向盘外围某一位置,模拟芦丁鸡在校园内的某个位置静止不动。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芦丁鸡的位置。
同学2,改变位置,模拟芦丁鸡在校园内运动起来。再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芦丁鸡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两人一组,记录后,同学1和同学2互换身份,重复模拟实验。
4.实验提示:中心同学手拿软尺0刻度一端缩在胸前,外圈同学拉着软尺另一端,也把手缩在胸前,记录方向和距离信息;教室走廊方向为南面(要根据实际确定方向)。
5.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时:检查方向盘摆放是否正确;提醒学生边体验,边记录。
6.分享交流
说一说,你们是如何做到准确地描述“芦丁鸡”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的?
7.活动小结
挑战训练二,我们模拟了芦丁鸡在静止时或运动时的位置,并通过多次测量活动掌握了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设计意图]挑战训练二的活动设计,是在教材的探索活动2和探索活动3的基础上,结合“寻找芦丁鸡”的任务情境,指导学生借助模拟实验,多次测定巩固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即“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三)挑战训练三:借助校园平面图,描述芦丁鸡的位置
材料准备:校园平面图、透明小方向盘、尺子、芦丁鸡定位点(可以用橡皮泥代替)
1.讲述:经历了两轮挑战训练任务,最后一项挑战,我们借助校园平面图,描述芦丁鸡的位置。(告知学生,尺子上的1厘米表示1米)。
2.出示材料:校园平面图(已标出方位“北”),透明小方向盘,尺子,芦丁鸡定位点(可以在平面图上随意摆放)。
3.交流实验方法
教师补充介绍校园平面图、透明小方向盘、尺子和芦丁鸡定位点的使用方法。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将方向盘的中心位置模拟校园大门。那在这张校园平面图中,你认为透明小方向盘的中心位置可以放在哪?如果芦丁鸡离操场比较近呢?(交流后提示:建议选择离芦丁鸡最近的建筑物,作为中心位置,方便测量)
4.学生活动,四人一组,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能否根据方向盘的中心位置正确记录芦丁鸡的位置。
5.分享交流
请一个小组示范模拟,描述芦丁鸡的位置。
6.活动小结
与挑战二活动不同,在挑战训练三中,同学们已经可以根据芦丁鸡的位置灵活选择中心位置,并且和这个中心位置相比,来描述芦丁鸡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恭喜同学们,三关任务挑战成功,接下来就准备出发去校园寻找芦丁鸡了。
[设计意图]挑战训练三的活动是上一活动的延伸,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灵活选择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位置。虽然,这是对学生认识水平的一次挑战,但是结合具体情境,相信学生在活动中会有一个思维的提升过程。
三、集体行动,实地寻找(7分钟)
材料准备:透明小方向盘、软尺、记录单。
1.讲述:出发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如果找到芦丁鸡,你会记录有关芦丁鸡的哪些信息呢?
问题2:你想要带什么工具帮助你完成寻找芦丁鸡的任务呢?
2.全班交流
交流问题1:判断芦丁鸡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测量并描述芦丁鸡的位置。
交流问题2:带上方向盘,和软尺。(如果软尺不够长,可以用脚步来丈量)
3.出示活动记录单
根据活动记录单,总结学生的交流内容。
4.活动提示
假如你看见芦丁鸡,请不要大声喧哗,吓跑芦丁鸡。
5.学生带上记录单,在教师的带领下,在校园寻找芦丁鸡。
6.找到芦丁鸡后,教师在校园活动现场引导学生根据记录单进行记录。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三个挑战活动的铺垫,学生已经具备也非常迫切地想去实地寻找芦丁鸡。所以活动前,再次明确任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既是帮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好时机,也是“寻找芦丁鸡”任务圆满完成的有效保障。
【疑难解答】
1.学生描述物体位置的时候,习惯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呢?
学生的学习常常会因为过去的经验而形成固定的想法,如何有效破解学生的思维定势呢?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新的认知发展。比如,在本课,“描述芦丁鸡的位置”,如果还是沿用“前后左右、远近”来判断位置,学生会意识到很难完成“寻找芦丁鸡”的任务。基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师可以直接说明“我们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这样学生就比较能够接受。但是,要破解学生的思维定势,还需要更多的[探究实践]来强化新的认知。所以,在掌握“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中,我们还需要科学安排进阶活动,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活动。
2.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生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离开了这些工具,学生又如何去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呢?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替代方向盘和软尺的功能。比如,在二年级上册《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一课,学生已经学会借助太阳来判定方向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太阳在一天中的变化来判定方向”。同样,如果身边没有软尺等测量工具,在一年级上册我们也学过“比较与测量”,小朋友们也可以借助身体的“一拃”或“一步”来测量距离。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迁移和应用,养成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后记】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7.我们的“过山车”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7.我们的“过山车”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