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下 第七章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导学案
展开本章复习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认识有序数对,感受它在确定点的位置中的作用.
2.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坐标为整数)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坐标为整数).
3.能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用坐标表示平移变换.通过研究平移与坐标的关系,使学生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感受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的相互转换.
5.结合实例,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先以请学生口答的形式回顾本章各知识点,然后教师将本节各知识点及知识结构框图出示在屏幕上,供学生复习时参考.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典型题、热点题的综合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
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需要出发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到由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深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获得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强有力工具.通过介绍笛卡尔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向数学家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树立远大的志向.
【教学重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的应用.
【教学难点】
坐标的应用.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二、回顾思考,梳理知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点的坐标的对应关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等.
教材首先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出发,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结合数轴上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从中了解到了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技巧和一般方法;2.用坐标表示平移.探讨点或图形顶点的坐标规律变化引起的点或图形的平移.
通过“数学活动”的学习,了解到用其他方法(如用极坐标),也可表示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例1 指出下列各点所在的象限或坐标轴.
A(-1,-2.5),B(3,-4),C(-,5),
D(7,9),E(-π,0),F(0,-),G(7.1,0),
H(0,10),K(0,0).
解:方法1: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先大致地描出各点,再作出判断.
方法2:可用下表提供的规律直接判断.
A在第三象限,B在第四象限,C在第二象限,D在第一象限,E在x轴负半轴上,F在y轴负半轴上,G在x轴正半轴上,H在y轴正半轴上,K在原点上.
例2 如图是一台雷达探测相关目标得到的结果,若记图中目标A的位置为(2,90°),则其余各目标的位置分别是多少?
解:由图可知,A(2,90°)表示A在从里往外第二层,并在90°的方向上.因B在从里往外第5层,并在30°的方向上,故B的坐标为B(5,30°).同理:C(4,240°),D(3,300°),E(6,120°),F(4,0°),G(4,180°).
例3 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A点坐标为(2,-1),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平方单位.
分析:B(4,3),C(1,2).S△ABC=S长方形MNBP-S△MAC-S△NAB-S△PBC=3×4-×1×3-×2×4-×1×3=5.也可以这样求:S△ABC=S梯形MNBC-S△MAC-S△ABN=×(3+4)×3-×1×3-×2×4=5.
例4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且各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在如图所示的三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出各顶点的坐标.
解:对于同一个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建得不同,它的坐标就不一样.
(1)A(0,0),B(4,0),C(4,4),D(0,4);(2)A(2,1),B(6,1),C(6,5),D(2,5);(3)A(-2,-2),B(2,-2),C(2,2),D(-2,2).
例5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m,1-m)一定不在_______象限,B(a+1,a)一定不在_______象限.
(2)点P(x,y)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若xy>0,则P在________,若xy=0,则P在________,若x2+y2=0,则点P在______.
分析:(1)对于点A(m,1-m),若m>0,则1-m可以为正,可以为0,也可以为负,此时,A在y轴的右侧,若m=0,A(0,1),在y轴正半轴上,若m<0,则A的坐标特征为(-,+),在第二象限,可见A(m,1-m)一定不在第三象限;对于B(a+1,a),因为a+1>a,而第二象限的坐标特征是(-,+),始终是横坐标的值小于纵坐标的值,所以B(a+1,a)不可能在第二象限.
(2)若xy>0,则x,y同号,所以A(x,y)在第一或第三象限;若xy=0,有三层意思:①x≠0,y=0;②x=0,y≠0;③x=0,y=0.所以P(x,y)在坐标轴上;若x2+y2=0,则x=0,y=0,所以P(x,y)即P(0,0)在原点上.
例6 若A(-5,m),B(n,3)是不同的两点.
(1)当m_______,n________时,AB∥x轴;
(2)当m_______,n________时,AB∥y轴;
(3)当m_______,n________时,A,B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
(4)当m_______,n________时,A,B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分析:(1)若AB∥x轴,则A,B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所以m=3,n≠-5;
(2)若AB∥y轴,则A,B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不同,所以m≠3,n=-5;
(3)A,B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两点的横纵坐标均相同,故m=-5,n=3;
(4)A,B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两点的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故m=5,n=-3.
【教学说明】本题揭示如下规律:已知A(a,b),B(c,d)是不同两点,则
AB∥x轴a≠c,b=d;
AB∥y轴a=c,b≠d;
A, B在第一、三象限平分线上a=b,c=d;
A, B在第二、四象限平分线上a=-b,c=-d.
例7 已知点N(3a-2,4-a)到x轴的距离等于到y轴的距离的2倍,求符合条件的N的具体坐标.
解:点N到x轴的距离是|4-a|,到y轴的距离是|3a-2|.依题意|4-a|=2|3a-2|,所以4-a=±2(3a-2).由4-a=2(3a-2)得a=.由4-a=-2(3a-2)得a=0,当a=时,N的坐标是(,),当a=0时,N的坐标是(-2,4).综上,N的具体坐标是(,)或(-2,4).
例8 如图四边形A1B1C1D1是由四边形ABCD平移而得到的,P(x0,y0)是四边形ABCD中任意一点,求平移后P点的对应点P1的坐标及A1、C1、D1的坐标.
解:题目没有告诉图形的平移规律,但告诉了平移后B点的对应点B1的坐标,由此可分析出图形的平移规律,进一步可求出各点的坐标.
∵B(3,0),B1(0,-3),又∵3+(-3)=0,0+(-3)=-3.
∴点B1是由点B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又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而得到的,故四边形A1B1C1D1是由四边形ABCD先向左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而得到的.
∴P1(x0-3,y0-3),A1(-1,0),
C1(-3,-3),D1(-2,-1).
例9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ABCD的边AD在x轴上,点A在原点,AB=3,AD=5.若矩形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x轴正方向作匀速运动.同时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A—B—C—D的路线作匀速运动.当P点运动到D点停止运动,矩形ABCD也随之停止运动.
(1)求P点从A点运动到D点所需的时间;
(2)设P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求t=5时的P点的坐标.
解:(1)P点从A运动到D的距离是AB+BC+CD=3+5+3=11,P点运动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所以它运动的时间是11÷1=11(秒);(2)当t=5时,P点运动的路程是1×5=5,此时P点在BC上,且距B 2个单位处.此时长方形ABCD向右运动了2×5=10个单位长度,所以P的横坐标应为10+2=12.易知P的纵坐标为3,故此时P的坐标为(12,3).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点的位置有序数对.
2.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点的位置.
3.坐标的简单应用
1.布置作业:从教材“复习题7”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本课是对该章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在复习过程中经常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结合前置的学习情况,给出例题.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拓展思维.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